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苏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苏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苏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苏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图是测定某湖泊的能量流动情况图解[单位:];则由图可知()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B.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依次为13.5%、20%C.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热能,因此能量流动具有多向性和循环性的特点D.若从生态因素考虑,存在于无机环境中的有毒物质经食物链逐级浓缩,因此营养级越高,生物个数越多,受害越小2、下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B.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人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C.捕鱼剩余量维持在K/2左右有利于对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D.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禁止开发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满足当代人的需求3、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物种丰富度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B.调查鲤鱼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若渔网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大C.田间某种杂草的随机分布,是生物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D.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密度的大小和天敌数目的多少都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4、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盲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盲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中引起其他象逃跑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起作用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信息传递引起的反馈调节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5、某种植物病毒M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靑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B.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C.靑蛙与病毒M是寄生关系D.水稻与病毒M是互利共生关系6、如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可表示植物利用的氧气B.飞船中的能量循环利用,使飞船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C.分解罐中的微生物可将流入的排出物分解,为立体农业中的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7、如图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种群迁入的某生态系统可能存在甲种群的天敌B.乙种群和甲种群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其中甲种群是被捕食者C.乙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后,使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小D.甲种群的出生率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在K值时降为0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图示为生态学家对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循环流动、逐级递减的B.②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C.②到③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①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9、下图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C.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10、生物有两种繁殖策略模式:速度策略(r-策略)和环境容纳量策略(K-策略)。采取r-策略的生物通常是一些小型生物如果蝇、鼠等,适应食物或温度这些波动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策略的生物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后代,以便在特定的环境中占据优势B.r-策略的种群常受到非生物因素的控制,其种群数量通常不能维持在K值附近C.只要将沙漠蝗虫的数量控制在K/2之内,就能有效地控制近期危害非洲的蝗灾D.虎属于K-策略的生物,其有效保护措施是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以提高K值11、光肩星天牛是一种林木蛀干害虫,林业工作者常通过检查产卵孔、羽化孔(成虫羽化在树干留下的小孔)和幼虫粪便等方法对该虫进行监测预报。某研究机构借助标记—释放—回捕法,将引诱剂与诱捕器组合对某旱柳林内光肩星天牛的成虫数量进行估算,其结果如下表:。统计项目标记释放总数/头诱捕总数/头回捕标记数/头雄性5746527雌性5746232总数114812759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的估算数量约为2500头B.经估算,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雄性数量多于雌性数量C.利用实验中的引诱剂诱捕光肩星天牛可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D.调查该区域内旱柳株数和每株新羽化孔数也可估算光肩星天牛成虫数量12、土壤中的食细菌线虫个体微小、运动能力弱。某植物的落叶可以使土壤中的细菌增加,进而引起食细菌线虫数量的增加。食细菌线虫能产生含氮物质,促进该植物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从而使其他植物的生长空间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不能流向消费者B.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土壤中某种食细菌线虫的种群密度C.该植物与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D.该植物侵占其他植物生长空间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13、下面表格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表示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生物种类被捕食者鸟昆虫鼠狐狸草草捕食者鸟√昆虫√√鼠√√狐狸√鹰√√

A.此食物网有三条食物链B.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C.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增多,鹰的数量减少D.鹰占有三个营养级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_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15、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_______的过程,就叫演替。16、不同生态系统在这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_______,食物网越_______,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17、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______和_______等方面。

(1)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下面各层要比上层的光照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_______下生长。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和_______;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_______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_______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18、______越复杂,_______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_______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19、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______20、群落中______________称为丰富度。2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和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2题,共8分)22、为了提高某地区的生态建设;一研究小组对该地区的一些已建设的生态工程和存在的一些生态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了改善河流的水生生态环境,在水面上设置了许多生态浮床,生态浮床就是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如图甲);为了缓解蝗灾,保护该地区的草地,研究小组调查了几种主要的蝗虫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食取量)的影响(如图乙)。

(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_________;该群落及生存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生态浮床中种植的植物具有食用、药用、美化环境、净化水体等功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价值。

