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25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物质中哪一种可催熟果实()A.生长素B.赤霉素C.乙烯D.细胞分裂素2、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B.只有激素和神经递质才能调节生命活动C.激素不为细胞提供能量,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是一种信息分子D.在紧急情况下,人体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这一反应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有关3、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实验中有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4、下图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是由突触的特点来决定的B.如果②处受损则脊髓不能产生相应感觉C.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仍可产生正常的反射活动D.指尖被针刺后缩手反射能快速完成,而刺痛感稍后产生,说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没有受到脑的调控5、烟粉虱寄生在番茄幼苗中,凭借吸收宿主的可溶性糖生存。茉莉酸甲酯(MeJA)是一种植物激素,研究MeJA是否可以防治烟粉虱。检测不同浓度的MeJA对番茄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与实验组长势相同的番茄幼苗B.0.0225mmol/L的MeJA处理5小时诱导可溶性糖含量降到最低C.低浓度MeJA促进可溶性糖含量降低,高浓度作用效果相反D.本实验结果表明可选用适宜浓度的MeJA进行防治烟粉虱6、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血浆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B.血浆中乳酸过多时,乳酸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浆中Na2CO3过多时,Na2CO3会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人体大量喝水时血浆pH会明显上升7、下列与人体稳态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B.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D.内环境中某种成分高于参考值,机体可能处于不健康状态8、科学家利用燕麦胚芽鞘做了如下5组关于生长素的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通过实验①提出了胚芽鞘的向光性离不开单侧光的照射B.实验①、③中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的机理不同C.拜耳通过实验③提出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温特通过实验⑤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了促进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调定点的数值为37℃,如果体温偏离这个数值,体温调节中枢会综合分析,根据体温与调定点的温差相应地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某些病原体产生的致热原会使温度感受器活动改变,调定点上移。如图为某同学受到病毒感染及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体温经历的三个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B.阶段Ⅰ,该同学的体温调定点大于37℃,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会增多C.阶段Ⅱ,该同学的体温明显高于正常值,产热量、散热量都增加,且产热量>散热量D.阶段Ⅲ,该同学可能会出现大量出汗的现象,此时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减少10、研究人员用红光和红外光依次照射的方法;对一批莴苣种子进行处理,然后置于暗处。一段时间后,这些莴苣种子的发芽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别光照射处理方式发芽情况A组无光照不发芽B组红光发芽C组红光→红外光不发芽D组红光→红外光→红光发芽E组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不发芽A.本实验中的A组为对照组B.红光促进莴苣种子发芽,红外光抑制种子发芽C.若将E组处理后置于自然光下,而不是黑暗条件,莴苣种子不会发芽D.光诱导莴苣种子发芽过程中,光敏色素参与信息传递,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11、当干旱发生时;植物气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关闭,并可将信息传递给周围其他植株。为探究是地上信息还是地下信息影响了气孔,某兴趣小组将3组长势一致的盆栽豌豆等距排列,第2组与第3组通过管道连接,化学信息可以通过管子进行交流,第1组与第2组的根部不联系。用高浓度甘露醇(高渗透压,模拟干旱)浇灌第2组,1h后测定各组的气孔导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气孔关闭,导致植物体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水分B.该实验还应该在甘露醇溶液处理之前分别测定3组植物的气孔导度C.若第①组气孔导度变化不大,②③组下降,说明可能通过地下信息传递D.植物的生命活动除了受基因控制和激素的调节,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12、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A.浓度高于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13、对正常生长且生理状况一致的①、②、③三组杜鹃兰假鳞茎分别进行如下处理:①组:对照组不做处理;②组:去除顶芽;③组:顶芽涂抹能影响生长素运输的三碘苯甲酸。实验处理第5天后②、③组侧芽开始萌发并在第9天后快速生长,在实验的第0、6、10天分别检测各组侧芽处的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涂抹三碘苯甲酸和去除顶芽均可抑制生长素运输,促进侧芽萌发B.持续降低的内源生长素含量有利于杜鹃兰侧芽的萌发与生长C.推断三碘苯甲酸同时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素从顶芽往侧芽运输的作用D.IAA与CTK的比例可调控侧芽的萌发与生长,增大该比例有利于侧芽生长14、下图为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样品液中是否含有HIV抗体的试纸;具体过程为:将样品液滴加在HIV抗体试纸的样品垫后,会向试纸另一端流动并到达吸收垫,多余的样品最终被吸收垫截留。结合垫中含有用胶体金(红色)标记的HIV抗原,可随样品液移动。测试线固定有HIV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显红色,质控线上的物质与胶体金结合后显红色。HIV抗体能同时结合测试线和标记物上的抗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滴加的样品可以是疑似感染者的血液或血清B.HIV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就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增殖C.阳性患者样品液中HIV抗体与标记物结合后再与测试线中HIV抗原结合,造成测试线显色,多余的标记物与质控线物质结合显色D.感染者早期应用该方法检测体液中是否存在抗体15、图一由a、b、c三个神经细胞部分结构组成,图二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为不同刺激引起神经细胞c上的电位变化。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一中只要刺激神经细胞a就能引起神经细胞c膜电位发生变化B.增加组织液中Na+浓度,给予神经细胞a适宜刺激,动作电位增大C.由图二可知神经细胞b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细胞兴奋16、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计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未受刺激时,电流计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C.在图乙中的t3时,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D.t1~t2是Na+内流造成的,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K+外流造成的17、下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导后持续时间将延迟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重复实验,图2中B点值将会变大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8、根据《必修三》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需要进行移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2)出生率是指_____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_____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_____的方法。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_____;二是_____。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19、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节。

