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解析: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真题解析: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真题解析: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真题解析: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真题解析: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2.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一、知识与运用(共8小题,19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殷红(yīn)田垄(lǒng)字斟句酌(zhēn)叱咤风云(chà)B.揩油(kāi)晌午(shǎng)垂涎三尺(yán)迥乎不同(jiǒng)C.咀嚼(jiáo)聚歼(jiān)潜心贯注(qián)铿锵有力(kēng)D.呜咽(yè)谰语(lán)警报迭起(dié)鲜为人知(xiǎn)【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殷红(yīn)——yān,叱咤风云(chà)——zhà;B.垂涎三尺(yán)——xián;C.咀嚼(jiáo)——jué;故选D。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愧祚鞠躬尽瘁家喻户晓锋芒必露B.取缔妇孺皆知蓬断草枯无瑕兼顾C.蜂拥万丈狂澜一泻千里悬崖峭壁D.震悚一如即往莫名其妙若有所失【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愧祚——愧怍,锋芒必露——锋芒毕露;B.无瑕兼顾——无暇兼顾;D.一如即往——一如既往;故选C。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B.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方面取得两项新突破——翻译和处理器,这标志着人工智能跨过了一道微不足道的门槛。C.中印边境戍边英雄烈士们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主权与领土完整,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D.当代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靠着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致富之路。【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多用来形容人的情绪。不能用来形容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使用对象有误;B.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这里用来形容人工智能跨过了一道没有难度的门槛,使用正确;C.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这里形容英雄的事迹很感人,使用正确;D.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这里形容毛相林等人有毅力、有恒心地去做事,使用正确;故选A。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是否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B.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C.为了提高大家的阅读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D.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体系陷入困境,不仅在全球甚至西方内部受到质疑,原因是西方价值体系并不足以保证产生好的经济社会效果。【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B.搭配不当,应在“和”的后面加上“增强”;C.成分残缺,应在“诗歌朗诵”后面加上“活动”;D.语序不当,将“全球甚至西方内部”改为“西方内部甚至全球”;故选A。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交通拥堵、工作与生活功能区隔分明、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致暴雨内涝……B.“这园子虽荒凉,却富有野趣”。小石笑着对我说道,“可以算做我们俩的地上乐园啦”!C.邀请名家开讲打造《读书沙龙》,组织歌手演出打造《民谣季》,举办儿童画展打造《艺术空间》……这家书店开展的系列活动成为了县城的一道文化风景。D.近年来,禁止手机进校园的呼声不绝于耳。看来,中小学生是完全杜绝使用手机?还是有选择地使用手机?这已成为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B.“这园子虽荒凉,却富有野趣”是独立引用,可将下引号后面的句号放在下引号前;C.句中的“读书沙龙”“民谣季”“艺术空间”是活动主题;应将本句中的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D.选择疑问句只在句末用问号,所以应将句中的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故选A。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诗集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学术代表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B.《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C.史书编撰体例有编年体、纪传体和国别体等,《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D.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如,欧阳修的谥号是“文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D.欧阳修的谥号是“文忠”。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如范仲淹、曾国藩等;故选D。7.2021年,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某校学生会发起了给老革命老党员网上留言的活动。学生的下列留言中不得体的一项是()A.中华儿女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功勋,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B.你们事迹让我深受感动,我要求你们老当益壮,为祖国再立新功!C.你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D.你们的浴血奋战赢得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我们感谢你们!【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B.“我要求你们”带有明显的命令和要求的口吻,不符合学生的身份。故选B。8.阅读《骆驼祥子》中两段内容,按要求作答。【选段一】第二剂药煎好,他不肯吃。既心疼钱,又恨自己这样的不济……为证明他用不着吃药,他想马上穿起衣裳就下地。可是刚一坐起来,他的头像有块大石头赘着,脖子一软,眼前冒了金花,他又倒下了。什么也无须说了,他接过碗来,把药吞下去。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虎妞:“车呢?”【选段二】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要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1)由【选段一】联系原著,简述使“他”大病一场的原因。“他”问起的那辆车子后来的结果怎样?