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新版高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19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纯合的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2代中出现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的几率是()A.9/16B.3/16C.3/8D.1/82、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C.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D.寒冷刺激以电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传递3、为了使用于培养的动物组织细胞分散开,以便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选取来的动物组织应该先选用下列哪种物质进行处理A.胃蛋白酶B.胰蛋白酶C.盐酸D.胰脂肪酶4、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A.B.C.D.5、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靠山的人对山上的林木乱砍滥伐,靠水的人则对水中的生物乱捕滥猎,都对各自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那么,在治理和恢复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的原理是。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
C.整体性原理D.协调和平衡原理。
6、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2·a-1)17.43116.61150.8155.50总呼吸量(t/hm2·a-1)15.9392.73124.8140.98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6.65377.52398.57184.74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7、【题文】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2KJ/m2/年)。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同化固定的能量。
体内贮存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甲。
15.9
2.8
13.1
乙。
870.7
369.4
501.3
丙。
0.9
0.3
0.6
丁。
141.0
61.9
79.1
戊。
211.5
20.1
191.4
A.丁为肉食性动物B.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
C.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D.戊是丁的前一营养级8、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激素都是小分子物质B.激素对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C.激素参与的调节不属于体液调节D.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9、不属于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药物是()A.干扰素B.白细胞介素C.青霉素D.乙肝疫苗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是细胞核内DNA的唯一载体B.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不一定相等C.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不能发生联会D.染色体变异时DNA分子结构不一定改变11、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基因工程中,PCR技术只能用于扩增目的基因B.植物体细胞杂交时,可取两种植物细胞直接诱导融合C.早期胚胎培养液中含激素、维生素等多种能源物质D.胚胎工程中胚胎分割被看作是动物的无性繁殖技术12、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是在小菜蛾细胞的细胞核中进行B.过程②获取的CarE基因中不含有启动子C.过程③进行前需要用Ca2+处理大肠杆菌D.过程④后只有部分工程菌含有CarE基因13、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C.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14、下面关于绿藻和蓝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绿藻有核膜、核仁,而篮藻没有B.绿藻和蓝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C.绿藻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D.蓝藻是好氧藻类,其生命活动所蒞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15、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不会引起代谢紊乱。
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1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90%以上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C.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比血浆含有更多的蛋白质D.淋巴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17、在下列选项中,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A.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B.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C.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18、科研人员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IAA)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形成不定根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结果.据此结果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50μmol•L-1B.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可能相同C.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没有表现出两重性D.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生根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9、某科研小组对萝卜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研究,研究者将新鲜的萝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后,做了两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实验1分两组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探究____;本实验中,除了图甲所示溶液外,还需加入____.
(2)若实验2的两次实验温度均保持在30℃,只是第二次实验时萝卜提取液的使用量减半,其余实验操作都相同.则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
(3)实验2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失活的pH范围是____.
(4)由图可知,在进行酶活性的测定时,可根据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____或____来表示酶活性.20、家蚕细胞具有高效表达外源基因能力.将人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可以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
(1)进行转基因操作前,需用______酶短时处理幼蚕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
(2)为使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cDNA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的______和______之间.
(3)采用PCR技术可验证干扰素基因是否已经导入家蚕细胞.改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应该包含:扩增缓冲液(含Mg2+)、水,4种脱氧核糖苷酸、模板DNA、______和______.
(4)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家蚕细胞时,的细胞会产生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______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21、十九世纪中期;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明食品发酵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如今,形形色色的发酵食品在食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回答下列与微生物发酵;培养相关的问题:
(1)苹果酒清香;明快;风味清爽,它是由果汁发酵产生的。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______来检验。
(2)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这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______。
a温度控制b溶氧控制C.pH控制d酶的控制。
(3)苹果酒在______的作用下;经过深层发酵可形成苹果醋;在此过程中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原因是______
(4)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来看,豆腐应该属于______。
(5)在充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的条件下,乳酸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应用平板划线法分离乳酸菌时,从第二次划线操作起,每次总是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并划线数次,其原因是______。22、分)图甲表示植物细胞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乙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过程①进行的场所是&;,过程③称为。(2)图甲中有氧呼吸包括过程____(填序号),过程②进行的场所是____。(3)根据图乙分析,限制a、b两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____。(4)根据图乙,请在答题卡相应坐标中画出光照强度为L2、温度在10~30℃间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23、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①是______;此过程既需要______作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结合的______酶进行催化.
