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0 课内现代文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_第1页
考点10 课内现代文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_第2页
考点10 课内现代文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_第3页
考点10 课内现代文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_第4页
考点10 课内现代文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复习高频考点专题训练考点10课内现代文阅读(一)阅读鲁迅的《社戏》选段,完成下面小题。①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②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③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④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①段中加点的关联词,交待了“乐土”的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是并列的。B.选文第①段画线句,说明平桥村是一个偏僻的、落后的、封闭的、聚族而居的村子。C.选文第③段,既写“我”得到的“优待”,又写“我”受到的“嘲笑”,这相互矛盾。D.选文第③段中“照例”一词,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说明我霸道。2.结合标题,试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文章标题是“社戏”,选文内容却几乎没有涉及,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4.联系全文并结合材料,探究鲁迅到底怀念的是什么?【材料一】社戏,是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末期仍风行一时。【材料二】这社戏是什么模样呢?“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目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地看起来,也自有它的风致。”——鲁讯语【材料三】这社戏原来也毫无出彩之处: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头,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一个很老的小生……然而老旦终于出台……没有什么?——网络评论【材料四】“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社戏》结尾语【答案】1.B2.盼看社戏3.不能,因为:一是选文交待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原因;二是选文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物——乡间生活的小朋友;三是选文为下文“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戏做铺垫。4.怀念偏僻、清静的平桥村:在这里不需要谨小慎微的人情往来,没有他后来谋食北京城里的莫谈国事。或者就算有,也管不到孩子头上。怀念《社戏》中的民风、人情:这里民风淳朴,无论谁家客,都是公共的。我在这里得到所有人的优待(包括孩子与成人)。怀念已逝的童年:虽然,生活经历过早的夺走了他本该拥有的开怀的童年(必须读“秩秩斯干”),但还可以钓虾、看戏,所以社戏也就成为童年符号化的乐土。对家乡、故土的怀念:看《社戏》,他怀念同行的伙伴,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为了谋生,鲁迅早早地离开了家乡,并且也不大可能有条件常常回去。因而,家乡、故土成为他挥之不去的精神寄托。【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第①段中加点的关联词,交待了“乐土”的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是递进的,并非并列的关系;C.第③段,既写“我”得到的“优待”,是因为少年朋友们对“我”的照顾;又写“我”受到的“嘲笑”,是因为相对于这些少年朋友来说,放牛等农活是他们习以为常的小事,因此“嘲笑”“我”不敢近牛的身边。“优待”和“嘲笑”并不矛盾;D.第③段中“照例”一词,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是因为包括少年朋友们在内的村民们热情好客,对“我”友善,并非因为“我霸道”;故选B。2.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概括。本文的标题是“社戏”,因此概括时要与“社戏”有关。根据第④段中“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可概括为:盼看社戏。3.本题考查文段作用的分析。选文这四个段落,描写了平桥的环境气氛及人情人际关系。这里有美的自然环境,有美的生活情趣,有美的人际关系,有美的人情意味。乡下的生活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情趣,掘蚯蚓钓河虾,饱餐一顿……还有看社戏。第①段中“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和原因;“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交代了地点;第②段中“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交代了和“我”一起看戏的小朋友;第④段中“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在情节上为看社戏做了铺垫。因此,这四个段落娓娓道来,由远及近,引出文章的中心情节“看社戏”,不能删掉。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4.本题考查文章主题和作者情感的分析。《社戏》一文中,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鲁迅笔下的“平桥村”是一片理想的“乐土”,这里的人善良、充满友爱,小伙伴愿陪他玩,并带他去看社戏;长辈们对晚辈们充满慈爱,对他尤其厚爱。通过对这些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平桥村村民质朴、善良、友好等美好品质的赞美;文中作者还用了大量的笔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童年“乐土”的怀恋,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可知其实那夜的戏,“毫无出彩之处”,以至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材料四中。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生活的美好的回忆,以及对当时小伙伴之间美好友情的怀念,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根据以上分析,从“怀念家乡的淳朴民风”“怀念童年时代的美好生活”“怀念少年时代的友好伙伴”等方面来概括作答即可。