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开发_第1页
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开发_第2页
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开发_第3页
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开发_第4页
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开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开发TOC\o"1-2"\h\u32479第1章引言 3252021.1研究背景 3140081.2研究目的与意义 4302951.3国内外研究现状 45591第2章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584962.1智能种植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历程 5293832.2主要监测技术介绍 5203682.2.1传感器技术 5325692.2.2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5118132.2.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5306862.3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59898第3章智能种植环境调控系统设计原理 620593.1系统架构设计 696073.1.1感知层 6100903.1.2传输层 6299993.1.3控制层 6108223.1.4应用层 696663.2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7166973.2.1数据采集模块 7272683.2.2数据传输模块 7192663.2.3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7256263.2.4环境调控模块 7137083.2.5设备控制模块 7178463.2.6用户界面模块 7159823.3系统工作流程 729842第4章环境参数监测技术研究 8239174.1土壤参数监测技术 8318614.1.1土壤湿度监测技术 8246444.1.2土壤pH值监测技术 8187014.1.3土壤养分监测技术 833944.2气象参数监测技术 8213454.2.1温度监测技术 8239324.2.2湿度监测技术 8111884.2.3光照监测技术 8137314.3植株生长状态监测技术 8193334.3.1植株生长高度监测技术 8313604.3.2植株茎粗监测技术 9144874.3.3植株叶面积指数监测技术 91641第5章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研究 923375.1数据采集技术 9284495.1.1传感器技术 968075.1.2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9184395.1.3遥感技术 960615.2数据传输技术 9108885.2.1无线传输技术 939715.2.2有线传输技术 10243505.2.3卫星传输技术 10120585.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1049755.3.1数据预处理技术 10305935.3.2数据压缩与传输技术 10118515.3.3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 1024155第6章环境调控策略研究 1062896.1调控策略概述 10296166.2智能调控算法 10190126.2.1温度调控算法 10161646.2.2湿度调控算法 1195666.2.3光照调控算法 11225396.2.4二氧化碳浓度调控算法 11133476.3调控策略实施与优化 1158746.3.1调控策略实施 11202126.3.2调控策略优化 1129841第7章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1235857.1传感器选型与设计 1223797.1.1传感器概述 12197877.1.2传感器选型 12311397.1.3传感器设计 12321997.2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设计 12161997.2.1数据采集单元设计 1252957.2.2数据处理单元设计 12316617.3调控设备设计与实现 13128657.3.1调控设备概述 13103197.3.2控制器设计 1390767.3.3执行器设计 13230487.3.4监测设备设计 1315988第8章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13143738.1软件架构设计 13225018.1.1数据采集层 1333598.1.2数据传输层 14161788.1.3数据处理与分析层 14179568.1.4用户界面与交互层 14252138.2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1481458.2.1数据清洗 14324918.2.2数据融合 14291308.2.3数据挖掘 14103308.3用户界面与交互设计 14225518.3.1实时数据展示 1430148.3.2历史数据查询 14124038.3.3报警信息提示 14107348.3.4系统设置与维护 1521223第9章系统集成与试验验证 15296809.1系统集成技术 15267279.1.1集成框架设计 15168889.1.2集成关键技术 1559769.1.3集成策略与实施方案 1572209.2系统调试与优化 15156399.2.1系统调试方法 15206589.2.2系统优化策略 15258629.2.3优化效果评估 15258059.3现场试验与效果评价 15288369.3.1试验方案设计 15100609.3.2试验数据收集与分析 16168249.3.3效果评价 164216第10章系统应用与前景展望 163241710.1系统应用场景 161833010.1.1大田作物种植 16262410.1.2设施农业 16865310.1.3果蔬种植 162153010.1.4林业种植 161946610.2经济效益分析 16272310.2.1提高作物产量 16891010.2.2节省劳动力 171864510.2.3节能减排 17303210.2.4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172495410.3市场前景与未来发展展望 17275310.3.1市场前景 171583110.3.2未来发展展望 17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阶段。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路径。智能种植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依托先进的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实现种植环境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但是当前我国农业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尚不完善,亟待研究和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开发一套具有实时监测、智能调控和决策支持等功能的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实现对种植环境中关键因素的实时监测,为作物生长提供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具体意义如下:(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和品质。(2)节约水资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3)为农业科研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4)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1.3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国外,美国、荷兰、以色列等国家在农业智能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美国研发了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监测与控制系统,实现对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控;荷兰采用智能温室技术,实现作物生长环境的精细化管理;以色列则通过滴灌技术,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内方面,近年来我国在农业智能化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些科研院所和企业已成功研发出具有监测、调控等功能的智能种植系统,并在部分地区进行了应用推广。