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该规定A.适应了土地革命运动形势的需要B.体现了中共探索民主政治的尝试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极大提高了普通民众的政治觉悟2、宋代的户籍制度按“常产”(主要是土地)的有无划分为主客户。下表为宋代主客户的数量统计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时间。
主户(户)
客户(户)
客户占总数。
的比例(%)
景祐元年(1034年)
6067583
4228982
41.07
庆历二年(1042年)
6671392
3764626
36.07
皇祐五年(1053年)
6937380
3855325
35.72
嘉祐六年(1061年)
7259581
3881531
34.84
元丰元年(1078年)
10995133
5497498
33.33
元符二年(1099年)
13276441
6439114
32.66
A.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B.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C.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D.土地集中的程度降低3、洪武五年二月,明政府以田野之民不知禁令,往往误犯刑宪,乃诏令有司于府州县及乡里社皆立申明亭,“凡境内人民有犯者,书其过,名榜于亭上,使人有所惩戒”。据此可知,明政府此举()A.实现了伦理与法治的结合B.以教化来完善中央集权制C.从基层开始灌输儒家伦理D.意在重视基层民众的教化4、清代设立军机处后,雍正帝每日与军机大臣在一起,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迅速批交内外官,或明发,或廷寄。这表明,军机处的设置()A.削弱了中央集权B.引发了边疆危机C.提高了行政效率D.实现了分权制衡5、汉代有学者说,“夏尚忠,商尚鬼,周尚文”。现存于世的商代甲骨文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这表明早期中国社会A.带有浓郁的神权色彩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层层分封,等级森严D.最高权力高度集中6、伯里克利曾连续32年当选将军,其中14年连选连任首席将军,掌握国家政权。他善于通过诱导式的演讲引导公民大会通过自己的政策建议。因此,同时代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评价雅典“表面上看实行的是民主政体,实际上是一个人统治的国家”。据此可知,伯里克利时代是A.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B.雅典民主政治运行严重失灵的时代C.个人专制独裁统治的时代D.公民民主与精英政治相结合的时代7、《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了《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新年社论,其中的高频词汇包括A.土地革命镇反米棉之战B.人民代表宪法建设计划C.人民公社赎买主要矛盾D.乡镇企业开放实事求是8、1978年以来,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逐步形成并践行了“和而不同”“互利共赢”“命运共同体”等总体外交理念。由此可知,新时期我国外交理念A.充分尊重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B.源于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是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升的结果D.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研究隋唐以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沿袭与变革情况:。朝代。
特点。
地方。
沿革情况。
秦。
传承开创。
郡县制。
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汉。
汉承秦制。
西汉初年:
(1)_________(制度名称);
东汉:州;郡、县。
汉初(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汉武帝颁布(3)“_____”,_______。
东汉时“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政区。
隋。
承前启后。
州;县。
隋废郡;由州直辖县。
唐。
发展完善。
道;州、县。
州的行政权力萎缩;
监察区“道”(4)________________。
10、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治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其中治理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是共中的一个重耍组成部分。(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A.削弱地方权力与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制。
B.选择标准的演变与不断制度化的趋势。
C.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由官员兼任到设立专门机构的演变趋势。
E;“家国一体”政治特点的先秦政治制度。
(2)若就提纲中的“二”展开论述;可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11、(一)官员的选拔。制度时期内容世官制西周至。
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____世代垄断高官荐举功劳制春秋。
战国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____授予官职“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秦朝向官吏学习____而为官察举制汉代含义察举指先____而后____形成汉武帝时期形成汉武帝时期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岁举)和____(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岁举)和____(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此外,积____为官和____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此外,积____为官和____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九品中正制魏晋。
南北朝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内容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内容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____。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____。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12、民族交融往往通过战争;和亲、改革与管理、经济交往等方式实现。按照这种分类;与下列事件对应,填写在答题纸上(填写序号和文字)。
①征伐匈奴②设河西四郡③孝文帝改革。
④文成公主进藏⑤建立榷场⑥设宣政院。
。民族交融的方式事件战争
和亲
改革与管理
经济交往
13、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秦汉时期田赋秦朝“收泰半之赋”;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汉景帝改为三十税一人头税秦朝的主要有口赋。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________税秦朝的主要有口赋。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________税徭役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隋唐时期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唐朝实行________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唐朝实行________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_,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_,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宋朝征收两税,但________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王安石推行________王安石推行________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元朝在税粮外又有“科差”明朝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________”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________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________清朝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________”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4、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庸调制。A.正确B.错误15、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秦朝与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化,是中国省制的开端。A.正确B.错误16、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A.正确B.错误17、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如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A.正确B.错误1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据此,中央政府在广西设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A.正确B.错误19、从租调制到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有充分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国家赋税收入。A.正确B.错误20、《战争与和平法》标志国际法诞生;()A.正确B.错误21、地理环境并非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A.正确B.错误22、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4题,共32分)23、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封建王朝兴亡表》(部分)