(3)请据图分析,生态浮床能够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原因: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4)图乙结果为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________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小于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空心莲子草是恶性入侵杂草;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科研人员对该入侵植物开展了相关研究。

(1)空心莲子草是水陆两栖草本植物(图1);科研人员调查了空心莲子草入侵样地群落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2所示。

由结果可知;空心莲子草入侵会导致物种丰富度________,进而改变群落的________方向。

(2)空心莲子草主要通过节部生根形成不定根(图1)迅速繁殖;在种间________过程中占据优势。科研人员推测空心莲子草还可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毒害本土物种,为此开展了实验研究,其结果如图3所示。

与用_______处理的对照组相比;随空心莲子草(地上部和根系)浸提液浓度升高,三种牧草种子细胞膜损伤率增大,进而________种子的萌发。以上实验是否可以证明推测,如果可以,请说出理由;如果不可以,请补充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心莲子草由于繁殖能力强;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________(写出一个)等原因;会取代本地优势种从而造成生态危机。

(4)科研人员提出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空心莲子草的入侵,请你写出一条可行性方案。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分析】

图中A利用了太阳能,所以A是生产者,其固定的能量是464.6J/cm2;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其同化的能量是62.8J/cm2;D是次级消费者,其同化的能量是14.6J/cm2。解答本题应以群落为单位分析能量流动;输入到群落中的能量分为呼吸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和未利的部分。

【详解】

A、识图分析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464.6J/cm2;A错误;

B;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依次为62.8÷464.6=13.5%、12.6÷62.8=20%;B正确;

C;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热能;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不可循环的,C错误;

D;若从生态因素考虑;存在于无机环境中的有毒物质经食物链逐级浓缩,因此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越高,受害越大,D错误。

故选B。2、C【分析】【分析】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其关键就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至于过渡消耗并得到补充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详解】

A;外来物种若导致生态入侵则会破坏本地生态平衡;降低了本地生物多样性,A错误;

B;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B错误;

C;K/2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要持续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捕捞后种群数量在K/2值左右,C正确;

D;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入需求;又不对后代入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概念,明确K/2的含义及应用,并能结合选项分析作答。3、A【分析】【分析】

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详解】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物种丰富度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群落的物质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

B;调查鲤鱼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若渔网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小,B错误;

C;田间某种杂草的随机分布;是生物种群水平的研究内容,C错误;

D;天敌数目的多少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错误。

故选A。4、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

该实验中引起其他象逃跑的信息是生物合成的化学物质——信息素;这种信息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不都是由生物发出的,如物理信息可以由无机环境发出,B错误;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正确;信息传递引起的反馈调节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维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正确。

【点睛】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的作用,能准确判断题中所涉及信息的种类,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5、B【分析】【分析】

种间关系:

(1)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2)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详解】

A;由题意可知;青蛙通过捕食稻飞虱而减少病毒M在水稻间的传播,水稻和青蛙并未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构成竞争关系,A错误;

B;青蛙以稻飞虱为食;两者为捕食关系,B正确;

CD;由题意“某种植物病毒M"可知;青蛙与病毒M不存在寄生关系,但水稻与病毒M之间是寄生的关系,并非互利共生关系,CD错误。

故选B。6、D【分析】据图分析:立体农业中的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和水,分解罐可以分解排泄物,向立体农业中的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飞船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

【详解】

A;图中①可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二氧化碳;A错误;

B;密封飞船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需要吸收太阳能,才可以使飞船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B错误;

C;分解罐的微生物通过其分解作用;将粪便中的有机物等分解成无机物,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因而可以为立体农业中的植物提供无机盐和二氧化碳,但不提供能量,C错误;

D;该生态系统涉及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而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D正确。

故选D。7、D【分析】【分析】

分析曲线可知:在0~t3时间段;甲种群的数量增长呈S型,乙种群迁入后,甲种群数量开始波动,甲乙种群数量出现不同步的变化,说明乙捕食甲。

【详解】

A;甲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后数量增长呈S型;可知可能存在甲种群的天敌,A正确;

B;根据甲乙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的变化趋势;可知乙种群和甲种群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其中甲种群是被捕食者,B正确;

C;乙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后;作为甲的天敌,使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小,C正确;

