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程序设计》教案全套 张小志 01-24 任务1:打印树形图案 -任务:简单网络爬虫_第1页
《Python程序设计》教案全套 张小志 01-24 任务1:打印树形图案 -任务:简单网络爬虫_第2页
《Python程序设计》教案全套 张小志 01-24 任务1:打印树形图案 -任务:简单网络爬虫_第3页
《Python程序设计》教案全套 张小志 01-24 任务1:打印树形图案 -任务:简单网络爬虫_第4页
《Python程序设计》教案全套 张小志 01-24 任务1:打印树形图案 -任务:简单网络爬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课程名称Python程序设计学时2序号1授课班级日期任课教师课题项目1:Python编程环境搭建任务1:打印树形图案学习目标认识Python程序设计语言;了解Python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能够安装Python解释器、配置环境变量;能够利用Pycharm开发工具编写Python程序;能够正确的使用模块;能够编写第一个Python程序并调试;能讲将Python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学习内容为什么学习Python;Python语言应用场景;PyCharm开发工具安装和使用方法;安装与调用模块方法;Python程序的编写及调试;Python程序的编辑学习重难点重点:1.PyCharm开发工具安装和使用方法;2.Python程序编写及调试;难点:1.安装与调用模块方法;2.Python程序编写及调试。项目/任务任务:打印树形图案任务描述:搭建Python编程环境,编写代码打印输出树形图案,并对代码进行优化,将代码编译成可执行文件。教学资源准备1. 开发环境:PyCharm开发工具;2. 程序清单:打印树形图案;3. 多媒体资源:课件、源代码;4. 数字资源:智慧职教MOOC学院精品在线课《Python程序设计》;5.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化教程(数字教材)》。

教案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钟1创设情境,导入Python语言,教师通过趣味性程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Python。32提问学生什么是计算机语言?什么程序?知道哪些计算机语言?23回忆思考讨论并回答自己了解的计算机语言34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常见的计算机语言及排行榜,介绍什么是Python语言。55介绍为什么要学习Python程序设计语言。26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完Python可以胜任哪些事情。27根据自己前期的知识基础思考并回答。38归纳总结,讲解Python语言的应用场景和主要特点。49进一步说明本课程的学习学时、内容安排、学习方法、课程考核方式,推荐学习资源并展示。510提出任务:Python编程输出树形图案,并展示完成效果。211分析任务:首次使用,需首先搭建Python编程环境。212讲解、演示Python解释器、Python集成开发环境的安装及调试。1013巡回答疑指导。根据教师的示范,安装、配置和测试。1014分析代码编写用到的函数以及注意事项。515演示用Python编写程序实现树形图案的输出,并测试输出效果。516巡回答疑指导。尝试完成代码的编写并测试。517演示如何将Python代码文件编译成可执行文件。318巡回答疑指导。尝试将代码的编写编译成可执行文件,并测试。319教师进行第二次演示,通过优化代码的方式来实现。620巡回答疑指导。学生从教师展示的过程中,改进优化代码,实现树形图案的输出。521教学内容总结,并通过练习题巩固学习效果。5教学反思由于本次课为学生初次使用Python进行编程,对开发环境、开发工具都不熟悉,需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趣味性Python程序的准备,激发学生学生兴趣。编程工具软件的准备,发送给学生,减少学生自行下载实践。辅助教学资料的准备,包括安装说明、教学视频等。编程代码的准备,方便及时展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要求学生课后通过拓展训练对学校效果进行巩固。教案课程名称Python程序设计学时2序号2授课班级日期任课教师课题项目2:基础语法应用任务1:打印简单名片任务2:传统长度单位转换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计算机软件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守则,为进军软件行业做准备。培养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Python编码风格约定,正确的进行代码缩进和注释。学生能够根据Python语法规范,正确的使用标识符命名常量和变量。学生能够根据需求使用input()函数和print()函数。学生能够识别Python中的整型、浮点型、复数类型、布尔类型等。学生能够进行不同的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学习内容代码格式与风格(注释、缩进、语句换行)。标识符、关键字。数据的表示(常量、变量)以及定义和使用。数据的输入input()函数和输出print()函数。常见的数据类型,包括整型、浮点型、复数类型、布尔类型等。数据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学习重难点重点:Python中的标识符的命名规则。数据的输入input()函数和输出print()函数。常见的数据类型,包括整型、浮点型、复数类型、布尔类型等。难点:数据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项目/任务任务1:打印简单名片。任务描述:创建一个简单的Python脚本来格式化并输出名片信息到控制台。任务2:传统长度单位转换任务描述:将长度单位米转换为传统长度单位中的里、公里、丈、尺。教学资源准备1. 开发环境:PyCharm开发工具;2. 程序清单:打印简单名片、传统长度单位转换;3.多媒体资源:课件、源代码、视频短片;4.数字资源:智慧职教MOOC学院精品在线课《Python程序设计》;5.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化教程(数字教材)》。

教案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钟1回顾打印树形图案的绘制要点;教师罗列实现要点步骤。学生从教师罗列的步骤中找到属于绘制树形图案的要点。22提出任务:教师归纳程序设计的步骤,导入今天的任务,打印简单名片。23学生分析常见名片包含的信息内容。24教师展示案例效果,企业销售经理的名片。25学生将自己分析的名片信息手动绘制手稿。46分析任务: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后,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名片,进行需求分析。47学生将自己绘制的名片,从软件开发工程师的角度进行分析。38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提问,针对共性问题进行修正和讲解。及时纠正和补全自己的手稿。29教师给出实现方法,引入知识点Python程序设计中的基本语法及输入、输出实现方法。210教师讲解输入函数input(),输出函数print(),讲解该函数用法规范(注释、缩进、语句换行、标识符和关键字、变量),发布练习案例。课程思政: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培养学生行为准则意识。学生从语法规范角度,体会工作岗位中一定要遵守相应的制度与规定,并用以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行为。811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发现学生练习过程中问题,汇总问题进行讲解,启发学生实现任务。312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模仿练习,尝试完成打印简单名片任务。513专创融合:拓展思路,当客户需求的中英文双语的名片时,如何实现。学生体会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方法。514任务实现:教师演示打印简单名片的代码编写,一边演示一边出声思考。315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和分析改进、完善代码,并提交。316回忆长度单位包括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而国内很多场合下还习惯使用里、公里、丈、尺等长度单位,不同的长度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217学生思考并回答。118教师引入数字类型的概念,罗列生活中的数据,并要求学生进行分类。119学生将老师罗列的数据进行分类。220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Python中包含的数据类型及数据类型的检测方法(经验规则)。621学生通过Python进行数据类型检测。222提出任务: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在运算中涉及到单位不一致的问题时,先转换,提出今天的任务:长度单位转换。课程思政:长度单位转换涉及到精确计算和严谨推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323学生根据自己前期的知识基础思考并编写长度单位转换的代码。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渐养成科学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24分析任务:教师分析长度转换,根据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讲解。625学生根据老师的展示,将自己拟定的长度进行编程实现并展示。526任务实现:教师根据生活中数学基础通过Python编程实现长度的转换。227学生对自己的完成效果进行修正和优化。328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其过程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形成编程的思路。329专创融合:实际工作中,当设计方案和实际测量长度不一致时。应该以实际测量为准,以确保布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培养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主要以打印简单名片、传统长度单位转换两个任务为载体,讲解了Python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规范。语法规范包含注释、缩进、语句换行;标识符、关键字和变量;输入输出是Python中提供的函数,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扩展也是程序交互功能实现方法。