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怀化市2024年下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历史命题人:怀化市历史命题组一、选择题(48分)1.春秋战国时期,《管子·小匡》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国诸侯”并举的记述。华夏居中,为五方的核心;夷、蛮、戎、狄配以东、南、西、北,居周边四方,“五方之民”共“天下”。这些观念A.强调了夷夏之防B.弱化了文化优势C.增强了华夏认同D.批判了种族优劣2.酎金是汉代诸侯献给朝廷供祭祀之用的贡金。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其爵,被夺爵者占列侯总数的一半。汉武帝此做法旨在()A.整顿诸侯,维护宗法体系B.筹措资金,抗击匈奴C.整饬吏治,严惩官员贪腐D.打击诸侯,强化集权3.《宋书》(刘宋王朝史书)记载:“至于元嘉末……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据此可知()A.国家统一经济繁荣B.南方地区得到开发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民族交融加速发展4.唐朝在租调制的基础上实行以庸代役的政策: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这一措施()A.扩大了税收的征税对象B.催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C.体现了唐朝的制度创新D.强化了政府的人身控制5.唐高宗时代,三教之间的争论很尖锐,辩论激烈,但一般在皇帝的主持下进行,且辩论的内容大多表现在教义理论方面。这()A.反映了“三教并行”的政策B.强化了国家思想控制能力C.加剧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D.推动了儒学的思辨化进程6.宋代人们的婚姻择偶,以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宋代()A.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B.社会发展影响思想观念C.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D.婚姻自主形成社会风尚7.明太祖曾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意在()A.弱化地方实力 B.防范宦官专权C.推动社会转型 D.加强权力控制8.王守仁阐述他的“良知”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李贽将“良知”概念发展为“童心”,主张“童心即最初一念之本心。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这些主张()A.体现了个人意识觉醒 B.折射了社会剧烈动荡C.冲破了传统儒学藩篱 D.确立了理学正统地位9.据下表(英国对华贸易额表),可知()年份英国对华贸易额(单位/万英镑)出口进口1850157.4584.91853175.0825.61855127.81066.41856221.61065.2英国在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B.英国资本输出的本质意图C.英国侵略受民族工业的抵制 D.英国扩大侵略权益的原因10.洋务派如奕䜣是恭亲王、总理衙门大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都是地方督抚大员,在当时的清政府中占据着重要的政治地位,拥有较大的影响力,且他们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这表明()A.中国近代化迎来了契机 B.晚清思想变化的先进性C.国家出路探索复杂多变 D.顽固势力阻碍社会发展11.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上海、广东、浙江各省督抚却和各参战国商定,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这一做法()A.说明地方出现分裂割据政权 B.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C.最终导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D.表明南方督抚成为列强代言人12.下图为1914至1920年中国火柴进口及火柴原材料进口趋势图。这一趋势()A.折射出中国贸易优势减弱B.是政府放松设厂限制的结果C.反映了民族工业逐渐衰落D.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表现13.五四运动以前,中国工人运动以经济斗争为主。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发生后,京汉铁路工人逐渐意识到要为争取自身政治权利而斗争,提出“争人权,争自由”的政治口号,将工人运动转变到政治斗争阶段。这一转变()A.加速了北洋军阀统治的结束B.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坚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方向D.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相联系14.在全民族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某次战役中拟定作战计划,“以晋绥军6个军的兵力布置口袋阵,由八路军共同参与防守”。彭德怀进一步提出,“八路军一一五师隐蔽集结于敌前进道路的侧面,从敌侧后夹击”。这一战役()A.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C.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5.1953年9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保证全面地完成国家生产计划的紧急通知》。到1956年初,上海全市106家棉纺织厂全部加入厂际竞赛。其中国棉七厂建立了257个技术组,细纱间420对工人开展互教互学。这一举措()A.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B.说明工业化建设取决于国家的引领C.顺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需要D.体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渐进过程16.1980年,山东沂水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7039万元,比1975年增长62%,农、林、牧、副、渔各业由1975年的75:3:14:7:1调整到76:2:13:8:1,农业结构得到改善,乡镇企业起步发展。这表明()A.农村改革初见成效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城市市场需求扩大D.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二、非选择题(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屯田卒)在西域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材料二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新唐书·地理志》材料三通过所谓的“茶马贸易”中国获得了紧缺的马匹,西北少数民族茶叶依赖中原地区的供给,中央王朝(明政府)因茶叶而掌握了“华夏边缘”地区的命脉。——杜君立《历史的慰藉》材料四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清圣祖实录》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政府治理边疆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9分)(2)根据材料四,概括康熙皇帝关于安定边疆的观点,你是否认同该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7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这一切都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马克思《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1857年3月)材料二一个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他写道:“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重要文证选录》材料三金陵机器制造总局荣氏福新面粉公司中共一大会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分别指出材料一、材料二涉及的近代列强侵华的重大战争,比较两次战争的异同。(10分)(2)概述材料三体现的时代主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进行简要阐述。(8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开放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巨大。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式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并分析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10分)怀化市2024年下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历史答案选择题1-5CDBCA6-10BDADA11-15BDBCC16A非选择题17.【参考答案】(1)举措:汉代:屯戍政策,促进农耕经济向边疆移植和边疆经济开发;唐朝:设置机构制度,军事防御与教化并举,推动边疆治理制度化,有利于边疆稳定与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明朝:茶马互市,促进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互动互补;(举措各1分,共3分;影响各2分,共6分)(2)观点:守国之道不在于修理长城,而在于修德安民。(2分)认同。(1分)秦汉唐宋明等不同程度通过修理长城来抵御边疆民族的进攻,然而,由于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消长变化,依旧难以避免民族之间冲突。随着国家统一,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统治者要充分认识到统治政策与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只有民心聚合才能进一步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分)不完全认同。(1)在境土弥合国力强盛的基础上,统治者修德安民,有利于民心弥合,从而巩固国家统一。康熙皇帝的看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边疆民族力量强大,中央王朝又难以控制,修理长城也是维护边境安定、保护边疆民族生产生活的重要举措。边疆治理方式多样,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政策。(4分)(如果学生写“不认同”,而答案体现了一定的合理性,参照“不完全认同”给分。)18.【参考答案】(1)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材料二:抗日战争(1分);异同:(不同点:任写两点得4分,相同点:任写两点得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比较第二次鸦片战争抗日战争不同侵略者英法日本背景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腐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工业革命国共内战,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胜利,收复台湾结果不同原因民族意识尚未觉醒,清政府腐败;民族意识觉醒,全民族抗战;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增强民族自信心;相同战争爆发前中国内部阶级矛盾尖锐;都是列强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列强都进行了野蛮的大屠杀;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中国人民都进行了顽强抵抗。(2)时代主题: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或近代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路;(2分)阐述:近代列强侵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先后进行抗争。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将其付诸于实践,进行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的近代化;农民阶级先后进行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资产阶级先后进行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不同程度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无产阶级联合农民阶级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6分,评分要求:结合时代背景,涉及2个阶级探索即可,史实必须正确,逻辑清晰。)19.【答案】(1)外交政策:一边倒。(2分)影响:(1)积极影响: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争取苏联的援助和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任答两点得4分)(2)消极影响: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