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1月20日9:00——11:30】昆明市2025届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古至今,我国对大海的探索从未停止。进入21世纪。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于2002年将“7000米载人潜水器”研制项目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2009年,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集成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研制成功。“蛟龙号”的外形像一头张开嘴的大白鲨,可搭载3名潜航员。“蛟龙号”的载人耐压舱采用钛合金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强度高、密度低、抗腐蚀性能高和低温环境下性能好的特点。“蛟龙号”的头部安装着16盏照明灯、在漆黑的海底为潜航员提供照明。载人耐压舱的前方设有观测窗,供潜航员用肉眼直接观测海底。为了对抗深海的压强,观测窗非常厚,外大内小,整体为锥台形。观测窗的下方装有两只机械手,左右各一,长度近2米,7个关节都能灵活运动,抓举力约为50~70kg。在两只机械手的中间是采样篮,潜航员一旦发现目标,就可以操纵机械手进行抓取,将采集到的样品放到采样篮里。潜水器上浮和下潜是靠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的。潜水器想要下潜,必须增加自身重量,这就要用到压载铁。下潜前,潜航员经过计算,将相应重量的压载铁挂在“蛟龙号”下腹部两侧的凹槽内。下潜至预定深度时,潜航员会适时抛掉一定数量的压载铁,实现悬停。当任务完成后,压载铁会被逐一抛掉,保证“蛟龙号”安全地浮上海面。(摘编自萧星寒《“蛟龙”出海》)材料二:海洋,人类的摇篮和故乡,一些具有先见之明的战略家早就指出:“新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拥有了探求深海的能力,谁就占据了先机。”上世纪末,作为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世界海洋大国,我国就已将目光投向了海底——征服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形成已有6000万年,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深达11034米。下潜至7000米,征服这条海沟,标志着我国将拥有成熟的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具备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但7000米谈何容易。“7000米载人潜水器”立项之初,我国曾研制过的载人潜水器只有600米。就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一位退休“老帅”再次出山。他就是徐芑南。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2002年,徐芑南已经退休6年了,在定居美国的儿子家里安度晚年。但年初一个来自中国的越洋电话,让他的生命之树绽开了新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教授在电话中告诉徐芑南:“老伙计,7000米载人潜水器立项了!我们想来想去,还是要请你出山。”“是吗?太好了!”放下电话,徐芑南激动万分,恨不得第二天就要回国。可家人们担心:他已经66岁了,而且身患心脏病、高血压、偏头痛等多种疾病,一只眼睛仅存光感,此时是需要安心静养的时候了!徐芑南却摆摆手说:“我一思考潜水器,头就不痛了,血压也不高了。只要能为国家做好潜水器,我身上就感觉舒坦。”就这样,已经66岁的徐芑南成为了“7000米载人潜水器”的总设计师。这一任职,就是整整10个春秋。以徐芑南为首的702所水下工程研究室,承担着潜水器本体成型以及总装联调的重任。徐芑南曾说:“完成这样一项系统工程,最重要的就八个字:全局观点,统筹兼顾。”这8个字说来简单,实施起来难度却非常之大。一块块难啃的技术骨头背后,是数不清的尝试、挫折、改进和提高。多年后徐芑南回忆说:“这台潜水器有12个分系统,每个分系统都有自己的难点,每个问题都必须要解决,不能有短板。”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个方面都呕心沥血、精益求精,一点一点探求着,才能闯过一道道难关。有人说,徐艺南的人生高度,几乎可以用中国深海潜水器的下潜深度来衡量:600米、1000米、3000米、6000米、7000米。中国载人深潜每前进一步都有他的杰出贡献,他的梦想随着潜水器的下潜,不断深入到更蓝更深的海域。从风华正茂的少年到鬓发染霜的老人,贯穿徐芑南整个人生旅程的就一条主线——深潜,让祖国的潜水器潜入海底,去领略那充满奥秘的海底画卷,去探寻那无穷无尽的海底宝藏。(摘编自许晨《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材料三:2024年8月18日,“蛟龙号”第300次下潜,在世界瞩目中再次展现了中国深潜的实力。“蛟龙号”不断刷新中国深度,为世人带来了源自深海的中国故事。这些故事的背后,凝结着中国精神,浓缩着中国经验。未来,我们要想在创新驱动轨道上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就必须进一步把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蛟龙号”的成功,离不开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支撑。