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和溶液1.了解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举例说明水对生命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2.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如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3.了解物质溶解与结晶现象,知道溶液的组成及特征,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能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溶解度的含义。5.能区别悬浊液、溶液和乳浊液,了解水及其他常见的溶剂。6.知道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7.初步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如过滤、蒸发、结晶等)。焦点1水的组成探究实验
例1
1783年,拉瓦锡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往A杯中滴加少量的水,水通过灼热的铁管时发生汽化,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可燃空气”,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在B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可燃空气。最终,拉瓦锡证明了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1)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_。
(2)将B装置收集到的“可燃空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了水。“可燃空气”的名称是______。(3)若该实验中生成的黑色固体质量为m1,“可燃空气”的质量为m2,“可燃空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m3,如果水是由“氧元素”和“可燃空气”元素组成的,则m1、m2、m3三者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水蒸气氢气
【对点训练】1.在古希腊的哲学里,水一直作为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而存在。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一代又一代地流传。在电解水实验中,发现水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由此可知水不是单质,而是__________,即水不是一种元素。由水电解产物推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这种推测是基于对____________定律的认同。根据观察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1:2,氢气的密度用ρ氢表示,氧气密度用ρ氧表示,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导出水中氢、氧原子个数之比(写出推导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质量守恒
焦点2水与氧化物的反应
例2将5g下列物质分别放入95g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所得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A.氯化钠 B.氧化钠C.氧化钙
D.硫酸铜晶体
B>A>D>C
溶液变红
CO2+Ca(OH)2===CaCO3↓+H2O
(2)该小组利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其原因是二氧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实验室常用红色的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SO2+H2O===H2SO3
SO2+Ca(OH)2===CaSO3↓+H2O
品红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的无色物质是不稳定的,加热分解又变成了有色物质没有进行尾气处理焦点3识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例3老鸭汤是一道以美味著称的传统汤菜,制作原料主要有鸭、水、调料等。(1)烹饪时,下列调料中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食盐 B.料酒C.植物油 D.胡椒粉(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________的特点。
AB
均一【解析】
(1)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B.料酒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C错;D.胡椒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D错。(2)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都相同,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对点训练】3.我们熟悉的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豆浆C.血液D.糖水D焦点4溶液的特征及稀释、浓缩过程中变化量与不变量
例4建立模型是解决系统问题的常用方法。如图甲为5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模型,其中8个“○”代表所有的蔗糖分子。往该溶液中加水使其溶质质量分数稀释为5%,稀释后溶液密度变小。在图乙中,补充完成稀释后的蔗糖溶液模型(要求画出液面和蔗糖分子分布)。【对点训练】4.从海水中提取粗盐的流程如图所示,过程中温度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结晶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增大后不变B.结晶池内母液蒸发浓缩得到的盐卤属于混合物C.第④步的操作主要是过滤D.③步骤中随着水分的蒸发,氯化钠的溶解度逐渐变小,析出晶体D焦点5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例5在学校科技节中,小科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瓶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D.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
化学性质温度糖类焦点6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6图甲是一种稀释瓶,用户可以根据需求用它以一定体积比对原液进行稀释,图乙是它的7种不同比例的稀释方式。小科用该稀释瓶按1:2的比例稀释原液,原液是密度为1.5g/mL、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OH溶液。稀释过程中,不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1)当水加到1:1刻度线时,水对稀释瓶底的压强为p1,当水加到1:2的刻度线时,水对稀释瓶底的压强为p2,则p1_______
(选填“>”“<”或“=”)p2。
(2)稀释得到的NaOH溶液的密度为________g/mL,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分别精确到0.1g/mL和0.1%)。
<
1.2
21.4%
例7某兴趣小组用硝酸钾进行了图甲所示的实验,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乙。(1)①中未溶解的硝酸钾质量为____g。(2)②中硝酸钾溶液为__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计算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8.4不饱和
【对点训练】6.农民常用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为配制氯化钠溶液,小金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中按如图所示方式加水。下列选项中符合图①至图④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过程的是(
)B7.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10203040溶解度/g13.320.931.645.863.9(1)1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_g。