(二)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1.给选文拟一个标题。2.请写出选文中“我”的心情的变化过程。3.选文景物描写极具特色,请任选角度进行赏析。【答案】1.月夜行船2.轻松(舒展)——急切(迫切)——沉醉(陶醉)3.①通过嗅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写景状物。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在这水气里”,分别从嗅觉、触觉、视觉等角度来写出江南水乡夜景的清新,写出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社戏的急迫心情。②巧用修辞。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运用比的修辞,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作“踊跃的铁的兽脊”,生动形象地写出船行速度之快,侧面表现小伙伴驾船技艺高,烘托了“我”看社戏的急迫心情。【解析】1.此题考查拟写小标题的能力。小标题能吸引读者,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了解写作意图。根据①“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和④段“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可知中心事件是“我”和小伙伴驾船去看社戏;根据①段“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可知,时间是夏天的晚上,据此可以概括为“夏夜行船”或“月夜行船”。2.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根据题干“心情的变化过程”找到描写心情的句子,即可筛选出来。根据①段“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可提炼出“轻松”(或舒展);根据②段“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可概括出“急切”(或迫切);根据③段“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可概括出“沉醉”(或陶醉)3.本题考查景物描写赏析。可从描写角度或修辞方面赏析。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根据“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在这水气里……还有几点火”可知描写的角度有嗅觉、触觉和视觉;根据“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可知运用了听觉,结合“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可知,本文运用了多种感官来写景状物,写出了月夜的的美好,行船之快,烘托了“我”看社戏的急迫心情和月夜行船的快乐。从修辞方面赏析。根据“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可知,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作“踊跃的铁的兽脊”,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船行得的快速,烘托了“我”看社戏的急迫心情和月夜行船的快乐。(三)阅读下面课内文章选段,回答相关问题。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晨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篱,阿发拔后蒿,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槽,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1.第①段说船“飞一般前进”与第二段“我却还以为是船慢”是否矛盾?为什么?2.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②段划线句子。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答案】1.不矛盾。“飞一般前进”说的是船行进的速度已经够快;“我却还以为船慢”是因为内心的急切。(意对即可)2.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形态,衬托出船行速度之快。(意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词句理解。根据第一段“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说明行船的速度很快;根据第二段“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说明我内心的急迫。因此,“飞一般”说明船快,是客观事实;“以为慢”是主观感受,表明心急;因此,两者不矛盾。2.本题考查修辞。“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是把“连山”比做“铁的兽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形态;“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并不是说山在跑,而是衬托船行速度快,表现了月下行船的兴奋新奇。(四)阅读下面的《社戏》选段,回答各题。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1.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晶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3.选文画线句“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写老渔父停了艇子“喝彩”有什么作用?【答案】1.月下归航或我们从赵庄看戏归来的情景。2.“回望”是往戏台的方向望去,表现出“我”此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相呼应。3.这里运用侧面描写,烘托了船行速度之快,表现了孩子们驾船技术的熟练。(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根据文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可知,这一部分描写的是看戏归来时的情景。“月还没有落”点明时间,因此可概括为“月下归航”或“戏后归航”。2.本题考查词语作用分析。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其语境义,并以此分析人物情感。“回望”意思是回头看,这里指离开戏台后又往戏台方向望去,结合下文“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分析,“回望”表达了“我”恋恋不舍的心情。“罩”,覆盖。这里指戏台被红霞笼罩着,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相呼应。3.本题考查句子作用分析。