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规范演练54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1.(多选)(2024·江苏盐城模拟)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g的试验,他先测得摆线长为98.50cm,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直径如图所示,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全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100.0s,下列有关该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依据图示可知小球的直径为2.96cmB.记录时间时应从摆球经过最高点时起先计时C.假如在试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计为50次,测得的g值偏小D.假如在试验中误将小球直径与摆线长之和当成摆长,测得的g值偏大E.摆线上端在振动中出现松动,测得的g值偏小解析:游标尺第6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则读数为29mm+6×0.1mm=29.6mm=2.96cm,A正确;计时应从摆球经过最低点起先,这样便于观测,B错误;误将49次计为50次,则测得周期T偏小,由周期公式T=2πeq\r(\f(L,g)),可得g=eq\f(4π2L,T2),可知g偏大,C错误;误将小球直径与摆线长之和当成摆长,摆长偏大,g偏大,D正确;摆线上端松动,则测量的摆长偏小,g偏小,E正确.答案:ADE2.(2024·天津联考)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分别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甲乙丙丁(1)甲组同学采纳图甲所示的试验装置.A.由于没有游标卡尺,无法测小球的直径d,试验中将悬点到小球最低点的距离作为摆长l,测得多组周期T和l的数据,作出l-T2图象,如图乙所示.①试验得到的l-T2图象是;②小球的直径是cm;B.在测量摆长后,测量周期时,摆球振动过程中悬点O处摆线的固定出现松动,摆长略微变长,这将会导致所测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乙组同学在图甲所示装置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速度传感器,如图丙所示,将摆球拉开一小角度使其做简谐运动,速度传感器记录了摆球振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改变的关系,如图丁所示的v-t图线.A.由图丁可知,该单摆的周期T=s;B.更换摆线长度l后,多次测量,依据试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2-l图线(l为摆线长),并依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2=4.04l+0.024.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m/s2.(π2取9.86,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①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eq\r(\f(l-\f(d,2),g)),得l=eq\f(g,4π2)T2+eq\f(d,2),由数学关系得斜率k=eq\f(g,4π2),又纵截距b=eq\f(d,2),因lT2图象的纵截距为正,则图线应为c.②由图象c的纵截距可得d=2b=2×0.6cm=1.2cm,绳子松动导致摆长变长,但测量值减小,由T=2πeq\r(\f(l-\f(d,2),g))得g=eq\f(4π2(l-\f(d,2)),T2),则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2)依据简谐运动的图线知,单摆的周期T=2.0s,依据T=2πeq\r(\f(l+\f(d,2),g)),得T2=eq\f(4π2,g)l+eq\f(2π2d,g),则k=eq\f(4π2,g)=4.04,解得g=9.76m/s2.答案:(1)①c②1.2偏小(2)2.09.763.(2024·湖北孝感期末)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试验中,试验装置如图(a)所示,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个小钢球,做成一个单摆.(a)(b)(c)(d)(1)试验过程有两组同学分别用了图(b)(c)的两种不同方式悬挂小钢球,你认为[选填(b)或(c)]悬挂方式较好.(2)某同学在试验中测得的小球直径为d,测定了摆线的长度为l,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为t,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表示式为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d、l、n、t表示).(3)图(d)是某组同学依据试验数据画出的T2l图线,其中l是摆长,现已测出图中直线斜率为k,则可得出当地重力加速度表达式g=.(4)(多选)试验中有个同学发觉他测得重力加速度的值偏大,其缘由可能是.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B.单摆所用摆球质量太大C.摆线上端未坚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D.把n次全振动时间误当成(n+1)次全振动时间解析:(1)试验时,运用(b)悬挂方式,单摆在摇摆的过程中,摆长在改变,对测量有影响,(c)悬挂方式,摆长不变,知(c)悬挂方式较好.(2)单摆摆长:L=l+eq\f(d,2),单摆的周期:T=eq\f(t,n),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eq\r(\f(L,g))可知,重力加速度:g=eq\f(4π2L,T2)=eq\f(4π2n2\b\lc\(\rc\)(\a\vs4\al\co1(l+\f(d,2))),t2).(3)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eq\r(\f(L,g))可知,T2=eq\f(4π2,g)L,T2L图象的斜率:k=eq\f(4π2,g),重力加速度:g=eq\f(4π2,k).(4)依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eq\r(\f(L,g))可知,T2=eq\f(4π2,g)L,若测得的当地重力加速度是偏大,有两种可能:L的测量值偏大,或T的测量值偏小.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则L的测量值偏大;依据g=eq\f(4π2L,T2),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故A正确;依据g=eq\f(4π2L,T2),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与摆球质量无关,故B错误;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故L的测量值偏小;依据g=eq\f(4π2L,T2),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故C错误;把n次全振动时间误当成(n+1)次全振动时间,周期测量值偏小;依据g=eq\f(4π2L,T2),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故D正确.答案:(1)(c)(2)eq\f(4π2n2\b\lc\(\rc\)(\a\vs4\al\co1(l+\f(d,2))),t2)(3)eq\f(4π2,k)(4)AD4.(2024·江苏扬州一模)在“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关系”的试验中,摆球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摇摆,如图甲所示,在摆球运动最低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一激光光源与光敏电阻.光敏电阻(光照时电阻比较小)与某一自动记录仪相连,该仪器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R随时间t改变图线如图乙所示,则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W.若保持悬点到小球顶点的绳长不变,改用直径是原小球直径2倍的另一小球进行试验,则该单摆的周期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甲乙解析:单摆在一个周期内两次经过平衡位置,每次经过平衡位置,单摆会拦住细激光束,从R-t图线可知周期为2t0.摆长等于摆线的长度加上小球的半径,依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eq\r(\f(L,g)),摆长变大,所以周期变大.答案:2t0变大5.为了探讨滑块的运动,选用滑块、钩码、纸带、毫米刻度尺、带滑轮的木板以及由漏斗和细线构成的单摆等组成如图甲所示装置,试验中,滑块在钩码作用下拖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让单摆垂直于纸带运动方向做小摆幅摇摆,漏斗可以漏出很细的有色液体,在纸带上留下的痕迹记录了漏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甲乙(1)漏斗和细线构成的单摆在该试验中所起的作用与下列(填写仪器序号)仪器相同.A.打点计时器 B.秒表C.毫米刻度尺 D.电流表(2)已知单摆周期T=2s,在图乙中AB=24.10cm、BC=27.90cm、CD=31.90cm、DE=36.10cm,则单摆在经过D点时,滑块的瞬时速度为vD=m/s,滑块的加速度为a=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国际物流保险合同订立与理赔3篇
- 2025年伊犁货车从业资格证考什么
- 2025年度个人自建别墅地基买卖合同8篇
- 二零二五年度混凝土工程进度协调协议2篇
- 二零二五版木材加工企业环保责任承诺合同4篇
- 2025年建筑钢材批量供应及售后保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夫妻离婚后子女医疗费用分担协议2篇
- 2025年度职业培训机构副校长职务聘用合同书
- 2025版文化创意项目服务采购合同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协议2篇
- 2025-2030年中国陶瓷电容器行业运营状况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仓储配送中心物业管理与优化升级合同3篇
- 2025届厦门高三1月质检期末联考数学答案
- 音乐作品录制许可
-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拉萨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开题报告:AIGC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设计重构研究
- 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材料师德标兵个人主要事迹
- 连锁商务酒店述职报告
-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说课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