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版高三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沪教版高三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沪教版高三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沪教版高三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沪教版高三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高三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65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2、下列图片中不是借助显微镜观察到的是()A.B.C.D.3、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②的反应B.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度大于c处D.若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在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②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③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

④种群增长“J”型曲线的增长率保持不变.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②④5、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也要灭菌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0C恒温培养24-48小时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多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2015秋•林芝地区校级期末)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____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____.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____.

(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

(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____.7、甲型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H对h为显性).图1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发病史.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的非血友病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1)根据图1,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Ⅳ2两条X染色体的来源;Ⅲ4与正常女子结婚,推断其女儿患血友病的概率是____.

(2)两个家系的甲型血友病均由凝血因子Ⅷ(简称F8,即抗血友病球蛋白)基因碱基对缺失所致.为探明Ⅳ2的病因,对家系的第Ⅲ、Ⅳ代成员F8基因的特异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其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1,推断Ⅲ3的基因型是____.

(3)现Ⅲ3再次怀孕,产前诊断显示胎儿(Ⅳ3)细胞的染色体为46,XY;F8基因的PCR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建议Ⅲ3____.

(4)补给F8可治疗甲型血友病.采用凝胶色谱法从血液中分离纯化F8时,在凝胶装填色谱柱后,需要用缓冲液处理较长时间,其目的是____;若F8比某些杂蛋白先收集到,说明F8的相对分子质量较这些杂蛋白____.8、湿地是天然的蓄水库;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喻为“地球之肾”.如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淡水湿地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此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中,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

(2)与稻田生态系统比较,该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高、低或相同),原因是该生态系统____.食物网中,若甲壳类数量明显减少,短期内小鱼的数量将____(增加;减少或不变).

(3)上图中未列出的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

(4)在人工干预下,该地区的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这属于群落的____演替.演替结果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

(5)假设在该人工湿地中有A、B、C、D四种鱼,其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

若该鱼塘只有C种鱼,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乙I所示,池塘的承载量(K值)是____;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D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____所示: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____图所示.9、如图甲中a、b;c、d表示某二倍体植物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的该植物组织切片有丝分裂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____(填图中字母)区细胞,请按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排列图乙中细胞A、B、C、D的正确顺序____,该区域的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____.

(2)图乙A细胞中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

(3)某同学说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C图象,发现了赤道板.请你评价他的观察结果____.

(4)③和④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物质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5)若图丙E、F、G、H表示该个体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a、b、c、d表示某四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根据a、b、c、d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规律,判断a、c分别代表的结构或物质是____、____.

10、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结合图回答(1)至(3)题.

(1)图中①表示____系统;“甲”表示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及抗体)和____细胞.体内蛋白质合成不足可能会导致抗体数量减少和血浆渗透压____;从而使机体出现免疫力下降;组织水肿.

(2)当人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____,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

(3)由图可知,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为研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研究者从刚宰杀的大白鼠体内分离出新鲜的下丘脑和垂体,然后将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培养基内TSH的浓度,结果如下:

①实验中A瓶作为空白对照,可以说明____.

②据图分析实验结果:D瓶与A、C瓶比较说明:____;E瓶与A、C瓶比较说明:____.11、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____和____.12、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多次讲述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的美味食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____.

(2)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____;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____%左右.

(3)微生物培养时,如果想让培养基内只生长真菌,则可用含____的培养基;后期进行菌落统计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4)制作泡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____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色染料.13、(2016春•潜江校级期中)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图①中的实验流程.

(2)冲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冲洗应特别注意不能反复冲洗,以防止____的流失.

(3)图②装置中的充气口在____时关闭,在____时连接充气泵,并不断向内____.

(4)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____产生的____,在果醋发酵时排出的是____.

(5)在酒精发酵时瓶内温度一般应控制为____,醋酸发酵时控制为____.14、(2014•普陀区二模)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问题.

Y形迷宫(图1)内有红灯和电刺激装置;当分别按下各臂按钮时,相应臂的红灯就会亮起来,此时该臂不通电成为安全区,另外两臂及中央交界区均在短时间后通电成为电刺激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白鼠在遭受电刺激后迅速逃向安全区,该反射过程中电刺激属于____(填“条件”、“非条件”、“无关”)刺激.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

(2)研究发现小白鼠在连续遭受多次电刺激后,其反应强度随电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已知其关键因素在于突触的信号传递,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据此推断上述小白鼠反应减弱现象的原因是____.