Python中的数字类型,包括整型、浮点型、复数类型、布尔类型等,以及数字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本次课程教学设计:选取典型工作任务,以任务为载体,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讲解相关知识点→知识技能点训练→实现任务这样的教学思路进行设计边讲边练。任务实现,遵循软件开发的流程,从需求分析→制定实现方案→具体实现→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发现计算问题要及时纠正,教学效果良好。教案课程名称Python程序设计学时2序号3授课班级日期任课教师课题项目2:基础语法应用任务3:比较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周长的大小学习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为客户负责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使用算术运算符,了解临时类型转换规则。学生能够使用赋值运算符、复合赋值运算符,了解海象运算符。学生能够使用比较运算符比较两个数据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够使用逻辑运算符、成员运算符、身份运算符和位运算符进行逻辑判断。学生能够在复杂运算时使用运算符优先级规则。学习内容算术运算符和临时类型转换。赋值运算符、复合赋值运算符及海象运算符。比较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和成员运算符。身份运算符、位运算符和运算符优先级。学习重难点重点:1.算术运算符及临时类型转换;2.赋值运算符和复合赋值运算符;难点:1.逻辑运算符、位运算符。2.运算符优先级。项目/任务任务3:比较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周长的大小任务描述:比较正方形和圆的面积以及周长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算术运算符计算周长和面积,赋值运算符将相应的数值赋值给变量,比较运算符比较周长或面积的大小。教学资源准备1.开发环境:PyCharm开发工具;2.程序清单:比较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周长的大小;任务拓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比较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大小;3.多媒体资源:课件、源代码、视频短片;4.数字资源:智慧职教MOOC学院精品在线课《Python程序设计》;5.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化教程(数字教材)》。

教案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钟1回顾Python中数字类型和数字类型转换;教师给出多个具体数据。学生将老师给的数据进行数据类型归类52教师和学生一起给出数据类型分类思维导图。教师引出今天的主题任务:比较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周长的大小。53学生分组讨论,明确求解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周长的方法。54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1.当正方形和圆的周长相等时,谁的面积更大?2.当正方形和圆的面积相等时,谁的周长更长?25学生分组讨论,假设一个固定的周长或者面积,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的过程写在纸上,小组轮流展示。86教师讲解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点:算术运算符、赋值运算符、比较运算符。并下发相关知识点对应的例子。107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点,完成相关的例子。58教师讲解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点:逻辑运算符、成员运算符、身份运算符、位运算符和运算符的优先级。并下发相关知识点对应的例子。109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点,完成相关的例子。510教师再次明确任务:比较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周长的大小。教师安排学生先自行完成任务代码。511学生根据之前写在纸上的比较过程,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代码的编写。712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313学生分组展示各组的任务代码。514教师进行点评,通过出声思考的形式,演示任务代码的编写过程。715学生根据教师的代码和自己的代码进行对比,完成认知反馈,同时优化代码。416教师评价总结4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主要任务是比较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周长的大小;教学内容是和任务相关知识点。运算符:算术运算符、赋值运算符、比较运算符、逻辑运算符、成员运算符、身份运算符、位运算符;运算符优先级,运算符的优先级决定了表达式中操作的执行顺序。对于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策略是指导性发现+认知反馈来进行训练,同时类比数学中运算的规则和方法。给出训练任务,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任务实现,采用的教学策略:按照布置任务→需求分析→绘制流程图→代码实现→测试、优化→实现任务的步骤进行。反思:在相关知识学习中,课题引导可绘制思维导图,理清层次结构,加深印象,这样效果更好。教案课程名称Python程序设计学时2序号04授课班级日期任课教师课题项目3:流程控制语句应用任务1:快递计费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在面对抉择时,要分清是非,以大局为重,做出正确选择;2.培养学生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生能够根据快递费用计算方式,绘制快递计费流程图;4.学生能正确计算快递应付费用。5.学生能按照软件开发工程师的思路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编写实现任务的源代码,并进行测试,最后提交归档。学习内容1.确定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流程控制及流程图;2.选择结构条件表达式的常见种类;3.程序流程控制中的分支结构实现方法;4.程序流程控制选择结构分类,单分支、双分支、多分支、分支嵌套及对应的语句;5.通过分支选择结构编程实现快递计费程序流程结构。学习重难点重点:选择结构条件表达式的常见种类;程序流程控制中的分支结构实现方法;程序流程控制选择结构分类,单分支、双分支、多分支、分支嵌套及对应的语句;难点:分支选择结构编程实现快递计费项目/任务任务:快递计费任务描述:某快递公司规定了快递的费用的计算规则,要求根据物品的重量、目的地,按照快递公司的计费规则计算费用,如图3.1所示。具体的计费规则如下:首重3公斤,未超过3公斤的情况下,同城10元、省内地区12元、省外地区15元;超过3公斤的部分按公斤计费,同城2元/公斤、省内地区3元/公斤、省外地区5元/公斤。教学资源准备1.开发环境:PyCharm开发工具;2.程序清单:快递计费;3.多媒体资源:课件、源代码、视频短片;4.数字资源:智慧职教MOOC学院精品在线课《Python程序设计》;5.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化教程(数字教材)》。

教案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钟1教师播放视频短片:十字路口,前进方向;课程思政:遵守交通规则,文明礼让。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前提条件学生思考,机动车辆礼让行人,行人遵守交通规则22教师简要介绍程序流程结构基本概念和执行过程,为后续实现快递计费做铺垫。学生认真听讲,了解三种程序流程结构。33提出任务:教师通过选择结构的相关知识,提出实现快递计费的功能。学生思考实现该任务需要选择结构的哪些相关知识。14任务分析:教师引领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需要用到的选择结构的相关知识。学生分析任务,将实现过程分步骤分析;25教师明确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掌握单分支if语句、双分支if-else语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多分支if-else-if语句和嵌套if语句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能够使用if语句实现简单的程序功能。学生认真听讲,明确学习目标。26教师强调学习选择结构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组织代码,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还是实现复杂功能的基础。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快递费用的计算。57教师设计与if语句和if-else相关的小问题,通过课堂互动或线上平台进行前测。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对if语句和if-else语句的理解。5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if语句和if-else语句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59相关知识: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与演示:讲解if语句和if-else语句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学生知识学习与练习:认真听讲,学习if和if-else语句的基本语法和用法。1010演示判断奇数偶数案例,并解释其工作原理。跟随教师的演示,尝试编写简单的案例。1011相关知识: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与演示:讲解if-else-if语句和if嵌套语句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学生知识学习与练习:认真听讲,学习if-else-if和if嵌套语句的基本语法和用法。1512演示小明学习奖励案例,并解释其工作原理。