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密16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A组基础练A组基础练1.(2021年河北保定二模)古代皇帝冕服上的十二章花纹各有不同的寓意,如,日月星表现三光照耀,一片光明;山是比喻王者威重四方,为众人所仰望;华虫(雉)取其文采,象征文德;彝为宗庙礼器,雕虎猿花纹,表示威猛、智慧和孝行;水藻喻以水清玉洁,品行高尚。据此可知,皇帝的冕服A.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载体B.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C.宣扬了儒家“仁”的治国理念D.反映了农业文明生产方式的落后【答案】B【解析】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用蕴含丰富寓意的日月星辰、山川虫兽等花纹装饰皇帝(天子)冕服,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观念,B项正确;装饰皇帝冕服的花纹并非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载体,A项错误;儒家“仁”治国理念只是部分花纹蕴含的寓意,与“日月星表现三光照耀,一片光明”等无关,C项错误;农业文明“生产方式落后”与古代皇帝冕服上花纹蕴含的丰富寓意不符,D项错误。2.(2021年山西临汾三模)元大都的宫城、皇城偏于都城南部,市场在皇城北部,宗庙、社稷分列宫城东西两侧,大朝正殿在寝宫之南。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古代都城的“前朝后寝”“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规划理念。这反映了元朝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B.建筑科技水平高超C.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文化理念 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年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元大都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都城,是一座比唐宋王朝都城更为“中华民族”化的都城。主要表现在宫城、皇城偏于都城南部,市场在皇城北部,宗庙、社稷分列宫城东西两侧,大朝正殿在寝宫之南,充分体现了元大都遵循《周礼年考工记》的“前朝后寝”“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理念,这一布局形制也是古代都城发展史上最接近《周礼》的。元大都的“中华民族化”还不止于此,其东、西、南三面各设3座城门,都城的池苑——“太液池”之名,以及南自外郭城正门——丽正门,向北依次的皇城正门——棂星门、宫城正门——崇天门、大明门、大明殿形成的都城中轴线,都保存着渊源久远的华夏都城文化内涵。因此C正确;AB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C。3.(2021年辽宁朝阳二模)中、中和理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基因,也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礼记年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以下体现这一理念的是A.“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B.“柔弱胜刚强”C.“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D.“一同天下之义”【答案】A【解析】年材料“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大意为: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作“中”,表现出来以后都能适中且有节度叫作“和”。因此“中和”指的是对情绪的调节控制。“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说的是君子即使是一人独处时,也保持谨慎的态度。体现了对自我的调节和控制,故A选项正确;“柔弱胜刚强”反映的是柔和刚的对比,未体现调和与控制,B选项错误;“人主之患在于信人”说的是君主的祸患在于信任别人,与“中和”无关,C选项错误;“一同天下之义”说的是在同一价值观上进行治理的重要性,与“中和”无关,D选项错误。4.(2021年山东菏泽二模)莫高窟第285窟和249窟,工匠改造了传自古印度的佛教图像,绘制了中国神仙世界的图像,还吸收了古代波斯、古代希腊地区的图像元素,真可谓一窟一世界。这一现象A.最有可能发生在汉魏时期 B.说明互惠互利是文明互鉴的途径C.反映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D.体现出中华文明多元与统一并存【答案】C【解析】年据题意可知,莫高窟中的佛像受到古印度、古代波斯和古代希腊地区的影响,吸收了很多外来因素,由此可知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故选C;仅根据莫高窟佛像的特点不能判断开凿的时间,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文明的交流,没有体现互惠互利的因素,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明对外来文明的包容,没有体现中华文明的多元与统一,排除D。5.(2021年湖北汉阳一中三模)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 B.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C.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答案】C【解析】年材料“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强调的是阿拉伯文化对欧洲思想解放的助推作用,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欧洲思想解放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的说法,排除B项;欧洲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排除D项。