但是总体上我国农业智能化水平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在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的研发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技术:研究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在种植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如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2)物联网技术:构建农业物联网平台,实现对种植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3)大数据技术: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种植环境数据中的规律和关联性,为调控决策提供支持。(4)智能调控技术:研究基于模型的种植环境自动调控策略,实现对作物生长环境的精准调控。国内外在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和实际应用需求。本研究将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第2章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环境监测技术概述2.1智能种植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种植环境监测技术作为其核心技术之一,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发展过程。早期农业环境监测主要依赖于人工观测和经验判断,效率低下且准确性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种植环境监测技术逐步走向自动化、智能化。2.2主要监测技术介绍2.2.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的核心,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水分、CO2浓度等环境因子的监测。目前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传感器种类繁多,如热电偶、湿度传感器、光敏电阻、土壤水分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2.2.2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是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的关键环节。目前主要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有线传输方式主要包括RS485、以太网等;无线传输方式包括WiFi、蓝牙、ZigBee、LoRa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环境监测系统逐渐应用于农业领域。2.2.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是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环境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分析,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目前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式识别、智能预测等。2.3监测技术发展趋势(1)传感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纳米技术、生物传感器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传感器将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低的功耗和更小的体积。(2)数据传输技术的优化:为了满足农业环境监测对实时性、稳定性的需求,未来数据传输技术将在带宽、覆盖范围、功耗等方面进行优化。(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将实现更高精度的数据分析和预测。(4)多技术融合:未来智能种植环境监测技术将实现多种技术的融合,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技术支持。(5)标准化和产业化:智能种植环境监测技术的成熟,相关标准和产业化进程将逐步完善,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第3章智能种植环境调控系统设计原理3.1系统架构设计智能种植环境调控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主要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控制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各层次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实现对种植环境的有效监测与调控。3.1.1感知层感知层主要负责实时采集种植环境中的各种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采用高精度、低功耗的传感器,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3.1.2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层。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如ZigBee、WiFi、4G/5G等,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3.1.3控制层控制层接收传输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根据预设的环境参数阈值和调控策略,实现对种植环境的自动调控。主要包括环境参数调控模块、设备控制模块等。3.1.4应用层应用层负责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监控、管理、分析与优化。通过用户界面为用户提供实时数据展示、历史数据查询、环境参数设置、调控策略配置等功能。3.2系统功能模块划分智能种植环境调控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3.2.1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种植环境中的各项参数,为系统提供原始数据支持。3.2.2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控制层,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3.2.3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为环境调控提供依据。3.2.4环境调控模块环境调控模块根据预设的环境参数阈值和调控策略,实现对种植环境的自动调控,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3.2.5设备控制模块设备控制模块负责控制相关设备执行环境调控指令,如通风、加湿、降温等。3.2.6用户界面模块用户界面模块为用户提供实时数据展示、历史数据查询、环境参数设置、调控策略配置等功能。3.3系统工作流程系统工作流程如下:(1)感知层采集种植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2)传输层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发送至控制层。(3)控制层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预设的环境参数阈值和调控策略,调控指令。(4)设备控制模块根据调控指令,执行相应的环境调控操作。(5)应用层通过用户界面实时展示环境参数,并提供历史数据查询、参数设置和调控策略配置等功能。(6)系统持续监测种植环境,根据需求调整调控策略,实现环境参数的优化控制。第4章环境参数监测技术研究4.1土壤参数监测技术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土壤参数的实时监测对于智能种植环境调控。本节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4.1.1土壤湿度监测技术土壤湿度是衡量土壤水分状况的重要参数,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直接影响。