“蛟龙号”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调动100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力量,吸纳不同领域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可以说,没有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资源配置模式,就不可能有下潜深度频频刷新的中国故事。这再次生动说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持续深入推进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重大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精神。国家各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这些精神的支撑。这些精神也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构成了鲜明的科技创新文化传统,成为不断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不竭动力。“国之所需,我之所向”是科研人员报效祖国的神圣担当,也是众多科研工作者共同的初心。历史沧海桑田,中国科研工作者的理想追求和责任担当却从未变迁。(摘编自申峥峥《展示中国科技创新最“深”实力》)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1、阅读材料,完成“蛟龙号”结构图示的填空。(3分)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蛟龙号”借助压载铁来调整自身重量,实现上浮、下潜和悬停,以便潜航员在预设深度作业。B.海洋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一个国家是否有探求深海的能力,取决于其是否抓住先机。C.徐芑南始终以潜水器研发为业,只要能继续研究潜水器,他就精神振奋,病痛也会有所好转。D.我国科技工作者铸就的中国精神,对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总体介绍“蛟龙号”7000米载人潜水器,清楚明了地说明了它的主要构造和部分工作原理。B.材料二叙述了徐芑南再次出山的经过,表现了徐芑南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一心要为国家贡献力量。C.材料二多次引用徐芑南原话,不仅展示人物内心所想,还丰富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使议论更有说服力。D.材料三分析了“蛟龙号”研制成功的重要因素,指明我国在创新驱动轨道上赢得主动与优势的方向。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语言特点。(4分)5.材料二作者说:“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蛟龙号”研制成功背后展现出的中国形象。(6分)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徒步走到终点西元四辆沙色迷彩步兵突击车在一个不起眼的拐弯处驶下路基,驶入石子路,仿佛一下子从岸滩冲进了茫茫无际的土黄色大海。时不时有尺把大的岩石把行进中的车子高高掀起,使得车子里的人像筛子上的豆粒儿一样,五脏六腑颠得翻江倒海。车队进了山谷,步兵突击车冒着黑烟,在险象环生的河床上吃力地扭动车身。发动机声嘶力竭地吸进稀薄的空气,又徒劳无益地吼叫着,燃烧着更多的柴油,却无法输出更大的气力。到了这里,车子只得停下来,再胆大包天的驾驶员也无法向前开上哪怕一尺了。营长沙娃子下车时看到自己的双手紫得发黑,手指甲像瘀血了一样。把所有装备物资扛上身体时,他感到一阵疲惫,一阵眩晕。来到这里,是巡逻,也是生存,本就是一场生与死近在咫尺的搏斗。从开始一直搏斗到终点,没有片刻懈怠、休息、愉悦和解脱。不要妄想一步登天,不要跟雪山发怒,不焦急,也不放弃,稳稳地走,慢慢地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全心全意地走,你才能走到目的地。队员们排成一线向山上行进,彼此相隔数米,身体与身体之间松松地绑着白色登山尼龙绳索。攀上一道两米高的山崖时,走在第一个的沙娃子蹲下来,让后面的战友一个一个踩着自己的肩膀爬上去。在沙娃子的巡逻生涯里,这道山崖过了无数次,每次必得以这种方式通过。中午时分,巡逻队到达山顶。这里是四号观察点东侧一处略矮的高地。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天空又高又远,蓝得让人发慌。刺眼的光线在雪白山峰上随着狂风飞舞,好似金色的波涛。沙娃子在附近察看了一番,没有任何异常情况。他让队员们摘下护目镜,站成两排,中间展开一面国旗,留了张影。尽管许多年来,这样的情形早已经历了无数回,可每当国旗在大风中展开的那一刻,他的身心都会为之一振。那一抹红色是如此娇艳、如此顽强、如此无畏,哪怕你在万念俱灰、饥寒交迫、精疲力竭的状态下,也会有一股暖流冲进胸腔。沙娃子觉得自己被冻僵了,可还是有两颗泪珠儿从眼角流出,在脸颊上冻成冰晶。或许只是被寒风吹出的眼泪吧,他习以为常地擦了擦眼角。这个动作让他记起多年前的一件事。那时,沙娃子大学刚毕业,还是个到连队不满一年的新排长。有一次巡逻到这处高地,刚一爬上山顶,就发现了脚印,而且是新鲜的脚印。沙娃子很紧张,这荒无人烟的地方,除了对面的人,谁又会来这里呢?可带队的老营长似乎并不紧张。他端详了一番,向高地南坡走过去,在那里发现了一处新垒的工事。当然,你要叫它工事也很勉强,充其量不过是个能让人暂时休息的避风所。更让沙娃子紧张的是里面竟然有人,有个大汉在旁边走动,隐约可以看到头上裹着的绿色头巾硕大而又显眼,肩膀上和胸前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军衔配饰。老营长不慌不忙,带着队员从南坡下去,走到大汉跟前,说道:“辛格,你得把工事拆喽!”