(1).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____________调控、_______调节和_________调节共同完成的。

(2).植物细胞储存着_______的基因。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休眠,都处在基因适时的____________调控之下;激素作为____分子,会影响细胞的____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作用。同时,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__________的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3).在个体层次,植物生长、发育、繁殖、休眠,实际上,是植物响应环境变化,调控____________以及激素产生、_______,最终表现在_____和个体水平上的变化。20、填图。

______21、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长的突起外大都都套有一层鞘,组成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______________。22、_______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到人类的______。如果S区受损,会得_______,症状是能______,不能_______。如果一个人能讲但听不懂,可能是_______区受损。如果W区发生障碍,则不能_______;如果不能看懂文字,则可能是______区受损。23、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划分。言语区联想记忆患病特征S区Sport→S________H区Hear→H________V区Visual→V________W区Write→W________24、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以下问题:

(1)①②③④均为体液,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在淋巴管内的________;③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________;④表示组织间隙的________。

(2)以上②③④合称________液,它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___,它正常的酸碱度为________。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_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则对新陈代谢起着________作用。

(4)和②④比较,③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25、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躯体运动受_________以及_______、脊髓等的共同调控,_______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__________是高级中枢,_______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1题,共2分)26、乙烯是植物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已有研究表明,乙烯能够影响黑麦的抗低温能力。某研究小组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一:分别使用含有ACC和不含ACC的MS培养基培养拟南芥;然后统计其在相应温度下的存活率,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为研究内源性乙烯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拟南芥的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1)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2),并在相应温度下统计其存活率,结果如图2所示。

(1)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通过在细胞之间传递_____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的_____等。

(2)实验一的自变量有_____,实验结果表明,外源性乙烯能够_____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

(3)将拟南芥植株进行一段时间的4℃低温“训练”后,移至-8℃致死低温下,植株的存活率明显提高。研究人员推测,低温“训练”可使植株降低乙烯合成量的能力_____,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致死低温能力。为证明这一推测,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_____。

(4)根据图1、图2结果可知,内源性乙烯与外源性乙烯的作用效果_____。生长素和乙烯在叶片的脱落过程中具有_____作用。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2题,共6分)27、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泡内的液体是_____;一般是由_____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而形成的。

(2)一般情况下;①与②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含量不同。

(3)内环境是由图中的____(填标号)组成的。其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是_______(用标号和箭头表示)。

(4)若③为皮肤的真皮细胞,箭头处的氧气浓度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28、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__(条件、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的控制。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___________(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4)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分析】