(3)在某溶液中维持正常活性的离体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处于____(电位分布特点)的静息状态,受到适宜刺激后可产生____.受刺激部位的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趋势如图2中曲线所示,曲线上升的原因是____.

(4)该实验中某溶液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请在图2中画出表示动作电位的曲线.

(5)图3所示,处于兴奋区域的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5、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形成的.____.(判断对错)16、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静止的____.(判断对错)17、线粒体是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18、如果光合产物以蔗糖形式输出受阻,则会导致碳反应受阻,但不会影响光反应的进行19、效应B细胞能发生“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的变化T.正确F.错误20、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T.正确F.错误21、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____.(判断对错)22、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隔离.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共1题,共5分)23、西葫芦的果皮颜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T与t)控制;其中白、绿、黄三种色素在果皮细胞内的转化途径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T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为____.根据上图可知,黄果皮西葫芦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

(2)基因型为BBtt的西葫芦与纯合的黄果皮西葫芦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讲,F2的性状分离比为白色:黄色:绿色=____,这一分离比说明基因B和b、T与t的遗传遵循____定律.

(3)F2的白皮西葫芦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如果让F2中绿皮西葫芦与F1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白色:黄色:绿色比例为____.评卷人得分五、识图作答题(共3题,共24分)24、如图甲为蓝藻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水绵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与水绵细胞相比较,蓝藻细胞由于①________上没有________,因而属于原核细胞;水绵细胞由于具有[]________,而属于真核细胞。(2)在蓝藻细胞和水绵细胞中,它们共有的结构有[]和[]________,[]和[]________、[]和[]________,这体现了不同类细胞之间的________。25、图1是处于某种状态的植物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____填文字)(1)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____的分离,后者的结构包括[]和[]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3)如果某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图1细胞,此时7处的溶液浓度与6处的溶液浓度的关系是____。(4)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①红心萝卜A比红心萝卜B的细胞液浓度____。②甲〜戊蔗糖溶液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26、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加到培养液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________(填“会”、“不会”或“不一定”)减少。

(3)用一般的理化方法很难检测出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现将某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上,若胚芽鞘能够生长,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量的生长素。该实验的缺陷及补救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查玉米的种群密度采用__________,在2km2的面积玉米的环境容纳量为1000株,当种群密度为_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保留一位小数)

(5)环境容纳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10分)27、(10分)(1)图1表示对果蝇眼形的遗传研究结果,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状眼,该变化称为____。雄性棒眼果蝇的基因型为。(2)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lBX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l,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如图2所示。l在纯合(XlBXlB、XlBY)时能使胚胎致死。请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若棒眼雌果蝇(Xl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在子代果蝇中雄果蝇占②将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用X射线处理后,性状没有发生改变。为检验其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用棒眼雌果蝇(XlBXb)与之杂交,得到的F1代有3种表现型,从中选取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若经X射线处理后,发生了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雌果蝇应占;若经X射线处理后,未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雌果蝇应占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将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说明甲溶液吸水,即甲浓度>细胞液浓度,乙的浓度不变说明乙浓度=细胞液浓度,丙的浓度变大,丙溶液失水,则丙浓度<细胞液浓度,据此答题【解析】【解答】解:A;根据试题分析;生理状态相同的叶片的细胞液浓度是相同的,甲浓度>细胞液浓度,乙浓度=细胞液浓度,丙浓度<细胞液浓度,则实验前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错误;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细胞液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B错误;

C;水分移动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有渗透作用引起的;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D正确.

故选:D.2、D【分析】【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得物像是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得物像是亚显微结构.【解析】【解答】解:A;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得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A正确;

B;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B正确;

C;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C正确;

D;是叶绿体的模式图;不需要显微镜观察,D错误.

故选:D.3、A【分析】解:A;由于①是低等海洋动物的感受器;不可能对各种刺激都能接受,而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A错误;

B;③释放的神经递质先到达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后,就会被分解而失去活性,B正确;

C;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有共三个神经元;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速度不一样,在神经纤维上快,所以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C正确;

D、a处位于传入神经,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后,产生神经兴奋,经突触传递,能到达b处,所以在b处能测定到电位变化;D正确.

