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项目六任务二清热药_第1页
6.2项目六任务二清热药_第2页
6.2项目六任务二清热药_第3页
6.2项目六任务二清热药_第4页
6.2项目六任务二清热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学概论主

李本俊全国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编委会主

李本俊副主编苏

喻松仁

蕾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虹(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田

丹(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乔继峰(山东医药技师学院)孙

涛(山东医药技师学院)成国春(江西中医药大学)朱曼迪(辽宁医药职业学院)李本俊(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苏

鑫(长春中医药大学)季有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姜

蕾(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聂金娜(长春中医药大学)喻松仁(江西中医药大学)目录

模块一基础理论项目一中医药学概述项目二基础理论知识模块二发病与诊断项目三

病因病机项目四

诊断方法模块三中药及中成药应用项目五

中药基础项目六常用中药项目七方剂基础项目八常用方剂及中成药模块四临床应用项目九

疾病防治项目十

内科常见病选方指导项目十一外科常见病选方指导项目十二妇科常见病选方指导项目十三儿科常见病选方指导项目十四常见病证选方训练

模块三中药及中成药应用

项目六常用中药

任务二清热药

赵某,男性,42岁。因左手背部被沸水烫伤,遂前往医院就诊。就诊时症见:左手背红肿明显,起数个大小不等的水泡,部分出现破溃,并有淡黄色液态物质渗出。诊断后,医生开出以煅石膏、牡蛎等药为主的处方,嘱其研末外敷。请您完成以下任务:1.为何方中不用生石膏而选用熟石膏?2.请您简述中药炮制的主要意义?任务导入一、含义

清——清除、清泄热——热邪、热证

凡以清泄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

表热(每挟风邪)——治宜疏散风热。选辛凉解热表药

半表半里热——治宜和解退热。选柴胡、黄芩、青蒿等证 里热实热——气血脏腑实热

虚热——阴虚发热等治宜清泄里热

选清热药 二、药性

味多为苦,次为甘,性寒或凉

归经:(详见分类)多属沉降药性性味苦寒,易伤脾阳

三、功用与分类:

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用治气分实热证清泄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用治湿热证及火毒证里热

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用治营、血分实热证治里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用治热毒证热证清虚热药—清虚热—用治虚热证

阴虚内热证

温病后期,邪热未尽,夜热早凉四、配伍:1.兼表证者,配解表药。2.兼积滞便秘者,配泻下药。3.气血两燔者,清热泻火药与清热凉血药同用。4.清虚热药,常配清热凉血和清热养阴之品。5.体虚者,配补虚药。五、使用注意:

1.辨明虚热、实热后辩证选药。

2.寒凉(尤其是苦寒性大者),易伤脾阳,脾胃虚寒者慎用。

3.苦燥伤阴,阴虚患者,慎用苦燥之品,或配养阴之品同用。

4.甘寒助湿,有湿者慎用甘寒之品。

5.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证禁用清热药。

六、现代药理研究:1、抗病原体:如夏枯草、知母、黄连等20多种药。2、解热:如石膏、知母等20多种药。3、解毒(对细菌毒素或其他毒物的解毒作用):三黄、银花、穿心莲等。4、抗惊厥:如水牛角、犀角等5、镇静:如水牛角、丹皮、赤芍等6、镇痛:如栀子、丹皮等

。7、促进吞噬细胞数量增加或功能加强:如石膏、生地、苦参等。8、抗炎9、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如增强T细胞功能、体液免疫等)10、对心血管作用(如降压、扩冠、抗心律失常等)11、对消化系统作用(如抗溃疡、解痉、利胆、护肝等。)12、血液系统作用(如降血脂、抗凝、止血等。)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一、性味:多甘,次苦,性寒。二、归经:多入胃、肺、肝经,次入心、肾经。三、功效:清热泻火。四、应用:气分实热证,症见壮热、口渴、汗出、烦躁、脉洪大。

知母石膏石膏知母一、共性:

1.性味:甘,寒。(肺,胃经)

2.功用:清热泻火

治肺胃实热,发热烦渴等气分除烦止渴

实热证。常相须为用,如白虎汤(清肺胃实热)治咳喘、热病烦渴、消渴证等二、个性:石膏(辛):1.寒凉性大于知母,味辛善于解肌退热(清解)。

肌肤大热——白虎汤用治高热发斑(热入血分,气血两燔)