跟随教师的演示,尝试编写案例。1513任务实现:教师安排分组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目的地(同城,省内,省外),不同重量(3公斤以内,超出3公斤),要求按照快递的目的地和重量来计算应付费用。学生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共同合作,互相交流代码和思路,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514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在开发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以及如何将选择语句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分享在开发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如何将选择语句融入实践中。315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选择语句在实现快递计费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课程思政和专创融合在快递计费中的体现。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加深对快递计费中选择结构语句的理解。316任务拓展: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利用所学知识点,完成判断是否酒驾任务。学生课后完成扩展任务。217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选择结构语句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创新实践,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和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创新实践。2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主要任务快递计费;课程内容是与本任务相关的知识技能点:分支选择结构。分支选择结构按照分支分情况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单分支选择结构、双分支选择结构、多分支选择结构。实现这三种分支选择结构对应三种不同的if语句形式。对于三种不同的分支结构的教学策略:现有教师给出生活案例视频→让学生体会分支理念→学生通过自然语言绘制流程图→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引入实现分支的语句if语句的一般格式→if语句的流程图→教师样例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教学优点:有效的前测环节:通过前测,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根据前测结果,可以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参与式学习设计:参与式学习环节的设计是本次教学的一大亮点。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创意挑战等多种形式,成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相互学习和借鉴,在创意挑战中发挥了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在互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对本次课程的反思:部分学生在理解多条件判断时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在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案例时,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思维,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引导和启发;今后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支选择结构的应用。同时,我也会加强多条件判断的练习,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教案课程名称Python程序设计学时2序号5授课班级日期任课教师课题项目3:流程控制语句应用任务2:用户登录检测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确保用户身份、保护数据安全感;2.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编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学生能够应用Python语言编写简单的用户登录检测程序;4.学生能够使用循环语句实现简单的条件控制和重复执行的能力;5.学生能够根据实际工程特征,正确选择使用while循环编程能力。学习内容1.学习循环语句的一般格式和画流程图。2.使用循环结构进行程序编写,包括条件判断和循环体的设计方法。3.处理while循环中常见的错误和问题。学习重难点重点:1.确保用户身份的基础知识;2.学习循环语句的一般格式和画流程图。3.使用循环结构进行程序编写,包括条件判断和循环体的设计方法。难点:处理循环结构中常见的错误和问题。项目/任务任务:用户登录检测任务描述:某系统对用户登录系统时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检测,如果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正确,则可以进入系统;如果不正确,则不允许进入系统。允许用户有三次输入机会,如果错误次数超过三次,则禁止登录。教学资源准备1.开发环境:Pycharm开发工具;2.程序清单:用户登录检测;3.多媒体资源:课件、源代码、视频短片;4.数字资源:智慧职教MOOC学院校级精品在线课《Python程序设计》;5.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化教程(数字教材)》。教案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钟1教师演示某系统,不同用户进入系统后,权限不同,所使用的系统功能不同。课程思政: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范围,避免越权操作或滥用职权,从而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秩序。培养学生的职责感。3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反馈,并引入今天的主题任务:用户登录检测。学生体会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方法23提出任务:教师通过循环结构的相关知识,提出实现用户登录检测的功能。学生思考实现该任务需要选择结构的哪些相关知识。14任务分析:教师引领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需要用到的循环结构的相关知识。学生分析任务,将实现过程分步骤分析;45教师明确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掌握while语句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能够使用while循环实现简单的程序功能。学生认真听讲,明确学习目标。26教师强调学习循环结构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组织代码,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还是实现复杂功能的基础。学生思考如何实现用户登录检测。37教师设计与while语句循环相关的小问题,通过课堂互动或线上平台进行前测。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对while语句和循环的理解。2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while语句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39相关知识: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与演示:讲解循环结构和while语句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学生知识学习与练习:认真听讲,学习循环结构和while语句的基本语法和用法。1010演示计算1+2+3+...+100的和,并解释其工作原理。跟随教师的演示,尝试编写简单的案例。1011相关知识: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与演示:讲解while-else语句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学生知识学习与练习:认真听讲,学习while-else语句的基本语法和用法。512演示输入变量x的值,循环输出x的值,并判断x的大小。跟随教师的演示,尝试编写简单的案例。1013任务实现:教师分析用户登录的关键点,并给出任务流程图。学生完成任务:根据任务流程图,完成任务2014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在开发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以及如何将循环while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分享在开发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如何将循环的功能融入实践中。515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while语句在实现用户登录检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加深对while循环语句和用户登录检测的理解。516任务拓展: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利用所学知识点,完成将存款收益翻倍任务。学生课后完成扩展任务。517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Python编程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创新实践,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和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创新实践。