(2)联系原著,从【选段二】中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1)祥子为多赚钱,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被暴雨淋坏了身子,大病一场;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为筹钱埋葬虎妞卖掉了这辆车。(2)由原来淳朴善良、勤劳正直、自尊自强变得油滑消极、麻木潦倒、自暴自弃。【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选段出自老舍的《骆驼祥子》第十九章,前文的内容是:六月十五那天,先是烈日当空,晒得人喘不过气来;午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在这冰火两重天里,祥子都拉着车,他终于病倒。此时祥子拉的车是用虎妞的钱买的,这辆车最后因为虎妞难产无钱安葬而被卖掉了。【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骆驼祥子》中,之前的祥子“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可见他非常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且为了这个梦想,他可以风里来,雨里去,如同“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不断的忙碌;但在【选段二】中,祥子“他的车也不讲究了”,而且“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还会为了一点小甜头同租客打架,也会同别的车使坏。从这鲜明对比可看出,祥子从以前那个勤劳刻苦、任劳任怨、老实上进、拼命拉车的农村青年已经堕落成了麻木不堪、穷困潦倒、自暴自弃、爱贪小便宜的行尸走肉。自己的黄包车梦想三起三落成水中泡影,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也上吊自杀,祥子的生活再没有点奔头,所以他堕落成了这般模样。二、研究性学习(共3小题,5分)学校正在开展“垃圾分类——生活新时尚”语文专题实践活动,材料组的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一起来探究。【材料一】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材料二】中国经济网报道,随着各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从46个重点城市增加到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相关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在垃圾分类成了全中国人要面临的问题时,“你是什么垃圾?”不再是上海人每天纠结的问题了,针对此,各类垃圾分类“神器”问世,淘宝、京东、美团也嵌入了垃圾分类的识别系统。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估算,未来10年,垃圾分类带动的产业规模大概有4000亿元。【材料三】一位家住上海张江的程序员小李,由于平时工作忙,赶不上垃圾收集的时间,于是他突发奇想叫了名快递员上门,打算将垃圾寄到上海附近昆山的垃圾站里。快递员称,该程序员家的垃圾有二十几斤重,虽然他很佩服程序员的才华,称他“简直是天才一样的操作”,但仍以“不符合邮寄规定”拒绝了。最后,快递员花了半小时教会程序员垃圾分类,并建议他以后早起倒垃圾。9.简要说明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探究到的主要信息。10.结合材料,请你为垃圾分类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11.假如你是【材料三】中的快递小哥,请你结合相关情境劝说程序员小李进行垃圾分类。【答案】9.实行垃圾分类意义重大,且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10.示例一:实行垃圾分类,守护绿水青山。示例二:科学垃圾分类,美丽地球家园。11.示例一:小李,你好!实行垃圾分类,关系我们的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自身文明的体现,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示例二:小李,你好!让我们一起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保障社会生活这一“程序”正常运转,何必让垃圾行千里?你说呢?【解析】【分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提炼材料信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一定要找出材料中的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把发生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格式一般为:人物+事件。由【材料一】“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材料二】“随着各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从46个重点城市增加到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相关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可知,材料主要信息为:实行垃圾分类意义重大,且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10题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拟写时,要围绕“垃圾分类——生活新时尚”的主题来思考。示例:垃圾分类我先行,举手之劳处处做。【11题详解】本题考查劝说词。由【材料三】“于是他突发奇想叫了名快递员上门,打算将垃圾寄到上海附近昆山的垃圾站里”“该程序员家的垃圾有二十几斤重”可知,程序员小李不太懂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道理,劝说时,要注意用语得体,委婉劝说。示例:小李,你好!分类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维护我们的家园环境吧!三、诗文默写(共10分)12.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①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②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③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④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⑤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⑥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⑦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⑧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⑨____________,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⑩《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此夜曲中闻折柳②.隔江犹唱后庭花③.独坐幽篁里④.凭君传语报平安⑤.无案牍之劳形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⑦.化作春泥更护花⑧.丰年留客足鸡豚⑨.有约不来过夜半⑩.万里赴戎机⑪.关山度若飞【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庭、幽篁、牍、淤、豚、戎”等字词容易写错。四、古诗文阅读(共8小题,19分)(一)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请简要赏析诗中“斗”的表达效果。14.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3.