(2)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
(3)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
(4)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含60个氨基酸;则致病基因中至少含有______个碱基.
(5)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______.若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的中间部分碱基替换而来,则两种基因所得b的长度是______的.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30分)2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组织中的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25、一侧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刺激通过听觉神经通路传送到两侧的大脑听区皮层.()26、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探究题(共3题,共21分)27、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用于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并分析有关问题.
(1)应选取哺乳动物下列哪种细胞做实验______.
A.成熟红细胞B.神经细胞C.肌细胞D.上皮细胞。
(2)选用该材料的理由是______.
(3)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______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4)经过(3)的实验步骤后,可用下列哪一方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______.
A.静置B.加热C.离心D.过滤.28、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填标号)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_____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
(3)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实例.______(举一例便可)
(4)图中CO2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标号)人体内正常的PH值是______,维持正常酸碱度与______离子有关.
(5)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是______.
(6)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29、如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受到刺激时;兴奋只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
(2)如果人体内激素(d)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e)______(填写激素名称)和垂体分泌的(f)就。
会减少.在该调节中能引起下丘脑细胞兴奋的信号是______;______.接受信号的物质基础是______.
(3)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______.
(4)激素通常只作用于特定的器官和细胞,原因是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试题分析: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1代的基因型为YyRr。F2代的表现型为: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其中黄色皱粒(Y_rr)和绿色圆粒(yyR_)是亲本不存在的,故F2代中出现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的几率是(3+3)/16=3/8,C正确。考点:本题着重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解析】【答案】C2、C【分析】试题分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而不是大脑皮层,寒冷感觉的产生位于大脑皮层。骨骼肌的收缩是受大脑皮层的控制的。垂体中没有神经中枢。考点: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解析】【答案】C3、B【分析】使动物细胞相互分离开来的酶是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所以B选项正确。【解析】【答案】B4、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反射弧的结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和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解答】A.a是感受器,其接受适宜刺激,会引起e效应器的收缩,A错误;
B.神经细胞b先兴奋,神经细胞d后兴奋,两者的兴奋不是同步的,B错误;
C.c为突触,在突触前神经元,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神经元,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C正确;D.c处是突触,由神经细胞b的轴突和神经细胞d的树突构成,D错误。故选C。【解析】C5、C【分析】【分析】生态工程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在治理和恢复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要考虑社会-自然-经济的整体影响,即生态工程设计时要遵循整体性原理;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的农民生活问题,否则容易造成“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
故选C。【解析】C6、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群落结构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答】A.从表格数据看,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大,A错误;
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B正确;
C.群落结构上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错误;
D.植被干物质的量不仅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还与各级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错误。
故选B。【解析】B7、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戊是分解者,食物链表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故D错;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且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故乙是生产者,丁是初级消费者,甲是次级消费者,丙是三级消费者,故C正确;被捕食者随着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故B错;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动物,故A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处理数据、计算的能力。【解析】【答案】C8、D【分析】【解答】A;有些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如胰岛素,故A错;
B;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达到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故B错;
C;激素调节使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故C错;
D;激素是由某些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激素是由某些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的化学本质不确定,有蛋白质类的激素如胰岛素,有固醇类激素如性激素等;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达到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激素调节使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9、C【分析】【解答】解:ABD;利用转基因工程菌生产的药物已有60多种;这些药物包括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抗体、疫苗(如乙肝疫苗)、激素如:人生长激素、胰岛素等,这些药物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人类肿瘤、心血管疾病、遗传病、各种传染病、糖尿病、类风湿等疾病,ABD错误;
C;青霉素是诱变育种形成的高产青霉菌;再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药物,不是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药物,C正确.