那口气一点也不凶狠、愤怒,倒有点像老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谈话。这大汉嘴上不说话,眼睛里却流露出老实人自觉理亏时才有的神情。老营长指了指高地西侧,又说道:“你也得赶紧回河那边去,你不是普通老百姓,到这边来算是怎么回事呢?”沙娃子等人跟着大汉走到工事旁,发现里面还坐着一个男孩子,十四五岁,瘦瘦高高,穿着和大汉一样的军服。老营长走上前去,拍了拍少年兵的肩膀,笑着说道:“小辛格,跟你爹来巡逻啦?”少年兵拘谨地点点头。老营长说:“辛格,你一走,我们就把工事拆喽!你以后也不要再过来,这是不行的。”辛格说:“只要设立一个前进点,我们的长官就能升一级。可你们拆不拆,他们倒是不在意,反正已经升一级了嘛。你看,他们不是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了!”老营长皱了皱眉,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他又说:“咱们都是为了自己国家负责,私下咱是朋友,到了公事上就是公家人,可不讲情面啦!”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辛格有些困惑地说:“国家?国家在哪儿?它会跟你说话吗?它会告诉你什么呢?可我们的‘古鲁①’会在冥冥中对我们说话。我们信仰他,爱戴他,崇拜他。”老营长递给辛格一支烟,笑着问:“那你当兵干什么?不为了国家又是为了什么?”辛格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国内有些人整天大喊大叫着为了国家、为了国家,可他们自己却从来没到这来过。”老营长想了想,说道:“我不信神,你说的我也听不懂。不过呢,你们是不能再过来了,再过来的话,咱们的朋友情谊可就到头啦!中国有句老话,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咱们谁都不希望走到那一步,是不是?”时至下午,风小了,太阳很足,岩石间有了难得的暖意。辛格背了一只背包,一手拉着儿子,一手拎着枪,走下山去,穿过河面,消失在对岸。老营长说道:“唉!这兄弟脑子是糊涂的。咱把工事拆喽!”沙娃子的思绪回到了当下,满山遍野的岩石一直没变,变的是一茬茬新面孔。这么些年,再没见过辛格,也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巡逻队来到山脚下时夜色已至,天空呈乌蓝色。山尖上还能被夕阳照到,闪耀着点点金红色的光。风沙狂虐了一天,此时似乎也折腾累了,变得一点力气也没有。天宽了,地阔了,浅红色的云朵静静飘在头顶,让人放下戒备,让人昏昏欲睡,让人思乡,让人想家。此时此刻,心中生出浓浓的爱意,却不知道爱什么。爱这山?爱这石头?爱这晚霞?爱这夜色?爱远方的人?还是爱这白天把自己折磨得死去活来、浑身磕碰磨损的步枪?说不好,反正是浓得化不开的爱意。也最好不要把它想清楚,这样的它才最纯粹、最圣洁。(有删改)【注】古鲁:印度锡克教徒敬重的祖师。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双手紫得发黑,手指甲像瘀血了一样”的细节,用以表现沙娃子为了生存不得不与环境抗争的现实。B.“两颗泪珠儿从眼角流出”,从侧面表现沙娃子身处环境恶劣的边境,从事的巡边工作异常艰苦。佩戴着许多军衔配饰的辛格带着他的儿子坚守新垒的工事,说明辛格是一个责任心强,坚守岗位的军人。D.在老营长与辛格的对话中,能看出老营长是一个既坚持原则,寸土不让,又注重人文关怀的老兵。下列对文本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连用五个“走”,突显出巡边的艰难、战士的小心翼翼与坚定,照应文章标题。B.本文主要以时间为序,叙写了战士们一整天巡防的过程,行文有条不紊,脉络清晰。C.文中插叙老营长驱逐辛格的故事,写出战士驻守边疆的使命感,使小说主题更加多元。D.发现新脚印时,沙娃子的紧张与老营长的淡定形成对比,表现出沙娃子作为新兵的稚嫩。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作用。(4分)9.请说一说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八年,孝公令国中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十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材料二:善凿者建周而不拔,善基者致高而不蹶。伊尹以尧、舜之道为殷国基,子孙绍位,百代不绝。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谤,增肉刑,百姓斋栗,不知所措手足也。赋敛既烦数矣,又外禁山泽之原,内设百倍之利,民无所开说容言。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非不广壤进地也,然犹人之病水,益水而疾深。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狐刺之凿,虽公输子不能善其枘。畚土之基,虽良匠不能成其高。譬若秋蓬被霜,遭风则零落,虽有十子产①,如之何?故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也。(节选自桓宽《盐铁论·非鞅》)材料三: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敦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节选自苏轼《论商鞅》)【注】①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于是A太子B犯法C卫鞅D曰E法之F不行G自上H犯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通过、经由,与《苏武传》中“君因我降”的“因”意思相同。B.苟,如果,与《赤壁赋》中“苟非吾之所有”的“苟”意思不同。C.肉,使长出肉,与《过秦论》中“云集响应”的“云”用法不同。D、见,表被动,与成语“见笑大方”中的“见”字用法相同。