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密16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包括人与环境)考点热度★★★★★内容索引第一部分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核心考点1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比较核心考点2生态系统的范围核心考点3生态系统的结构核心考点4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核心考点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二部分人与环境核心考点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核心考点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核心考点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核心考点4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2022年高考题2021年高考题考点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预测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022浙江卷)18.生态工程(2022浙江卷)20.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2022浙江卷)26.种群的特征、群落的季节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022北京卷)15.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022北京卷)1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022广东卷)1.生物多样性(2022广东卷)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022海南卷)5.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协同进化(2022海南卷)19.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022河北卷)12.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2022河北卷)18.生态系统的结构(2022河北卷)22.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022湖南卷)8.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2022湖南卷)20.样方法、富营养化、外来物种入侵(2022湖北卷)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022湖北卷)20.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022江苏卷)17.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演替(2022辽宁卷)2.生态足迹(2022辽宁卷)23.碳循环、群落的演替、生态工程热点预测与趋势分析考查重点:①生态系统的结构②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③人与环境人教版新增内容:①生物富集②生态足迹③调查当地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最可能作为各省自主命题的背景资料)④生态工程题型:是必考项目,选择题、简答题都会出现(2021浙江卷)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021北京卷)1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2021北京卷)15.保护生物多样性(2021海南卷)3.食物链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021河北卷)1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2021河北卷)18.生物多样性(2021湖南卷)16.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021辽宁卷)11.群落结构、生态工程(2021辽宁卷)15.生物多样性(2021全国甲卷)9.生态系统(2021北京卷)17.生态系统的结构、群落的种间关系(2021广东卷)2.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2021广东卷)3.生物多样性(2021天津卷)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021广东卷)17.碳循环(2021山东卷)24.种群密度、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021辽宁卷)2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021河北卷)22.生物群落、碳循环(2021海南卷)2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种群数量
第一部分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核心考点1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比较在一定空间内,由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就是种群。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生物群落。(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
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3、迁入率和迁出率4、年龄结构5、性别比例(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增长、稳定、下降、波动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因素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类型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季节性生态位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森林生物群落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初生演替次生演替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易混概念: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易混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核心考点2生态系统的范围11、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构成生物圈。2、生态系统类型众多自然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核心考点3生态系统的结构1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生产者:①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②固定太阳能到有机物中③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化能合成的细菌也属于生产者)。消费者: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①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②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形成统一的整体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1肉食性动物2遗体、粪便等分解者无机盐等CO2等太阳能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2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食物链:由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食物链中每一个环节叫一个营养级。营养级和消费级:食物网: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核心考点4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流动定义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输入:转化:传递:散失: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流动的起点),(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叫做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传递,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①光能转化成化学能;②沿食物链、食物网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③在生物体内能转变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及热能以热能形式散失生产者(绿色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性动物)三级消费者(肉食性动物)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者2、能量流动的过程:
摄入量摄入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下一营养级(摄入/同化)粪便遗体、残骸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属于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未被利用同化量未被利用下一营养级呼吸作用分解者3、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利用情况(以第二营养级为例):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不能循环)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生态金字塔第四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只有生产者与消费者能量金字塔逐级递减数量金字塔不一定逐级递减特点: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物质循环:碳循环:大气中的CO2库生产者煤、石油消费者分解者碳循环过程:碳循环的主要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温室效应: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从而导致气温升高的现象。碳汇:
生物富集生物富集: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途径:环境→生物体内→沿食物链积蓄一些重金属,如铅(Pb)、镉(Cd)、汞(Hg)等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如DDT、六六六一些放射性物质特点: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提高;具有全球性可以发生生物富集的物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联系: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区别:能量流动:单向、不循环物质循环:在生物圈内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原理:土壤中的原理:土壤中的细菌、丝状真菌和呈放射状的放线菌对落叶等有机物有分解作用。案例1:实验组:加热灭菌的土壤+落叶对照组:自然状态的土壤+落叶案例2:制备土壤浸出液A烧杯:一定量的淀粉糊+30mL土壤浸出液B烧杯:一定量的淀粉糊+30mL蒸馏水7天后A1试管:碘液A2试管:斐林试剂7天后B1试管:碘液B2试管:斐林试剂记录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记录落叶的分解情况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来源:非生物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个体或群体在生命活动中,生物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性外激素是动物信息素的一种。动物的特殊行为,主要指各种动作,这些动作也能够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即动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例如:蜜蜂跳舞;雄鸟的求偶炫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方法大致有三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生物防治的优点:有效;无污染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信息传递的必要条件:信息源、传播的媒介、信息受体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核心考点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功能平衡:生产一消费一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收支平衡,例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定义:特征:负反馈:所谓负反馈,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定义:意义: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兔增加兔减少草增加,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增加狼减少草减少,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减少狼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作恢复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作抵抗力稳定性。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注意: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破坏可以恢复严重破会恢复力稳定性就会丧失。直接将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进行比较,这种分析本身可能就不合适。要考虑系统内要考虑系统内组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营养级之间的合适比例封上生态缸盖(密封)。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防止温度过高)光线良好(为生态系统输入能量)的地方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防止温度过高)。每个星期至少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生物种类及数量的变化,并且进行记录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第二部分人与环境核心考点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实质:维持一定人口所需的面积)定义:具体内容:建设用地:
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渔业用地
表示支持水产品生产所需的水域面枳。碳足迹
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积。耕地
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林地
表示生产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草地
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我国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未来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还将加速。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为2.2全球公顷,约为世界人均值的85%,却是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倍多。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这些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核心考点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直接价值:生产生活用的原料,科学研究、旅游观赏、文学艺术创作都属于直接价值间接价值:生态功能。例如,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奠定了人类文明形成的物质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
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
这是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环境污染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
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以及与之相应的经长期协同进化的物种消失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也: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主要原因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等,也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核心考点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生态工程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生态工程的概念: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白外环造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生态工程的目的:生态工程的特点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自生循环协调整体这种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考虑生物的适应性、考虑环境容纳量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社会—经济—自然是一个复合系统