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是通过老渔父的喝彩来表现孩子们驾船技术的娴熟,且突出了航船速度之快,这是侧面衬托的写法。(五)阅读下面贺敬之的《回延安》选段,完成下面小题。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树梢树枝树根根,手把手儿教会了我,亲山亲水有亲人。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天南海北想着你……1.原诗是采用“信天游”的形式写的,请结合选段内容说说其特点(不少于两个)。2.朗读该选段时,请给朗读者提供一条朗读建议并简述理由。【答案】1.一是两行一节;二是节内押韵;三是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四是善用比兴。2.示例:朗读时要把握饱含深情(感恩激动)的感情基调,理由是该选段正是表达诗人阔别十年后回到延安,回忆自己在这里收到的照顾、教育以及得到的成长,充满了感恩、激动,情意绵绵。【解析】1.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结合“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等句子可知,两行一节;结合“迎、中”“根、人”“妈、大”等韵脚可知,节内押韵;且每两句并不要求对偶和平仄,形式活泼,节奏自由;结合“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等句子可知,善用比兴。2.本题考查朗读技巧。选文属于忆延安部分,是回忆当年延安生活。“分别十年又回家中”把延安比作自己的家,“亲山亲水有亲人”把延安人比作自己的亲人,“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等句子体现了延安人对自己的照顾、教育以及自己得到的成长,表达的情感应是对延安深深的感激之情,所以应该用饱含深情的感恩激动的语调朗读。(六)读下面片段内容,完成小题。【材料一】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客不得束缚,容不得jī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好一个安塞腰鼓![刘成章《安塞腰鼓》(节选)]【材料二】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过去,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的活动时间。活动开始前,要由庙会会长(由各村推举产生)先组织祭祀活动,称为“谒庙”:舞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敲起锣鼓,吹着唢呐,有时还要抬着整猪整羊和其他供品前去寺庙烧香敬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在庙内广场踢打一阵,意在娱神。“谒庙”结束,正月初八九后,腰鼓队便开始了挨门拜年活动,俗称“沿门子”。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锣鼓唢呐直响哩,屁股底下棍撬哩!”群众也都坐不住了。这时,腰鼓队按村中情况依次走串各家,在主家院中、窑前表演一阵,伞头根据各家情况,触景生情演唱几段吉利秧歌,以表贺年之意。主家则认为腰鼓队进院入户敲敲打打、跳跳唱唱,可以消灾免难、四季平安。有时两队腰鼓在途中相遇,一般都由伞头互唱秧歌,共贺新年,让道而行,但有时也会出现互不让道的情况,此刻就要竞技赛艺,争个高低。两队锣鼓大作,唢呐声、腰鼓声,好似春雷滚动。鼓手们尽情击打、跳跃,如疯似狂,打至高潮,鼓乐暂息,由双方伞头出场对歌,这也是竞赛技艺的一个方面。直至有一队阵脚先乱,动作不齐,鼓点、队形也都统一不到一块或对歌对答不上时,就算输了,于是主动让道,让胜者先走。“沿门子”结束后,邻村之间的腰鼓队还要互相拜年,彼此互访,进行交流演出,这和陕北秧歌一样,称之为“搭彩门”。正月十五时,各村腰鼓队云集广场,开始了互比互赛活动。各路鼓手各显身手,互比高低,成为一年里腰鼓表演的高潮。这不仅活跃了农村春节文娱活动,还通过彼此观摩、切磋技艺,推动了腰鼓的普及和提高。当晚还要举行“转灯”(也称“转九曲”),几乎是人人争游,阖家同转。届时鼓乐齐鸣,灯光闪烁,腰鼓队在前引导,众人随后,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腰鼓队的活动常延续到正月十七、十八,祭罢土地神后方告结束。此后,老乡们就安心去准备春耕生产了。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jī()绊亢()奋2.材料二中安塞腰鼓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是:谒庙→A______→B______→转灯(转九曲)。其中活动A表达了人们__________的意愿。3.材料一、二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作用?4.请模仿材料一画横线内容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民俗活动场景。(不少于100字)【答案】1.羁kàng2.沿门子;搭彩门;祝贺新年(消灾免难、四季平安等)3.材料一以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从视觉角度描写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抒发了作者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也是为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材料二采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安塞腰鼓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4.示例:“打树花”是河北省张家口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这种别具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是用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一颗颗珍珠般大小的铁水炸成一簇簇小伞状的金黄色火花,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连续的火花形成金色的“花雨”,在寒冷的冬日给人们带来丝丝温暖。【解析】1.羁绊,jībàn。意思为被身边的物事缠住手脚。注意不要写成“基”。亢奋,kàngfèn,指极度兴奋。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结合题干中提示“安塞腰鼓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谒庙”,锁定材料二第二段、第三段。由第二段“‘谒庙’结束,正月初八九后,腰鼓队便开始了挨门拜年活动,俗称‘沿门子’”可提取“沿门子”作答第一空;由材料二第三段“‘沿门子’结束后,邻村之间的腰鼓队还要互相拜年,彼此互访,进行交流演出,这和陕北秧歌一样,称之为‘搭彩门’”可提取“搭彩门”作答第二空;由材料二第二段“伞头根据各家情况,触景生情演唱几段吉利秧歌,以表贺年之意。主家则认为腰鼓队进院入户敲敲打打、跳跳唱唱,可以消灾免难、四季平安”可提取“祝贺新年、消灾免难、四季平安”等作答第三空。3.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及作用的理解。