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新课标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课标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75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在上半夜西部天空看到的月相是()A.上弦月B.新月C.满月D.下弦月2、如下图中的①②③④;适合攀岩运动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3、岩石圈是指()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4、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全年流量曲线图。判断河流可能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东南地区5、地球自形成到现在;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在地壳;动物、植物等方面,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到下面问题。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三叶虫→鱼类→恐龙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6、阿克库勒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读“该湖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关于阿克库勒湖和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湖泊为内流湖,其水位的变化受气温的影响小B.图中①②③河流均注入该湖C.④河与③河相比,流量的季节变化大D.①河与②河相比,流速更快7、下表为6月29日北京和杭州天气资料,完成问题。城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天气杭州3125阵雨北京3725多云转晴

与杭州相比,北京该日最高气温较高的原因是()A.大气辐射强B.地面辐射强C.地面反射弱D.大气保温强8、下列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成为濒危景点的是()

①乞力马扎罗山雪峰。

②澳大利亚大堡礁。

③大兴安岭森林。

④西湖风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地震波在地面下2900km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减慢,该不连续面叫做_______界面。

(2)火山爆发时;喷发出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来自于图中_______(选填①②③④),名称为_______(填内部圈层名称)。

(3)①为地球内部圈层的_______,其与上地幔顶部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_______。10、下图为“亚洲某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和“三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读图;回答问题。

(1)左图所示季节为________季,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2)甲处气候特征与右图所示a、b、c三气候类型中的________比较吻合,该气候的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处夏季常见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丙处春季最容易产生____________短缺。11、下图表示位于北纬30°~60°的大陆部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气候;气候特征是________。

(2)B;C两地中;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是________;气候冬雨夏干的地区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

(3)D处常年受________气团控制;气候特征为。

(4)下图为三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把其序号与上述气候的代表字母对应起来:①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12、受____、____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____的地域分异。13、低层大气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三部分组成。干洁空气主要由____(78%)、____组成。

。组成成分。

在地理环境中作用。

干。

洁。

空。

气。

氮。

含量最____;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氧。

②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②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CO2

③是绿色植物进行____的原料,是温室气体(吸收____;使气温升高)。

③是绿色植物进行____的原料,是温室气体(吸收____;使气温升高)。

O3

④含量极少,能够吸收____,被誉为____。

④含量极少,能够吸收____,被誉为____。

水汽。

⑤水的三相变化;产生了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固体杂质。

⑥作为____;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14、灾前准备:以地震为例,震前准备主要包括准备____,牢记地震撤离____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

15、地貌形态与规模。

(1)形态:千姿百态——各种地貌混杂在一起。

(2)规模:大小不等——较大地貌往往由________地貌组合而成。16、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F线的名称叫________(晨线;昏线)。

(2)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此刻;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________,等于0的是________。

(4)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

(5)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________。17、读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图中①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就气流的运动状况而言,图中①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__;一般在它的控制下,我国已进入_______(冬或夏)季,此时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甲处于冷锋________(填锋前或锋后),与北京相比其气压较_____(填高或低)。

(3)此时北京的风向为________风,若①天气系统向东移动,24小时后北京的风力变化情况是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可能出现降水的是______和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8、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_____)A.正确B.错误19、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制约因素。(_____)A.正确B.错误20、地球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幅度不大。(_______)A.正确B.错误21、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大气层,产生“磁暴”现象。(_____)A.正确B.错误22、石油、煤炭、风能、水能等能源均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_____)A.正确B.错误23、太阳活动强烈时,可能会影响地球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4题,共32分)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岷江发源于四川北部地震区,穿行于高山峡谷,出岷山后向南从成都平原西缘穿过。下图示意不同时期岷江出山口河段。

都江堰水利工程(下图)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岷江出山口处,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该工程修建前,成都平原缺乏发展种植业的灌溉水源,而岷江洪水泛滥时又成为一片汪洋;该工程修建后,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内江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用水,枯水期内江水量占60%。为了保证内江的水量,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挖沙,即“深淘滩”。2000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修葺和完善,尤其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外江闸与多处引水工程。

(1)简述都江堰修建前后岷江对成都平原种植业生产条件的影响。

(2)分析与外江相比,枯水期内江水量较大的自然原因。

(3)分析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深淘滩”的原因。

(4)推测修建外江闸的作用及关闸时段(枯水期或洪水期)。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岸沙丘是发育在河谷环境,并叠加于河流地貌之上,受风、水交互侵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风沙地貌类型。圈河流域位于图们江下游,地处敬信盆地南缘,距日本海较近。圈河临近日本海,入海口附近两岸地势平坦,平均海拔约9m,以流动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为主。2009年,珲春政府在该地区沙丘基础上开发了以旅游观光为主要盈利方式的沙丘公园。上图示意2015年圈河入海口处河岸沙丘分布。

