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二单元测评_第1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二单元测评_第2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二单元测评_第3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二单元测评_第4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二单元测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材料一儒家讲教化,着眼于培养具有健全完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也就是所谓“成人”。这里的“成人”,并不是指年龄特征上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的人格养成。子路请教老师怎样才是成人。孔子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他先是提出了一个高标准,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孟公绰那样讲廉洁,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人文修养,就可以算得一个成人。面对世风日下的状况,孔子又感叹地说,如今的成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可得之利时首先考虑它是否符合道义、自己该不该得,遇到危险勇于承担责任,做出牺牲,经过长久的穷困也不忘自己平生的诺言,这也可以算是成人。孔子的“成人”思想,体现了他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深刻反思和觉醒。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在社会上立得住的人,仅有与生俱来的质朴本真的禀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人文的修养。只有文与质两者兼备,配合恰当与协调,才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君子。而人文的修养离不开教化。教化,正是使人“成人”的途径和方法。“教”就是教导,“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民有质朴,不教不成”。(《白虎通·三教》)“化”就是感化,也就是在“上”者的教育和引导下,使“下”者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孔子说:“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中庸》)所谓“知人”,就是要有“人”的自觉,脱离纯粹的人的自然状态,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为的能力,承担起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颜渊请教孔子“成人之行若何”,孔子说:“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孔子家语·颜回》)所谓“成人之行”,就是一个成人应当具备的德行。这段话与孔子回答子路问成人的话是一致的,都强调了仁义礼乐教化在人的人格养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仁”是人内在的品德和思想境界,“礼”是人外在的行为准则。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在内心发生变化,达到“仁”的境界,从而实现对“礼”即社会规范的高度认同和自觉遵守,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摘编自《孔子论教化之内涵——成人》)材料二依照荀子的观点,政治是一个综合体,它一方面在形式上表现为权力的聚合体,另一方面又必须承载“道义”的精神内涵,单纯的权力系统若失去内在“道义”的内涵与目的是无法维持的。荀子说:“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执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道”作为一个抽象观念,“得道”的具体实现方式就是“得民”,或者说,以“道义”精神教化民众。荀子在《王制》开篇讨论“为政”问题时指出:“请问为政?曰: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依这里的说法,为政之要务有多端,而“诛恶”“化民”是其核心目的之一。也就是说,“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施行教化的途径和方式,是一种工具性的存在。更进一步讲,这一工具性存在最终亦是要被扬弃的,从而达到“不待政而化”的状态。以“政”行“教”的枢纽环节是“礼义”。“礼义”亦是一个综合性的说法,它既指政刑法度之施设所依照的一般性、指导性的制度化设计,同时又强调这一指导性设计中内含着的道义精神。“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荀子对于“礼”的重视自不待言,“隆礼重法”基本已成为荀子思想主旨的代称。“礼法”并称是荀子论“政”“教”的一个重要特点,“法”代表了“礼”的规范化、制度化面向及其衍生物,“礼”则代表了“法”精神化、内涵化的道义面向。二者的并称究其向上的一面而言,乃高度地强调了荀子以“政”行“教”的思想观念。(摘编自《<荀子·王制>篇的教化论特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讲教化,着眼于“成人”;荀子论教化,则强调以“政”行“教”的思想观念。B.儒家所谓“成人”,不仅是指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还是指品格高尚的君子。C.荀子认为政治表现为权力的聚合体,又须承载“道义”,因此单系的权力系统是不存在的。D.