有人据上表内容得出的历史结论是王朝更替是简单的重复,而有人则认为是螺旋式上升。评论关于王朝更替的两种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综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此在秦、汉完成之)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此自西汉中叶以下,迄于东汉完成之)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此在隋、唐两代完成之)惟其如此,“考试”与“铨选”,遂为维持中国历代政府纲纪之两大骨干。全国政事付之官吏,而官吏之选拔与任用,则一惟礼部之考试与吏部之铨选是问。此二者,皆有客观之法规,为公开的准绳,有皇帝所不能摇,宰相所不能动者。若于此等政治后面推寻其意义,此即礼运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之旨。——钱穆《国史大纲》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代主要活动1949-197720世纪50年代,外文局创刊了《人民中国《中国报道》等杂志,为外国了解中国的窗口。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外交成功传播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1964年,《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文对苏联“修正主义”和“霸权主义”进行回击20世纪70年代初,毛主席邀美国记者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开展“乒乓外交”等等1978-2011外交传播媒体《中国日报》(英文版)《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及中央电視台国际卫星频道等创立,1991年,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等六大央媒与中国外文局组成“外宣国家队,形成复合传播架构,2001年以来“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等外交话语成为21世纪初中国外交传播的主旋律。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则为中国对外信息发布提供了制度保障2012年以来建立“1+6+N”(即1个旗舰媒体+6家央媒+其他部门)“融媒矩阵”,各类自媒体、智库存民间团体等被吸纳进外交传播队伍,中国外交传播事业围绕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实体化的核心目标展开,如成立“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组织召开“金砖国家媒峰会”和“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以及CGTN“全球疫情会诊室”节目——摘编自杨明星《新中国70年来外交传播体系的历史演进与发展方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提炼一个时代外交传播的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李云龙、赵长峰《从“无偿”到“互利”:中国对外援助的转型》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4题,共24分)27、“思考点”,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28、“美国费城州议会大厦东会议厅”,思考:在此地诞生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它是什么?它有什么缺陷?是怎么解决的?29、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外交成就有哪些?30、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请回答:
(1)面对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形势;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方针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其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哪次会议表明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重要会议?
(3)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打开建国以来的外交僵局,说出70年代前期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三项重大外交成就。
(4)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什么政策?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详解】
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时期中共政权,边区政府设置参议院选举条例中的规定,“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这是中共对民主政治的一种尝试,B正确;当时处于抗战时期,排除A;陕甘宁边区成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之后,排除C;规定实施之后才能起到提高民众政治觉悟的作用,排除D。2、D【分析】【详解】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自景祐元年至元符二年客户数量占总数比重逐渐降低,说明当时拥有土地的主户逐渐增多,土地集中程度降低,故选D项;材料内容没有反映政府税收的多少,A项排除;客户所占比重减少并不能体现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和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排除B、C两项。3、D【分析】【详解】
据材料“往往误犯刑宪,乃诏令有司于府州县及乡里社皆立申明亭”“凡境内人民有犯者,书其过,名榜于亭上,使人有所惩戒”可知,明政府将地方上不懂礼仪或不知禁令误违法律的民众姓名和罪过写在申明亭警示百姓,体现明政府重视基层民众的教化,从而实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D项正确;材料只强调地方教化,未强调伦理关系,排除A项;材料只强调地方教化,未强调完善中央集权,排除B项;重视地方教化并非等于灌输儒家伦理,排除C项。故选D项。4、C【分析】【详解】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和本质题。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雍正帝每日与军机大臣在一起,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迅速批交内外官”,可以看出皇帝与军机大臣集中办公,迅速下发文书,提高了行政效率,C项正确;军机处的设置体现的是君主专制,并不是中央集权,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边疆危机,排除B项;军机处本质仍是强化君权,并未实现分权制衡,排除D项。故选C项。5、A【分析】【详解】
材料“现存于世的商代甲骨文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体现的是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的特征,A正确;BC与材料无关,排除;早期政治制度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排除。故选A。6、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他善于通过诱导式的演讲引导公民大会通过自己的政策建议。”可以看出,其既强调民主的原则,又反映了伯里克利个人意志在国家政治中的体现,这说明这时期的雅典是公民民主与精英政治相结合的时代,故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雅典民主政治的运行很正常,并没有失灵,排除B;伯里克利时期实行的是民主政治,而不是专制,排除C项。7、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1953年”,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第一步宪法,因而,1953年的高频词汇是人民代表宪法建设计划,B项正确;土地革命镇反米棉之战发生的时间是194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乡镇企业开放实事求是属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时的事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以来,我国逐步形成的和而不同、互利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理念,体现出对人类文明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充分尊重、包容与理解,A项正确;1979年初,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是该理念的具体体现,并非根源,排除B项;外交理念在综合国力提升的背景中发展,但其并非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新时期我国外交理念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9、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国并行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最终引发了七国之乱;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了中央集权;唐朝时期州的行政权力萎缩,监察区“道”逐渐演变为行政区,权力扩大。【解析】郡国并行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权力扩大。10、略