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详解】

A;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发育;A错误;

B;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B错误;

C;乙烯能够促进果实成熟;因此常用来对果实催熟,C正确;

D;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细胞分裂;D错误。

故选C。2、B【分析】【分析】

动物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详解】

A;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A正确;

B;体液中的其他物质也可以调节生命活动;例如二氧化碳可以调节人的呼吸频率,B错误;

C;激素不为细胞提供能量;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是一种信息分子,可调节生命活动,C正确;

D;在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人体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这一反应,D正确。

故选B。3、A【分析】【分析】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详解】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A错误;

B;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B正确;

C;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C正确;

D;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提出了体液调节的新途径,D正确。

故选A。4、A【分析】【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与反射弧(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叫做反射。(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要完成一个反射,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

【详解】

A;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是由突触的特点来决定的,A正确;

B;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不是脊髓,B错误;

C;要完成一个反射;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机体做出的反应不能成为反射,C错误;

D;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而刺痛感在大脑皮层产生,此过程并不能说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是否受到脑的调控,D错误。

故选A。5、C【分析】【分析】

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MeJA是否可以防治烟粉虱,结合题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MeJA的有无;浓度及处理时间,因变量是可溶性糖的含量,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的自变量是MeJA的有无、浓度及处理时间,故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与实验组长势相同的番茄幼苗,A正确;

B;据图可知;0.0225mmol/L的MeJA处理5小时诱导可溶性糖含量降到最低,B正确;

C;与对照组相比;实验浓度下,MeJA处理均可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故不能体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C错误;

D;结合题意可知;烟粉虱寄生在番茄幼苗中,凭借吸收宿主的可溶性糖生存,适宜浓度的的MeJA可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可进行防治烟粉虱,D正确。

故选C。6、D【分析】【分析】

人体血浆pH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主要是由于缓冲物质.机体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A正确;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B正确;

C、血液中的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C正确;

D;人体大量喝水时;会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尿量增加,pH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错误。

故选D。7、D【分析】【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详解】

A;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范围,A错误;

B、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产物,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如其可以促进细胞呼吸,CO2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B错误;

C;由于人体含有缓冲物质;故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因此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不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指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内环境中某种成分高于参考值,机体可能处于不健康状态,D正确。

故选D。8、D【分析】【分析】

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由于单侧光照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发生横向运输;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造成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多,生长素由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尖端下部的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快,导致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详解】

A;达尔文通过实验①提出了胚芽鞘的向光性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单侧光的照射引起胚芽鞘产生的某种“影响”对伸长区作用不同,A错误;

B;实验①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引起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伸长区分布不均,③胚芽鞘尖端放置的位置不同,引起伸长区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其弯曲生长,二者发生弯曲生长的机理相同,B错误;

C;拜耳通过实验③证明了胚芽鞘尖端能产生"影响";不是生长素,这种“影响”在胚芽鞘下部的分布不均匀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C错误;

D;温特通过实验⑤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了能促进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

故选D。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A:B【分析】【分析】

从图中看出:当受到病菌感染时;身体产生内生性致热源,使体温调定点处于I过程中,这时身体会认为自己处在了体温过低的状态,于是就会打寒战(肌肉收缩产热);面色苍白(体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同时甲状腺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体温就会迅速的飙高;第Ⅲ阶段时,体温下降,散热量增大,临床表现为大量出汗,此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并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

【详解】

A;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A正确;

B;某些病原体产生的致热原会使温度感受器活动改变;调定点上移,因此阶段Ⅰ该同学的体温调定点大于37℃,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会增多,B正确;

C;阶段Ⅱ该同学的体温虽明显高于正常值;但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此时产热量、散热量都增加,产热量与散热量接近相等,C错误;

D;阶段Ⅲ该同学的体温调定点下移;散热量大于产热量,机体会大量出汗,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错误。

故选AB。10、A:B:D【分析】【分析】

由上述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红光照射下莴苣种子发芽,红外光照射后不发芽,红外光照射后再到红光下照射会发芽,故可得出结论:红光促进莴苣种子发芽,红外光照射下莴苣种子不发芽。