孔子认为一个在社会上立得住的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教化得来的人文修养。答案A解析B项,逻辑关系错误,原文是说“这里的‘成人’,并不是指年龄特征上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的人格养成”,原文是并列关系,而选项是递进关系。C项,曲解文意,原文说“单纯的权力系统若失去内在‘道义’的内涵与目的是无法维持的”。D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仅有与生俱来的质朴本真的禀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人文的修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提出的成人标准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标准,近似于今天所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标准。B.“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实行教化的途径和方式,在当今仍值得借鉴。C.教化是使人成人的途径和方法,只要对一个人实行了“教化”,就能保证此人不会变坏了。D.荀子认为“礼义”很重要,人无论贵贱,都要“属于礼义”,这一思想具有进步意义。答案C解析选项前后逻辑不成立,说法过于绝对。3.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孔子“教化”观念的一项是(3分)()A.荀子《劝学》鼓励人们学习。B.当代虎爸培养孩子成为“考霸”。C.孔子哂(笑)子路(仲由)。D.韩愈写《师说》表扬李氏子蟠。答案B解析A、C、D三项侧重于“成人”教育,而B项则侧重于“应试”教育。4.简要分析材料二第3段的行文思路。(4分)参考答案①首先提出“以‘政’行‘教’的枢纽环节是‘礼义’”的观点;②接着诠释了“礼义”的内涵;③再通过引证论述了荀子对礼的高度重视;④最后得出“荀子以‘政’行‘教’”的结论。5.实施教化的途径有哪些?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参考答案①在“上”者(老师、长辈)的教育和引导下,使“下”者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②通过个人的自觉,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为的能力。③通过礼乐教化来塑造健全的人格。④“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施行教化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即以“政”行“教”。(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装台(节选) 陈彦顺子新婚,只在家耽误了一天一晚上,就赶到舞台上去了。十几个伙计早都来了,不过都袖笼着双手,散落在后台门口扯咸淡。顺子说:“没看都啥时候了,非等着我来才装呀。一早瞿团长就来电话了,说今晚台必须装起来,人家明天有重要接待演出呢。”猴子说:“尽弄这急煞火的事,前天昨天,连着两天两夜给话剧团装台,今晚再给秦腔团装一夜,几天都没睡过囫囵觉了,还不把人挣失塌了。”“猴子,你甭扰乱军心,咱就吃的这碗装台饭,不想熬夜了你喝西北风去。都少撂干话,快上台。”顺子说着先进后台了。猴子在后边还嘟哝说:“那中午给大家一人加个鸡腿吧。”顺子骂了猴子一句,吩咐了起来:“墩子,你几个吊软硬片景。大吊,你四个还装灯,瞿团长说了,要按去北京调演的灯位装,六十四台电脑灯,一百二十个回光,一个都不能少。”大吊说:“这么短的时间,肯定装不起来。”顺子说:“装不起来也得装,人家加了钱的。猴子,上去放吊杆。”说完,自己先驮起一个灯箱,往耳光槽走去。那灯箱至少也有百十斤重,他双腿明显有些打闪,但还是颤巍巍地驮到耳光槽里去了。大伙也就跟着嘟嘟囔囔地干了起来。刁顺子是这十几号人的老板,但从来也没人叫过他什么老板。他有个口头禅:咱就是下苦的。谁能下苦,谁就跟咱干,下不了苦,就趔远。这世上七十二行里,还不包括装台,装台是新兴行业,如果能列进第七十三行,在顺子们看来,大概就算最苦的一行了。没明没黑,人都活成鬼了。人家演出单位,都是白天上班排练,舞台就得晚上装好。到了白天,你也闲不下,还得在一旁伺候着,那些导演们都是脏嘴,开口骂人是家常便饭。好多装台的,不仅受不了苦,而且也受不了气,干着干着,就去寻了别的活路,唯有顺子坚持下来了,并且有了名声。现在,整个西京城,只要有装台拆台,给文艺团体装车卸车的活儿,全都找到他顺子头上了,别人想插手都插不进去。这样,他身边就聚集了一堆吃饭的人。但他从来不让人喊他经理老板什么的,一喊,他就说是糟践他呢,他说他就是个下苦的。顺子手下也没有中层这些架构,就是相对固定几个招呼人,分几个组,管管灯光,管管软硬片景,多数时候是老王打狗,一起上手。反正啥他都带头干,账也分在明处。人家剧团给多少钱,大伙心里,其实都明得跟镜一样,活儿都是靠他的名头揽下的,他多分几个,大家也都觉得是情理中的事。何况顺子也不贪,总说有钱大家挣,因此,跟着他的人,有好多也都是七八上十年的老手了,他们把这一行干得精到的,连使一个眼色,都知道是要钳子还是要锤子,是上吊杆还是下吊杆。瞿团长老说:“我看顺子这帮人手,个个都能评高级舞台技师了,比咱团里那帮不吃凉粉占板凳的人强多了。”顺子害怕引起团里那些人的嫉恨,就赶忙圆场说,咱们就是下苦的,这点手艺,也还都是人家团上那些老师手把手教下的。反正啥事都只是下苦干,不抢人家任何人的风头。瞿团长就常常笑着说:“你别看顺子,也算是天底下第一号滑头了。”顺子也总是笑着回应:“下苦,咱就是个下苦的。”他们刚吊了几片软景,瞿团长就来了。瞿团长对艺术要求很严,虽然戴着眼镜,文文气气的,但有时急了也会骂娘。顺子跟他已经打了多年交道了。瞿团一来就喊顺子:“哎,顺子,你们装快点噢,明天早上八点,演员乐队准时进场。误了时间,可拿你是问哟。”顺子从灯光楼里溜下来,弄得满身的灰尘,连头发都沾满了蜘蛛网。他拍拍灰手,把灰头土脸抹了一把后说:“瞿团,您也都看见了,弟兄们干得连放屁的时间都没有,都说跟我干活儿,算是皇上娘娘拾麦穗,就图混了心焦了。”“啥意思嘛?”瞿团好像没听明白似的。顺子笑着说:“嘿嘿,挣不下钱嘛。”“你少来这一套噢,顺子。我可听办公室讲,装这个台,是给你加了钱的。”瞿团又笑着说。“加是加了,也就加了一千块,大家都骂我哩。”瞿团当下就问:“哎,你们谁骂你顺子老板了?”猴子急忙举手:“我骂了。”墩子也举手说:“我也骂了。”大家就笑了。顺子说:“你看你看。