故选:C.
【分析】基因工程药物(从化学成分上分析都应该是蛋白质):(1)来源:转基因工程菌.工程菌是指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率表达的菌株类细胞系.(2)成果:人胰岛素、细胞因子、抗体、疫苗、生长激素、干扰素等.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A|B|D【分析】解:A;细胞核内的DNA都存在于染色体上;A正确;
B;异型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可能不同;如X、Y染色体,B正确;
C;倒位后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可以与其同源染色体联会;C错误;
D;染色体数目变异时;DNA结构不变,数目改变,D正确.
故选:ABD.
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其次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形成四分体;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改变,染色体结构改变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
本题的知识点是真核细胞的DNA分布,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析】【答案】ABD11、A|B|C【分析】解:A;在基因工程中;PCR技术可用扩增目的基因,也可用于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A错误;
B;植物体细胞杂交时;应该先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再诱导原生质体融合,B错误;
C;激素和维生素都不属于能源物质;C错误;
D;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胚胎工程中胚胎分割被看作是动物的无性繁殖技术,D正确.
故选:D.
1;PCR是体外扩增DNA的技术;该技术可用于获取目的基因,此外还有多方面的用途,如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等.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
3;胚胎分割的特点: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胚胎分割被看作是动物的无性繁殖技术.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工程技术,掌握它们的具体过程及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解析】【答案】ABC12、AD【分析】解:A;过程①表示通过反转录法合成目的基因;该过程是在体外进行的,不是在小菜蛾细胞的细胞核中进行的,A错误;
B、目的基因是通过逆转录法获得的,该方法获得的目的基因不含启动子,因此过程②获取的CarE基因中不含有启动子;B正确;
C、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时采用感受态转化法,感受态细胞可用CaCl2溶液制备;C正确;
D、过程④需要进行鉴定,该过程获得的工程菌中都含有CarE基因;D错误.
故选:A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过程①表示通过反转录法合成相应的DNA;过程②表示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过程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④表示通过筛选获得工程菌.
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通过操作步骤确定图中各标号表示的生理过程;识记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的方法等,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解析】AD13、BD【分析】解:A;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比如: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几个密码子都可以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现象);一个碱基突变后,可能其氨基酸还是不变的,这样性状不会改变;如果突变发生在内含子或者发生隐性突变等等,生物性状也不会改变,A正确;
B、根据题干A:T:G:C=1:2:3:4,设这是第一条DNA单链,则A1:T1:G1:C1=1:2:3:4,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第二条链的碱基比例为:T2:A2:C2:G2=1:2:3:4,所以两条链中的A:T:G:C=3:3:7:7,则腺嘌呤所占的比例该DNA分子中含有腺嘌呤的数目是60,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22-1)=180个;B错误;
C;根据B项分析:两条链中的A:T:G:C=3:3:7:7;C正确;
D、总共有400个碱基,则每一条链上的碱基总数是200个,该DNA分子中碱基比例已经确定,所以碱基排列方式小于4200种;D错误.
故选:BD.
本题综合考察与DNA分子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具体的选项进行具体分析.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解析】BD14、CD【分析】解:A;绿藻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具有核膜、核仁,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没有核膜、核仁,A正确;
B;绿藻和蓝藻分别属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均具有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B正确;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C错误;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具有线粒体,D错误.
故选:CD.