5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Python编程实现用户登录检测;通过参与式学习的方式,学生在合作、交流和创新中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经过教学实践,本次教学有以下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任务用户登录检测教学策略:教师按照显示任务完成的步骤,依次是:提出任务→效果展示→分析任务→实现任务→拓展和优化任务。这样循序渐进,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鼓励学生进行专创融合,举一反三。需要改进的地方,时间管理:虽然整个教案设计的时间为90分钟,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小组由于没有提前准备,在实现功能和讨论时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导致后测和总结环节的时间较为紧张。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进度。教案课程名称Python程序设计学时2序号6授课班级日期任课教师课题项目3:流程控制语句应用任务3:数据加密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培养学生探索不同的加密算法和加密模式,提升创新能力;3.学生能够应用Python语言编写简单的信息数据加密程序;4.学生能够使用循环语句实现简单的条件控制和重复执行的能力;5.学生能够根据实际工程特征,正确选择使用for循环语句编程能力。学习内容1.信息数据加密的基础知识;2.学习循环语句的一般格式和画流程图。3.使用循环结构进行程序编写,包括条件判断和循环体的设计方法。4.处理for循环中常见的错误和问题。学习重难点重点:1.信息数据加密的基础知识;2.学习循环语句的一般格式和画流程图。3.使用循环结构进行程序编写,包括条件判断和循环体的设计方法。难点:处理循环结构中常见的错误和问题。项目/任务任务:数据加密任务描述:数据加密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数据被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访问、窃取、篡改或破坏;利用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将明文(原始或未加密的数据)转换为密文(加密后的数据)。教学资源准备1.开发环境:Pycharm开发工具;2.程序清单:数据加密;3.多媒体资源:课件、源代码、视频短片;4.数字资源:智慧职教MOOC学院校级精品在线课《Python程序设计》;5.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化教程(数字教材)》。教案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钟1教师播放谍战片视频片段(密码本)。课程思政:强调数据加密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2引导学生数据加密的方法学生思考并罗列常用数据加密的方法2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反馈,并引入今天的主题任务:数据加密。专创融合:网络数据传输和保护个人隐私矛盾时,如何效地减少隐私泄露的风险。学生体会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方法24教师展示软件开发工程师数据加密解密程序代码加密效果。学生思考数据加密实现分方法35提出任务:教师通过循环结构for语句的相关知识,提出实现数据加密的功能。学生思考实现该任务需要循环结构的哪些相关知识。36任务分析:教师引领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需要用到的循环结构的相关知识。学生分析任务,将实现过程分步骤分析;27教师明确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掌握循环for语句和range函数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能够使用for语句实现简单的程序功能。学生认真听讲,明确学习目标。58教师强调学习for循环结构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组织代码,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还是实现复杂功能的基础。学生思考如何实现数据加密的计算。59教师设计与for循环语句和range函数相关的小问题,通过课堂互动或线上平台进行前测。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对for语句和range函数的理解。510相关知识: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与演示:讲解for语句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学生知识学习与练习:认真听讲,学习for语句的基本语法和用法。1011演示使用for循环遍历输出字符串中的每个元素。跟随教师的演示,尝试编写简单的案例。1012相关知识:教师进行知识讲解range函数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认真听讲,学习range函数的基本语法和用法。1013任务实现:教师分析数据加密的关键点,并给出任务流程图。学生根据任务流程图,完成任务。1514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在开发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以及如何将循环for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分享在开发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如何将循环的功能融入实践中。315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for语句在实现数据加密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加深对for循环语句和数据加密的理解。216任务拓展: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利用所学知识点,完成将数据解密任务。学生课后完成扩展任务。317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Python编程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创新实践,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和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创新实践。2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python编程实现数据加密;课程学习内容主要时循环结构包括for语句和range函数:for循环用于遍历和循环次数已定的循环程序。任务实现和相关知识点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程序设计的循环结构,先由教师给出样例任务、模拟任务→让学生实践操作→再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解决过程归纳相关的经验规则→学生再把学到的经验规则运用到案例中→并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反馈。任务实现环节,先由教师示证数据加密的程序→学生按照该程序循序渐进完成数据加密→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发现计算问题要及时纠正。对本次课程的反思: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加密领域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我需要持续关注最新的技术动态和研究成果,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案课程名称Python程序设计学时2序号7授课班级日期任课教师课题项目3:流程控制语句应用任务4:猜价格赢折扣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用户体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诚信品质;3.确定能够根据机制和规则确定游戏设计方案,实施步骤;4.提升学生处理编程错误和调试程序的能力。学习内容while嵌套循环语法,流程执行过程;2.for嵌套循环语法,流程执行过程;3.流程控制语句break和continue语句的语法、使用场景及在循环控制中的作用;4.运用break和continue语句控制循环流程5.break和continue控制语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处理用户输入错误、非法字符等问题,确保程序稳定运行。学习重难点重点:1.while嵌套循环和for嵌套循环语法结构及执行过程;2.流程控制语句break和continue语句的语法、使用场景及在循环控制中的作用;3.运用break和continue语句控制循环流程,以及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难点:处理用户输入错误、非法字符等问题,并利用continue语句跳过无效输入,确保程序稳定运行。项目/任务任务:python编程设计猜价格赢折扣程序任务描述:猜价格赢折扣,按照顾客猜中价格用到的次数,给予顾客购买商品不同的价格折扣。具体规则如下:(1)系统随机生成一个范围在100~200之间的价格。(2)顾客猜测价格,系统判断顾客猜测的价格偏大还是偏小,并给出相应的提示。(3)顾客有5次猜测机会,如果在5次内猜中可以获得折扣奖励;5轮内未猜中,则不能获得折扣奖励。顾客商品折扣奖励办法:第1次猜中,折扣为5折;第2次猜中,折扣为6折;第3次猜中,折扣为7折;第4次猜中,折扣为8折;第5次猜中,折扣为9折。教学资源准备1.开发环境:Pycharm开发工具;2.程序清单:猜价格赢折扣;3.多媒体资源:课件、源代码、在线游戏网址;4.数字资源:智慧职教MOOC学院精品在线课《Python程序设计》;5.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化教程(数字教材)》。教案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钟1教师罗列不同风格主题的游戏,游戏类型(如动作、冒险、策略、角色扮演等)和主题(如科幻、奇幻、历史、现实等)课程思政:设定游戏规则,强调遵守规则学生试玩游戏,描述某一款喜欢的游戏的机制和规则。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是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准则6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反馈,并引入今天的主题任务:猜价格赢折扣。