难弄得很,都钻到钱眼里了。”“我给你说顺子,办公室能给你加一千块,已经是破例了,你就知足吧。赶快干活儿。”说着,瞿团就要离开。顺子又拿出了那种死缠软磨的劲儿说:“瞿团,你看大家都说您从不亏待咱下苦的,加钱不说了,那中午给大家一人加一个鸡腿成吗?您老亲自来这一趟,总得犒劳一下三军嘛。”“你这个刁老板哪!不说了,中午一人加一个鸡腿,两个鸡翅,再外加一包奶。活要是干不好,顺子,我可让办公室在工钱里扣除噢。”“您放心,瞿团,咱还得顾咱的脸哩。”(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猴子要求午餐加鸡腿,顺子骂了猴子;但后面顺子又借题向瞿团长提出加鸡腿的要求,表明他既体谅弟兄们的辛苦,又善于见机行事。B.瞿团长夸奖顺子等人业务精湛,顺子说自己只是“下苦的”以避免抢人风头;瞿团长又说顺子滑头,顺子也用“下苦的”作为挡箭牌。C.“你这个刁老板哪!”一语双关,“刁老板”既是瞿团长对顺子的称谓,也包含瞿团长对顺子先要求加工钱、后又要求加鸡腿的恼怒。D.“咱还得顾咱的脸哩”,顺子所说的“脸”是指脸面,也是指他们这群装台人的职业尊严和做人原则,这些正是顺子所一直坚守的。答案C解析C项,说瞿团长“恼怒”不准确。从前后文来看,“刁老板”应是一种善意的调侃。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材独特新颖是本文的艺术特色之一,装台是不为世人所熟知的新兴行业,小说把以顺子为代表的装台人作为描写对象,让人耳目一新。B.作为小说节选,本文情节并不复杂,作者却能够娓娓道来,将故事讲述得自然流畅而妙趣横生,显示出扎实的生活积累和出色的表达能力。C.小说中间两大段插入对装台行业特点和顺子其人的介绍,使情节富有波澜,引人入胜,有利于揭示人物内心矛盾,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D.小说中“他双腿明显有些打闪,但还是颤巍巍地驮到耳光槽里去了”一句,生动真实地描写了顺子装台的劳动细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答案C解析C项,“使情节富有波澜,引人入胜”错,中间两大段插入对装台行业特点和顺子其人的介绍,是小说的插叙部分,是为了使情节内容更丰富,没有造成情节的波澜起伏。“有利于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说法牵强,此处的插叙是补充介绍主人公顺子以及他所从事的装台的行业,起到丰富人物形象的作用,没有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8.刁顺子能够成为装台班子领头人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4分)参考答案①吃苦耐劳,干活跑在前面。②诚实忠厚,不贪心,账目分明,有钱大家挣。③精明强干,做事细心,工作安排井井有条。④处事圆融,态度温和,善于协调人际关系。⑤做事认真,讲求诚信,深受客户信任。9.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描写颇具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6分)参考答案①语言个性化,生动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如写顺子把“咱就是下苦的”当作口头禅,表现了他不怕辛苦、谦卑待人的性格特点。②语言口语化,生活气息浓郁。如“袖笼着双手”“咱还得顾咱的脸哩”等。③多用方言土语,地域特色鲜明。如“急煞火”“挣失塌”“撂干话”等。④语言风趣幽默,善于营造轻松氛围。如“你别看顺子,也算是天底下第一号滑头了”“您老亲自来这一趟,总得犒劳一下三军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4题。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④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注①梁惠王:魏惠王。②梃(tǐng):木棒。③耨(nòu):锄草。④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B.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C.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D.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答案B解析“曰”后需要停顿,所以排除C、D两项;“往而征之”的主语应该是“王”,所以排除A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庶人”也叫“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其身份比奴隶高。B.“文王”姓姬,名昌,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C.“弑”在封建时代称君杀臣、父母杀子。如“放弑其君则残之”。D.文中的“纣”是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又称纣王,因残暴无道,最终导致商朝灭亡。答案C解析“弑”在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百姓活活地饿死。C.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外来之敌。D.周文王方圆七十里的狩猎场,百姓觉得小;齐宣王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百姓却认为大。孟子将两者对比,意在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答案C解析“明确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外来之敌”错,这是秦、楚君主的行为,而非梁惠王的行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2)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参考答案(1)没有讲求仁义的人却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讲求仁义的人却轻慢自己君王的。