核心考点4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问题: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有较多的产出,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对策: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青贮:氨化:是指在玉米等作物没有完全成熟时,将果穗和秸秆一起收获切碎,通过厌氧发酵成为牛羊的青饲料。是指利用氨水或氮素化肥处理稻麦秸秆,使之软化适口,提高其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原理: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问题: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对策: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动植物物种引进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原理:整体、自生等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问题:对策:原理:协调、自生等山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可能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首先要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其中,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2022年高考题(2022浙江卷)18.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种群内个体的竞争 B.套种、间种和轮种体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C.风能和潮汐能的开发技术不属于生态工程范畴 D.“过腹还田”可使农作物秸秆得到多途径的利用(2022浙江卷)20.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生物群落内各物种之间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可构建食物链B.整合调查所得的全部食物链,可构建营养关系更为复杂的食物网C.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D.测算主要食物链各环节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2022浙江卷)26.科研小组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开展了研究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对某种鼠进行标志重捕,其主要目的是研究该鼠的___________。同时对适量的捕获个体进行年龄鉴定,可绘制该种群的___________图形。(2)在不同季节调查森林群落的___________与季相的变化状况,可以研究该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3)在不考虑死亡和异养生物利用的情况下,采取适宜的方法测算所有植物的干重(g/m2),此项数值称为生产者的___________。观测此项数值在每隔一段时间的重复测算中是否相对稳定,可作为判断该森林群落是否演替到___________阶段的依据之一。利用前后两次的此项数值以及同期测算的植物呼吸消耗量,计算出该时期的___________。(2022北京卷)15.2022年4月,国家植物园依托中科院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园建立,以植物易地保护为重点开展工作。这些工作不应包括()A.模拟建立濒危植物的原生生境B.从多地移植濒危植物C.研究濒危植物的繁育D.将濒危植物与其近缘种杂交培育观赏植物(2022北京卷)19.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蚜虫的适应策略:蚜虫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昆虫。春季蚜虫从受精卵开始发育,迁飞到取食宿主上度过夏季,其间行孤雌生殖,经卵胎生产生大量幼蚜;秋季蚜虫迁飞回产卵宿主,行有性生殖,以受精卵越冬。蚜虫周围生活着很多生物,体内还有布氏菌等多种微生物,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如下图。蚜虫以植物为食。植物通过筛管将以糖类为主的光合产物不断运至根、茎等器官。组成筛管的筛管细胞之间通过筛板上的筛孔互通。筛管受损会引起筛管汁液中Ca2+浓度升高,导致筛管中P蛋白从结晶态变为非结晶态而堵塞筛孔,以阻止营养物质外泄。蚜虫取食时,将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寻找到筛管,持续吸食筛管汁液,但刺吸的损伤并不引起筛孔堵塞。体外实验表明,筛管P蛋白在Ca2+浓度低时呈现结晶态,Ca2+浓度提高后P蛋白溶解,加入蚜虫唾液后P蛋白重新结晶。蚜虫仅以筛管汁液为食,其体内的布氏菌从蚜虫获取全部营养元素。筛管汁液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所含氮元素极少。这些氮元素绝大部分以氨基酸形式存在,但无法完全满足蚜虫的需求。蚜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来源如下表。氨基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植物提供+------\-布氏菌合成-++++++\+注:“-”代表低于蚜虫需求的量,“+”代表高于蚜虫需求的量,“\”代表难以检出。蚜虫大量吸食筛管汁液,同时排出大量蜜露。蜜露以糖为主要成分,为蚂蚁等多种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蚜虫利用这些策略应对各种环境压力,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1)蚜虫生活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从生态系统功能角度分析,图中实线单箭头代表了_______的方向。(2)蚜虫为布氏菌提供其不能合成的氨基酸,而在蚜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中,布氏菌来源的氨基酸与从植物中获取的氨基酸_______。(3)蚜虫能够持续吸食植物筛管汁液,而不引起筛孔堵塞,可能是因为蚜虫唾液中有_______的物质。(4)从文中可知,蚜虫获取足量的氮元素并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对策是_______。(5)从物质与能量以及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分析蚜虫在冬季所采取的生殖方式对于种群延续和进化的意义_______。(2022广东卷)1.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指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国家战略意义。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南热带雨林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其()A.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被誉为“绿色水库”B.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丰产丰收C.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D.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2022广东卷)6.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A.a、c是生产者 B.b、e是肉食动物C.c、f是杂食动物 D.d、f是植食动物(2022海南卷)5.珊瑚生态系统主要由珊瑚礁及生物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珊瑚虫为体内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两者存在互利共生关系B.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C.对珊瑚礁的掠夺式开采会导致珊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D.珊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2022海南卷)19.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拥有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包括霸王岭、鹦哥岭、五指山等片区。回答下列问题。(1)海南热带雨林具有固碳功能,能够吸收并固定_______________,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2)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物种丰富、景色优美,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价值。为了保护海南热带雨林的生物资源,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资源,除建立精子库外,还可建立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具有较高的间接价值,该价值主要体现为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如固碳供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答出2点即可)。(4)生活在霸王岭片区的中国特有长臂猿——海南长臂猿,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研究发现,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栖息地的丧失,应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有______________,以增加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面积;针对栖息地的碎片化,应建立______________,使海南长臂猿碎片化的栖息地连成片。(2022河北卷)12.关于生态学中的稳定与平衡,叙述错误的是()A.稳定的种群具有稳定型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为1∶1,个体数就达到K值B.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群落具有相对不变的物种组成和结构C.相对稳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平衡的特征D.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2022河北卷)18.某林场对林下无植被空地进行开发,采用了“上层林木+中层藤本药材+下层草本药材+地表药用真菌”的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林、藤、草和真菌等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该模式改变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渠道C.