故选C项。6.(2021年山东滨州二模)苏格拉底指出,“良善的生活”绝不是像伯里克利等人那样,简单地向城邦公民发放津贴补助,以期引起公民关注和参与城邦生活,因为这只能导致公民的贪婪与物欲的增长。苏格拉底这样说是为了A.凸显知识和美德的重要性 B.激发公民参政热情C.宣扬人文精神 D.缓解城邦财政压力【答案】A【解析】年苏格拉底认为伯利克里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只能导致公民的贪婪和物欲的增长,说明苏格拉底认为不能仅仅关注物质,应当更多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和美德,因此苏格拉底的言论意在凸显知识和美德的重要性,A正确;苏格拉底的言论也是在考虑激发民众参政热情的手段,排除B;C与题无关,排除;苏格拉底否定发放观剧津贴,是因为这容易引发公民的贪欲,而非增加城邦财政负担,排除D。7.(2021年北京房山一模)古希腊一位思想家认为:“‘知识’主要指认识人自己的本性。……知识是神赋予人灵魂的本性,灵魂能够实现自己的本性就有知识,即美德。人若愚昧无知,就不能认识美德,就会堕入恶行。”这位思想家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B.主张由具备美德的“哲学王”治理国家C.通过科学调查创建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D.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答案】A【解析】年根据“知识是神赋予人灵魂的本性,灵魂能够实现自己的本性就有知识,即美德。人若愚昧无知,就不能认识美德,就会堕入恶行”,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选A;B是柏拉图的主张,排除;C是亚里士多德的成就,排除;彼特拉克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排除D。8.(2021年山东日照三模)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间,西学东渐已不同于此前的仅有传教一途,而是有着诸如传教士、翻译局、新学堂、洋务、外交使臣与留学生等多种渠道。这一变化主要源于A.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客观需求 B.民众对西方文化的选择性吸收C.救亡图存日益成为全社会共识 D.统治者对“体”“用”认知的转变【答案】A【解析】年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途径日渐增多,其根本原因在于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A正确;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民众对于西学的吸收范围无关,排除B;C错在“共识”,排除:D无法解释传教士、留学等传播途径,排除。9.(2021年福建宁德三模)马球源于波斯,如图是新疆出土的唐代彩绘泥塑打马球俑。据记载,唐代22个皇帝中18个喜好马球运动,并出现过以李隆基为首的皇家球队与吐蕃球队的竞技比赛。这些可用于佐证唐代A.马球运动盛行于西北地区 B.驯马技术比前代更加娴熟C.开放、进取和包容的风貌 D.陶瓷造型精巧、神态逼真【答案】C【解析】年源自波斯的马球活动在唐代较为流行,而且出现过以李隆基为首的皇家球队与吐蕃球队的竞技比赛,这说明唐代的文化呈现出开放、进取和包容的风貌,C正确;从材料判断,当时马球不仅仅在西北地区流行,排除A;B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关于陶瓷技术,排除D。10.(2021年安徽马鞍山一模)康熙时期,中国官员樊守义随传教士出使罗马,著有《身见录》,记载了欧洲政治、建筑、风俗等;乾隆年间,商人谢清高游欧后所著的《海录》,介绍了西方的风土人情。由此推知康乾时期A.闭关锁国阻碍对外交往 B.西学东渐利于开阔视野C.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D.师夷长技思想逐渐兴起【答案】B【解析】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中国有官员、商人游历欧洲,并在所著书籍中介绍欧洲政治、建筑和风土人情等,可推知康乾时期西学东渐利于开阔视野,B项正确;闭关锁国阻碍对外交往与“中国官员樊守义随传教士出使罗马”等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天朝上国观念受到了冲击,C项错误;直到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的思想才逐渐兴起,D项错误。B组提升练B组提升练1.(2021年湖北汉阳一中二模)商代青铜器上常用纹饰是以饕餮纹、夔龙纹、虎纹、云雷纹为主,体现了狰狞之美。春秋战国时代青铜纹饰的内容则以现世生活的写实场面为主要题材,如采桑、宴乐、射礼、水陆攻战等。青铜纹饰的这一变化反映了A.铸造工艺的进步 B.礼乐制度的崩溃C.生产关系的变革 D.人本观念的凸显【答案】D【解析】年先秦时期,我国的青铜纹饰从商代的怪兽、云雷为主,到春秋战国时代展现生产、生活和战争场面等,反映出人本观念的凸显,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青铜器铸造工艺的进步,A项错误;礼乐制度的崩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无关,C项错误。2.(2021年陕西咸阳二模)汉朝以前,端午节俗主题为祈福裱灾。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已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泪罗日”的活动。唐代,竞渡成为规模盛大的祈福和娱乐活动,唐诗有“大夫沉楚水,千祀国人哀……标随绿云动,船逆清波来”。据此可知A.龙舟竞渡源于汉代纪念屈原的活动B.唐代社会有推崇竞争与力量的风尚C.荆楚文化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D.