(2)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大儿子也牺牲在那里;西边割让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被楚国欺侮。14.选文《孟子·梁惠王上》第2段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3分)参考答案先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亦有仁义而已矣;然后从反面分析只谈“利”的坏处,正面阐述“义”的好处;最后重申自己的立场:只要讲仁义就可以。参考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会为我国带来什么利益吗?”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义的人却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讲求仁义的人却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教导。”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回答:“没有什么不同。”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厩里有健壮的马,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人饿死,这等于率领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尚且厌恶这种行为,作为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事却不免做出类似于率领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又怎么能做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就是因为它们像人却被用来殉葬。(土偶木偶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使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呢?”梁惠王说:“我们晋国,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大儿子也牺牲在那里;西边割让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方圆百里的小国便可以称王了。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棒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妨碍百姓适时生产,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大王您别再怀疑了。”(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齐宣王问道:“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齐宣王说:“若是这样,不是太大了吗?”孟子说:“百姓还认为小呢。”齐宣王说:“我的狩猎场方圆四十里,老百姓还认为大了,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人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百姓共同享用它。百姓认为小,不应该吗?我刚到齐国边界的时候,打听了齐国的重大禁令,然后才敢进入。我听说齐国郊外的地方,有一个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杀了那里的麋鹿就如同犯了杀人罪,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百姓认为太大了,不应该吗?”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纣王,有这样的事吗?”孟子回答说:“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齐宣王问:“臣子杀掉君主,可以吗?”孟子说:“破坏仁的人被称作贼,损害义的人被称作残,既残又贼的人,被称作独夫。只听过诛杀独夫纣,没听说过弑君一类的事情。”(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5~16题。赠彭州权别驾 苏颋双流脉脉锦城开,追饯年年往复回。只道歌谣迎半刺①,徒闻礼数揖中台②。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莫怆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③来。注①半刺: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②中台:尚书省。③掖垣:意为朝廷的中央部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脉脉”一词,既写出了两条河默默无声地流过锦城,又写出诗人绵远深挚的送别之情。B.颔联“只道”与“徒闻”对举,一迎一揖,本以为受到人们的夹道欢迎,却只听说友人拜见尚书省的消息。C.诗中“分飞”“岐路”都暗喻诗人与友人的离别,“莫怆”则强调了诗人对友人出京任职而离别的悲伤之情。D.诗人最后希望他那位往别处任职的朋友能够考绩列为优等,期盼友人能带着政绩重返京城。答案C解析C项,“强调了诗人对友人出京任职而离别的悲伤之情”错误,“莫”是“不要”的意思,是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悲伤。16.请简要赏析“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6分)参考答案①以动写静,以黄莺的急切鸣叫与斑马的长鸣写分别之时晚春落日的静态之美。②情景交融(衬托),黄莺急切的鸣叫,斑马的长嘶以及落日,渲染(烘托)出了与友人分别之时内心的不宁(难于平静)。③拟人,“落景催”的“催”字,以拟人化的动作写落日,离别似乎是落日催促的,烘托出不舍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十二章》中“,”认为君子和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2)孟子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强调了“四端”的重要性,认为“苟能充之,;苟不充之,”。

