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98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B.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C.草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合理放牧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B.巢湖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种植农作物的措施3、下列四项措施中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A.植树造林B.建立自然保护区C.建立种子库D.完全禁止砍伐树木4、不属于全球变暖的影响是()A.农业生产能力下降B.永冻土层融化C.全球降雨格局改变D.破坏水体生态平衡5、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座山的山顶生草甸、山腰长松林、山脚种作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C.不同种类的淡水鱼占据不同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这与各种淡水鱼的食性有关D.闽江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6、地球上许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丧失,表现在生境面积剧烈减少,被改变或者被破坏。生境片断化往往出现在大面积生境被农业或其他发展而碎裂的地方。集合种群在片断化的生境中形成。生境片断化后形成不同的斑块,邻近斑块中的局域种群向较大斑块中迁移,形成集合种群,集合种群生态学的研究证明斑块(生境片断化)中的局域种群迁入率越高,其灭绝的风险就越低。生境片断化间隔距离过大,其灭绝的概率有所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境片断化是某些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之一B.集合种群的形成补偿了该斑块中局域种群的个体灭绝C.生境片断化间隔距离过大,集合种群的持续时间长,其灭绝概率高D.对生物最有效的保护就是根据片断化生境的大小来建立自然保护区7、生态农业是一种利用基本的生态学原理实现物质和能量高效利用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如桑基鱼塘、稻鸭共养、果禽共养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家禽粪便可作为果树的有机肥,体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B.杂草和果树、害虫和家禽的种间关系均为竞争关系C.果树、家禽、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果园生态系统D.生态农业将不同物种合理搭配,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8、下表示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图中“+”表示增加,“-”表示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处于K值时的种群,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大量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改变丙,使种群密度显著降低D.调查长白山地区的东北豹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9、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分为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包括气候、食物、种间竞争等,内源性因素有遗传、行为、内分泌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外源性因素包括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B.不同类型调节因素形成的环境压力可以加速生物的进化进程C.某种群密度过大时,在内源性调节因素的作用下环境容纳量减小D.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适应多因素作用而发展成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种间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种间竞争现象明显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C.在草本植物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使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通气性越来越好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11、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国家要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达峰”是碳循环调整的结果,使碳释放速率与消耗速率大致相当B.“碳中和”就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碳实现零排放C.“碳达峰”是“碳中和”的结果,这需要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D.限制使用不可再生资源是实现“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有效手段12、松材线虫能危害多种松属树种和非松属树种,使树种快速发病致死。短时间内,松材线虫害会对马尾松纯林或马尾松混交林的松林资源、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但随着时间的演替和恢复,林地的植物丰富度有所增加,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部分受松材线虫危害的马尾松死亡,降低了马尾松混交林群落的丰富度B.马尾松纯林的生物多样指数低,营养结构简单,不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松林退化使混交林其他树种获得空间,从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D.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会随退化松林演替的推进而逐渐增加13、美国某海岸岩石潮间带的相关动物营养关系如下图所示。生态学家paine在该处相邻区域选择了两块样地,其中一块样地每周检查并去掉海星,几个月后藤壶体型变大并成为了优势种,以后贻贝又成为了优势种,两年后藻类和无脊椎动物物种数由15种降至8种,四年后,藤壶绝迹,只剩下贻贝和海藻;另一块对照样地则几乎未发生改变。paine又继续在千里之外的新西兰西海岸进行了相似研究,并取得相似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paine实验结果揭示了顶级捕食者对于群落组成影响的关键种地位B.捕食者调节被捕食者种间竞争的结果取决于竞争者的资源获取能力C.对照样地的物种组成状况排除了自然环境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paine进行新西兰西海岸相似实验体现了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原则14、下列关于种群及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内的个体可能有多种不同生物B.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C.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15、鱼塘中分布有小球藻、绿藻等植物,还有草鱼、鱼等动物及多种微生物。下列有关鱼塘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研究鱼塘的边界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内容B.鱼塘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有关,还与阳光、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有关C.鱼塘中的浮游动物白天分布在较深水层,夜间上升到表层活动,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为调查鱼塘水域中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抽样检测法16、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开展了持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数量/前一年末种群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不定项)()

A.在这4年中甲种群的数量保持不变B.第1~2年甲、乙两种群年龄结构类型相同C.第2年末乙种群的数量一定大于甲D.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17、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当酵母菌总数为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关于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及种群数量变化,分析不正确的是()A.可取少量菌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估算酵母菌数量B.该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C.若将酵母菌的接种量增加一倍,培养条件不变,则K值为2aD.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mL,接种量与培养条件相同,则K值为a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8、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又称K值。19、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和_______进行。(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退耕还林、还草、还湖)20、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_______减少,_______增加,植被破坏,水、矿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2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22、生态农业工程。