(2)20℃时,将10g硝酸钾加入4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0.9
20%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解:方法一:设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100g×10%+x=(100g+x)×25%x=20g答:可向烧杯中加入20g硝酸钾。方法二: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100g×10%=(100g-y)×25%y=60g答:可恒温蒸发60g水。焦点7认识水净化过程的变化本质
例8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下列关于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C.“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D.“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D【解析】用石墨烯膜“筛掉”海水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方法与过滤类似,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它们进行了分离。A.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正确;B.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海水含的盐主要是氯化钠,进“筛掉”后水中盐分没了成淡水,B正确;C.过滤也是将一部分通不过滤纸的物质筛选掉,“筛掉”氯化钠过程也是让部分物质通过,部分物质不能通过而被筛选掉,所以两者类似,C正确;D.“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中氯化钠减少,质量分数减小了,D错误。【对点训练】8.为了解决人们在野外生活和工作时的饮水问题,小金开展了便携式野外净水器的设计和制作。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预设的水流方向)。为了使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小金选择了三种滤料去除原水中的杂质,三种滤料的用途如表所示,则滤料甲、乙、丙分别为__________
(按序填写编号)。
①②③滤料编号用途①去除水中的泥沙、悬浮物等大颗粒污染物②去除大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细菌等③去除残留的细菌、小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异味等
焦点8树立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的意识
例9
2025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手关闭水龙头B.往河流里倾倒垃圾C.农业上采用滴灌技术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B【解析】随手关闭水龙头,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A正确;往河里倾倒生活垃圾,会造成水资源污染,B错误;农业上采用滴灌技术,可以在农业领域节约大量水资源;工业废水随意排放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必须经处理达标才可排放。节约保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S+O2SO2;2SO2+2H2O+O2===2H2SO4
ABCD
焦点9混合物的分离及粗盐提纯
例10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所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混合物提纯”的思维模型:[初步理解]根据混合物组分的性质差异,获得混合物中目标组分。(1)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压加热蒸馏法是其中的一种: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属于上述模型中的______________(选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探究本质]根据组分的性质差异,选择合适方法,实现物质提纯。(2)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中提纯硝酸钾,是通过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实现的。其中过滤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与溶液分离是根据______________不同。
分离转移颗粒大小[实践应用]根据混合物中某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提高混合物中目标组分纯度。(3)小科取10g混有少量硫酸的盐酸滴入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沉淀0.233g,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0.98%
[融合创新]依据科学原理,融合技术与工程,形成新颖而有价值的解决实际问题方案。(4)常压加热蒸馏法,能耗大、成本高。小科查阅资料获知,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厂,都已经采用低压加热蒸馏法,请解释其蕴含的科学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减少能源消耗【解析】
(1)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使溶剂与溶质分离,属于上述模型中的分离转移。(2)过滤的本质是将大于滤纸孔径的物质截留在滤纸上成为滤渣部分,小于滤纸孔径的物质通过滤纸成为滤液部分,故将硝酸钾晶体与溶液分离是根据颗粒大小不同。
(4)因为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海水淡化采用低压加热蒸馏法,降低海水的沸点,节约能源消耗。例11以粗盐(含杂质Na2SO4、MgCl2、CaCl2、泥沙)为原料制备精盐。(1)加水溶解后,用如图装置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2)为除去Na2SO4、MgCl2、CaCl2,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和操作:①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适量的稀HCl,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_______(填字母)。
A.⑤③②①④
B.③⑤①④②
C.③⑤①②④引流
C
(3)用pH试纸检验溶液是否呈中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床氨甲苯酸、氨基己酸、氨甲环酸等止血药适应症、用法、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区别及药理作用
- 2024果树采购合同
- 2025高考生物备考说课稿:免疫失调与免疫学的应用说课稿
- 2024融资合同范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协议3篇
- 专属2024学校系列校服订购协议
- 2024液化气运输合同能源消耗与减排责任规范文本3篇
- 专业咨询顾问合作合同(2024年度版)版
-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郑墩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 12坐井观天(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说课稿(统编版必修下册)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提纲
- 期末达标测试卷(二)(试卷)-2024-2025学年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 2024-2030年中国干燥设备行业研发创新状况及发展行情监测报告
- GB/T 44413-2024城市轨道交通分类
- GB 19041-2024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范
- 拔除气管导管的护理
- 2024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词汇
- NB/T 11450-2023矿用隔爆型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滚筒
- 2024年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理论试题库(含答案)
- GB 28008-2024家具结构安全技术规范
- 消防技能训练-射水姿势与形式课件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