(3)《<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答案(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足以保四海不足以事父母(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突然像有一双手从我脑后伸过来,不由分说地为我关闭了世界的音响,只留一个水与鸟的音频。啊!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百鸟的流啭飞鸣,顷刻间被放大许多倍,种种的高歌浅唱像刚刚洗濯过似的清晰亮丽,升腾飞舞,喧闹着整个苍穹。你听,大天鹅的鸣叫时而像射出的金箭一样尖锐,时而像诗人的孤吟一样低沉;无数的凤头百灵,仿佛已被天空融化,在一片蔚蓝中显现凄清的美声,你却看不见它们飞翔的影子;还有尖尾鸭飞翔时“嗖——嗖——”的声音,像是谁在弹拨绷紧的弓弦,而后,水面上便立起无数挺拔的羽尾,搅着一朵朵小浪花,原来是它们扎进水里找食物,完成了一个优美的倒立;细听,在草丛和芦苇的深处,藏着一部柔柔的摇篮曲,叽叽喳喳,无始无终,那是刚刚出壳的雏鸟在向父母要吃食,它们必须在夏天长大,然后跟随父母飞到南方过冬。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段中第一个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而阅读也大大丰富了我的想象力。B.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C.在时钟的冷冰冰的计时声中——您仔细听听罢——有一种无所不知而又对所知的东西感到厌倦的意味。D.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答案A解析语段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项,表示解释说明。B项,表示说话中断或停顿。C项,表示行文中的插说。D项,表示总结上文。19.比喻具有相似性,通感具有转移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进行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①句中把大天鹅的鸣叫比作诗人的孤吟,声音相比,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大天鹅的鸣叫是听觉,而射出的金箭是视觉,把听觉转化为视觉,体现了通感的转移性。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草丛和芦苇的深处,藏着一部叽叽喳喳、无始无终的柔柔的摇篮曲,那是刚刚出壳的雏鸟,它们必须在夏天长大,然后跟随父母飞到南方过冬,是它们在向父母要吃食。”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参考答案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在“摇篮曲”上,强调曲子;原句的重点在“叽叽喳喳,无始无终”上,强调雏鸟求食的鸣叫,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且与上句语义割裂;原句把“它们必须在夏天长大,然后跟随父母飞到南方过冬”放在句子最后,语言明确,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风格更和谐。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①随着“十一”黄金周的临近,②旅游商家也都纷纷拿出各自的“压箱货”。③据了解显示,④某平台已有约4000家以上国内游旅行社上线了数万款国庆旅游产品,⑤涵盖数十个主题和亚文化领域。⑥目前上线的产品覆盖有“安心游”标签,⑦同时还将采取验码、测温、消毒等。⑧在大量出游需求的刺激下,⑨旅游市场瞬间火热,⑩不少热门目的地的酒店也出现了预订量增加、价格明显上涨的现象。参考答案(1)语句③,修改为“据了解”;(2)语句④,修改为“某平台已有4000家以上”或“某平台已有约4000家”;(3)语句⑥,修改为“都贴有‘安心游’标签”或“都带有‘安心游’标签”;(4)语句⑦,修改为“同时还将采取验码、测温、消毒等措施”。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2020年9月5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简称“国航”)冬奥主题彩绘飞机“冬奥冰雪号”在首都国际机场正式亮相并飞往成都完成首航。这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携手航空客运服务合作伙伴国航设计喷涂的首架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彩绘飞机。“冬奥冰雪号”得名源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各取首字“冰”“雪”,既体现了冬奥会冰雪运动特点,又紧扣“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的美好愿景。首航结束后,“冬奥冰雪号”将陆续在广州、上海、武汉、杭州等地亮相。参考答案①2020年9月5日,②国航首架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彩绘飞机“冬奥冰雪号”③正式亮相并完成首航,④随后将在广州等地亮相。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中国人一生大约会说四亿次汉字。有出处的汉字近十万个,是它们书写了百家经典、唐诗宋词,是它们见证了中华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