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各结构和功能,明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结构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解析】CD15、AD【分析】略【解析】AD16、A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A正确;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90%以上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B错误;
C.与组织细胞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C错误;
D.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左右锁骨下的静脉进入血液循环,D正确。
故选AD。【解析】AD17、BCD【分析】解:A;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后;由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就可获得多倍体植株,不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错误;
B;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就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B正确;
C;基因工程培养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的过程中;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棉花细胞形成转基因植物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正确;
D;“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形成过程:番茄和马铃薯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正确。
故选:BCD。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属于多倍体育种;处理对象为独立的个体,无需进行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技术,将离体的单个植物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株的过程,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基因工程;单倍体育种和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均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本题着重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物工程育种中的应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在本题的基础之上适当的总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培养过程的顺序是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解析】BCD18、BC【分析】解:A、分析图示可知,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在10μmol/L和100μmol/L之间,50μmol/L生根量最多,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该在50μmol•L-1左右;若进一步探究最适浓度,可以在10μmol/L和100μmol/L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A错误;
B;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最适浓度;在最适浓度的两侧可能存在两种不同浓度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B正确;
C;和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生长素(IAA)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形成不定根的影响都是促进作用,图中没有体现抑制作用,不能体现两重性,C正确;
D;生长素的作用机理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D错误.
故选:BC.
分析题图可知;在柱形图显示的几个浓度中,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形成不定根促进的作用增强,当超过一定的浓度后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减弱;
本题是对IAA对插条生根的影响,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并进行推理、判断是考查的重点.【解析】BC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9、酶的高效性过氧化氢溶液酶含量的不同0~2,11~14产物的生成量底物(反应物)的消耗量【分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和无机催化剂,因变量是氧气的产生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作用的高效性;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因此除了图甲所示溶液外,还需加入体积相等;浓度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
(2)如果实验2的两次实验温度均保持在30℃;只是第二次实验时萝卜提取液的使用量减半,其余实验操作都相同,A;B曲线在同样PH条件下,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是酶含量不同.
(3)分析题图2可知;过氧化氢酶失活的pH范围是0~2和11~14.
(4)由图可知;在进行酶活性的测定时,可根据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产物的增加量或反应物的消耗量表示酶活性.
【分析】1;分析题图甲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一种是萝卜提取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另一种是Fe3+,因变量是氧气的产生量,实验的原理是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由于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加入萝卜提取液的实验先达到平衡点,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2、分析图2:该图是多因素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横轴表示PH,PH是一个自变量,如果验2的两次实验温度均保持在30℃,只是第二次实验时萝卜提取液的使用量减半,则另一个自变量是酶的数量,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剩余量越大,说明酶促反应速率越小.20、略
【分析】解:(1)为了使组织分散开为单个细胞通常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2)基因表达载体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终止子位于目的基因的尾端.
(3)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应该包含:扩增缓冲液(含Mg2+);水、4种脱氧核糖苷酸、模板DNA、TaqDNA聚合酶和一对DNA引物;在PCR反应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从较高的温度冷却到相对较低的55℃左右,其作用让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上,形成局部双链.
(4)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家蚕细胞时;贴壁生长的细胞会产生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增大细胞贴壁生长的附着面积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
故答案为:
(1)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2)启动子终止子。
(3)TaqDNA聚合酶对干扰素基因特异性的DNA引物对。
(4)增大细胞贴壁生长的附着面积。
解答本题从动物细胞培养;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PCR技术所需条件等知识点着手考虑.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相关知识,着重识记动物细胞培养和PCR技术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应用能力,属于容易题.【解析】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启动子;终止子;TaqDNA聚合酶;对干扰素基因特异性的DNA引物对;增大细胞贴壁生长的附着面积21、略
【分析】解:(1)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2)酵母菌发酵需要控制条件:温度18-25℃;溶氧控制;即要先通气后密封;pH控制,偏酸性;利用酵母菌自身的酶进行发酵,不需要对酶进行控制。
(3)苹果醋制备需要醋酸菌;温度要严格控制在30~35℃,由于只有氧气充足时,醋酸菌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所以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保证有氧环境。
(4)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来看,豆腐应该属于培养基。