该模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该模式利用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2022河北卷)22.中国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地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其主要越冬栖息地为苏北地区。人类在丹顶鹤栖息地分布点及周围的活动使其栖息地面积减小、生境破碎化。调查结果显示,苏北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1991~1999年均值为873只,2000~2015年均值为642只;丹顶鹤主要越冬栖息地中的沼泽地和盐田相关指标的变化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栖息地类型栖息地面积(km2)斑块数(个)斑块平均面积(km2)1995年2005年2015年1995年2005年2015年1995年2005年2015年沼泽地15029167524274263893.512.151.93盐田1155110510269821428711.795.173.57(1)斑块平均面积减小是生境破碎化的重要体现。据表分析,沼泽地生境破碎化是________导致的,而盐田生境破碎化则是________导致的。(2)在苏北地区,决定丹顶鹤越冬种群大小的三个种群数量特征是________。(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________机制为基础,该机制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________。沼泽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物种数量减少,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4)丹顶鹤的食性特征、种群数量及动态等领域尚有很多未知的生态学问题,可供科研工作者研究。丹顶鹤的这种价值属于________。(2022湖南卷)8.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传递C.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D.该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2022湖南卷)20.入侵生物福寿螺适应能力强、种群繁殖速度快。为研究福寿螺与本土田螺的种间关系及福寿螺对水质的影响,开展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在饲养盒中间放置多孔挡板,不允许螺通过,将两种螺分别置于挡板两侧饲养;单独饲养为对照组。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二:在饲养盒中,以新鲜菜叶喂养福寿螺,每天清理菜叶残渣;以清洁自来水为对照组。结果如表所示。养殖天数(d)浑浊度(FTU)总氮(mg/L)总磷(mg/L)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110.810.5814.727.730.440.01315.540.3133.168.371.270.01523.121.0472.789.042.380.02734.440.4674.029.354.120.01注:水体浑浊度高表示其杂质含量高回答下列问题:(1)野外调查本土田螺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实验一结果可知,两种螺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3)由实验二结果可知,福寿螺对水体的影响结果表现为_______________。(4)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①福寿螺的入侵会降低本土物种丰富度②福寿螺对富营养化水体耐受能力低③福寿螺比本土田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④种群数量达到K/2时,是防治福寿螺的最佳时期(5)福寿螺入侵所带来的危害警示我们,引种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022湖北卷)2.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渔业资源锐减,长江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C.长江保护应在优先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D.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措施是建立人工养殖场,进行易地保护和保种(2022湖北卷)20.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一般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代表___________;肉食动物1的数量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少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2)如果②、③、④代表能量流动过程,④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②的___________。(3)如果图中生产者是农作物棉花,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从物质或能量的角度分析,针对②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___________;针对⑦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_____________。(2022江苏卷)17.下图表示夏季北温带常见湖泊不同水深含氧量、温度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有()A.决定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含氧量B.自养型生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层,分解者主要分布在底泥层C.群落分层越明显层次越多,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D.湖泊经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阶段可初生演替出森林(2022辽宁卷)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中都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①光盘行动②自驾旅游③高效农业④桑基鱼塘⑤一次性餐具使用⑥秸秆焚烧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2022辽宁卷)23.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增加碳存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被海洋捕获的碳称为蓝碳,滨海湿地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主体。回答下列问题:(1)碳存储离不开碳循环。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2)滨海湿地单位面积的碳埋藏速率是陆地生态系统的15倍,主要原因是湿地中饱和水环境使土壤微生物处于___________条件,导致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___________。(3)为促进受损湿地的次生演替,提高湿地蓝碳储量,辽宁省实施“退养还湿”生态修复工程(如图1)。该工程应遵循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生态学基本原理,根据物种在湿地群落中的___________差异,适时补种适宜的物种,以加快群落演替速度。(4)测定盐沼湿地不同植物群落的碳储量,发现翅碱蓬阶段为180.5kg·hm-2、芦苇阶段为3367.2kg·hm-2,说明在___________的不同阶段,盐沼湿地植被的碳储量差异很大。(5)图2是盐沼湿地中两种主要植物翅碱蓬、芦苇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可知,对促进海岸滩涂淤积,增加盐沼湿地面积贡献度高的植物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2021年高考题(2021浙江卷)7.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C.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D.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2021北京卷)11.野生草本植物多具有根系发达、生长较快、抗逆性强的特点,除用于生态治理外,其中一些可替代木材栽培食用菌,收获后剩余的菌渣可作肥料或饲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植此类草本植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B.菌渣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C.用作培养基草本植物给食用菌提供碳源和氮源D.菌渣作饲料实现了物质在植物、真菌和动物间的转移(2021北京卷)15.随着改革实践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对我国所有地区、各个领域的长期要求,生态保护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所列不属于生态保护措施的是()A.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计划 B.出台地方性控制吸烟法规C.试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D.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2021海南卷)3.红树林是海南的一道靓丽风景,既可防风护堤,也可为鱼类、鸟类等动物提供栖息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鱼→水鸟”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常见的一条食物链B.