故选:A.

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因此兴奋只在突触处传递时存在突触延搁,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时间主要由突触的数量有关;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神经中枢,③是效应器.

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反射活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析】A4、C【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知识.

1;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

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解析】【解答】解:①池塘中所有的鱼不属于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①错误;

②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属于同一个物种;是一个种群,②正确;

③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无限增加;无K值,③错误;

④种群增长“J”型曲线的增长率保持不变;④正确.

故选:C.5、D【分析】【分析】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以内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解析】【解答】解:A;配制好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后;培养基也要灭菌,A正确;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B正确;

C、平板倒置后,将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370C恒温培养24-48小时;C正确;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以内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D错误.

故选:D.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10-4抑制抑制、促进、促进无影响茎、芽、根【分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图中曲线表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解析】【解答】解:(1)由图可知,促进植物根、茎的最适宜浓度依次为10-10mol/L、10-4mol/L,10-4mol/L对根来讲是抑制作用.

(2)根据图形分析可知;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抑制、促进、促进.

(3)B点位于X轴上;对茎的生长效应应为无影响即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4)最适宜的生长素浓度越小;说明其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越大,因此,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根>芽>茎.

故答案为:

(1)10-4抑制。

(2)抑制;促进、促进。

(3)无影响。

(4)茎、芽、根7、不能0XHXh终止妊娠洗涤并平衡凝胶,使凝胶装填紧密大【分析】【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伴性遗传--血友病,根据图1判断相关个体可能的基因型,再根据图2判断各条带代表的基因,从而判断各个体最终的基因型.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析】【解答】解:(1)因为Ⅳ-2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XHXHY,也可能是XHXhY,所以不能确定,Ⅲ-4的基因型为XHY;所以后代女性中没有患病个体.

(2)已知IV-2XXY的非血友病儿子,由图可知第一条带是显性,第二条带是隐性,所以Ⅲ-3基因型为XHXh.

(3)由题可知;IV3是血友病患者,所以建议III3终止妊娠.

(4)采用凝胶色谱法从血液中分离纯化F8时;在凝胶装填色谱柱后,需要用缓冲液处理较长时间,其目的是洗涤平衡凝胶,并使凝胶装填紧密;若F8比某些杂蛋白先收集到,说明F8的相对分子质量较这些杂蛋白较大.

故答案为:

(1)不能0

(2)XHXh

(3)终止妊娠。

(4)洗涤并平衡凝胶,使凝胶装填紧密大8、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竞争高营养结构复杂(或生物种类多或物种丰富度高或自动调节能力强)增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次生演替增强bⅢⅡ【分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由某淡水湿地食物网简图可知,淡水虾与小鱼都以水蚤为食物,它们是竞争关系,图中只列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未列出的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解析】【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淡水虾与小鱼都以水蚤为食物,故它们是竞争关系.

(2)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比稻田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高.若甲壳类数量明显减少,涉禽大量捕杀大鱼.大鱼的数量大量减少,短期内小鱼因天敌减少而数量增加.

(3)上图中只列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未列出的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4)在人工干预下;该地区的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演替结果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5)由图乙I曲线可知,该池塘的承载量(K值)是b;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D两种鱼;由于它们之间为捕食关系,所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Ⅲ所示;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它们之间为竞争关系,所以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Ⅱ图所示.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竞争。

(2)高营养结构复杂(或生物种类多或物种丰富度高或自动调节能力强)增加。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4)次生增强。

(5)bⅢⅡ9、bB→A→D→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312他看到的是细胞板,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不是真实结构,因此赤道板是看不到的不会细胞染色体【分析】【分析】图中a是根冠,b是分生区,c是伸长区,d是成熟区;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处于前期,C处于末期,D处于后期.分析图丙中数量变化,可判断E是原始生殖细胞;F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G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H处于减数分裂末期.d在E、H过程中不存在,可推断出d是染色单体;在F、G过程中d与b的含量是相同的,可判断b是DNA;在比较bc的量的变化,可推断出c是染色体;最后a是细胞数量.【解析】【解答】解:(1)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分生区细胞,此处细胞呈正方形,如图中b处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处于前期,C处于末期,D处于后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排列正确顺序:B→A→D→C,该区域的细胞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图乙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有6条染色体,共有3对同源染色体,12条姐妹染色单体.