端午节俗演变丰富了传统文化内涵【答案】D【解析】年材料“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已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的活动”“唐代,竞渡成为规模盛大的祈福和娱乐活动”体现的是端午节俗演变丰富了传统文化内涵,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龙舟竞渡起源于南北朝,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汉以后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C排除。故选D。3.(2021年湖南岳阳一模)从现有文献看,东晋十一位帝王中,明确与僧尼有交往的就有元帝、明帝等八位之多;东晋权力实际掌握者王导与高僧帛尸梨密多罗交往甚厚,琅琊王氏家族中有两名成员出家为僧,其一即为王导之弟释道宝。东晋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A.打破了儒学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 B.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进程基本完成C.形成了外佛内儒的士族意识形态 D.扩大了佛教对世俗政治的影响力【答案】D【解析】年东晋时期,僧尼与帝王、权臣的交往增多,甚至有名门大族成员出家为僧等,说明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扩大了佛教对世俗政治的影响力,D项正确;东晋时期儒学依然占据正统地位,A项错误;东晋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不能说明佛教中国化进程基本完成,B项错误;“外佛内儒的士族意识形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4.(2021年宁夏吴忠二模)作为柏拉图学园的成员,普鲁塔克(约46—120年)在《名人传》里表现出高度的理论自觉,其中的《伯利克利——费边传》的序言就直言人类心灵不应无所事事,而应追求那些“凭借本身的魅力将我们的心灵引向完善境界的事物”,这些事物就是“节制”、“正义”和“睿智”。据此可知他A.谴责了道德沦丧的时弊 B.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C.体现自我意识初步觉醒 D.注重道德自觉与社会和谐【答案】D【解析】年罗马帝国时期,普鲁塔克用高度的理论自觉从事编著,追求将心灵引向“完善境界的事物”,重视“节制”“正义”和“睿智”等美德,反映出其注重道德自觉与社会和谐,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对“道德沦丧的时弊”的谴责,A项错误;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与“柏拉图学园的成员”“理论自觉”等不符,B项错误;早在智者运动时期,人类的自我意识已经初步觉醒,C项错误。5.(2021年四川南充二模)有学者认为“罗马人不爱万民法正像他不爱外国人一样,因为万民法是从这些外国人的制度中来的。在万民法能得到罗马人的重视以前,必须在其思想中有一次彻底的法律革命。”该学者认为万民法推广的前提是A.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B.吸收外邦法律条文C.罗马不断对外扩张 D.植入自然法的观念【答案】D【解析】年根据“必须在其思想中有一次彻底的法律革命”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思想中有一次彻底的法律革命是改变法律观念,而自然法观念契合了这个要求,故选D;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诞生了成文法,排除A;吸收外邦法律条文形成了万民法,排除B;罗马不断对外扩张是推动万民法形成的因素,排除C。6.(2021年广东揭阳一模)据下表可推知1719—1833年黄埔港往来西方船只统计表起止时间法国船只数量/艘英国船只数量/艘西方国家来往广州船只总量/艘所占百分比法国英国1719—1769年10637776914%49%1770—1778年4515927816%57%1779—1833年56260741121.4%63%A.《航海条例》导致法国船只数量下降 B.法国国内革命影响海外贸易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世界殖民霸权 D.贸易成为海外殖民主要方式【答案】B【解析】年材料反映了1719—1833年西方船只来华贸易情况,英国的船只数量持续增长,在总量中占比不断增长并占据主导地位;而法国的来华船只数量及在总量中的占比均呈现减少态势;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1779—1833年”这一时期,正值法国国内革命时期,政局的动荡起伏影响到了本国海外贸易,导致对华贸易萎缩,故B符合题意;《航海条例》主要是对英国殖民地海上贸易的规定和限制,与中国无关,故排除A;材料只反映了英国在来华船只和对华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能说明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故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出西方国家其他海外殖民方式,不能说明贸易是殖民主要方式,故排除D。7.(2021年河北唐山一模)下表为学者整理的14-17世纪中国米价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期间每公石平均价格(公分银)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公石)14世纪后半期17.1958.1715世纪前半期10.8492.2215世纪后半期16.3561.1616世纪前半期20.1949.5216世纪后半期23.0043.4817世纪前半期32.1931.07平均18.0052.91A.外来作物大量种植 B.大米产量持续上升C.土地兼并受到抑制 D.白银的购买力下降【答案】D【解析】年从表格反映的用白银计价米价上涨、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逐步减少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白银的购买力下降,故答案为D项;新航路开辟后外来作物逐渐大量种植,材料所述这一现象与外来作物大量种植无关,排除A项;大米产量上升可能会带来米价下跌,排除B项;这一现象与土地兼并状况无关,排除C项。8.