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孝公广施恩德,招纳贤才,想要使秦国强大起来,于是商鞅从西面来到秦国,向秦孝公陈述了自己的治国方略。B.商鞅想在秦国实行变法,秦人不悦,商鞅认为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必与百姓商议开创之计,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C.材料二认为,伊尹和商鞅不同,他用尧舜的治国之道作为商朝治国的基础,使商朝王位承续百代而没有断绝。D.苏轼认为,秦国的强大与秦孝公关系密切。秦孝公有远大志向,能够长期坚持修治政教和刑律,不沉溺于享乐。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2)譬若秋蓬被霜,遭风则零落,虽有十子产,如之何?14.三则材料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不尽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送李泾州审言二首(其二)梅尧臣汉家旧日回中①路,天子新除太守行。牙将握刀趋远驿,羌人下马拜高旌。云间白草开边陇,山上朱楼压郡城。勇脱区区簿书内,壮心应欲请长缨。【注】①回中:古道路名,在今宁夏固原县境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宋人写时事常托之于汉代,本诗的“汉家”与《燕歌行》中的用法相类。B.“新”“除”两词写出李审言刚刚被任命为泾州太守,交代了送别的背景。C.远在泾州的羌人听到了李审言即将上任的消息,持刀匆忙逃往远方的驿站。D.云间白草与山上朱楼色彩鲜明,相互映衬,展现了泾州地区的壮丽景色。16.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寄寓的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学校计划在校园里栽种树木,有同学建议应遵循顺应树木天性的理念来种植,就如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两句强调的那样。(2)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有的同志存在“想当然发号施令”的主观主义作风,苏轼在《石钟山记》中也用“,”两句表达同样的观点。(3)“铁衣”可指铁甲编制的战衣,也可借指战士。在古诗词中,常用“铁衣”来代指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或英勇作战的形象,如“,”。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在云南,每年腊月期间,农村家家户户都会杀年猪,邀请亲朋好友来共享这顿丰盛的杀猪饭。杀猪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农耕社会,当时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人们通过自家养猪来解决肉食问题。①随着时间的推移,②这一习俗演变成了一种逐渐重要的社交活动,③吃杀猪饭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④更是为了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⑤庆祝来年的丰收。杀年猪的这一天,村子里热闹非凡。天刚亮,帮忙的左邻右舍就来到杀猪的人家。众人一阵忙活,把猪处理妥当,为丰盛的杀猪饭做足准备。猪的价值在杀猪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各个部位(A),包括但不限于蒸、炖、煎、炒、熏、烤等,炖猪头肉、炸排骨、烤五花、炒猪肝、爆腰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能源设施安全防护劳务分包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房地产开发经营项目环境保护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常州货运资格证在哪里练题
- 二零二五版毛竹砍伐与林业碳交易市场接入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公司车辆融资租赁合同5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电商平台合作协议6篇
- 2025年度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承包经营协议书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信用担保合同模板:降低融资风险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变电站工程安装与电力市场接入合同3篇
- 2025版停工赔偿协议书:停工赔偿协议及甲方违约责任协议3篇
- 课题申报书:GenAI赋能新质人才培养的生成式学习设计研究
- 骆驼祥子-(一)-剧本
- 全国医院数量统计
- 《中国香文化》课件
- 2024年医美行业社媒平台人群趋势洞察报告-医美行业观察星秀传媒
- 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 天津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3版)
- 盘锦市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英语全真模拟试卷含答案
- 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
- 湖北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