目前常见的土壤湿度监测技术包括时域反射法(TDR)、频域反射法(FDR)和电容法等。4.1.2土壤pH值监测技术土壤pH值对植物的生长及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本节主要研究电极法、光学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等土壤pH值监测技术。4.1.3土壤养分监测技术土壤养分含量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本节重点研究土壤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监测技术,包括土壤速效养分监测技术和土壤全量养分监测技术。4.2气象参数监测技术气象参数对植物生长环境的影响。本节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4.2.1温度监测技术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气象因素。本节研究各种温度传感器,如热电偶、热敏电阻和红外传感器等,并分析其在智能种植环境监测中的应用。4.2.2湿度监测技术空气湿度对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具有较大影响。本节主要研究毛发湿度传感器、电容湿度传感器和露点湿度传感器等湿度监测技术。4.2.3光照监测技术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本节重点研究光照强度的监测技术,包括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和光谱分析仪等。4.3植株生长状态监测技术植株生长状态监测是实现智能种植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研究以下内容:4.3.1植株生长高度监测技术植株生长高度是反映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本节研究超声波测距、激光测距和视觉测量等植株生长高度监测技术。4.3.2植株茎粗监测技术植株茎粗可以反映植株的生长状况和抗风能力。本节主要研究超声波测量、激光测量和电涡流传感器等植株茎粗监测技术。4.3.3植株叶面积指数监测技术叶面积指数(L)是衡量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参数。本节研究光学法、激光雷达法和遥感法等植株叶面积指数监测技术。第5章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研究5.1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作为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的核心部分,对于实现精准农业具有的作用。本节主要研究以下几种数据采集技术:5.1.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数据采集的基础,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含水率等环境因子的传感器。选择高精度、高稳定性和低功耗的传感器,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5.1.2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具有布设灵活、易于扩展和低功耗等特点。通过部署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实现对种植环境全方位、多尺度的监测。5.1.3遥感技术遥感技术通过对地物进行远距离、非接触式的探测,获取大范围、多时相的种植环境信息。结合地面传感器数据,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5.2数据传输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是实现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实时、高效运行的关键。本节主要研究以下几种数据传输技术:5.2.1无线传输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具有布线简单、易于维护和扩展的优点。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无线传输技术,以满足系统对实时性和可靠性的需求。5.2.2有线传输技术有线传输技术主要包括以太网、光纤等,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稳定性。在数据传输距离较短、环境干扰较小的情况下,有线传输技术是较为理想的选择。5.2.3卫星传输技术卫星传输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的优点。在大范围、远程环境监测与调控中,采用卫星传输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传输问题。5.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是提高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智能化水平的关键。本节主要研究以下几种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5.3.1数据预处理技术数据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融合等,目的是消除数据中的异常值、重复值和缺失值,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5.3.2数据压缩与传输技术为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带宽需求和功耗,采用数据压缩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压缩。同时研究高效的传输协议,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实时性和完整性。5.3.3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从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智能调控提供决策依据。主要包括关联规则分析、时序分析等方法,实现对种植环境变化趋势的预测和预警。第6章环境调控策略研究6.1调控策略概述环境调控是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作物生长质量和产量。本章主要针对智能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中的调控策略进行研究。概述了环境调控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环境因子的调控策略,旨在为作物生长提供最适宜的环境条件。6.2智能调控算法6.2.1温度调控算法针对不同作物生长阶段对温度的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温度调控算法。该算法通过监测环境温度和作物生长状态,实现温度的实时调控,以保证作物生长过程中温度的稳定性。6.2.2湿度调控算法基于作物生长对湿度的需求,设计了一种湿度调控算法。该算法利用神经网络模型,结合环境湿度、作物蒸腾速率等参数,实现湿度的实时调控,以满足作物生长所需。6.2.3光照调控算法针对不同作物对光照的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光合有效辐射的光照调控算法。该算法通过监测环境光照强度和作物光合速率,采用PID控制方法,实现光照强度的调控,以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6.2.4二氧化碳浓度调控算法基于作物生长对二氧化碳浓度的需求,设计了一种二氧化碳浓度调控算法。该算法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法,结合环境二氧化碳浓度和作物呼吸速率,实现二氧化碳浓度的实时调控,以提高作物生长速率。6.3调控策略实施与优化6.3.1调控策略实施将上述调控算法应用于智能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中,实现对关键环境因子的实时调控。同时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评估调控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调控策略。6.3.2调控策略优化结合实际种植过程中作物生长状态和环境因子变化,对调控策略进行优化。