【详解】

A;分析表格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红光和红外光依次照射;故A组为对照组,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红光照射下莴苣种子发芽;红外光照射后不发芽,红外光照射后再到红光下照射会发芽,故可得出结论:红光促进莴苣种子发芽,红外光照射抑制种子发芽,B正确;

C;由于自然光包含红光和红外光;莴苣种子对红光更敏感,因此在自然光照射下莴苣会发芽,C错误;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故光诱导莴苣种子发芽过程中,光敏色素参与信息传递,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D正确。

故选ABD。11、B:C:D【分析】【分析】

验的目的是探究导致气孔关闭的是地上信息还是地下信息;自变量为是否与第2组用管道连接,因变量是各组的气孔开度。

【详解】

A;植物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进而使得植物体光合速率下降,A错误;

B;干旱(高浓度甘露醇处理)会影响植物的气孔导度;因此实验还应该在甘露醇溶液处理之前分别测定3组植物的气孔导度,B正确;

C;若第①组气孔导度变化不大;②③组下降,说明可能通过地下信息影响的,因为②③利用地下管道连通,C正确;

D;该实验中模拟的环境是干旱;由此可见植物的生命活动除了受基因控制和激素的调节,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正确。

故选BCD。

【点睛】12、B:D【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浓度高于10­—6mol/L的生长素;促进作用减弱,不是抑制生长,故A错误,由图可知乙烯含量的增加生长素的含量下降,所以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故C错误。由图可知BD正确。

考点: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图表能力,难度适中,找到对照点和关键的拐点是解本题的关键。13、A:B: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甲图中第0;6、10天对照组生长素的含量逐渐增加;而②、③两组先降低后升高;乙图第①组的0、6、10天CTK含量基本不变,而②、③两组都上升,第10天较第6天的含量有所下降。

【详解】

A;分析图甲、乙可知;三碘苯甲酸可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从而降低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增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促进侧芽萌发,而去除顶芽是利用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错误;

B;实验处理第5天后②、③组侧芽开始萌发并在第9天后快速生长;第10天侧芽生长素的含量升高,说明持续降低的内源生长素含量并不利于杜鹃兰侧芽的生长,B错误;

C;乙图对照组第0、6、10天CTK的含量基本不变;题中无法推断三碘苯甲酸同时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素从顶芽往侧芽运输的作用,C错误;

D;实验处理第5天后②、③组侧芽开始萌发并在第9天后快速生长;从图中可知,IAA含量下降,CTK含量上升,说明IAA与CTK的比例可调控侧芽的萌发与生长,增大该比例有利于侧芽生长,D正确。

故选ABC。14、B:D【分析】【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再由辅助性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

A;检测试剂盒检测的患者的抗体;因此样本最好选用待测个体的血清或血液(含有相应的抗体),检测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A正确;

B;HIV是RNA病毒;宿主细胞没有逆转录酶,B错误;

C;由题意知;阳性患者样品液中HIV抗体与标记物结合后再与测试线中HIV抗原结合,造成测试线显色,多余的标记物与质控线物质结合显色,C正确;

D;感染者早期血液中可能尚未产生抗体;应先进行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D错误。

故选BD。15、A:C:D【分析】【分析】

动作电位的形成Na+内流的结果,Na+的浓度差决定了动作电位的峰值,内外浓度差越大,峰值越大。静息电位的强度与K+的浓度差有关,K+的浓度差越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越大。负离子如氯离子的内流会形成抑制作用,导致膜内负电荷增多。

【详解】

A;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神经细胞才能发生膜电位变化,A错误;

B、若组织液中Na+浓度增加,神经细胞a受到适宜刺激后,Na+内流增多;动作电位变大,B正确;

C、图二中乙曲线电位保持不变的原因是神经细胞b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使神经细胞a受到抑制,所以b释放的神经递质为抑制性神经递质;C错误;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D错误。

故选ACD。16、A:B:D【分析】【分析】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详解】

A;未受刺激时;静息电位的检测需要将电极一侧放在膜外,另一侧放在膜内,A错误;

