发展心理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温州医科大学_第1页
发展心理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温州医科大学_第2页
发展心理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温州医科大学_第3页
发展心理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温州医科大学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心理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温州医科大学第一章单元测试

著名的“白板说”是由英国学者谁提出的()。

A:培根B:洛克C:斯宾塞D:卢梭

答案:洛克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生命全程的第一部标志性著作是()。

A:古德伊纳芙的《发展心理学》B:霍林渥斯的《发展心理学概论》C:包尔特斯的《毕生发展与行为》D:霍尔的《衰老:人的后半生》

答案:霍林渥斯的《发展心理学概论》埃里克森认为老年期发展成功者的品质特征是()。

A:关心B:意志力C:爱D:智慧

答案:智慧横向研究可以了解发展的连续性。()

A:错B:对

答案:错在进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者的任何研究操作都不可对被试的身体或心理造成损害。()

A:对B:错

答案:对

第二章单元测试

发展变化的实质是()。

A:连续性B:阶段性C: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D:量变的过程

答案: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提出“模仿学习”的心理学家的是()。

A:桑代克B:华生C:班杜拉D:斯金纳

答案:班杜拉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A:具体运算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D:前运算阶段

答案: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五个阶段。()

A:错B:对

答案:对维果茨基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是最广泛接受和应用的生态模型之一。()

A:对B:错

答案:错

第三章单元测试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作用的主要表现()。

A:家庭、学校及社会文化的影响B:成熟C:关键期D:儿童如何解释环境刺激

答案:成熟以下属于行为遗传学的研究结论的是()。

A:像精神分裂症、极端的攻击性等病态行为也受遗传影响B:儿童在各方面表现均受遗传的影响C:认知能力和身高、体形等身体方面的特征一样受遗传影响D:儿童的气质受遗传影响

答案:像精神分裂症、极端的攻击性等病态行为也受遗传影响;认知能力和身高、体形等身体方面的特征一样受遗传影响;儿童的气质受遗传影响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反映为以下哪种方式()。

A:反应区间B:基因型与环境的交互作用C:基因型与环境的相关D:限渠道化

答案:反应区间;基因型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基因型与环境的相关;限渠道化强化基因型倾向的表达方式有()。

A:反应型相关B:被动型相关C:主动型相关D:交互型相关

答案:反应型相关;被动型相关;主动型相关相比于眼睛的颜色,智力、气质、人格等是受限渠道化影响较小的特质。()

A:错B:对

答案:对

第四章单元测试

依恋理论的提出者是()。

A:艾恩斯沃斯B:鲍尔比C:弗洛伊德D:埃里克森

答案:鲍尔比一岁半的儿童想给妈妈吃饼干时,会说“妈妈”“饼”“吃”,并把饼干递过去。这表明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A:单词句B:电报句C:完整句D:简单句

答案:电报句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法用于研究儿童的()。

A:依恋B:观点采择C:自我D:道德认知

答案:依恋依恋类型包括()。

A:反抗型B:回避型C:安全型D:混乱型

答案:反抗型;回避型;安全型;混乱型婴儿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

A:对B:错

答案:对

第五章单元测试

父母教养方式从哪些维度进行分类()。

A:“要求-响应”维度B:“接受-响应”维度C:“要求-控制”维度。D:“接受-控制”维度

答案:“接受-响应”维度;“要求-控制”维度。正确说出自己的性别,并且能识别他人的性别指的是()

A:性别认同B:性别分化C:性别偏好D:性别恒常性

答案:性别认同幼儿不会用下列哪些叙述来描述自己()

A:我和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住在一起B:我觉得自己很受欢迎但还是会有一些缺点比如爱马虎C:我能从1数到100D:我有一个洋娃娃,我很喜欢她

答案:我觉得自己很受欢迎但还是会有一些缺点比如爱马虎在守恒问题中,幼儿已经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A:对B:错

答案:错什么类型的教养方式比较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A:权威型B:放任型C:独裁型D:忽视型

答案:权威型

第六章单元测试

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A:存在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B:具有不平衡性C: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D: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

答案:存在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具有不平衡性;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A:存在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B: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C: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D:具有不平衡性

答案: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经历的第一个阶段是()

A:“他律道德”B:“自律道德”C:“前道德期”

答案:“前道德期”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会经历四个阶段()

A:错B:对

答案:错反馈通常以两种方式来表现,分别是()