红树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结构相对复杂,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C.红树林的海岸防护作用和观赏性体现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D.采取退塘还林、治污减排等措施有利于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2021河北卷)12.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典型湿地季节性湿地中度退化湿地严重退化湿地湿地特征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无积水完全干涸,鼠害严重生物多样性指数2.72.42.11.5鸟类丰富度2517129注: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A.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B.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C.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2021河北卷)18.我国麋鹿经历了本土野外灭绝、圈养种群复壮、放归野外等历程,成功建立野生种群。2020年,我国麋鹿分布点已从最初的2处发展至81处,数量超过8000只,基本覆盖糜鹿野外灭绝前的栖息地,展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糜鹿种群密度B.增加我国麋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种群的进一步发展C.麋鹿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内斗争最小D.对麋鹿种群进行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就地保护(2021湖南卷)16.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40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80.9%。该时段内,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B.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2021辽宁卷)11.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注:右侧为对应植物叶片或茎的横切面示意图,空白处示气腔A.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D.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2021辽宁卷)15.辽宁省盘锦市的蛤蜊岗是由河流入海冲积而成的具有潮间带特征的水下钱滩,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滩涂贝类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的底栖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利用样方法对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次调查的采样地点应选择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B.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C.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D.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2021全国甲卷)9.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回答下列问题:(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2)青草→羊→狼是一条食物链。根据林德曼对能量流动研究的成果分析,这条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3)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常见的生态系统,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以__________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2021北京卷)17.北大西洋沿岸某水域生活着多种海藻和以藻类为食的一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柏桉藻在上世纪末被引入,目前已在该水域广泛分布,数量巨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探究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柏桉藻属于_________。(2)用三组水箱模拟该水域的环境。水箱中均放入柏桉藻和甲、乙、丙3种本地藻各0.5克,用纱网分区(见图1);三组水箱中分别放入0、4、8只水虱/箱。10天后对海藻称重,结果如图2,同时记录水虱的分布。①图2结果说明水虱对本地藻有更强的取食作用,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与没有水虱相比,在有水虱的水箱中,_________。②水虱分布情况记录结果显示,在有水虱的两组中,大部分水虱附着在柏桉藻上,说明水虱对所栖息的海藻种类具有__________。(3)为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在盛有等量海水的水箱中分别放入相应的实验材料,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如图3(甲、乙、丙为上述本地藻)。该实验的对照组放入的有_________。(4)研究发现,柏桉藻含有一种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若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吐出。请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阐明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________。(2021广东卷)2.“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A.黄鸟种群 B.生物群落C.自然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2021广东卷)3.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A.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021天津卷)4.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是吸收磷元素的主要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磷是组成藻类细胞的微量元素B.磷是构成藻类生物膜的必要元素C.藻类的ATP和淀粉都是含磷化合物D.生态系统的磷循环在水生生物群落内完成(2021广东卷)17.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回答下列问题:(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___________。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的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生态后果主要是___________。(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___________。(3)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___________和增加___________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2021海南卷)24.海南坡鹿是海南特有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曾濒临灭绝。经过多年的严格保护,海南坡鹿的种群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恢复。回答下列问题。(1)海南坡鹿是植食性动物,在食物链中处于第____________营养级,坡鹿同化的能量主要通过____________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雄鹿常通过吼叫、嗅闻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区块链技术应用出借咨询与解决方案合同4篇
- 2025年度车辆挂靠汽车保养连锁店合作协议4篇
- 2025年度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排水沟施工与城市排水系统防涝能力提升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厨房设备升级更换工程合同4篇
- 2025年度市政道路设施承包维护协议4篇
- 2025年度模具制造及售后服务合同8篇
- 心动过速预防措施-深度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仇薇离婚协议及婚后房产权益协议2篇
- 2025年度光伏发电项目特许经营合同4篇
- 茉莉花-附指法钢琴谱五线谱
- 结婚函调报告表
- SYT 6968-2021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水平定向钻穿越设计规范-PDF解密
- 冷库制冷负荷计算表
- 肩袖损伤护理查房
- 设备运维管理安全规范标准
- 办文办会办事实务课件
- 大学宿舍人际关系
- 2023光明小升初(语文)试卷
- GB/T 14600-2009电子工业用气体氧化亚氮
- 申请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征求业主意见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