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渭南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余杭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外围是一个由11条坝体构成的庞大的水利系统。这个水利系统分高坝和低坝两类,控制范围达100平方公里,具有防洪、运输和灌溉等综合功能。这反映了良渚A.重视发展农耕经济B.城墙筑造技术发达C.社会动员能力较强D.专制国家基本形成2.有学者在评论先秦某一思想家时说:“他认为治乱的根本,应是人克制自私利己的欲望,主张人类回到原始共产主义的自然状态中去。由于这一理想违背了现实和历史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消极性。”由此可知,该思想家是A.孔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3.秦朝在征服并统一岭南后,“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并修建潇贺古道以及南雄、连州、贺州和全州4条岭南山路。这一举措A.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解决了岭南交通问题D.表明国家主权意识形成4.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5.下图反映了北宋时期禁军人数和军队总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是A.打破了宋辽的军事平衡B.保障了对外战争的胜利C.改变了崇文抑武的观念D.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6.明末清初,在《奇器图说》《天问略》《远镜说》《泰西水法》等译著中都介绍了西方力学知识,而《农政全书》《物理小识》《历学会通》等书也反映出力学知识对当时士大夫的影响。这表明当时A.西学东渐推动中华文化发展B.中西科技在交流中相互借鉴C.中华传统文化处于总结时期D.农本观念制约明清社会转型7.1750年,清朝废除藏王制,在达赖之下设立噶厦,管理地方行政,以四噶布伦分理政事。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事无大小,均应禀命驻藏大臣办理”。这一制度调整A.体现出对“华夷之辨”的继承B.形成了内地与边疆治理一体化C.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实现了对西南地区的直接管理8.面对日本倭寇和东渐的西方势力,明、清政府严格限制私人海上贸易,并在沿岸设立哨所,加强防卫,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这反映明清时期A.政府缺乏守疆意识B.民间贸易已被禁绝C.有效抵抗列强侵犯D.朝廷海洋意识不足9.下表是清政府和英国有关鸦片战争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来源战争名称条约内容英国方面通商战争争取外交平等权清廷方面鸦片战争侵犯主权A.不同的描述体现事件的不确定性B.不同立场影响对事件的描述C.史料来源直接决定事件的真实性D.不同史料对事件的记载不同0.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迅速与西方航运公司展开价格战。太古、怡和两家外资巨头不得不在1877年、1883年、1889年三次与招商局签订“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这表明A.中外势力勾结剥削国人B.洋务运动有利于抵制经济侵略C.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D.洋务企业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11.邓颖超在《五四运动的回忆》中提到,随着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同时掀起了妇女解放运动······提出了“男女平等”“反对包办婚姻”等口号。当时男同学中的积极分子也受其影响,重男轻女的思想被大大打破了,对女同学都很尊重。该现象反映出A.五四运动促进思想启蒙B.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转变C.爱国主义得到广泛传播D.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裂12.华北事变后,国内各方力量反应强烈: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青年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间政派要求团结抗日······材料表明A.抗日救亡运动高涨B.中华民族已全面觉醒C.国共由对峙到合作D.共产党成为中流砥柱13.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余万农民,冀中有480余万农民支援前线。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段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民众的大力支援B.解放军作战勇敢C.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D.党中央指挥正确14.1954年,河南纺织企业成兴纱厂的净产值由1949年的164.7万元增至444万元,优质纱的产量比合营前提高了25%,同年成兴纱厂的职工福利也得到合理解决,先后建起职工宿舍、餐厅、学校等,工人还参加了劳动保险。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职工福利制日趋完善B.工商业改造成效明显C.私有制经济迅速发展D.现代企业制度已建立15.下表为《现代汉语词典》不同版本收录的经济部分新词汇,折射了我国新时期年代及版次收录的经济部分新词汇1978年第1版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1996年第3版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2012年第6版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A.计划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B.改革思想的不断解放C.城乡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D.国企改革的逐渐深入1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1954年完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采纳;1997年“东盟共识”的发表启动了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进程;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明确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凝聚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这些思想的提出反映了我国A.借助于传统的思想文化树立大国意识B.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机制C.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D.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基础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在以武力夺来的广袤土地上普遍建立郡县,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然而,郡县制对于专制统治者个人来说也有不利的一面。异姓的地方官吏多数是些见风使舵的势利之徒,他们往往在王朝危难之时为自己着想,不全力去拱卫统治者濒危的社稷。“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西汉各侯国的权力较大,但经汉景帝和汉武帝的努力,诸侯国势力大为削弱。-摘编自万昌华《论郡县制度的嬗变与实质》材料二:元朝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出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行省于地方事务,几军、政、财权无所不统,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王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投予汉人,因此地方权力过重的弊端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摘编自孟广耀《蒙古民族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到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简析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行省制度的积极影响。(6分)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江南瘴疠地,九州之隅角”到“苏湖熟,天下足”,乃至江南“富甲天下”“衣被天下”,江南农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段。大体而言,以西晋永嘉南渡为起始,江南人口开始加速集聚,并以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开展农业生产;经唐安史之乱和宋靖康之变后,江南逐渐完成了这一历史形象转变。-摘编自樊良树《永嘉南渡后江南农业开发概论》材料二:明代,江南棉、桑种植逐渐广泛,可谓“乡间隙地,无不栽桑”“尺寸之堤,必树之桑”,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地宜稻者十之六七,皆弃稻栽(棉)花”。以致曾经“苏湖熟,天下足”的江南,至明代“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即使是产米之都的苏州,也多依赖湖广之雅。江南地区种植烟草、竹木、花卉之人日广,扬州、杭州等地甚至形成了专门的供应市场。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推动了农业雇佣的发展,形成了长工、短工、月工、忙工、伴工等雇佣形式。他们多接受雇主的工钱,同雇主的生产相结合,为雇主生产,增殖其价值。此外,江南农民或迫于生计,或欲发财致富,弃本逐末现象也日益增多。-摘编自朱子彦《论明代江南农业与商品经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嘉南渡后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谈谈其对传统经济的影响。(8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重大事件1840-1842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871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1874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1883-1885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88-1889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1894-1895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1900-1901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6分)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的工业改革,尽管受到了西方经济发展范式的启发,但深入观察可以发现,中国的工业改革主要是从中国经济的城观特质出发,实事求是地实行了分城推进的“渐进改革”“梯度推进”“试点推广”的改革路径。中国工业沿着世界工业化的产业核心技术路线极速发展,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但也产生许多问题,甚至付出不小的代价。因此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工业现代化的根本方向。-摘编自金硌《中国经济70年发展新观察》材料二: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比2015年增长10256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2%。知识产权产出居世界前列,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一些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若干领城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和《辉煌70年》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建设成就取得的原因。(6分)渭南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C2.C3.B4.C5.D6.A7.C8.D9.B10.B11.A12.A13.A14.B15.B16.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2分)17.(12分)(1)变化:由秦朝的郡县制到汉初郡国并行制。(2分)意义:奠定了中央集权统治的基础;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后世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借鉴。(4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2)积极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