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四川省仁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四川省仁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四川省仁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四川省仁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7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25题共75分)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2.在河北武安磁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80座窖穴内发现了粮食堆积,一般厚度0.3-2米,其中有10座窖穴堆积达2米以上,出土时部分颗粒清晰可见有粟的痕迹;在河北正定南杨庄遗址中,同样也发现了粟。据此可知,当时此地()A.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B.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C.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D.原始农业得到一定发展3.图1为距今约6000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对此解释比较恰当()图1A.河姆渡人以畜牧业为主要生计B.时人可能产生初步的审美意识C.河姆渡人以制陶作为主要产业D.证实牲畜驯化始于中国的南方4.商王朝国家的体制中,由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称为()A.内服B.外服C.方国D.四土5.某学者在其历史论文中先后引用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B.王的出现C.早期国家的诞生D.世袭制的确立6.西周初期,在王室册命诸侯仪式上,受封者要进行盟誓。《左传》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卿大夫、士的册命以及子孙世袭爵位时也都要盟誓。西周盟誓活动的主要意图是0A.维护嫡长子继承制B.维护宗族内部的团结C.稳固周朝统治秩序D.宣扬政权更替合法性7.商代的各个方国,大部分是由各个早期定居点和族群演化而来的旧有政权,而西周的诸侯国则大部分是由西周王室建立的。商王对方国的控制受到很大限制,而周天子的分封使得周王朝对诸侯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和行政建制上的保证措施,周天子与诸侯间形成的是一种较为固定的君臣统属关系。据此可知()A.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B.周天子实现了高度中央集权C.内外服制加速了商朝的灭亡D.商周地方行政制度大同小异8.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9.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等中原诸国。季札对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对各国政治现状,也能作出准确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这一史实可以说明()A.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B.宗法血缘观念逐步瓦解C.华夏认同意识日益增强D.家国同构理念日趋衰落10.在先秦时期的天下观念中,四夷被视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原地区的“诸夏”与“夷狄”之间的差别主要在文化层面上,四夷只要学到了“中国”文化,就可以变成“华夏”人。这一观念()A.表明中原正统思想彻底崩解B.客观上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形成C.“诸夏”与“夷狄”已无任何区别D.形成对周边地区的有效管辖11.下图为西周分封制下的金字塔结构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B.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C.金字塔层级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D.具有明显的家国同构色彩12.对西周宗法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宗法制度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B.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C.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13.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14.晋在春秋时期,政权已逐渐为赵、韩、魏、智、范、中行氏六卿所控制。后来范氏和中行氏、智氏或被瓜分或被消灭,晋国的政权和大部分土地就控制在韩、赵、魏三家手中。至公元前377年,韩、赵、魏“灭晋侯,而三分其地”,晋亡。这反映了该时期()A.诸侯势力不断崛起B.社会正在发生转型C.分封宗法制度盛行D.诸侯争霸割据一方15.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后来又有田氏代齐,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分封制的衰落B.新兴地主阶级夺权C.诸侯争霸激烈D.诸侯国权力下降16.某学者提出,《春秋·公羊传》代表一套当时的演化观念:在最古老的时候,是内中国而外诸夏;第二个阶段,是内诸夏而外夷狄;到最后达到大同,则是没有地理边界而有文化区别的天下。该学者意在强调春秋战国时期()A.民族交融得到了加强B.各族同源共祖观念开始出现C.政治文化具有稳定性D.“华夷”之间的界定比较明确17.中国古代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下列说法与下图展现的水利工程相关的是()A.推动了河姆渡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B.灌溉了农田,推动了秦国农业发展C.有利于国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18.“夫大块(自然)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先秦时期表现出善生乐死的超然态度,主张薄葬的学派应该是()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19.老子认为“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孟子主张君主“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由此可知,两者都()A.认同德主刑辅B.主张顺应民意C.代表平民利益D.具有辩证意识20.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A.推行仁政B.以法治国C.规范行为D.监督民众21.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兼并了六国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22.钱穆先生在《秦汉史》一书中说到:“秦朝政治措施之重要者,当首推废封建而行郡县。然封建之废,实不始于秦,自春秋以来,西周封建旧制,固已日在崩坏之中,封建制渐崩坏,即郡县制渐推行,二者相因,本属一事,考之《左传》,晋人早有县制”。由此可知()A.秦代之后分封退出历史舞台B.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度C.作者意在完全否定分封制度D.秦郡县制度推行有其历史基础2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对这两大“政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24.上达于皇帝的文书,须有“昧死再拜”“顿首死罪”“诚惶诚恐”等语词,自称“愚憨”“粪土”“叩头死罪”之类。文书格式上还形成了避讳、抬头等制度,这根源于()A.君主专制制度B.文书格式的规定C.宗法避讳制度D.礼乐制度的发展25.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业绩,宣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然而就在一次巡途中,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锥击中,秦始皇侥幸逃生。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东方六国全都真正臣服于秦始皇B.秦始皇巡视各地,特别关注民生问题C.外表强盛的秦朝,存在着严重的统治危机D.秦朝的统治基础非常稳固二、材料分析题(共25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左传》材料二县大约于春秋中叶在楚国产生,当时楚灭掉其北部若干小国,将其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用贵族担任,但却非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樊树志《国史概要》(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及其实施的目的和影响。(10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在用人方式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的具体措施及其特点和影响(9分)2027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选择题:1-5:DDBAC6-10:CADCB11-15:CBCBB16-20:ABABC20-25:DDBAC材料分析题:(1)制度:分封制。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影响:政治上,前期巩固和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经济上,推动技术的推广,边远地区的开发,交通的发展;文化上,推动了文化传播,文化交流和认同,文化的整合;民族关系上,加速了民族交融与民族认同;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后期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威胁到中央的统治。(2)从世袭到国君任免。(3)措施: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