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理学课件)_第1页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理学课件)_第2页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理学课件)_第3页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理学课件)_第4页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掌握各种主要影响药物作用因素。知识目标培养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学习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一、药物方面的因素(一)剂量

1、最小有效量2、有效量(治疗量)3、极量(最大治疗量):能引起最大效应而不至于中毒的剂量。国家药典明确规定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4、临床常用量:在治疗量中大于最小有效量而小于极量、疗效显著而安全的剂量。5、最小中毒量

作用强度剂量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极量治疗量常用量最小中毒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致死量安全范围(二)药物剂型1、药物剂型可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2、同一药物的不同剂型吸收速度往往不同。口服时液体制剂比固体制剂吸收快;固体制剂:胶囊剂>片剂>丸剂;肌内注射时水溶液吸收>混悬剂>油剂。(三)给药途径1、不同给药途径,药物效应不同,甚至可致效应产生质的区别。不同给药途径药效出现的快慢顺序为:静脉注射>(快于)吸入给药>舌下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给药>直肠给药>经皮给药。(四)用药时间和次数1、用药时间:应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药物特点而定。一般情况下:饭前服药吸收较好,发挥作用快。清晨空腹给药:驱肠虫药和泻药。饭前服药:对胃刺激性小的药物。饭时服药:助消化药,对胃刺激性大的药物。饭后服药:对胃肠刺激性大的药物。睡前服药:催眠药、缓泻剂。2、用药次数:应根据病情需要以及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而定。通常可参考药物的t½。3、疗程:依据疾病和病情的需要而定。

慢性病及替代疗法:常需按疗程长期用药。长期用药后不可突然停药,否则可致停药反应或反跳现象。(五)药物相互作用1、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2、药物在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3、药物在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配伍禁忌:出现浑浊、沉淀、变色以至药效降低、失效、毒性增强的现象。血液、血浆、氨基酸、白蛋白等不允许加入其他药物。(静脉注射配伍禁忌p327)(五)药物相互作用1、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2、药物在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3、药物在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使药物在作用部位浓度改变,导致药物效应增强或减弱,作用时间缩短或延长。(五)药物相互作用1、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2、药物在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3、药物在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①相加作用②增强作用③增敏作用拮抗作用:①竞争性拮抗作用②非竞争性拮抗作用二、机体方面一年龄二性别三遗传因素四病理状态五心理因素六昼夜节律肾小球滤过率心脏指数生活能力肾血流量最大呼吸能力功能(%)年龄(岁)人体各主要脏器功能随增龄减退情况(一)年龄

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如肝肾功能、体液与体重的比例、血浆蛋白结合量等可因年龄而异。老年的器官功能降低对药物敏感性增高(中枢神经抑制药、心血管系统药、利尿药)剂量1/2-2/3患病率高用药机会多用药种类多疗程长不良发应发生率高!儿童临床用药儿童在解剖结构、生理生化功能方面与成人差异较大;儿童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显著;且不同年龄组儿童之间也有一定差异。15新生儿期出生后28天。婴幼儿期

1个月~满3周岁。儿童期

3岁~-14岁。(一)年龄

肝功能尚未完善、肝药酶活性不足,对药物清除率低,易蓄积中毒。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分泌功能发育不全,对药物排泄能力较差小儿对药物较敏感发育阶段,易受药物影响儿童用药的基本原则儿童专用剂型正确诊断,综合分析,科学用药药物反应和药物代谢酶活性有性别差异。(二)性别酒精在女性代谢较男性慢(女性更易发生中毒反应;女性对特非那定的心脏毒性更敏感激素作用:雌、孕激素抑制药物代谢

女性对药物的清除能力弱,如女性利眠宁T1/2为男性的2倍妊娠期在妊娠第3周至第3个月末,特别要禁用乙醇、抗肿瘤药、性激素、抗甲状腺药及抗癫痫药等可致畸的药物。孕妇长期应用:地西泮可使婴儿产生药物依赖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使婴儿听力丧失;抗甲状腺药可致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妊娠晚期应用氯霉素可致灰婴综合征。女性特殊时期用药(三)遗传因素遗传药理学(pharmacogenetics):研究遗传因素影响药物反应的科学称为遗传药理学。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的差异受遗传基因的控制,遗传变异可引起药动学改变,并导致药物效应发生量或质的变化。(四)病理状态

