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模板技巧总结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模板技巧总结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模板技巧总结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模板技巧总结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模板技巧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模板技巧总结(干货)

一、羁旅思乡诗

思路(标志: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以及元宵、中秋、重

阳、除夕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孤雁、浮云、沙鸥、

西楼、高楼、危楼等)常用技法: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乐景衬

哀情3、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4、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

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着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

情。

情感:1、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3、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

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与幽怨愤慨之情。

二、送别怀人诗

常用技法:工、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

托人的伤离之深。

3、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4、想象。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情感: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2、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3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4、借送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5、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三、边塞征战诗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

标志:标题中有〃行、军、征、塞、戍

常用技法:1、修辞:夸张、对比、互文、用典

2、人物形象: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

3、意境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

情感:1、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2、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3、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4、征人思乡、闺妇吩归的两地情愁。

5、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6、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7、揭露战争残酷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四、山水田园诗

常用技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

写景表现手法:1、白描和工笔;2、观察角度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

顺序;3、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4、

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

化静为动。)

常用抒情方法:1、借景抒情,融情入景:2、乐景写哀情(反衬)情感:1、

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2、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3、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4、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5、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6、厌弃官场,坚决回归自然田园的决心。

五、爱情闺怨诗

常用方法: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

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情感。对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

作用。

2、托。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

凉之景

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

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3、先扬后抑

情感:1、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2、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苑诗中。

3、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4、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5、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Eg: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景而产生的

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六、咏史怀古诗

常用技法:1、借景抒情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

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情感:1、针对历

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语文作文

2、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3、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4、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5、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6、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Eg:借昭君的身世遭遇和怨恨来寄托诗人虽济世之治甚高,但终其身

也未得重用、

一展抱负的怨恨。

七、咏物言志诗

常用技法:1、从具体描写的手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2、从修辞的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3、从抒情方式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情感:1、寄寓作者的埋想抱负,或实现个人埋想,或报效国家。

2、寄高尚的节操,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

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3、托物讽世,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二愤世嫉俗,或针硬时弊,

或冷喝热讽Eg:人借不与群芳争春,虽然身碎骨而香如故的梅花来表

达自己虽遭受不幸,前途坎坷,但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粉身

碎骨而矢不渝的斗争精神。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一)分析意境型:

L提问方式:

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

己的感情?

2.答题步骤:

①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迨氛围特点

孤寂冷清;凄苦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慷慨悲

壮;②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微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

因,后答感情)。杜甫尚中语文作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

堂时间: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②此诗描绘出一派美丽的

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

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③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二)分析

技巧型:

1.提问方式:

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

的?

2.答题步骤:

①明确告诉其手法。②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一而产生的一情感。

3.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①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②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

环境的寂静。③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

孤独寂寞。

(三)分析语言型:

1.提问方式:

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

2.答题步骤:

①从以下六个词中选一个或几个。

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平淡质朴:朴素自然;朴实简练:

运用口语:叠词互用。

②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③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一而产生的一感情。

3.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①此诗特点是清新自然,运用口语。

②〃黄莺儿〃是儿话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

辽西〃用质

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儿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③这样非常自然的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提问方式:(四)陈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

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是否同意

2.答题步骤:

①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

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

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①同意。〃看〃在诗中是指回望。

②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然我

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五)诗眼型:

1.提问方式:

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答题步骤:

①解释词义。②点名中心。③是全诗的关键。(位于第一段或者

第二段)

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作用。

3.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

情。

问:〃折〃诗什么?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答:①"折〃是〃别远〃,

而诗歌的主正是思乡之情。

②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承上启下。③是全诗的关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

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

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

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

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

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至于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

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

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

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

价内容观点:1概主;2联系背景:3分清主

次;4全面评价。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

泛泛而谈;二是

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

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

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

开门见山。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引用、反语、反复。㈡〃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

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

〃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

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

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

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答题模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

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

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⑴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表现了xx,抒发了xx,增

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

伏。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反问:加强语气,

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

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

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

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

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

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

⑴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

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⑶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点)+人+事。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

式:(时间+地点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

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

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iE了)+论点

说明文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

由现象到本质

等。

说明语言1准确性2平实和生动

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一一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作比较

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以说明,

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分类别:条理清晰下定义:科学准确、引用:

更具体

议论文阅读

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

2.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4.对比论证:全面深刻

句子作用是:⑴领全文【在开】⑵上⑶⑷提纲领【在最后】

小说

小说三要素(一)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角度

(1)、正面描写(直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

(2)、侧面描写(间接):借助他人对比、衬托;借助物象、环境衬托;2

(1)、外貌动作:更好的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2)、语言: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心埋,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描摹人物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正面(3)、心理: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

喜悦、兴奋)

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微地方特色、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4)、细节:刻画人物形

象、深化主题、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渲染时代气氛,

侧面:引发读者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3

(1)、主要人物:问:XXX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XXX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问:XXX具有怎样

的性格特点?答:XXX的性格特点是1...2..3

⑵人:

1、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情节融合在一起,推动故事情节发

展。

2、侧面烘托,凸显主要任务品质

3、提供了具体环境,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4、塑造主要人物,揭示主题,增添了小说艺术感染能力(二)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时间、地点、季节、气候

2、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处所、氛围、人际关系1写

1、对环境自身:

(1)、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点明时间、地点、背景

(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定感情基调(喜庆、冷清、悲凉乂3)、暗

示社会环境,揭示了复杂的社会关系2人:

(4)、交代了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3

对节:

⑸了故事情发展,为下文故事展开作铺垫4

(6)、蕴含深刻道理,深化主题

2、事物形象作用

1、人: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本身特点)

2、,谨

3)代特点,反了人物活动具体环境

4、主题:衬托,象征,揭示和深化主题3描写技巧

1、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正侧面)(店面)结合,铺垫,衬托

2、修辞:比喻、拟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