外感高热

清泄肺热:肺热咳嗽,可配麻黄2.清肺胃实热要

清胃火:用治胃火(热)之口渴、

牙痛等3.煅用收敛生肌:用治疮疡久溃不收口,湿疹,水火烫伤等。用量用法:煎服,15-60克,打碎先煎。

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用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阴虚内热证忌用。

知母(苦):

(上)清肺之中,亦能润肺——用治

肺阴虚之燥咳(二母散)1.滋阴润燥

(质润多液)润肠——治肠燥便秘(清润)(中)生津止渴——治阴虚消渴证2.滋阴降火(下)用治肾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

常配黄柏,如知柏地黄丸。

注: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润燥宜盐水炙用天花粉芦根

芦根天花粉

一、共性:1.性味:甘,寒。(归肺胃经)2.功用:清热、生津——治热病津伤口渴及肺热咳嗽。

二、个性:芦根(寒):1.清热力较胜,善清肺热,兼能祛痰排脓,还治肺痈(常用苇茎);2.除烦止呕:用治胃热呕吐。3.兼利尿——治热淋(小便短赤,尿道涩痛)天花粉(微寒):1.味兼微苦,生津作用胜于芦根,多用于肺胃有热阴津不足及消渴证(玉液汤)。2.清肺润燥——治肺热燥咳。3.消肿排脓:用治疮痈肿毒。可促进消散(初起),成脓后可排脓(仙方活命饮)。★引产:终止中期妊娠(天花粉蛋白注射液肌注)★抗癌:治恶性葡萄胎及绒毛膜上皮癌(注射液)★抗艾滋病毒:治艾滋病(天花粉蛋白)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中期引产率高),反乌头。

栀子善清三焦之火,又清气血之热一、性味:苦,寒.(心肝肺胃三焦经,)二、功用:1.泻火除烦:-----泻肺胃火:治肺胃热盛证。-----尤善清心除烦:用治热病烦闷,燥扰不宁----栀子豉汤

-----泻三焦之火:高热烦躁----黄连解毒汤2.清热利湿:用治(1)湿热黄疸,常配茵陈、大黄,如茵陈蒿汤。(2)湿热下注之淋浊、带下、阴痒等,如八正散3.凉血止血:用治血热出血(如吐、衄血)。4.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疮疡肿毒(配金银花,蒲公英等),跌打损伤(生栀子调黄酒外敷)。三、使用注意:(1)本品具轻泻,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2)泻火宜生用(走气分),止血宜炒炭用(走血分)。胃热烦呕生姜汁炒夏枯草一、性味:苦、辛、寒二、功用:

1.清肝明目——治目赤肿痛,头痛眩晕。配菊花等。(现代发现其有降压作用,用治高血压属肝热或阳亢者。)2.消肿散结:治肝郁化火,痰火互结之瘰疬、瘿瘤。(治瘰疬:+玄参、连翘等,治瘿瘤:+昆布、海藻等)三、用量问题:

多用10-15克,但也用多者至60克。有报道称:本品可引起或轻或重的毒性反应。脾胃虚寒者宜小,有过敏史者慎用。决明子决明子

一、性味:甘、苦、咸,微寒二、功用:1、清肝明目:肝热者,配夏枯草、菊花。治目赤目暗肝肾虚者,配杞子、菟丝子;

为治虚实目疾之佳品。2、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3、泻肝火,平肝阳:治肝火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对高血脂、高血压均有一定作用,尤宜老人饮用。炒后有香味。淡竹叶淡竹叶一、性味:甘、淡,寒二、功用:1.清热除烦——治热病烦渴2.通利小便——治心火上炎及移热于小肠的口疮尿赤,水肿尿少,黄疸尿赤等

★淡竹叶、竹叶的来源区别

熊胆一、性味:苦,寒二、功用:--清热解毒——用于疮疡、咽喉肿痛--息风止痉——用于肝风抽搐等--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肿痛、眼生翳膜三、用量用法:1~2.5g,多入丸、散剂。其它清热泻火药药