(3)C图象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但是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不是真实结构,因此赤道板是看不到的,可判断他看到的是细胞板.

(4)③和④过程是细胞分化过程;此过程具有不变性,即细胞核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

(5)分析图丙中数量变化,可判断E是原始生殖细胞;F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G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H处于减数分裂末期.d在E、H过程中不存在,可推断出d是染色单体;在F、G过程中d与b的含量是相同的,可判断b是DNA;在比较bc的量的变化;可推断出c是染色体;最后a是细胞数量.

故答案为:

(1)bB→A→D→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312

(3)他看到的是细胞板;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不是真实结构,因此赤道板是看不到的。

(4)不会。

(5)细胞染色体10、免疫记忆降低神经递质反射弧神经-体液-免疫培养基(及培养过程中)不会产生TSH甲状腺激素能够抑制垂体分泌TSH下丘脑能促进垂体分泌TSH【分析】【分析】1;据图分析;图中①表示体液免疫,故①表示免疫系统.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蛋白质合成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

2;神经元通过神经递质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稳态.

4、根据柱形图分析,A瓶作为对照,C瓶说明垂体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瓶说明甲状腺激素能够抑制垂体分泌TSH;E瓶含有下丘脑,说明下丘脑分泌的物质能够促进垂体分泌TSH.【解析】【解答】解:(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有关,故图中①为免疫系统;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血浆的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的含量有关,故体内蛋白质合成不足会造成血浆渗透压下降.

(2)从图中可以看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受神经系统的控制,故丙是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的调节机制.

(4)①只有培养基的对照组;可以说明培养基中没有TSH;②D瓶与C瓶对比有甲状腺激素,说明甲状腺激素能够抑制垂体分泌TSH;E瓶含有下丘脑,与A;C对比可以说明下丘脑分泌的物质能够促进垂体分泌TSH.

故答案为:

(1)免疫记忆降低。

(2)神经递质反射弧。

(3)神经-体液-免疫。

(4)①培养基(及培养过程中)不会产生TSH(或其他合理答案)

②甲状腺激素能够抑制垂体分泌TSH(或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下丘脑能促进垂体分泌TSH(或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11、施莱登施旺【分析】【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

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解析】【解答】解: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故答案为:

施莱登施旺12、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盐的用量12青霉素30-300盐酸酸化重氮化玫瑰红【分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程序是:①配制溶液;②制备标准显色液;③制备样品处理液;④比色.【解析】【解答】解:(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2)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盐的用量;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12%左右,若酒精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若酒精含量过低则不足以杀菌.

(3)青霉素能杀死细菌;对真菌不起作用,所以在微生物培养时,如果想让培养基内只生长真菌,则可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后期进行菌落统计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4)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故答案为:

(1)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2)盐的用量12

(3)青霉素30-300

(4)盐酸酸化重氮化玫瑰红13、洗去浮尘菌种果酒发酵果醋发酵充入无菌空气酵母菌CO2空气与生成的CO218~25℃30~35℃【分析】【分析】分析图1:图1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酒精发酵后还可以进行果醋发酵.

分析图2:图2是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其中排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排气孔是排气,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解析】【解答】解:(1)图1方框中的内容是果醋发酵.

(2)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冲洗时应先冲洗后去梗;特别注意不能反复冲洗,以防止菌种的流失.

(3)果酒发酵是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的;而果醋制作是在有氧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果酒发酵时关闭,在果醋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并连续不断地向内泵入空气.

(4)酵母菌无氧呼吸时,除了产生酒精,还会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酵母菌产生的CO2.在果醋发酵时排出的是空气与生成的CO2.

(5)在酒精发酵时瓶内温度一般应控制为18~25℃;醋酸发酵时控制为30~35℃.

故答案为:

(1)醋酸发酵。

(2)洗去浮尘菌种。

(3)果酒发酵果醋发酵充入无菌空气。

(4)酵母菌CO2空气与生成的CO2

(5)18~25℃30~35℃14、非条件单向(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减少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或兴奋、神经冲动)(膜上钠离子通道在适宜刺激下大量开放导致)钠离子内流不可以h【分析】【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基本方式是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解析】【解答】解::(1)小白鼠在遭受电刺激后;电刺激属于非条件刺激,通过神经调节迅速逃向安全区,其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也是单向传导的.