(1)简述图示河段的河道形态特征。

(2)分析河岸沙丘的形成过程。

(3)说明图示河岸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七里海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潟湖。七里海曾是一个淡水湖,后由于滦河泛滥,洪水倾入七里海,在东北部冲开一条水道注入渤海,即新开口。

(1)分析七里海湖水含盐量的变化过程。20世纪70年代,当地对注入七里海的赵家沟等五条河流进行治理,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并发育了湖口三角洲。

(2)分析湖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请回答两项。随着七里海区域开发不断增强,区域内部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养殖池、稻田)。下图示意七里海及其周围土地利用状况。

(3)推测湿地面积变化对七里海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27、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H河流域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属于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在350~450mm之间,灌溉农业较为发达,素有“北方粮仓”之称。左图为H河流域位置及区域简图和1981-2005年H河断流天数曲线。材料二:右图为H河流域1997年~2002年丰水期与枯水期地下水位图。

(1)简述H河近20年来断流的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H河断流对下游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提出缓解H河断流的对策。

(4)根据材料二,描述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并推断其社会经济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月相观察的理解程度。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弦月大约地方时18时位于上中天位置,进入黑夜后,开始向西运动,上半夜位于西部天空,0时左右西落,因此在上半夜西部天空看到的月相是上弦月,选项A符合题意。新月与太阳同升同落,肉眼观察不到,排除B。满月与太阳此升彼落,太阳西落时,满月从东边升起,因此上半夜的满月位于东部天空,排除C。下弦月半夜升起,上半夜观察不到上弦月,排除D。2、A【分析】【分析】

【详解】

攀岩运动的攀登对象主要是岩石峭壁;从地形角度来看,攀登对象是陡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读图可知,图中的①;②、③、④中,只有①处出现了等高线重合现象,因此只有①处有陡崖,因此适合攀岩运动的是①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3、D【分析】【分析】

考查地球内部圈层。

【详解】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故D正确;莫霍界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属于岩石圈,A错误;古登堡界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BC错误。故选D。4、D【分析】【详解】

由降雨量与径流量变化的关系判断最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推断为东南地区的河流。故答案选D。5、B【分析】【详解】

明确地质年代的顺序,了解各时代动植物的演化特点。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级,古生代比太古宙晚,哺乳动物比爬行动物高级,ACD错误。B正确。故选B。6、C【分析】【分析】

【详解】

阿克库勒湖位于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湖水主要来自阿尔泰山的冰雪融水,气温高低影响冰雪融水量大小,从而影响该湖的水位高低,因此该湖的水位受气温的影响大,A错误;根据等高线凸向判断,图中③河流由该湖向外流,并不注入该湖,B错误;图中③河由湖泊流出,湖泊对③河的径流具有调节作用,流量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图中④河没有与湖泊相连,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C正确;图中①河流穿过的等高线较稀疏,河流比降小,流速较慢,图中②河流穿过的等高线较密集,河流比降大,流速较快,D错误。故选C。

【点睛】7、B【分析】【分析】

【详解】

读表可知;该日杭州为阵雨天气,北京为多云转晴,与杭州相比,北京云量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地面吸收的能量多,地面辐射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能量多,因此该日北京的最高气温较高,因此B符合题意;大气辐射是大气释放能量的方式,不是气温较高的原因,排除A;杭州和北京此日地面反射差异不大,由于北京太阳高度较低,在相同地表有可能反射率更高,排除C;由北京云量较少,因此大气保温作用较弱,排除D。故选B。

【点睛】8、A【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景点的影响。

【详解】

因全球变暖,乞力马扎罗山的气温上升,积雪可能将全部融化,而消失;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使澳大利亚大堡礁被淹没.①②正确,选A。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略

【分析】【详解】

(1)地震波在地面下2900km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减慢,该不连续面叫做古登堡界面。

(2)火山爆发时;喷发出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来自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图中②位置,名称为地幔。

(3)①为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壳,其与上地幔顶部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解析】古登堡②地幔地壳岩石圈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左图中的区域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图示季节图示区域盛行海洋吹向陆地的风(东南风;西南风),说明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因此该季节为夏季。