生态农业以______为主导思想,促进物质在系统内________________,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2题,共4分)23、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_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24、三化螟是水稻害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是防治三化螟的方法之一。为了检验该方法在防治三化螟时的作用效果,科研小组选择两块相同的稻田进行试验,实验组放置信息素,对照组不放置,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白色柱是__________(填“实验组”或“对照组”)的测定结果;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能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于水稻叶片上;但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要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除了利用信息素诱杀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天敌等方式来提高________________以降低三化螟的种群数量。防治过程中应将三化螟种群数量控制在K/2以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1题,共9分)25、为研究放牧强度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学家在该草场选择了四个牧草长势一致且面积相同的放牧区分别施加轻牧;中牧、重牧和过牧的放牧强度,并通过科学方法测定了相关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放牧强度轻牧中牧重牧过牧放牧绵羊数(头/hm2)46810家畜牧草采食率*0.620.690.800.85绵羊平均增加生物量(kg/头)12.110.56.53.6*家畜牧草采食率=采食量/牧草地上生物量。

(1)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牧草输入绵羊的能量一部分在绵羊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___。与森林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__。

(2)样方法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要做到随机取样;目的是_____________。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若放牧收益用绵羊增加的总生物量表示,从可持续发展和放牧收益的角度分析,最佳放牧强度为_____________,其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2;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B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正确;保护植被,合理放牧,则草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有利于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A。2、D【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6)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

A、“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故A正确;

B;巢湖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故B正确;

C;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遵循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这一条基本原理,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被分层次多级利用,使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故C正确;

D;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关键是植被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故D错误。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D。

【点睛】

易混点: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强调自然、经济、社会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系统整体性原理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指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区分。3、D【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简单题。考生需要明确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

【详解】

A;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A正确;

B;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B正确;

C;建立种子库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

D;完全禁止砍伐树木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错误。

故选D。

【点睛】

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4、D【分析】【分析】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时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

【详解】

全球变暖是温室效应的结果;会引起北方地区干旱加剧;全球降雨格局改变、永冻土层融化及降低农业生产能力等,而水体生态平衡被破坏是酸雨的影响,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5、A【分析】【分析】

生物群落的结构。

(一)垂直结构:

(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原因:

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

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二)水平结构:

(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详解】

A、同一座山的山顶生草甸、山腰长松林、山脚种作物,这是由温度引起的,这种分布主要是由于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

B、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正确;

C、不同种类的淡水鱼占据不同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这与各种淡水鱼的食性有关,C正确;

D、不同地段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呈现斑块状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故选A。6、D【分析】【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2、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种子库、基因库、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3、建立基因库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

【详解】

A;生物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或改变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之一;A正确;

B;迁入的个体补偿了斑块中死亡的个体;B正确;

C;不同斑块之间距离过远;生物的迁移速度不快,导致集合种群持续时间长,物种灭绝的概率高,C正确;

D;对生物最有效的保护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把片断化的生境连续起来,改善生物的生境,D错误。

故选D。7、A【分析】【分析】

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实现对物质的再循环利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详解】

A;家禽粪便可作为果树的有机肥;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转变为无机养料被植物利用,体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A正确;

B;杂草和果树是竞争关系;害虫和家禽为捕食关系,B错误;

C;除生产者(果树、杂草)和消费者(家禽、害虫)外;果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缺少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

D;生态农业将不同物种合理搭配;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并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A。8、C【分析】【分析】

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题图分析:甲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表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表示性别比例,丁表示年龄组成。

【详解】

A;甲是出生率和迁入率、乙是死亡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A错误;

B;处于K值时的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当;所以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错误;

C;大量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改变性别比例丙,进而影响了其种群的出生率,所以能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显著降低,C正确;

D;该长白山地区的东北豹分布的范围较小;且个体较大,数量较少,一般采用逐个计数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

故选C。9、C【分析】【分析】

影响种群动态的因素分两类:(1)密度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竞争;捕食、寄生、疾病和种内调节等生物因素。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反馈调节而实现的。(2)非密度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温度、降水、风等气候因素,污染、环境的pH等环境因素。

【详解】

A;食物、天敌等与种群密度相关;是密度制约因素;气候是非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

B;不同类型调节因素形成的环境压力;使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速度加快,可以加速生物的进化进程,B正确;

C;某种群密度过大时;在内源性调节因素的作用下种群密度降低,而环境容纳量和环境中的资源和空间有关,此时空间和资源不变,环境容纳量不变,C错误;

D;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在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综合作用下;种群内部作用导致的,即种群适应多因素作用而发展成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D正确。