学生体会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方法43提出任务:教师通过循环结构的相关知识,提出实现猜价格赢折扣的功能。学生思考实现该任务需要嵌套循环和跳出循环结构的哪些相关知识。24任务分析:教师引领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需要用到的嵌套循环和跳出循环结构的相关知识。学生分析任务,将实现过程分步骤分析;35教师明确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掌握嵌套循环语句和跳出循环结构语句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能够使用嵌套循环和跳出循环语句实现简单的程序功能。学生认真听讲,明确学习目标。26教师强调学习循环嵌套结构和跳出循环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组织代码,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还是实现复杂功能的基础。学生思考如何实现猜价格赢折扣。37教师设计与嵌套循环和跳出循环语句相关的小问题,通过课堂互动或线上平台进行前测。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对嵌套循环和跳出循环语句的理解。2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嵌套循环和跳出循环语句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39相关知识: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与演示:讲解while和for循环嵌套结构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学生知识学习与练习:认真听讲,学习嵌套while和for循环结构的基本语法和用法。510演示输出#图案效果,并解释其工作原理。跟随教师的演示,尝试编写简单的案例。1011相关知识: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与演示:讲解breark和continue语句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学生知识学习与练习:认真听讲,学习break和continue语句的基本语法和用法。512演示提前结束循环和跳出本次循环的应用和基本原理。跟随教师的演示,尝试编写简单的案例。1013任务实现:教师分析猜价格赢折扣的关键点,并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并解释其中的关键代码和逻辑。学生完成任务:根据任务的分解,分析任务并完成任务2014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在开发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以及如何将嵌套循环和跳出循环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分享在开发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如何将嵌套循环和跳出循环的功能融入实践中。215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嵌套循环和跳出循环语句在实现猜价格赢折扣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加深对嵌套循环、跳出循环语句和猜价格赢折扣的理解。316任务拓展: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利用所学知识点,完成猜数游戏任务。学生课后完成扩展任务。217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Python编程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创新实践,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和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创新实践。3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主要任务编程实现猜价格赢折扣小游戏,循环结构中嵌套for循环、嵌套while循环、跳出循环的break和continue语句的使用。教学策略上首先采用启发式教学,从玩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游戏的机制和规则,如何使用Python实现这个游戏。接下来通过实例演示,展示一个完整的猜数字游戏程序,并解释其中的关键代码和逻辑;然后讲解相关知识和演示,然后将游戏的过程分解成多个小任务,游戏初始化→游戏交互→判断猜测结果等,让学生逐步完成。最后及时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代码进行点评和反馈,指出错误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进度,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教案课程名称Python程序设计学时2序号8授课班级日期任课教师课题项目4:字符串应用任务1:输出英文歌词学习目标1.强调编程中的规范和严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职业素养;2.通过团队合作解决编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结合专业背景,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字符串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4.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尝试使用字符串对已有程序进行模块化和重构;5.学生能解释Python中字符串的定义和转化的基本方法;6.学生能阐述字符串格式化输出的基本方法。7.学生能编写简单的字符串代码,解决基本编程问题。学习内容字符串定义的基本方法。字符串转化的基本方法。字符串格式化方法占位符法。字符串格式化方法format法。字符串格式化方法f-string法学习重难点重点:字符串的定义和转化方法。字符串格式化输出方法。难点:字符串格式化方法f-string法。项目/任务任务:输出英文歌词任务描述:运用PyCharm开发工具编写Python程序,用代码的形式来输出Godisagril这首歌的歌词。输出要求如下:1.所有歌词居中显示。2.歌词起始和结束行分别为Begin和End表示。3.开始和结束行用横线填充空白部分,歌词片段用星号填充空白部分。教学资源准备1.开发环境:PyCharm开发工具;2.程序清单:输出英文歌词;3.多媒体资源:课件、源代码、视频短片;4.数字资源:智慧职教MOOC学院精品在线课《Python程序设计》;5.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化教程(数字教材)》。

教案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引发思考:“Godisagril”是一首耳熟能详的英文歌曲,如果我们用Python编程语言来输出这首歌的歌词,会涉及到哪些知识点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回顾之前学过的python知识。22教师简要介绍Python字符串的基本概念和用途,为后续实现歌词输出做铺垫。学生认真听讲,了解Python字符串的基本概念和用途。33提出任务:教师通过字符串的相关知识,提出实现输出英文歌词的功能。学生思考实现该任务需要字符串的哪些相关知识。14任务分析:教师引领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需要用到的字符串的相关知识。学生分析任务,将实现过程分步骤分析;25教师明确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掌握Python字符串定义的三种方法,能够将其它类型变量转换为字符串,能够使用字符串格式化输出功能实现给定格式的字符串输出。学生认真听讲,明确学习目标。26教师强调学习Python字符串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用来表示字母、单词、短语、句子等,还可以用来进行文本和数据处理。学生思考如何输出英文歌词。37相关知识: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与演示:讲解Python字符串创建和转化的常用方法。演示一个简单的字符串定义,如表示人名,并解释其工作原理。学生知识学习与练习:认真听讲,学习Python字符串创建的常用方法。跟随教师的演示,尝试用字符串编写自己的名字。108任务实现:教师安排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用字符串定义英文歌词的一句话。要求每组使用字符串来实现该功能,并考虑异常处理(如转义字符表示换行等)。学生小组合作与交流:在小组内讨论并分工,共同实现功能。互相交流代码和思路,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109相关知识: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与演示:讲解Python字符串格式化输出的占位符法。演示一个简单的占位符法输出,如表示多个人名的左对齐,并解释其工作原理。学生知识学习与练习:认真听讲,学习Python字符串创建的常用方法。跟随教师的演示,尝试用字符串实现自己和周围同学姓名的左对齐。1010任务实现:教师安排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用字符串输出英文歌词的一句话。要求每组使用字符串占位符法来实现该功能。学生小组合作与交流:在小组内讨论并分工,共同实现功能。互相交流代码和思路,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1011教师设计一个创意挑战:在基本输出歌词实现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创意挑战,使用除占位符法外的其它方法实现格式化输出。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需求,提出并实现创新功能。学生创意实现:根据创意挑战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并实现创新功能。展示并解释自己的创意实现,接受教师和同学的点评。512教师安排学习任务:安排学生自学格式化输出另外两种方法。学生自学format法和f-string法实现歌词输出。1513教师收集各小组的歌词输出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重点关注函数的实现方式、异常处理以及创新功能的实现情况。学生展示自己的歌词输出作品,接受教师和同学的点评。