(2)甲处为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与右图中的c较吻合,该气候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乙处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常见的气象灾害是台风,丙处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季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大,最容易产生水资源短缺。

【点睛】

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是:

1;原因:①春季锋面雨带还没有到达;降水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③春季农业用水增加。

2、治理措施:合理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人工增雨,海水淡化;发展节水农业;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解析】夏盛行海洋吹向陆地的风(东南风、西南风)或夏季风来自海洋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台风水资源11、略

【分析】【详解】

(1)由图中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该地区应为亚欧大陆,A位于北纬40°-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由图中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该地区应为亚欧大陆,B位于40°-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位于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影响,冬温夏凉,全年降水丰沛且逐月分配均匀;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

(3)D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少。

(4)读图可知,①高温期少雨,“冬雨夏干”,为地中海气候,是字母C;②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字母B;③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是字母A。【解析】(1)温带季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2)BC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大陆冬寒夏热,干燥少雨(4)CBA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地形岩石风化物较小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氮氧高光合作用长波辐射紫外线地球大气的保护伞凝结核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应急救援包路线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次一级16、略

【分析】【详解】

(1)图中EF线沿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属于晨线。

(2)该图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冬至。

(3)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黑夜;图中只有D;A点位于南回归线上,等于90°的是A。

(4)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图中C点离南回归线最远,A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最长的是B。

(5)此时此刻,A点位于昼半球上的中央经线上,A的地方时是12点,D点位于赤道上,D的日出时间是6点。这一天C点8时日出,则根据昼长的计算公式昼长=(12-日出)*2,可推出昼长是8小时。【解析】晨线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DACB12点6点8小时17、略

【分析】【分析】

本题通过等压线图考察风向的判断;风力大小以及锋面降水的特点。

【详解】

(1)①处附近越往中心气压越高;所以①处为高气压中心,所以①处天气系统为高压天气系统,高压系统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以晴朗天气为主。我国冬季受高压系统影响,北方寒冷干燥。

(2)根据锋线所处位置;甲位于冷锋的锋后,读图北京气压为1015-1020,甲处气压为1005-1010,所以甲处气压小于北京气压。

(3)根据北京两侧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可过北京做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根据北半球向右偏,风向为西北风,读图北京左侧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作用强,故①右移北京风力会增强。

(4)根据所学知识冷锋降水集中在锋后;暖锋降水集中在锋前,读图甲位于冷锋的锋后,丁位于暖锋的锋前,故甲;丁两地最可能降水。

【点睛】

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解析】高压系统反气旋系统冬寒冷干燥锋后低西北风增强甲丁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8、√【分析】【分析】

【详解】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如岩石的性质、岩层的构造等)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本题说法正确。

【点睛】19、×【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土地资源对人类生存的影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技水平也不断发展,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加大,对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所以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并不是人类生产的制约因素,本题描述错误。20、×【分析】【分析】

【详解】

地球公转的周期适中、自转的周期适中,昼夜更替周期适中,则白天不会升温过高,夜晚降温不会过低,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幅度不大,故上述结论错误。21、×【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扰乱大气层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本题说法错误。22、√【分析】【分析】

【详解】

石油、煤炭是历史时期生物体固定太阳能;风能是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水能是水的落差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动能,来自于太阳能。太阳辐射是维持大气和水体运动的动力,题目说法正确。23、×【分析】【分析】

【详解】

磁暴现象是因为太阳风扰乱地球磁场形成的;而不是扰乱电离层。太阳风被地球磁场吸附到两极,与大气产生摩擦,发生了极光现象。

【点睛】

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导致磁暴,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四、综合题(共4题,共32分)24、略

【分析】【分析】

以都江堰为背景考查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河流特征分析;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岷江发源于高山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流域内降水量大,河流泥沙搬运能力强,到成都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流速变缓,泥沙在此沉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河流汛期水量大;汇水速度快,容易引发洪涝灾害。都江堰修建后,将岷江分为内江、外江,能有效地调节河流径流量,汛期时外江水量多,内江水量较少,减少洪涝发生频率,而枯水期内江水量多于外江,减少了旱灾发生频率;使内江水量较为稳定,保证了成都平原农业灌溉用水量。

(2)观察图中岷江都江堰修建的河段;河流形态是弯曲的,且内江处于河流的凹岸(侵蚀岸);外江处于凸岸(沉积岸),受惯性力的作用河水大量流向凹岸,使得内江水流速快,泥沙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水深度大,因此内江水量大于外江。