B、神经纤维细胞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即从a→b;B错误;

C、在图乙中的t1时,兴奋传至a点,电流计指针偏向一侧,在t3时,兴奋传至b点;电流计指针偏向另一侧,C正确;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都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结果;D错误。

故选ABD。17、A:B:C【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图2是在图1所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电位随时间变化图,B点表示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大值;图3为突触结构的亚显微模式图。

【详解】

A;分析图1可知;在图1中共有3个完整突触,若图1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会具有放大作用,从而使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延长,A正确;

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细胞内外的钠离子浓度差变大,动作电位时Na+内流量增多;从而使图2中B点值变大,B正确;

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由于释放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类型,两者作用不同,因此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正确;

D;反射活动要靠反射弧完成;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即该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D错误。

故选ABC。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8、略

【分析】【分析】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包括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黑光灯诱捕法等;不同的生物采用的调查方法不同。

【详解】

(1)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器官移植的难点之一就是免疫排斥现象,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点。

(2)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环境条件改变,K值随之改变。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细胞板计数法进行计数。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点睛】

本题考查教材必修3最基本的知识,熟悉并理解教材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免疫抑制剂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抽样检测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全球气候变化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2)植物细胞储存着本物种遗传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即全部基因。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休眠,都处在基因适时的选择性表达调控之下;激素是起调节作用的信息分子,会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起到调节作用。同时,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的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寒冷条件能促使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

(3)在个体层次,植物生长、发育、繁殖、休眠,实际上,是植物响应环境变化,调控基因表达以及激素产生、分布,最终表现在器官和个体水平上的变化。【解析】基因表达激素环境因素全套选择性表达信息基因表达基因表达基因表达分布器官20、略

【分析】【详解】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脑包括大脑;(表面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大脑后下方,能够调节躯体运动)、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有关)、脑干(连接脊髓和脑,调节呼吸、心跳);脊髓是脑与脑干、脊髓之间的通路,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外周神经系统按照位置分为脑神经(与脑相连,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头面部的感觉、运动;脊神经与脊髓相连,分布在躯干和四肢,管理躯干和四肢感觉和运动);按照功能分为传入神经和(传递信息到中枢神经系统)和传出神经(包括躯体运动神经:支配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运动),功能是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到相应器官,做出反应。【解析】21、略

【分析】【详解】

(1)神经元长的突起外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2)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解析】①.神经元②.神经纤维③.神经纤维④.神经22、略

【解析】①.语言功能②.听、写、读、说③.运动性失语症④.看懂文字、听懂说话⑤.讲话⑥.H⑦.写字⑧.V23、略

【分析】【详解】

S区受损,则不能讲话;H区受损,不能听懂话;V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W区受损,不能写字。【解析】①.不能讲话②.不能听懂话③.不能看懂文字④.不能写字24、略

【分析】【分析】

图形是人体内环境的示意图;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号相关的结构和液体。有盲端的管道为毛细淋巴管,无盲端的管道为毛细血管,①②③④均为体液,则①②③④分别所指的是细胞内液;淋巴(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

【详解】

(1)①②③④均为体液;则:①表示细胞内液;②表示在淋巴管内的淋巴;③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血浆;④表示组织间隙的组织液。

(2)以上②③④合称细胞外液;它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了区别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正常的酸碱度为7.35-7.45。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则对新陈代谢起着调节作用。

(4)淋巴;组织液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和②淋巴④组织液比较,③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点睛】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析】细胞内液淋巴(淋巴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外(细胞外液)内环境7.35-7.45内环境调节蛋白质25、略

【分析】【详解】

大脑皮层是调节生命活动最高级中枢,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躯体运动受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解析】①.大脑皮层②.脑干③.脊髓④.大脑皮层⑤.脑干四、实验题(共1题,共2分)26、略

【分析】【分析】

1;分析图1:ACC是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用含有ACC和不含ACC的MS培养基培养拟南芥,实验结果显示,外源性乙烯能够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

2;分析图2:野生型、乙烯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