214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在开发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以及如何将字符串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分享在开发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如何将字符串的功能融入实践中。315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Python字符串在实现英文歌词输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课程思政和专创融合在计算器制作中的体现。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加深对Python字符串的理解。316任务拓展: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利用所学知识点,完成成绩分级系统任务。学生课后完成扩展任务。217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Python编程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创新实践,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和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创新实践。2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Python编程实现输出英文歌词;通过参与式学习的方式,学生在合作、交流和创新中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经过教学实践,本次教学有以下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教学中的优点有效的前测环节:通过前测,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Python字符串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根据前测结果,可以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参与式学习设计:参与式学习环节的设计是本次教学的一大亮点。通过小组合作、创意挑战和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成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相互学习和借鉴,在创意挑战中发挥了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在互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知识。二、需要改进的地方时间管理:虽然整个教案设计的时间为90分钟,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小组由于没有提前准备,在实现功能和讨论时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导致后测和总结环节的时间较为紧张。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进度。教案课程名称Python程序设计学时2序号9授课班级日期任课教师课题项目4:字符串应用任务2:用户名密码提取学习目标1.强调编程中的规范和严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职业素养;2.通过团队合作解决编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结合专业背景,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字符串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4.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尝试使用字符串对已有程序进行模块化和重构;5.学生能掌握字符串查找与替换的常用方法完成项目中字符串查找和替换功能。6.学生能掌握字符串分隔与拼接的常用方法。7.学生能掌握字符串大小写转换的常用方法。8.学生能掌握字符串对齐的常用方法。。学习内容字符串查找与替换的常用方法。字符串分隔与拼接的常用方法。字符串大小写转换的常用方法。字符串对齐的常用方法。学习重难点重点:字符串查找与替换。字符串分隔与拼接。字符串大小写转换。字符串对齐。难点:字符串查找与替换、正则表达式。项目/任务任务:用户名密码提取任务描述:数据在网络传输时都是遵照指定协议进行传输的,这时用户名和密码都会被连接在一个字符串中,因此当接收到网络数据时还需要从中提取出用户名和密码。比如:Python连接海康威视的网络摄像头时遵循RTSP推流格式,即URL为:rtsp://username:password@ip:port/cam/realmonitor?channel=1&subtype=0,其中username为用户名,password为密码。假设有一个正确的URL,需要从中提取出用户名和密码,并对密码做如下处理:1. 将密码中的1替换为'*',2替换为'-'。2. 将小写字母替换为大写字母。3. 将用户名和密码分两行输出,居中对齐,用户名两边用^填充。教学资源准备1.开发环境:PyCharm开发工具;2.程序清单:用户名密码提取;3.多媒体资源:课件、源代码、视频短片;4.数字资源:智慧职教MOOC学院精品在线课《Python程序设计》;5.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化教程(数字教材)》。教案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引发思考:“身份证号中包含了一个人的籍贯信息,那么输入身份证号,怎么用代码判断一个人是否是河北省的?”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回顾之前学过的python知识。22教师简要介绍Python字符串查找的概念,为后续实现用户名和密码提取做铺垫。学生认真听讲,了解Python字符串查找的基本概念和用途。33提出任务:教师通过字符串的相关知识,提出实现用户名和密码提取功能。学生思考实现该任务需要字符串的哪些相关知识。14任务分析:教师引领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需要用到的字符串的相关知识。学生分析任务,将实现过程分步骤分析;25教师明确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能够完成项目中字符串查找和替换功能。能够实现字母大小写转换。能够实现字符串的左对齐、居中和右对齐。学生认真听讲,明确学习目标。26教师强调学习Python字符串在处理数据时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用来接收和显示文本信息,还可以用来进行文本和数据处理。学生思考如何实现用户名和密码提取。37相关知识: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与演示:讲解Python字符串查找与替换、字符串分隔与拼接的常用方法。演示一个简单的字符串查找与替换,如邮件域名替换,并解释其工作原理。学生知识学习与练习:认真听讲,学习Python字符串查找与替换、字符串分隔与拼接的常用方法。跟随教师的演示,尝试用字符串将自己qq邮箱的域名改为126邮箱域名。108任务实现:教师安排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2个小组,一组负责提取测试用例中的用户名,另一组负责提取测试用例中的密码并对密码进行替换。要求每组使用字符串分隔和替换来实现该功能。学生小组合作与交流:在小组内讨论并分工,共同实现功能。互相交流代码和思路,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109相关知识: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与演示:讲解Python字符串大小写转换和对齐方法。演示一个简单的字符串大小写转换方法,如将自己qq密码中的大写字母改为小写。学生知识学习与练习:认真听讲,学习Python字符串创建的常用方法。跟随教师的演示,尝试用字符串实现自己某个密码中的大写字母改为小写。1010任务实现:教师安排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负责实现要求中的大小写替换,一组实现要求中的对齐输出。最后两组汇总代码。要求每组使用字符串大小写转化和对齐方法来实现该功能。学生小组合作与交流:在小组内讨论并分工,共同实现功能。互相交流代码和思路,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1011教师设计一个创意挑战:在基本用户名和密码提出完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创意挑战,使用本节课所学字符串方法设计强度更高的密码加密方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需求,提出并实现创新功能。学生创意实现:根据创意挑战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并实现创新功能。展示并解释自己的创意实现,接受教师和同学的点评。512教师安排学习任务: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用代码实现。学生代码实现。1513教师收集各小组的密码加密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重点关注函数的实现方式、异常处理以及创新功能的实现情况。学生展示自己的密码加密作品,接受教师和同学的点评。214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在开发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以及如何将字符串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分享在开发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如何将字符串的功能融入实践中。315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Python字符串在实现用户名和密码提取的重要作用,以及课程思政和专创融合在计算器制作中的体现。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加深对Python字符串的理解。316任务拓展: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利用所学知识点,完成成绩分级系统任务。学生课后完成扩展任务。217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Python编程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创新实践,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和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创新实践。