(2021年辽宁辽阳一模)1789年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的第二天,制宪议会上竟然出现“颂扬(国王)达到了顶点……惊得目瞪口呆、晕头转向的议员们追随着国王的脚步,簇拥着他穿过与议员们一样吃惊的人群回到邸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A.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有偶然性 B.恢复君主制的思想根深蒂固C.议员尚不具备民主政治意识 D.建立民主政治道路任重道远【答案】D【解析】年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制宪议会居然在颂扬国王,部分议员也追随国王的脚步,这说明当时法国封建专制势力依然强大,也表明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任重道远,故选D项;法国大革命是当时法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故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初期,法国依然保留君主制,故B项“恢复君主制”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C项表述太绝对,故排除C项。9.(2021年辽宁铁岭一模)“为了更像英国,他们脱离英国。脱离英国的理由是英国在美国践踏了自己的宪政原则——人民未经同意不纳税,按照这一原则,西敏寺的几只秃头碰在一起,就将他们商定的税额强加于千里之外的美国,而美国人民的起义正是对它的回应。”该学者认为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是A.学习宗主国的制度 B.启蒙思想家的宣传C.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D.对自由民主的追求【答案】D【解析】年根据“脱离英国的理由是英国在美国践踏了自己的宪政原则——人民未经同意不纳税,按照这一原则”可得出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是北美人民争取自由民主与独立的结果,故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学习英国的制度,排除A;从材料中看不出是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B;C项是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之一,但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10.(2021年江西南昌三模)魏晋南北朝出现了许多诫子文书,如曹操《诫子植》、嵇康《家诫》、颜延之《家诰》等,最典型者当属诸葛亮的《诫子书》。一般的庶族家庭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由此可以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开始形成 B.世族文化影响扩大C.宗法制度社会基础得到巩固 D.印刷技术快速发展【答案】B【解析】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族势力强大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包括庶族在内的社会阶层普遍重视家庭教育,可以推知当时世族文化影响扩大,B项正确;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开始形成是在西汉时期,A项错误;宗法制度社会基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C项错误;印刷技术快速发展是在唐宋时期,D项错误。11.(2021年江苏扬州年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领域西方近代文化东方传统文化(以中国作为代表)人与自然关系人类中心,人与自然存在主客体二分的关系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同构成生命统一体世界观对自然的机械性和数学性的分析-综合方法把宇宙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类展会成果评估与科技转化思考
- 供暖服务运维方案投标方案供暖服务运维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存量房买卖合同与装修工程委托管理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仁爱科普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苏教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修6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教科新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苏教新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4年中考语文满分作文6篇(含题目)
- 第一节-货币资金资料讲解
- 如何提高售后服务的快速响应能力
- 北师大版 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第三单元:行程问题“拓展型”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
- 2023年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s-1-2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Unit-3-Reading-and-thinking课文详解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 施工管理中的文档管理方法与要求
- DL∕T 547-2020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 种子轮投资协议
- 执行依据主文范文(通用4篇)
-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