故选C。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B:C【分析】【分析】

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根据起点不同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详解】

A、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群落内都会有种间竞争现象,A错误;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古道”在没人行走后所发生的次生演替现象,B正确;

C、在草本植物阶段,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进入此地区,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通气性越来越妤,C正确;

D、群落演替的原因包括群落内部、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人类活动的干扰等,D错误。

故选BC。

【点睛】11、A:D【分析】【分析】

要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国家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要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详解】

A;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目前没有“碳达峰”,碳释放速率仍大于碳的消耗速率,即碳循环平衡被破坏,若碳释放速率逐渐减少到与消耗速率相同时,达到峰值,因此“碳达峰”是碳循环调整的结果,使碳释放速率与消耗速率大致相当,A正确;

B;“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一定时间以前的水平,即达到相对“零排放”,而不是碳实现零排放,B错误;

C;“碳达峰”是碳释放速率达到最大时出现的一个峰值;而不是“碳中和”的结果,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等特点,因此“碳中和”需要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C错误;

D;使用不可再生资源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会大大增加碳释放速率,限制使用不可再生资源是实现“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有效手段,D正确。

故选AD。

【点睛】12、A:B【分析】1;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

A;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部分受松材线虫危害的马尾松死亡,并没有减少物种的数目,因此不会降低马尾松混交林群落的丰富度,A错误;

B;马尾松纯林的生物多样指数低;导致其营养结构简单,则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错误;

C;松林退化使混交林其他树种获得了生存空间;进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C正确;

D;植物可以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由题干可知,演替后林地的植物丰富度增加,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会逐渐增加,D正确。

故选AB。13、A: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详解】

A;从题图看;海星是顶级消费者,生态学家paine在其中一块样地中持续去掉海星,“几个月后藤壶体型变大并成为了优势种,以后贻贝又成为了优势种,两年后藻类和无脊椎动物物种数由15种降至8种”,由以上题干信息可知,paine实验结果揭示了顶级捕食者对于群落组成影响的关键种地位,A正确;

B;捕食者调节被捕食者种间竞争的结果取决于捕食者对哪种被捕食者摄取量更大;B错误;

C;由题干信息“生态学家paine在该处相邻区域选择了两块样地”可知;对照样地的物种组成状况排除了自然环境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正确;

D;实验要遵循平行重复原则;paine进行新西兰西海岸相似实验体现了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原则,D正确。

故选ACD。14、A:D【分析】【分析】

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2.种群的特征:(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3)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

【详解】

A;种群内的个体只有一种生物;A错误;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正确;

C;种群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的重要因素;C正确;

D;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大小的;D错误。

故选AD。

【点睛】15、A:C【分析】【分析】

从群落的视角出发;将群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如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

【详解】

A;研究鱼塘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错误;

B;群落中植物的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空间有关,还与阳光,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有关,B正确;

C;垂直结构是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因此浮游动物白天分布在较深水层,夜间上升到表层活动,没有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

D;抽样检测法可用于单细胞小球藻种群密度的检测;D正确。

故选AC。16、B:D【分析】曲线分析:甲种群的L=1.5;表明甲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乙种群的L值由大于1到小于1,说明乙种群数量先增多,后减少。

【详解】

A;这4年中;甲种群的L值均为1.5,说明甲种群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每年增加的数量不相等,A错误;

B;第1~2年甲、乙两种群年龄结构类型相同;都是增长型,B正确;

C;第2年末甲种群的L值小于乙种群;但第2年末乙种群的数量不一定大于甲,C错误;

D;只要L值大于1.0;种群的数量就在增加,据此分析题图可知,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正确。

故选BD。17、C:D【分析】【分析】

1;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包括S型和J型;其中J型曲线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没有最大值,而题干中酵母菌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说明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当种群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2、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详解】

A;估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即取少量菌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估算酵母菌数量,A正确;

B;由题意可知;酵母菌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说明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当种群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B正确;

C;K值与环境条件有关;酵母菌的K值与酵母菌的接种量没关系,因此培养条件不变,K值也不变,仍为a,C错误;

D;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mL;酵母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减少,接种量与培养条件相同,则K值小于a,D错误。

故选C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8、略

【分析】【分析】

如果某种群处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解析】环境容纳量19、略

【解析】①.速度②.方向20、略

【解析】①.人均耕地②.燃料需求21、略

【解析】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循环重复使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四、实验题(共2题,共4分)23、略

【分析】【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有J型曲线和S型曲线;前者需要理想的条件,后者出现的原因是由环境阻力。

【详解】

(1)J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峰值。S型曲线中,由于环境阻力(培养液有限、试管体积有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不变,该单细胞菌数量达到a不变,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