名功

效主

治要

点使用注意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热病烦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涩痛长于清心泻火除烦虚寒证当忌用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热病烦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涩痛长于清热利尿渗湿虚寒证当忌用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肝火目赤,燥热便秘既清肝热,又益肾阴,治目疾无论肝热或阴亏皆宜气虚大便溏薄者当慎用谷精草清肝热,疏风热,明目退翳肝火目赤,风热上攻所致的目赤翳障入肝、胃经,风热目疾,用之甚良血虚证当慎用密蒙花清热养肝,明目退翳目生翳障,肝虚有热,目昏干涩专入肝经,目赤翳障虚实均可阳虚内寒者当慎用青葙子清肝泻火,明目退翳目生翳障专入肝经肝肾不足者当慎用,青光眼当忌用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一、性味:味苦,性寒二、归经:上、中、下三焦三、功用:

均能清热燥湿——用治湿热证。

多兼能清热泻火解毒——治火毒证。四、应用:湿热证----发热、胸腕痞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为主症五、使用注意:苦寒多能伤胃阳,苦能伤阴,故脾胃虚寒、津液亏损者应慎用。

黄芩黄柏黄连黄芩黄连黄柏一、共性:性味:苦,寒(入大肠经)功用:清热燥湿:治湿热证(如湿热泄痢、黄疸、疮疹等)泻火解毒:用治气分实热证(如壮热烦渴)

热毒诸症(如疮疡肿毒)剂型:1.粉剂----用三黄中任一种碾成粉末,外撒于伤口2.纱条----用三黄中任一种煎成50%的浓度,用剪成条的纱布浸入汤中,取出引流或外贴3.软膏-----用三黄中任一种碾成粉末,并加入凡士林调成浆糊,外敷4.洗剂-----用三黄中任一种煎成10%的浓度,加4%的硼酸,清洗疮面二、个性:黄芩:1、苦寒性三者中最小2、气味较薄,作用偏于上焦和大肠,善清肺和大肠火——多用治治肺热咳嗽,上焦热盛的壮热烦渴,咽喉肿痛,胃肠湿热证此外清胆火而解少阳热,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常与柴胡相伍。3、凉血止血——用治血热出血,常与白茅根和生地相伍。4、清热安胎——用治胎热不安。用法: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止血多炒炭用,清上焦热多酒炒。黄连:1、苦寒性最大,清热、燥湿力胜2、味厚气浓,长于清中焦湿热,为除胃肠湿热,治湿热泄痢呕吐之要药。3、清热泻火力强,善清心、胃之火,兼能清肝火,用治:心火亢盛之高热神昏,或心烦不眠,如黄连解毒汤吐血衄血及胃热呕吐、牙痛、消谷善饥,如清胃散肝火犯胃、肝胃不和引起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常配吴茱萸同用,如左金丸。4、清热解毒力强――常用治痈疮疔毒、皮肤湿疮、耳目肿痛等,尤善治疔毒。用法:姜汁炙用清胃止呕,酒炙清上焦火,猪胆汁炒清肝胆火。炒用降低寒性。

黄柏:1、苦寒下达,善清下焦湿热——多用于湿热带下(+苍术,如三妙散)、淋浊(+车前子)及下肢肿痛、阴部湿疹(+苦参)2、尤善泻肾火,泻火以坚阴(存阴),退虚热——用治肾阴虚,相火妄动之阴虚发热、盗汗、遗精等(常配知母)。用法;清热燥湿解毒多生用,泻火除蒸退热多盐水炙用。

苦参龙胆龙胆苦参一、共性:1.苦寒2.功用:清热燥湿—用治下焦湿热黄疸、带下、阴肿阴痒,湿疹等。3.苦寒性大,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宜多服久服。二、个性:龙胆:“叶如龙葵,味苦如胆,因以为名”《本草纲目》1、主入肝胆-----善清肝胆及下焦湿热。2、长于清泻肝胆实火------无论肝胆有热之目赤耳聋,或肝经热盛,热极生风之高热、手足抽搐,或肝火之头痛眩晕均有良效。如龙胆泻肝汤。苦参:1、长于祛风杀虫止痒-----擅治疥癣、湿疮、脓疱疮、妇女阴痒。常与黄柏、蛇床子、百部相伍2、且能利尿------用于小便不利。常与车前子、滑石相伍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或阳衰精冷之证忌用。苦参反藜芦。其它清热燥湿药药