A:强化B:忽视C:质问D:惩罚

答案:强化;惩罚

第七章单元测试

第二反抗期的反抗主要表现在()

A:心理方面B:同伴关系方面C:身体方面D:生理方面

答案:心理方面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主要来自于()。

A:生理发育快于心理发育,身心处于非平衡状态B:心理发育跟不上周围环境的变化C:心理发育速度过快而社会交往发展相对滞后D:心理发展快于生理发展

答案:生理发育快于心理发育,身心处于非平衡状态青春期个体身高的变化是()。

A:女生比男生早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B:男女生身高变化时间没有差异C:男生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的平均年龄是12岁D:男生比女生早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

答案:女生比男生早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成年初期()

A:对B:错

答案:错自我认同的影响因素()

A:家庭特征B:学校及社区特征C:个人的同伴交往D:人格特征

答案:家庭特征;学校及社区特征;个人的同伴交往;人格特征

第八章单元测试

个体的大多数智力成分在质和量方面均达到成熟是在()。

A:青少年期B:老年期C:中年期D:青年期

答案:青年期青年男女在爱情上的差异不包括()。

A:对爱情对象选择定向上不同B:对爱情的憧憬和指向不同C:对爱情的侧重不同D:对婚姻的看法不同

答案:对婚姻的看法不同青年期的社会性发展包括()。

A:爱情B:友谊C:成熟D:心理适应

答案:爱情;友谊;心理适应青年期(也称成年初期)的年龄范围是()。

A:15、16~25岁B:17、18~45岁C:17、18~35岁D:17、18~28岁

答案:17、18~35岁在回答问题时,儿童及年幼的青少年根据形式运算的逻辑回答“是”,成熟的青少年和成人则会考虑很多现实生活的可能性因素。()

A:对B:错

答案:对

第九章单元测试

一般而言,成人思维()。

A:并不严格按照逻辑法则进行B:是形式运算思维C:严格按照逻辑法则进行D:表现出坚定性的特点

答案:并不严格按照逻辑法则进行下列关于中年期心理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A:中年期的人格结构、自我意识都具有稳定性B:中年后期各种感觉能力开始减退C: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倾向逐渐转为朝向内部D:中年期的智力发展呈下降趋势

答案:中年期的智力发展呈下降趋势中年期的年龄范围是()。

A:45岁~60岁或65岁B:50岁~60岁或65岁C:30岁~40岁D:35岁或40岁~60岁或65岁

答案:35岁或40岁~60岁或65岁成人中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流体智力有下降趋势,但晶体智力没有明显改变B:面临中年危机C:生理功能的衰D:老龄化

答案:流体智力有下降趋势,但晶体智力没有明显改变;面临中年危机;生理功能的衰成年中期家庭生活的主要互动关系包括()。

A:与父母的关系B:夫妻关系C:与孩子的关系D:与同事的关系

答案:与父母的关系;夫妻关系;与孩子的关系

第十章单元测试

下列哪项不是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表现()。

A:记忆的广度降低B:长期记忆下降C:回忆能力减退D:再认能力减退

答案:回忆能力减退下列容易诱发老年人离退休心理障碍的因素中不正确的是()。

A:居住环境B:人际关系C:个人爱好D:职业性质

答案:个人爱好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措施中,正确的是()。

A:指导老人做好日常生活保健B:指导老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C:指导老人做好社会角色转换时的心理调适D:鼓励老人尽量减少脑力劳动

答案:指导老人做好日常生活保健;指导老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指导老人做好社会角色转换时的心理调适老年人智力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近事记忆力及注意力逐渐减退B:晶态智力并不随增龄而逐渐减退C:词汇理解能力随增龄而逐渐减退D:知觉整合能力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答案:知觉整合能力随增龄而逐渐减退下列哪项不是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

A:日常生活能力下降B:以自我为中心C:遗忘D: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下降

答案: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第十一章单元测试

伊丽莎白·屈布勒-罗丝提出:人们在面对死亡时,会经历五个阶段的变化,不包括下列哪个阶段()。

A:否认B:悲伤C:抑郁D:讨价还价

答案:悲伤丧亲者悲痛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A:“抑郁”B:“回避”C:“恢复”D:“面对”

答案:“回避”;“恢复”;“面对”“四成分模型”对悲痛的理解基于以下哪几点()。

A:“与丧失相联系的主观意义的连续性”B:“丧失的背景”C:“应对及情绪调节过程的作用”D:“丧失的关系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