2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Python编程实现用户名密码提取;通过参与式学习的方式,学生在合作、交流和创新中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经过教学实践,本次教学有以下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教学中的优点有效的前测环节:通过前测,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Python字符串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根据前测结果,可以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参与式学习设计:参与式学习环节的设计是本次教学的一大亮点。通过小组合作、创意挑战和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成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相互学习和借鉴,在创意挑战中发挥了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在互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知识。二、需要改进的地方时间管理:虽然整个教案设计的时间为90分钟,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知识点过于丰富,导致后测和总结环节的时间较为紧张。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进度。教案课程名称Python程序设计学时2序号10授课班级日期任课教师课题项目5元组与列表应用任务1演讲比赛评分系统任务2快递超市管理系统学习目标1.通过列表的索引和排序等操作,引导学生理解有序性和规则性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2.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列表在数据处理、信息存储等方面的应用,强调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3.通过列表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4.学生能够掌握Python中列表的基本概念和创建方法;5.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列表的索引和切片操作;6.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列表元素的访问和修改;7.学生能够操作列表的index、sort、append、pop等常用方法;学习内容1.列表的创建方法(直接赋值、内置函数list()、使用列表推导式);2.列表的索引操作(正向索引和反向索引);3.列表的切片操作(获取子列表);4.使用for循环遍历列表。5.列表的排序操作:sort方法、sorted函数和reverse方法;6.列表的常用方法:insert、append、pop、delete等;7.嵌套列表的创建和访问学习重难点重点:1.列表的索引操作(正向索引和反向索引);2.列表的切片操作(获取子列表);3.列表的常用方法:index、sort、append、pop等;难点:1.列表的常用方法:index、sort、append、pop等;2.嵌套列表的创建和访问。项目/任务任务1演讲比赛评分系统任务描述:创建一个列表用来保存选手的所有得分,找到列表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计算剩下所有得分的平均分,即为选手的最终得分。任务2:快递超市管理系统任务描述:根据用户的选择,能够执行添加、删除、修改、查询快递单号的不同操作。教学资源准备1.开发环境:PyCharm开发工具;2.程序清单:快递超市管理系统;3.多媒体资源:课件、源代码、视频短片;4.数字资源:智慧职教MOOC学院精品在线课《Python程序设计》;5.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化教程(数字教材)》。教案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钟1教师通过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日常快递取件流程的例子,引出快递超市管理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22教师简要介绍Python列表的基本概念和用途,为后续实现两个任务做铺垫。学生认真听讲,了解Python列表的基本概念和用途。33提出任务:教师通过列表的相关知识,提出实现演讲比赛评分系统的功能,提出实现快递超市管理系统的功能。学生思考实现该任务需要列表的哪些相关知识。24任务分析:教师引领学生对两个任务进行分析,需要用到的列表的相关知识。学生分析任务,将实现过程分步骤分析;25教师明确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能够掌握Python中列表的基本概念和创建方法;能够熟练操作列表的索引和切片操作;能够熟练操作列表元素的访问和修改;能够操作列表的index、sort、append、pop等常用方法,了解快递超市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并能利用列表实现一个简单的快递超市管理系统。学生认真听讲,明确学习目标。36教师强调学习列表的重要性,列表提供了存储和操作一系列数据的能力,能有效支持各种应用开发需求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快递超市管理系统。37教师设计与Python列表操作和快递管理相关的小问题,通过课堂互动或线上平台进行前测。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对Python列表操作和快递管理的理解。5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列表和快递超市系统功能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59相关知识: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与演示:讲解列表的创建方法(直接赋值、内置函数list()、使用列表推导式);列表的索引操作(正向索引和反向索引);列表的切片操作(获取子列表);使用for循环遍历列表。学生知识学习与练习:认真听讲,学习列表的创建、访问列表元素的和列表的循环遍历等基本操作1010相关知识: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与演示:讲解列表的排序操作。演示演讲比赛评分系统,演示两种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学生知识学习与练习:认真听讲,学习列表的排序操作。跟随教师的演示,尝试编写其中一种演讲比赛评分系统。1011相关知识: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与演示:讲解管理列表元素的方法:insert、append、extend增加元素的方法;pop、remove等删除元素的方法;通过赋值方式修改元素。讲解嵌套列表的创建和访问。然后讲解快递超市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如快递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学生知识学习与练习:认真听讲,学习管理列表元素的方法。跟随教师的演示,尝试编写简单的管理列表元素的方法。1512教师安排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模拟一个快递超市。每个小组需要讨论并确定自己的快递超市管理系统需要包含哪些功能,并设计相应的数据结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设计快递超市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数据结构。513任务实现:编程实践:教师指导学生使用Python列表实现快递超市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可以提供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完善。学生动手编写代码,实现快递超市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1514教师收集学生的代码作品,检查学生是否成功实现了快递超市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接受教师和同学的点评。315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Python列表在快递超市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以及课程思政和专创融合的意义。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加深对Python列表和快递超市管理系统的理解。316任务拓展: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利用所学知识点,完成投票系统的任务。学生课后完成扩展任务。217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Python编程和相关知识,探索快递超市管理系统在更多场景中的应用,并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创新实践。2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Python编程实现快递超市管理系统,旨在将Python列表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创新思维。经过教学实践,本次教学具有以下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教学中的优点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本次课程将Python列表的基本操作与快递超市管理系统的实现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场景中。这种结合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参与式学习生动有趣:通过小组活动、编程实践和角色扮演游戏等多样化的参与式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注重课程思政和专创融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与社会服务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快递超市管理系统的实现,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技术知识,还能够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现专创融合。