主要优化方法包括:(1)引入专家系统,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季节性变化,调整环境因子调控目标值;(2)采用自适应算法,根据环境因子变化趋势,调整调控参数,提高调控效果;(3)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环境因子与作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为调控策略优化提供依据。通过实施和优化调控策略,为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提供高效、稳定的环境保障,提高作物生长质量和产量。第7章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7.1传感器选型与设计7.1.1传感器概述在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中,传感器作为关键部件,负责实时采集环境信息。本系统主要涉及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及二氧化碳传感器等。7.1.2传感器选型根据农业种植环境的实际需求,本系统选用以下传感器:(1)温度传感器:采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PT100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选用响应速度快、线性度好的电容式湿度传感器;(3)光照传感器:采用硅光电池型光照传感器,具有光谱响应范围宽、线性度好的特点;(4)土壤湿度传感器:采用频率域反射式土壤湿度传感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的优点;(5)二氧化碳传感器:选用电化学型二氧化碳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寿命长的特点。7.1.3传感器设计针对所选传感器的特点,进行以下设计:(1)传感器电路设计:包括传感器信号的放大、滤波、线性化处理等;(2)传感器接口设计:采用标准化的接口设计,方便与其他模块的连接;(3)传感器防护设计:针对农业环境特点,设计防尘、防水、抗腐蚀的传感器外壳。7.2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设计7.2.1数据采集单元设计数据采集单元主要包括模拟前端、模数转换器(ADC)和微控制器(MCU)。模拟前端负责对传感器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以满足ADC的输入要求。ADC选用高精度、低功耗的芯片,实现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MCU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通信接口将数据发送至上位机。7.2.2数据处理单元设计数据处理单元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去噪、滤波等处理;(2)数据融合:结合多种传感器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提高环境参数的监测精度;(3)数据存储与传输: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至本地,并通过无线或有线通信方式发送至上位机。7.3调控设备设计与实现7.3.1调控设备概述调控设备主要包括控制器、执行器和监测设备,用于实现对农业种植环境的智能化调控。7.3.2控制器设计控制器主要负责接收来自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的信息,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器采用高功能的微控制器,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和丰富的接口资源。7.3.3执行器设计执行器包括温湿度调节设备、光照调节设备、灌溉设备等。根据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实现对农业种植环境的实时调控。7.3.4监测设备设计监测设备主要用于实时监测调控效果,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的监测。监测设备与数据采集单元相结合,形成闭环控制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8章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8.1软件架构设计本章节主要阐述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的软件架构设计。系统软件采用分层架构,自下而上分别为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与分析层、用户界面与交互层。8.1.1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负责从各类传感器获取实时数据,包括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CO2浓度等。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层至服务器。8.1.2数据传输层数据传输层采用稳定的网络通信协议,如TCP/IP,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同时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障数据安全。8.1.3数据处理与分析层数据处理与分析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等,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8.1.4用户界面与交互层用户界面与交互层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友好、直观的操作界面,主要包括实时数据展示、历史数据查询、报警信息提示等功能。8.2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8.2.1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模块负责对原始数据进行去噪、异常值检测和处理等操作,提高数据质量。8.2.2数据融合数据融合模块将不同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便于后续分析。8.2.3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模块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发觉潜在的规律和趋势,为用户制定种植策略提供支持。8.3用户界面与交互设计8.3.1实时数据展示实时数据展示界面以图表形式展示当前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方便用户快速了解种植环境状况。8.3.2历史数据查询历史数据查询界面提供按时间范围、环境参数等多种查询方式,方便用户分析历史数据,调整种植策略。8.3.3报警信息提示系统在检测到环境参数异常时,及时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提醒用户采取相应措施。8.3.4系统设置与维护系统设置与维护界面包括用户管理、传感器管理、数据备份等功能,便于用户对系统进行配置和维护。第9章系统集成与试验验证9.1系统集成技术9.1.1集成框架设计本节主要介绍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的集成框架设计。从整体架构出发,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9.1.2集成关键技术详细阐述系统在集成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集成、控制集成和界面集成。数据集成主要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管理和高效利用问题;控制集成实现对各类设备的统一调度与控制;界面集成提供友好、易用的操作界面。9.1.3集成策略与实施方案本节提出系统集成的具体策略与实施方案,包括制定合理的集成流程、明确各阶段任务、评估集成效果等。9.2系统调试与优化9.2.1系统调试方法介绍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调试的方法,包括硬件调试、软件调试和整体调试。通过调试保证各模块之间协同工作,满足设计要求。9.2.2系统优化策略针对调试过程中发觉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包括算法优化、硬件优化和结构优化。以提高系统功能、降低能耗、延长使用寿命为目标。9.2.3优化效果评估对优化后的系统进行功能评估,从稳定性、准确性和实时性等方面验证优化效果。9.3现场试验与效果评价9.3.1试验方案设计根据实际农业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