(2)由于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所以当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减少时,小白鼠反应强度会随电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

(3)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为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为动作电位.其形成原因是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4)因为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所以不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进行实验.动作电位的曲线图如下:

(5)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为动作电位,此处产生兴奋部位为h.

故答案为:

(1)非条件单向。

(2)(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减少。

(3)外正内负极化(或静息)动作电位(或兴奋;神经冲动)(膜上钠离子通道在适宜刺激下大量开放导致)钠离子内流。

(4)不可以动作电位曲线如图所示

(5)h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5、√【分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解析】【解答】解:新物种的形成的过程为:地理隔离→突变;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因此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

故答案为:√.16、×【分析】【分析】流动镶嵌模型模型认:细胞膜结构是由液态的脂类双分子层中镶嵌可以移动的球形蛋白质而形成的.这一模型强调两点:①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移动.②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球形蛋白质有的镶嵌在膜的内或外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解析】【解答】解:细胞膜不是静态的;而是膜中的脂质和蛋白质都能流动的,即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或覆盖有磷双分子层表面,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可以运动;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所以整个膜是可流动的.

故答案为:(×)17、F【分析】略【解析】F18、F【分析】略【解析】F19、F【分析】略【解析】F20、T【分析】略【解析】T21、√【分析】【分析】防止多精子入卵的两道屏障:

①透明带反应:顶体酶可将透明带溶出孔道;精子穿入,在精子触及卵黄膜的瞬间阻止后来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生理反应.

②卵黄膜的封闭作用:精子外膜和卵黄膜融合,精子入卵后,卵黄膜会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内的过程.【解析】【解答】解:由于存在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故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故答案为:

√22、√【分析】【分析】物种是指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物种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种群是指生活同一地区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而物种则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条件下能相互交配繁殖,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在异地的物种形成过程中,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导致出现生殖隔离;而在同地的物种形成过程中不需要地理隔离就会形成生殖隔离.【解析】【解答】解:在异地的物种形成过程中;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导致出现生殖隔离;而在同地的物种形成过程中不需要地理隔离就会形成生殖隔离,出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故答案为:√四、计算题(共1题,共5分)23、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bTT或bbTt12:3:1自由组合2:1:1【分析】【分析】西葫芦的果皮颜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T与t)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示可知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B抑制白色色素转化为绿色色素,T基因控制酶T的合成,促进绿色色素转化为黄色色素.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图表,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析】【解答】解:(1)图中T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由于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B抑制白色色素转化为绿色色素,T基因控制酶T的合成,促进绿色色素转化为黄色色素,所以黄果皮西葫芦的基因型可能是bbTT或bbTt.

(2)基因型为BBtt的西葫芦与纯合的黄果皮西葫芦bbTT杂交得F1,其基因型为BbTt,F1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讲,F2的性状分离比为白色B,黄色bb--×=,绿色bbtt×=,所以白色:黄色:绿色=12:3:1,这一分离比说明基因B和b;T与t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F2的白皮(B)西葫芦中纯合子(BBTT、BBtt)所占比例为2÷12=.如果让F2中绿皮西葫芦bbtt与F1BbTt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白色B:黄色bb--:绿色bbtt比例为2:1:1.

故答案为: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bTT或bbTt(答不全不给分)

(2)12:3:1自由组合。

(3)2:1:1五、识图作答题(共3题,共24分)24、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解答】从图中可知;A是蓝藻的原核细胞结构模式图,①是拟核,②是核糖体,③是细胞壁,④是细胞膜,⑤是细胞质,图B表示水绵的真核细胞结构模式图,⑥是细胞质,⑦是带状叶绿体,⑧是细胞核,⑩是细胞膜,⑪是细胞壁。

(1)据图可知;蓝藻细胞没有核膜,属于原核生物;水绵细胞具有[⑧]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2)水绵细胞与蓝藻细胞都有的结构有[③]和[⑪]细胞壁;[④]和[⑩]细胞膜、[⑤]和[⑥]细胞质;体现了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统一性。

【解析】(1)拟核核膜[⑧]细胞核(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