病理因素能改变机体处理药物的能力,并影响机体对药物反应的敏感性。肾炎:低蛋白血症使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药效增强;肝功能不全:1.肝药酶活性降低,致药物作用增强;2.有些药物需要肝代谢活化,不能活化则可使治疗失败;肾功能不全:主要由肾排泄的药物可能发生药物蓄积中毒安慰剂(placebo)是指不含药物成分、无药理活性,而外形似药品的制剂。本身没有任何治疗作用。但因患者对医生信任、患者自我暗示以及对某种药物疗效的期望等而起到镇痛或缓解症状的作用。(五)精神因素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随机抽取两组病人,一组病人得到医生的确诊,并被告知他们很快就会好起来;另一组病人则给予含糊其词的诊断,也没有保证他们能很快康复——这些人没有接受任何差异治疗。结果:第一组有64%的病人病情出现好转,第二组只有39%、这说明在治疗病人时,医生的态度远比他们开出的处方重要。用药护理中不仅要重视病人对药物的生理效应,而且要重视病人对药物的心理效应。

影响药物心理效应的因素:病人的文化素养、疾病性质、人格特征,制剂颜色、口味、包装以及医务人员的语言、行为、态度等。

心理因素(六)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生物节律对人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与转归,药物的治疗效应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不良的生活嗜好,如吸烟、酗酒能减弱药物作用;无规律的生活方式和紧张的工作环境,对药物的作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远离不良嗜好,以确保药物治疗作用的充分发挥,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ThankYou!(一)受体的概念

特定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或细胞核内,能识别、结合特异性配体并能引起特定生物效应的大分子物质。一、受体机制(二)受体类型

(1)含离子通道的受体:如N胆碱受体。

(2)G-蛋白耦联受体:例如肾上腺素等肽类受体。

(3)具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例如胰岛素受体。

(4)细胞内受体:例如大多数甾体激素受体。Receptor①敏感性;②特异性;③饱和性;④可逆性;⑤多样性;⑥可变性。内源性配体信息放大系统生理、药理学反应(三)受体的特性Receptor药物(四)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D]+[R][DR]……E式中[D]代表药物(指激动药);[R]代表受体;[DR]代表药物-受体复合物;E代表效应。当反应达平衡时,解离常数K2=

当50%受体与药物结合时,K2=[D]KD:指引起50%最大效应(即50%受体被占领)时所需的剂量.表示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与亲和力大小成反比.pD2:亲和力参数,指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值,代表亲和力大小,与亲和力成正比。pD2=-logK2[DR][D][R]K1K21、药物与受体结合必备两种特性(1)亲和力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决定药物的作用强度。(2)内在活性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特异性药理效应的能力。决定药物的作用性质。可用α表示,通常0≤α≤12、与受体结合药物的分类(1)激动剂

=1)(2)部分激动剂

1)(3)拮抗剂

=0)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合力又具有较强的效应力(内在活性),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合力,但具有较弱的效应力。单独应用是激动剂,与激动药联用时是拮抗剂。概念: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合力,但缺乏效应力。分类:依其与激动剂是否竞争同一受体而区分为两类①竞争性拮抗剂:和激动剂相互竞争相同受体,拮抗作用是可逆的,与激动药合用时其效应取决于两者的浓度和亲和力;激动剂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②非竞争性拮抗剂:不是和激动剂争夺同一受体,可反妨碍激动剂与受体的结合或改变效应器的反应性,结合是相对不可逆的;不仅可使激动剂的量效曲线右移,而且能抑制其最大效应。二、受体调节1、向上调节:受体数目增加、亲合力增大、或效应增强,成为向上调节。与长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