名功

效主

治要

点使用注意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湿疹疥癣,小便不利善于清下焦湿热脾胃虚弱及阴虚津伤者忌用或当慎用,反藜芦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湿热疮毒,湿疹疥癣;黄疸尿赤,湿热痹痛长于治疗湿热黄疸、疥癣、湿疮虚寒患者当慎用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热毒泻痢,湿热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长于清大肠湿热脾胃虚寒者当忌用第三节清热解毒药一、性味:味多苦,性均寒(主入胃肝肺心大肠经)二、功用:

痈肿疔疮,丹毒、

虫蛇咬伤、烧伤、清热解毒——治热毒证温疫、温毒、(清解热毒、火毒)

咽喉肿痛、痄腮、

热毒血痢、

其它发热性疾病.

三、配伍及使用注意:针对上面不同的病因、症候而选药。根据病情及兼证适当配伍,如

热毒在血——配清热凉血药,

火热炽盛——配清热泻火药,

挟湿——配利湿、或燥湿、或化湿药,

热毒血痢里急后重——配活血行气药,

疮疡属虚——配补气养血托疮药物。凡阴证、寒证不宜服用。连翘黄花条忍冬藤金银花

金银花连翘一、共性:性味:寒(心肺经)功用:清热解毒痈肿疔疮治风热表证疏散风热

温病初起如银翘散

二、个性:金银花:(银花、双花、二宝花)情歌:“天地氤氲夏日长,金银二宝结鸳鸯,山盟不与风霜改,处处同心岁岁香”1、味甘。2、清热解毒力强,为治疗一切疮痈阳证的要药。

--------内外痈均可用,如肠痈、肺痈等,单用煎服,或外敷;或配伍用,均有效果3、凉血止痢——治热毒血痢。单煎浓服,或配白头翁等。

4、银花露——清热解暑-----治暑热烦渴,疮疖、热痱。

连翘:1、味苦。2、善消痈散结,有“疮家圣药”之称-----用治疮痈、瘰疬、痰核等。3、清心利尿------治热淋涩痛(尤连翘心)热入心包证(高热烦躁)黄翘清热解毒力弱;青翘清热解毒力强;连翘心长于清心热。

蒲公英鱼腥草败酱草蒲公英鱼腥草败酱草紫花地丁红藤共:清热解毒,消散疮痈----外科用药,常用于阳性疮痈(内痈如阑尾炎,外痈如搭手---蜂窝组织炎)----配伍时相须合用(五味消毒饮)一、个性:

蒲公英

一、性味:苦、甘,寒。

二、功用:

1、解郁散结力佳------长于治乳痈(良药),亦

治肠痈

2、清热利湿

热淋涩痛(车前子,金钱草相伍)

治利尿通淋

湿热黄疸(茵陈,栀子相伍)单用也有效

鱼腥草

1、芳香透散,入肺经清泻肺热-------治肺痈要药2、利尿通淋——治热淋(车前子,金钱草,海金沙等相伍)3、含挥发油,不宜久煎败酱草1、味兼苦,气味浊(浊气走下焦)--------治肠痈要药2、祛瘀止痛——治产后瘀阻腹痛

紫花地丁

1、解毒作用较强-------善治疔毒(根深牢固,外似米粒,而内大如团不可摇动)

2、用于毒蛇咬伤(半边莲,蚤休相伍)

红藤1、善治肠痈,为治肠痈腹痛的要药2、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经行腹痛,风湿痹痛板蓝根大青叶大青叶板蓝根青黛一、共性:性味:寒(同出一物)功用:

1.清热解毒

痄腮,丹毒

治热毒疮疡

2.凉血

热毒发斑

肺热咳嗽二、个性:大青叶:1、味苦、性大寒2、善凉血消斑——为温毒斑疹之要药

温热病,热入气分证

3、清热中也治外感风热

(表里两清)温病初起板蓝根:1、味苦2、善清利咽喉——常用于热毒咽喉肿痛青黛(大青叶色素加工品):1、主入肝经----长于泻肝经实火以定惊---惊风抽搐,

暑热惊痫2、味咸,亦能消斑

★抗癌——治多种肿瘤(用靛玉红)贯众

一、性味:苦,微寒。有小毒。二、功用:

预防流感、麻疹、流脑等

流感、风热感冒

1.清热解毒:用于痄腮

斑疹

疮疡

2.杀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

3.凉血止血——用于血热之出血证此外,用治烫伤、带下、高血压等。

三、使用注意:1.清热、杀虫——生用;止血——炒用2.贯众入药的品种多,其中的绵马贯众含绵马素有毒,能麻痹随意肌、刺激胃肠道、损伤视神经、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见震颤、惊厥、延脑麻痹等),其在肠道不易吸收,但肠中脂肪过多时,可促进吸收,引起中毒。穿心莲穿心莲

一、性味:苦,寒二、功用:

外感风热,温病初起1.清热解毒

肺热咳嗽(善清肺)咽喉肿痛

治肺痈

痈肿疮毒

毒蛇咬伤(斩蛇剑,日行千里)2.清热燥湿湿热泻痢治热淋涩痛

湿疹瘙痒射干

山豆根射干山豆根一、共性1、性味:苦寒2、功用:清热解毒治热毒咽喉肿痛

利咽喉肺热咳嗽二、个性射干:(清肺)祛痰,用于痰盛咳喘。对咽痛兼痰多者尤宜。山豆根(广豆根)1、苦寒性大,并消肿止痛,善治火毒炽盛的咽喉肿痛,为喉科要药2、亦治实火牙痛,痈肿疮毒

★抗肿瘤-用于癌证

白花蛇舌草一、性味:微苦、甘,寒二、功用:1.清热解毒,消痈肿:

①痈疮肿毒用于:②肠痈

③热毒咽喉肿痛

④毒蛇咬伤可煎服,或鲜品捣汁服,捣烂外敷等。2.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用于:热淋小便短赤、涩痛临床上也用于湿热黄疸,胆石症等

★抗肿瘤:体外试验能抑制多种癌细胞,用治多种癌症,如食管、胃、直肠、肝、宫颈、膀胱、鼻咽、肺、绒毛膜等癌,淋巴肉瘤,白血病等。

白头翁白头翁一、性味:苦,寒二、功用:1.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1)热毒血痢(要药),配黄连、秦皮等,如白头翁汤(2)湿热泻痢(3)配伍温里药物,也可用于冷积久痢。2.此外,用于

阴痒,如滴虫性阴道炎

疟疾,配青蒿,常山等土茯苓土茯苓

一、性味:甘、淡,平二、功用:

解毒(热毒、湿毒、汞毒)

利关节,除湿

梅毒(抑制梅毒螺旋体)要药治汞中毒之肢体拘挛疮疡湿热淋浊、带下等附(一)清热泻火药小结清石膏——透解肌热,(煅)收敛生肌肺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胃知母——滋阴润燥,滋肾降火热芦根——祛痰排脓,除烦止呕,利尿 清热,生津天花粉——生津力优,消肿排脓清栀子——泻三焦火邪,清热利湿,心 凉血止血,解毒,消肿止痛除莲子心——安神、涩精、止血烦竹叶——善于清心火,生津 利尿淡竹叶——长于渗利小便熊胆——息风止痉,清热解毒 夏枯草——善于泻肝火,消散郁结清 平肝阳(降血压)肝决明子——润肠通便明谷精草——疏散风热目密蒙花明目退翳青葙子

其它清热解毒药药名功效主治要点使用注意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通淋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治外内痈之常品阴疽及脾胃虚寒者当忌用野菊花清热解毒痈疽疔疖、丹毒;咽喉肿痛,风火赤眼治痈肿疮毒常用品脾胃虚寒者及孕妇不宜用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梅毒;热淋,带下,湿疹疮毒为治梅毒的要药肝肾阴亏者当慎用熊胆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止痉热毒疮痈;目赤翳障;惊痫抽搐为治疗目赤翳障的要药虚寒者当忌用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咽喉肿痛;牙龈肿痛为治热毒咽痛之要药过量易致呕吐、腹泻等副作用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止血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伤出血为治咽喉肿痛的常用药风寒劳咳失音者当忌用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血痢;疮痈肿毒;崩漏便血为治热毒血痢之常用药脾胃虚寒者及孕妇当慎用鸦胆子清热解毒,治痢截疟,腐蚀赘疣热毒血痢,冷积久痢;疟疾;鸡眼赘疣为治热毒血痢、冷积久痢之常用药胃肠出血及肝病患者当慎用漏芦清热解毒消痈,通乳疮痈、乳痈肿痛;乳房胀痛,乳汁不下为治乳痈之要药气虚,孕妇及疮面平塌者当忌用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痈肿疔疮,乳痈肠痈,丹毒肿痛;毒蛇咬伤为治疔疮之要药虚寒者当忌用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肠痈,肺痈,疮痈;瘀阻腹痛为治肠痈之要药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当慎用第四节清热凉血药一、药性:性味性:均寒凉味:多甘苦咸归经:多入心肝经二、功用:

清热凉血(清解营血分之热)用治:(1)营血分实热证,症见烦躁高热,甚至神昏谵语,身热夜甚,舌绛;

(2)斑疹或出血等。三、使用注意:营阴同源,热入营血,常伤阴劫液,故常配伍养阴增液之品(沙参、麦冬等)。

玄参生地黄

生地黄玄参一、共性:1.性味:甘、苦,寒。质腻。2.功用:(1)清热凉血——用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证。(2)养阴——用治热病津伤口渴。

阴虚内热,津伤口渴。注意:性寒,质润,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

二、个性:生地:(1)以甘味为主,甘寒质润,清热养阴力强,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要药。常用于:

温热病热入营血之壮热神昏等,配玄参等

温热病后期之夜热早凉,配青蒿等

消渴证(降血糖)-----玉泉散

肠燥便秘,配玄参、麦冬等,如增液汤

阴虚内热★从唐宋开始广泛用于药膳,如地黄粥(2)凉血止血,用治血热出血。

玄参:

(1)兼咸味

(2)上能清肺热滋肺阴,下能清肾中虚火而能养阴,还解毒散结,常用治:

阴虚火旺之咽喉肿痛,配麦冬等,如玄麦甘桔汤热毒咽喉肿痛,配薄荷、板蓝根等,如普济消毒饮疮疡肿毒,配金银花、连翘等脱疽(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配金银花、甘草等,

如四妙勇安汤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配浙贝母,如消瘰汤赤勺牡丹皮牡丹皮赤芍一、共性:1.性味:苦,微寒。2.功用: 热入营血证(1)清热凉血——治血热出血证(2)活血祛瘀——治血瘀证,如血瘀痛经、闭经、癥瘕、跌打损伤等。3.使用注意:月经过多,孕妇不宜用二、、个性

牡丹皮:

1、兼辛味

2、清热凉血之功比赤芍强,能透发阴分伏热外出,善退无汗骨蒸,用于温病后期,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等。(青蒿鳖甲汤)

3、凉血消痈——用于肠痈,常配大黄。

痈疮肿毒

赤芍:

1、活血祛瘀力强于牡丹皮,并止痛,常用于血瘀诸痛。

2、泻肝火——用于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配菊花等。

紫草紫草

一、性味:甘、咸、寒二、功用: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1)热入营血,热毒发斑等,配赤芍、蝉蜕,如紫草快斑汤。(2)麻疹紫黑,疹出不畅,配牛蒡子等,如紫草消毒汤;预防麻疹,单用或配甘草等(3)疮疡、湿疹、烫火伤,可单用植物油泡成油浸剂,或制膏外涂或敷

三、使用注意:性寒而滑,在轻泻作用,脾虚便溏者慎用。水牛角水牛角一、性味:咸,寒二、功用:

清热凉血,解毒消斑:治:1.温热病,热入营血证

2.血热之出血证三、用法用量:锉碎先煎:6~15g锉末冲服:

(水牛角代犀角作清热凉血药,有似犀角性能,收载于药典中,但水牛角力弱,用量是犀角的5~6倍。)清热凉血——用于营血分热证生地黄——兼凉血止血养阴(生津)清玄参——解毒散结热牡丹皮——善治无汗骨蒸凉活血祛瘀血赤芍——止痛,兼清泻肝火紫草——活血,透疹解水牛角——凉血止血毒其它清热凉血药药

名功

效主

治要

点使用注意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为治热毒血滞之斑疹、麻疹的要药脾虚便溏者当忌用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热入营血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