(3)“深淘滩”即挖沙;淘沙;每年年初在此“深淘滩”的原因为:岷江水量大,泥沙搬运能力强,此河段水流速度较慢,每年都有大量泥沙沉积,挖沙有利于减少内江河段河流的泥沙沉积量,使河床深度增大,河床蓄水能力增强,从而提高枯水期进入内江的河水量。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量少,年初时河流处于枯水期,河水深度小,便于下河挖沙。

(4)雨季河流水量大,进入内江的水量多,能够满足成都平原地区的用水需求。而枯水期进入内江的水量约为60%,但由于枯水期河流总水量较少,再加上成都平原工业、农业活动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成都平原地区的需水总量增大,为了增加水源、缓解缺水状况而修建外江闸,使枯水期进入内江的水量增大,从而保证内江供水量。【解析】(1)修建前:涝灾多发;带来肥沃土壤。修建后:提供灌溉水源:减少旱涝发生频率。

(2)(与外江相比;)内江位于河流凹岸,流速较快,泥沙淤积量较少,水深较深。

(3)岷江输沙量大;该河段泥沙大量淤积。挖沙可减少内江泥沙淤积,加深河床,增加枯水期宝瓶口进水量;年初降水少,为河流枯水期,便于挖沙。

(4)作用:增加枯水期进入内江的水量;关闸时段是枯水期。理由:随着成都平原人口增多、经济发展,枯水期内江水量难以满足需要:关闸拦截外江分水,增加内江水量。25、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图河沙丘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地貌;外力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

(1)据图分析可知;图中有河漫滩发育,说明该河段河道平坦,河道呈现弯曲的状态;由于地形平坦,水域面积较大,说明河道宽阔且水深较浅;据图可知,河道具有较多河汊;江心洲和边滩分布。

(2)据图可知;该河段位于河流下游,地形较平坦,使得河流侧蚀较强,河道较为宽阔和弯曲;由于该河段地形平坦,河道弯曲,使得水流速度减慢,洪水期水量较大,搬运的泥沙较多,泥沙在河流凸岸处堆积形成河漫滩;冬春季节为枯水期,此时水位下降,造成河漫滩裸露在外,冬春季节该地区盛行西北季风,且风力较强,河漫滩的松散泥沙受到较强西北风的影响,受到风力的不断搬运作用,泥沙不断向河岸的东侧堆积,从而形成了河岸沙丘。

(3)据图可知,河岸沙丘的主要沙源,即河漫滩位于上风向处,同时河漫滩位于河流的凸岸,受到河流堆积作用的影响,河漫滩不断扩大,沙源补给量大,且沙源较为丰富;根据材料可知,当地建设沙丘公园,人类在沙丘的活动更加频繁,可能造成地表植被的减少,同时也使地表泥沙更加疏松,从而加速了河岸沙丘的发育过程,造成了沙丘面积不断扩大。【解析】(1)河道平缓弯曲;河道宽浅;多汊流;江心洲、边滩分布。

(2)该河段地形平坦;河道宽阔弯曲,水流速度减缓,洪水期泥沙在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冬春季节,水位下降,河漫滩裸露,松散泥沙在强烈西北风的搬运作用下在河岸东侧堆积,形成河岸沙丘。

(3)上风向的河漫滩位于凸岸处,面积不断扩大,沙源丰富;沙丘公园建成后,人类活动干扰增强,加速河岸沙丘的发育过程,面积不断扩大。26、略

【分析】【分析】

本题通过七里海这个潟湖历史演变;考查湖泊的水文盐度变化;三角洲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湿地变化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

【详解】

(1)从材料中得知;七里海曾是一个淡水湖,后由于滦河泛滥,洪水倾入七里海,在东北部冲开一条水道注入渤海,即新开口。含盐量受到海水潮汐的影响,所以从淡水变成咸水。

(2)从材料中得知,当地对河流整治后,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入湖会泥沙增加;河流入湖口地势低平,加之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变缓,搬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形成湖口三角洲。

(3)从材料中得知;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从水文角度看,泥沙淤积增多,水域面积缩小;改变原有生态,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水含盐量增加,面积变小,涵养水源和调节局部气候的能力减弱;人类的开发,水体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

【点睛】

考查知识点较全面,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审题能力,学会抓住图中的关键信息。【解析】(1)原为淡水湖;湖水含盐量小,东北角有新开口后与渤海相连,海水随潮汐等涌人七里海,七里海由淡水湖变成一个半封闭的潟湖,湖水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