D;甲种群的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故出生率不会降为0,D错误。

故选D。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C:D【分析】【分析】

据图可知;该图是能量流动定量分析,①②③分别表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

【详解】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错误;

B;①是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②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

C;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②到③是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C正确;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①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D正确。

故选CD。9、B: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不断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只有生产者可以同化二氧化碳,分解者可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据此可判断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④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③⑤是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⑦是化石燃料的燃烧,⑥是消费者的同化作用。

【详解】

A;已知图中乙是生产者;③过程是生产者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④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

B;根据图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判断:乙是生产者;甲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B正确;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而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C错误;

D;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D正确。

故选BD。10、A:B:D【分析】【分析】

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

A、r-策略的生物体型小;繁殖能力强,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后代,在特定的环境中占据优势,A正确;

B、r-策略种群通常受到非生物因素的控制;多变且难以预测,种群密度常低于K值,B正确;

C、对于有害生物低于K/2时控制最有效,蝗虫属于r-策略的生物;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后代,种群数量控制在K/2之下不一定就能有效控制蝗虫,C错误;

D;对于K-策略的生物;应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空间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提高他们的K值,D正确。

故选ABD。11、A:B:D【分析】【分析】

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

【详解】

AB;利用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个体总数=标记释放总数×(诱捕总数/回捕标记数);解得A、B正确;

C;引诱剂可以是性引诱剂也可以是其他方式的引诱;利用实验中的引诱剂诱捕,结合表格中的数据,诱捕的雄性和雌性数量基本一致,故该引诱方式不会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C错误;

D;据题中信息;林业工作者常通过检查产卵孔、羽化孔和幼虫粪便等方法对该虫进行监测预报,D正确。

故选ABD。12、B: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干:a、线虫可以捕食细菌,故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能流向消费者;食细菌线虫个体微小、运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该植物侵占其他植物生长空间;可使生物种类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详解】

A;食细菌线虫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食细菌线虫可以捕食细菌,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能流向消费者,A错误;

B;线虫个体微小、运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某种食细菌线虫的种群密度,B正确;

C;该植物增多;会导致食细菌线虫增多,能产生更多含氮物质,从而又导致植物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因此该植物与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C正确;

D;该植物侵占其他植物生长空间;使其他植物无法生存,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

故选BCD。13、C:D【分析】【分析】

人类大量捕杀鼠;狐狸和鹰的数量会减少。

根据表中的信息绘制如下食物网其中包含的食物链有草→昆虫→食虫鸟→鹰;草→鼠→鹰,草→鼠→狐狸。

【详解】

A;根据表中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可知;图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包含的食物链有草→昆虫→食虫鸟→鹰,草→鼠→鹰,草→鼠→狐狸,A正确;

B;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有鸟、鹰、狐狸,B正确;

C;由于鹰和鼠都以鼠为食;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减少,但鹰的由于有其他的食物来源可能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也可能减少,C错误;

D;根据食物链可知;鹰占第三和第四营养级,D错误。

故选C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略

【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河流的自净能力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详解】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点睛】【解析】负反馈调节15、略

【解析】代替16、略

【解析】①.多②.复杂③.强④.高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光照强度栖息空间食物条件土壤湿度人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网生态系统强食物链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学能20、略

【分析】【详解】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解析】物种数目的多少21、略

【分析】【详解】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四、实验题(共2题,共8分)22、略

【分析】【分析】

分析曲线可知;曲线纵轴表示牧草产量,横轴表示蝗虫密度,是牧草量随蝗虫密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密度及蝗虫的种类,因变量是牧草量。

【详解】

(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进行的渠道。

(2)生态系统具有直接;间接和潜在价值;食用、药用属于人类直接利用的价值,美化环境、净化水体是对生态系统起调节作用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3)据图分析;生态浮床能够有效进行水体修复是因为,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将污染物生化降解;植物遮蔽阳光抑制藻类生长。

(4)图示结果是蝗虫密度与牧草产量的曲线图关系,属于数学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小于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结合题目信息,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食取量,说明牧草产量增加,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的食取量;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范围内,蝗虫对生态系统不会构成危害。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