二、需要改进的地方时间管理:虽然整个教案设计的时间为90分钟,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小组由于没有提前准备,在实现功能和讨论时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导致后测和总结环节的时间较为紧张。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进度。教案课程名称Python程序设计学时2序号11授课班级日期任课教师课题项目5:列表与元组应用任务3:中文数字转换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稳定性思维,通过元组的不可变性引导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和稳定性在系统设计中的作用;2.引导学生思考元组在团队协作和代码规范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代码规范意识。3.鼓励学生将元组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元组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4.学生能够掌握Python中元组的基本概念和创建方法;5.学生能够列出元组与列表的区别;6.学生能够操作元组的索引、切片和遍历;学习内容1.元组的创建方法,包括直接赋值和内置函数tuple等;2.元组与列表的区别;3.元组的索引、切片和遍历操作;4.元组的基本方法,如count和index等。学习重难点重点:1.元组的创建方法,包括直接赋值和使用内置函数tuple等;2.元组的索引、切片和遍历操作;3.元组与列表的区别。难点:理解元组的不可变性及其在系统设计和代码规范中的作用。。项目/任务任务:中文数字对照表任务描述:将输入的阿拉伯数字转换成大写中文数字,比如,阿拉伯数字的“1”转换成中文大写的“壹”。教学资源准备1.开发环境:PyCharm开发工具;2.程序清单:中文数字对照表;3.多媒体资源:课件、源代码、视频短片;4.数字资源:智慧职教MOOC学院精品在线课《Python程序设计》;5.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小志主编的《Python程序设计项目化教程(数字教材)》。

教案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数字与中文数字的对照,如“1”对应“一”,“10”对应“十”,引出中文数字对照表的概念。教师介绍中文数字对照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中文报表、财务记录等场景。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展示的对照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22教师简要介绍Python元组的基本概念和用途,元组和列表的区别,为后续实现中文数字对照表做铺垫。学生认真听讲,了解Python元组的基本概念和用途。33提出任务:教师通过元组的相关知识,提出实现中文数字对照表的功能。学生思考实现该任务需要元组的哪些相关知识。14任务分析:教师引领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需要用到的元组的相关知识。学生分析任务,将实现过程分步骤分析;25教师明确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能够掌握Python中元组的基本概念和创建方法、能够列出元组与列表的区别、能够操作元组的索引、切片和遍历,了解中文数字对照表的构建原理,并能利用元组实现一个简单的中文数字对照表。学生认真听讲,明确学习目标。26教师强调学习Python元组的重要性,元组提供了存储和操作一系列数据的能力,且不允许修改元组的元素的特点。学生思考如何实现中文数字对照表。37教师设计3个与Python元组操作和中文数字对照相关的小问题,通过课堂互动或线上平台进行前测。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对Python元组操作和中文数字对照的理解。5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元组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59相关知识: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元组的创建方法,包括直接赋值和使用内置函数tuple等;元组与列表的区别;元组的索引、切片和遍历操作;元组的基本方法,如count和index等。然后讲解中文数字对照表的基本结构和构建方法。学生认真听讲,理解并掌握Python元组的基本操作和中文数字对照表的构建方法。1510任务实现:教师安排小组合作:教师安排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构建一部分中文数字对照表。例如,一组负责构建0-9的对照表,另一组负责构建10-99的对照表的扩展。学生小组合作与交流:在小组内讨论并分工,共同实现特定的中文数字对照表功能。互相交流代码和思路,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1511教师设计一个创意挑战: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需要将自己的中文数字对照表与其他元素(如图片、音频、动画等)结合,创造出一个有趣且实用的展示作品。例如,可以制作一个数字转换游戏,用户输入数字后,程序将其转换为对应的中文数字并展示。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需求,提出并实现创新功能。学生创意实现:根据创意挑战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并实现创新功能。展示并解释自己的创意实现,接受教师和同学的点评。1512教师巡回指导:在小组活动和创意挑战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向教师请教,与同伴交流学习心得。1513教师收集各小组的中文数字对照表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重点关注元组的使用以及创新功能的实现情况。学生展示自己的中文数字对照表作品,接受教师和同学的点评。214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在构建中文数字对照表和创意挑战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学生分享在开发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如何将元组的功能融入实践中。315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Python元组在构建中文数字对照表中的应用以及课程思政和专创融合的意义。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加深对Python元组和中文数字对照表的理解。316任务拓展: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利用所学知识点,完成神奇魔方阵的任务。学生课后完成扩展任务。217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Python编程和相关知识,探索中文数字对照表在更多场景中的应用,并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创新实践。学生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和创新思维,积极探索中文数字对照表的更多应用和创新实践。2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Python编程实现中文数字对照表,将Python元组的知识点与中文数字对照表的构建相结合,经过教学实践,本次教学有以下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教学中的优点有效的前测环节:通过前测,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Python元组的掌握程度,对元组和列表区别的理解,为后续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根据前测结果,可以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参与式学习设计有效:小组活动和创意挑战环节的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创意挑战环节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其他元素结合,创作出有趣的作品,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二、需要改进的地方后测方式可丰富:在本次教学的后测阶段,主要通过展示和点评学生的创意作品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然而,这种方式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进步。可以考虑采用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设置具体的评分标准、进行小组互评等,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教案课程名称Python程序设计学时2序号12授课班级日期任课教师课题项目6:字典与集合应用任务1:菜单管理系统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类归纳能力,通过字典的键值对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分类和映射的思维方式;2.引导学生思考字典在团队协作和代码规范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代码规范意识。3.通过字典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4.鼓励学生利用Python编程解决跨学科问题,培养综合性人才。5.学生掌握Python字典的基本概念和创建方法;6.学生使用字典的键(key)和值(value)进行数据的存储和检索;7.学生能够操作添加、修改、删除元素等字典的常用方法;8.学生能够利用字典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学习内容1.字典的定义、特性和应用场景。2.字典的创建方法,包括直接赋值和使用字典推导式等。3.字典的键(key)和值(value)的概念,强调键的唯一性和不可变性。4.通过键来访问和修改字典中的值。5.字典的常用方法,如get()、update()、pop()、keys()、values()等。学习重难点重点:1.字典的基本概念和创建方法,包括直接赋值和使用字典推导式等;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