(5)在充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的条件下;乳酸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应用平板划线法分离乳酸菌时,从第二次划线操作起,每次总是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并划线数次,其原因是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较少,最终可得到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成的菌落。
故答案为:
(1)重铬酸钾。
(2)D
(3)醋酸菌只有氧气充足时;醋酸菌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4)毛霉培养基。
(5)维生素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较少;最终可得到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成的菌落。
果酒制备的菌种是酵母菌;条件:温度18-25℃,缺氧;酸性。果醋制备的菌种是醋酸菌,条件:温度是30~35℃,要适时充气。
平板划线是常用的接种方法;划线之前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从而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本题考查微生物发酵和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重铬酸钾;D;醋酸菌;只有氧气充足时,醋酸菌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毛霉;培养基;维生素;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较少,最终可得到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成的菌落22、(1)内囊体薄膜;C3的还原。(2)④②;线粒体内膜。(3)光、温度。(4)【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1)图甲过程①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过程③表示的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2)图甲中有氧呼吸的过程包括②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④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3)图乙曲线表示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变化趋势,限制a点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限制b点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4)光照强度为L2,温度是10℃时,光合速率是4,温度是20℃和30℃时,光合速率都是6,据此作图。
故答案为:
(1)类囊体薄膜;C3的还原
(2)④②;线粒体内膜
(3)光、温度
(4)【解析】(1)内囊体薄膜;C3的还原。(2)④②;线粒体内膜。(3)光、温度。(4)23、转录;核糖核苷酸;RNA聚合;-AGACTT-;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60;等位基因;相同;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分析】解:(1)图中①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结合的RNA聚合酶进行催化.
(2)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密码子分别为UCU、GAA,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GACTT-.
(3)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包括: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含60个氨基酸;则致病基因中至少含有60×6=360个碱基.
(5)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若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的中间部分碱基替换而来,则两种基因的长度相同,它们转录形成的b(mRNA)的长度也相同.由于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因此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故答案为:
(1)转录核糖核苷酸RNA聚合。
(2)-AGACTT-
(3)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360
(5)等位基因相同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a表示DNA分子,b表示mRNA分子.
本题结合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解析】转录;核糖核苷酸;RNA聚合;-AGACTT-;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60;等位基因;相同;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四、判断题(共3题,共30分)24、A【分析】【解答】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组织中的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中的水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增加,小部分的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因此淋巴也增加,故正确。【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三大主要组成成分: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相互转换与物质的跨膜运输相结合。25、A【分析】【解答】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产生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再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产生听觉.故一侧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刺激通过听觉神经通路传送到两侧的大脑听区皮层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分析】此题考查听觉的形成过程,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据此回答.26、B【分析】【解答】解:D和d是一对等位基因,但D.d和d是相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分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同一种字母的大小写表示,如A和a.据此答题.五、探究题(共3题,共21分)27、略
【分析】解:(1)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择人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故选:A.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和其他多种细胞器的膜结构;这样得到的细胞膜比较纯.
(3)将人成熟的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细胞吸水膨胀,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4)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渗透吸水破裂;其中的内容物混合在一起,通过离心的方法可提取纯净的细胞膜,故选:C.
故答案为:
(1)A
(2)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3)蒸馏水。
(4)离心。
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实验材料的原因。
(1)动物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大型商场装修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承包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金昌b2货运资格证多少道题
- 二零二五年度轮胎产品绿色环保认证服务合同4篇
- 基于云计算的2025年度企业级应用集成合同3篇
- 中介和房东的委托协议 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与安保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零担货物运输与物流优化解决方案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个人之间房屋买卖纠纷调解合同范本4篇
- 2025自愿放弃社保待遇及补偿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培训机构教师任职合同4篇
- 道路沥青工程施工方案
- 内陆养殖与水产品市场营销策略考核试卷
- 票据业务居间合同模板
- 承包钢板水泥库合同范本(2篇)
- DLT 572-2021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 公司没缴社保劳动仲裁申请书
- 损伤力学与断裂分析
- 2024年县乡教师选调进城考试《教育学》题库及完整答案(考点梳理)
- 车借给别人免责协议书
- 应急预案评分标准表
- “网络安全课件:高校教师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素养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