【分析】【详解】
(1)一;贵族政治指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夏商周的制度都具有“家国一体”特点,所以1)应填E;二、根据材料中的皇权加强、地方管理由中央垂直管理等可知,这里强调的是中央集权,所以二出应填C;且2)处应填A;三、标题是选官制度的演变,而中国的选官制度的标准经历了从血缘到德才、门第和才学的演变,且不断制度化,所以1)处应填B;四、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封建社会初期往往由官员兼任,随着历史发展,后来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监察,所以1)处应填D。
(2)根据材料可知,“秦代行政图“,反映的是秦代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有关,故B项正确;“清掣签金瓶”反映的是清朝利用民族政策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有关,故C项正确;都护府是汉、唐时期中原王朝为监护边境各族而设置的军事机构,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E项正确;“清民间匾额”反映的是科举制的发展,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无关,故A项错误;西周著作反映的是西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历史,当时还未产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错误。【解析】(1)一;1):E;二、C;2):A;三、1):B;四、1):D
(2)B、C、E11、略
【分析】【详解】
①结合所学可知;西周至春秋实行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②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为荐举功劳制,即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③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官员选拔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④⑤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
⑥⑦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分常科(岁举)和特科(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⑧⑨结合所学可知;积功劳为官和征辟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
⑩⑪⑫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即在各州;郡设置资品、大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中正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⑬结合所学可知,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解析】贵族军功大小律令考察推举常科特科功劳征辟资品大中正中正中央集权12、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征伐匈奴属于战争方式;文成公主进藏属于和亲方式;设河西四郡、孝文帝改革和设宣政院属于改革与管理的方式;建立榷场属于经济交往的方式。【解析】战争:①征伐匈奴;和亲:④文成公主进藏;改革与管理:②设河西四郡③孝文帝改革⑥设宣政院;经济交往:⑤建立榷场。13、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财产税。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80年,唐朝政府改行两税法,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推行募役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解析】财产租庸调两税法附加税募役法金花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4、B【分析】【详解】
唐朝开始实行租庸调制,故题目错误。15、B【分析】【详解】
郡县制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并非秦朝开创,故该说法错误。16、A【分析】【详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故正确。17、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为此,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如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所以材料说法正确。18、A【分析】【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据此,中央政府设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等,故正确。19、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租庸调制下规定输庸代役,保障了农民有充分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国家赋税收入。故题干表述正确。20、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战争与和平法》国际法”可知,《战争与和平法》是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创作的政治类著作,而国家法诞生的标志是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故题目错误。21、A【分析】【详解】
自然环境对文明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所以该说法正确。22、B【分析】【详解】
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区都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遵循宪法的前提下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离的部分,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故该说法错误。四、论述题(共4题,共32分)23、略
【分析】【详解】
根据题意要求,评论关于王朝更替的观点。如认为王朝更总只是简单的重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以唐宋更替为例加以说明,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如在政治上,都延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思想上,仍然是传统的儒学、佛教、道教思想流行等等。如认为王朝更替是螺旋式上升,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以唐宋更替为例加以说明,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如在政治上,宋代成功地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分裂割据时期;经济上,商品经济得以较快发展,如城市中打破了市坊界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等;思想上,儒学、佛教、道教三家融合形成了新儒学理学等等。本题属于观点评论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有观点,言之有理有据即可。【解析】答案一:认为王朝更总只是简单的重复;下面就以唐宋更替为例加以说明:政治上,都延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思想上,仍然是传统的儒学;佛教、道教思想流行。
答案二;认为王朝更替是螺旋式上升,下面就以唐宋更替为例加以说明:政治上,宋代成功地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分裂割据时期;经济上,商品经济得以较快发展,如城市中打破了市坊界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等;思想上,儒学、佛教、道教三家融合形成了新儒学理学。24、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围绕论点展开解析。如根据“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此在秦、汉完成之)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此自西汉中叶以下,迄于东汉完成之)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可知反映了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即由世袭制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又如根据“惟礼部之考试与吏部之铨选是问。此二者,皆有客观之法规,为公开的准绳,有皇帝所不能摇,宰相所不能动者”可知反映了科举制的选拔标准,具有相对客观公正的特点。由这两个论点中任选其一,结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相关史实展开论述即可。【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5、略