材料一“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是对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描写,阳光下那舞动的身影、挥动的手臂、蹦跳的脚步让人眼花缭乱,阳光也似乎被舞动得四处飞溅了,写出打腰鼓时热烈、灵动的场面。三个“使人想起”段中的词语“落日”“大旗”“马鸣”“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可知所联想到的事物都豪迈、壮烈、深沉,与浑厚的鼓声、深厚的高原相应,写出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民族力量。“好一个安塞腰鼓”是一个感叹句,直接抒情,表达了对安塞腰鼓体现的民族力量的赞美之情。《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作品,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材料二“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采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安塞腰鼓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如谒庙、沿门子、搭彩门、转灯(转九曲)等。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材料一画横线内容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且富有气势地刻画了后生们敲鼓时的英姿,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题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民俗活动场景。注意不少于100字。如:端午节终于到了,大街上到处都是卖粽子的摊位,有肉馅的、红豆的、肉松的、蜜枣的,一个个像是白白的的胖娃娃穿着翠绿的衣裳。人群拥挤熙攘,人们有的去赶着买包棕子的竹叶,有的带着孩子去看精彩的赛龙舟,有的还在门前插上香香的艾草,有的孩子系着五彩绳吃粽子,有的坐在门前制作艾草香囊。(七)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在你认为恰当的词语下画“√”2.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3.第②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4.去掉第①段画横线的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5.第②段文字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找出两组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答案】1.苏醒次第簌簌2.A3.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开始唱歌4.不行。因为只有在这个区域内才会有春夏秋冬交替,如果去掉“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就代表所有的区域,与原文不符。所以不能去掉。5.举例子;荣——枯,去——来。【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正确使用。对比几个近义词,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语句中包括所指对象、使用范围在内的各种情境因素,选择正确的词语,第一个空关注“沉睡”的拟人手法,对应“苏醒”。第二个空根据意思依次的顺序来看,对应“次第”。第三个空根据语境形容落叶,对应“簌簌”。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的判断。选文首先写的是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也就是自然现象,然后以它们对农事安排的指导作用,指出这些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而后文的内容明确指出“大自然的语言”就叫作物候。由此可确定,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物候现象。故选A。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第②段“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可知,杏花开了。由“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可知,桃花开了。由“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可知,布谷鸟开始唱歌。4.本题考查词语作用的分析。首先,表明观点,不行。其次,结合文章内容阐明理由。“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表示区域的限制性,并不是所有区域而只有在这个区域才会有春夏秋冬交替,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去掉,改变了原文的意思。故不能去掉。5.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反义词。第②段为了说明物候现象对农事安排指导作用,举了“桃花开了”“杏花开了”等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由“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可知,反义词为:荣——枯,去——来。(八)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②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③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④3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1.关于第③段中加点的“威斯康星的法规”在文中具体指代的内容,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B.雁群要笔直地飞行,不能曲线飞行。C.冬季禁止猎杀大雁,春季则允许猎杀。D.雁群11月份要南飞,3月份要返回。2.“3月的大雁则不同”是一句过渡句。下列所列的语句中能体现“3月的大雁则不同”的一项是()A.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B.大雁的飞行是笔直的。C.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D.大雁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3.文中有很多细腻的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大雁、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请对文中划线句子,细细品味,写一段批注。【答案】1.A2.C3.批注: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从此迎来了春天,欣欣向荣。【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A.根据第③段“11月份南飞的鸟群”可知是冬季,“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可知,冬季允许猎杀;根据第④段“3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可知,春季禁止猎杀大雁。所以该选项表述正确;B.本题要求找出“威斯康星的法规”的指代内容,而大雁的飞行,不属于法规指代内容,故不正确;C.根据第③段“11月份南飞的鸟群”可知是冬季,“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可知,冬季允许猎杀;根据第④段“3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可知,春季禁止猎杀大雁。所以该选项表述与文章内容相反,表述不正确;D.由第③段“11月份南飞的鸟群”、第④段“3月的大雁则不同”这是大雁自身的活动规律,不属于“威斯康星的法规”内容,而这个法规正是考虑了大雁的活动规律而制定,故表述不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筛选。C.根据第③段“11月份南飞的鸟群……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可知,这是11月份南飞的雁群的内容,不属于3月的大雁,而根据第④段“3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可知,这才是3月的大雁的内容,所以该选项能体现“3月的大雁则不同”;故选C。3.本题考查词句赏析。由“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归来的大雁回到熟悉的沙洲、池塘十分的开心与放松。“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大雁北飞也在预示着严冬过去了,春天来了,“抖掉”写出了大雁归来也给万物带来了生机,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天,焕发活力,迎来了春天。(九)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完成问题。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⑦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⑧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⑨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⑩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选自《大自然的语言》)1.阅读①—③段,“物候”可以概括为?(不超过15个字)2.比较下面表格里的两组句子,说出你的阅读感受,并简要说明感受产生的原因。(80-100字)原句改动句第一组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杏花、桃花开的时候,农民们知道要赶快耕地种谷了。布谷鸟叫了,劳动人民知道该插禾了。第二组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等的花期比1961年、1960年都迟。3.阅读第⑦—⑩段,提出一个关于理解说明顺序的问题,并简要回答。【答案】1.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现象就是物候。2.感受:第一组中原句语言更生动,第二组中原句语言更准确。原因:第一组中原句“传语”“暗示”“唱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杏花、桃花和布谷鸟拟人化,生动形象,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说明这些物候现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第二组中原句的语言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表达更准确,比如“迟十天左右”“迟五六天”。3.问题:第⑦—⑩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答案:此部分运用的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解析】1.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概括。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是物候。根据第②段中“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第③段中“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可得: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现象就是物候。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的理解。赏析句子时,仔细揣摩,可以从抓关键字词,从修辞手法、用词准确等角度作答。①组原句,“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杏花、桃花和布谷鸟以人的动作和心理,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改动后的句子虽然意思未变,但表达得太平淡直白,缺少趣味性。②组原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如“迟十天左右”“迟五六天”,说明得更准确具体。改句仅仅说了“迟”,迟多长时间没有明说,表达过于模糊,读者不能从中得到明确的知识。3.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理解。第一问要求提出一个关于理解说明顺序的问题,并简要回答。关于说明顺序的问题很多,比如,第⑦—⑩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第⑦—⑩段的段落顺序可否互换?第二问,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通过阅读,结合“首先是纬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再联系上文第⑥段的“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可知,此部分运用的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十)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恐龙无处不有阿西莫夫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⑤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⑥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⑦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