【分析】【详解】
根据1949-1977年的外交传播活动;可提出主题:“站起来”外交传播。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的这段时期是中国外交传播的初创期。在此期间,中国外交传播为构建“站起来”外交形象做出了巨大努力。根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外交成功传播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出50年代,充分利用了多边外交舞台提供的传播机会,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重要外交场合成功地传播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据“1963~1964年,《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文对苏联‘修正主义’和‘霸权主义’进行回击”得出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不断恶化,中国外交传播工作的重心也随着中国外交总方针的调整而转向了“既反美又反苏”;根据“20世纪70年代初,毛主席邀美国记者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开展‘乒乓外交’等等”得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美关系出现了缓和态势,党中央和政府为打开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推动中美关系解冻。
根据1978-2011年的外交传播活动;可提出主题:“富起来”外交传播。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在此背景下,中国外交传播机制日渐成熟起来,并开始进入服务“富起来”外交战略目标的发展阶段。根据“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等六大央媒与中国外文局组成外宣国家队,形成复合传播架构”得出中国外交传播机构和队伍极大扩充,逐渐形成一种复合传播架构。根据“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则为中国对外信息发布提供了制度保障”,得出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则为中国对外信息发布提供了制度保障,推动了中国外交传播机制朝着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
根据2012年以来的外交传播活动,可提出主题:“强起来”外交传播。根据所学可知,2012年以来,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外交传播开始进入以“强起来”为奋斗目标的新阶段。根据“中国外交传播事业围绕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实体化的核心目标展开”“金砖国家媒峰会”和“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分析得出中国承担起负责任大国的重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将外交传播工作重心转向传播“大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等新理念,积极推动国际新秩序的重建。根据“1+6+N”“融媒矩阵”等信,得出随着通信技术及各类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外交传播媒体日趋融合化、社交化。【解析】主题:“站起来”外交传播。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的这段时期是中国外交传播的初创期。在此期间,中国外交传播为构建“站起来”外交形象做出了巨大努力。50年代,充分利用了多边外交舞台提供的传播机会,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重要外交场合成功地传播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不断恶化,中国外交传播工作的重心也随着中国外交总方针的调整而转向了“既反美又反苏”;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美关系出现了缓和态势,党中央和政府为打开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推动中美关系解冻。
主题:“富起来”外交传播。改革开放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在此背景下,中国外交传播机制日渐成熟起来,并开始进入服务“富起来”外交战略目标的发展阶段。中国外交传播机构和队伍极大扩充,逐渐形成一种复合传播架构。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则为中国对外信息发布提供了制度保障,推动了中国外交传播机制朝着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
主题:“强起来”外交传播。2012年以来,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外交传播开始进入以“强起来”为奋斗目标的新阶段。中国承担起负责任大国的重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将外交传播工作重心转向传播“大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等新理念,积极推动国际新秩序的重建。随着通信技术及各类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外交传播媒体日趋融合化、社交化。26、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论述型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论题: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以得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外对援助所占的比重以及形式、内容、渠道、主体等都发生了变化,可以拟定论点,如: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援助日趋理性和成熟;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援助形式发生变化;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援助内容发生变化等。论述:主要从两个大角度论证。一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外交方针的变化有关。二是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大国建交,打破了中国的外交困境,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事务,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对外援助发生变化。【解析】示例。
论题: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援助日趋理性和成熟。
阐述: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先后与日本、美国等大国建交,外交形势出现新局面,这就使得意识形态在对外援助中的考量逐渐减少,因而军事援助、无偿援助日益减少,发展援助、有偿援助日益增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日益重视经济上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更多地结合国情,对受援国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因而对外援助的金额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有所下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外援助逐渐演变为推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一条重要途径,诸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也参与其中,对外援助方式日趋多元化。总之,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援助逐渐理性化,在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同时,更好地维护了本国的利益。(“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五、简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绿色餐饮采购标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冷链物流仓储管理服务合同2篇
- 2025年度苗木种植基地土地租赁合同样本(含品牌授权)
- 2025年度飞行员劳动合同(含飞行业绩奖励)4篇
- 中医师专属2024聘用协议模板版B版
- 个性化全新承诺协议文档(2024版)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公司股权置换及运营权转让协议3篇
- 2025年度个人商铺租赁税费代缴及财务结算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民合作社加盟社员入社合同范本
- 个人宠物寄养服务2024年度合同
- 皮肤内科过敏反应病例分析
- 电影《狮子王》的视听语言解析
- 妊娠合并低钾血症护理查房
- 煤矿反三违培训课件
- 向流程设计要效率
- 2024年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当代中外公司治理典型案例剖析(中科院研究生课件)
- 动力管道设计手册-第2版
- 2022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卷A卷(附答案)
- Python绘图库Turtle详解(含丰富示例)
-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