一个“斗”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花朵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意对即可)14.表达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劝喻人们珍惜时光,勤奋努力的思想感情。或者:表达了诗人鼓励人们不甘落后,敢于创造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的蓬勃生机,也对)。(意对即可)【解析】【分析】【13题详解】考查诗歌的炼字。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百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一句中的“斗”有争奇斗艳之意,此处用于形容草树,可知“斗”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表现了晚春的喜爱。【14题详解】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百花盛开,万紫干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白首无成,告诉我们: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展示自己的个性,昂扬进取,积极发挥自身潜能,有所作为,在人生的舞台上亮出自己的风采,活出自己的价值。作者意在劝人要勤学,不要像杨花一样白首无成。只有惜春惜时,抓住时机,乘时而进,才能创造美好未来。(二)文言文阅读Ⅰ(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尝射于家圃尝:②康肃笑而遣之遣:③释担而立释:④以此自矜矜: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 B.但微颔之/但当涉猎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屠乃奔倚其下 D.以我酌油知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7.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陈尧咨和卖油翁之间发生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B.“汝亦知射乎?”和“尔安敢轻吾射!”体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C.“释担而立”“睨之”“但微颔之”,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了沉着自信的智者形象。D.文中“取”“置”“酌”等动词的运用,准确生动地展示了卖油翁精湛的技艺。【答案】15.①曾经②打发③放下④夸耀16.D17.C【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为:(他)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尝:曾经。②句意为: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遣:打发。③句意为: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释:放下。④句意为:他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矜:夸耀。【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的一词多义。A.表反问,怎么/表反问,怎么;B.副词,只是/副词,只是;C.连词,于是/连词,于是;D.代词,这个道理/助词,无实义;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释担而立”的意思是: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运用的是动作描写,题干“运用神态描写”表述错误。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有一次),(他)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三)文言文阅读Ⅱ(共3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傅永,字修期,清河人。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①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节选自《北史·傅永列传》〉【注释】①寻:不久。②露布:檄文,捷报类军旅文书。泛指布告,通告。18.用“/”给下面文字断句。(画两处)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20.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从文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8.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19.示例:于是傅永就发奋(发愤)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20.示例:“傅永因无法回复友人信件于是发奋(发愤)学习”启示我们在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后,刻苦努力,就能够有所成就。(或我们做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哪里不足而去努力,谦虚才可使人进步。)【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上马能击贼”与“下马作露布”结构一致中间应断开。“唯”作句首词,其前面应该断开。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据此断句为: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1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乃,于是,就;经史,经书和史书;涉猎,广泛阅读。【2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梳理语段内容,抓住相关语句来概括即可。傅永本是武将,拳勇过人,从“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可见他读书后成为了兼有文韬武略的人;“发愤读书”说明他勤奋有志气;傅永的经历启示我们:只要发奋读书,勤奋刻苦,终能成才。【点睛】【参考译文】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小的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进入魏国,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气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飞快地奔跑。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狠狠地责备他,不给他答复(帮他回信)。于是傅永就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五、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1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⑩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⑪……⑫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⑬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⑮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21.对选文第③段中划线句“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闻一多先生做事一向认真专注,钻研古代书籍的状态就像医生开药方一样。B.闻一多先生兴趣广泛,不仅是诗人、学者,还钻研中国古代医学。C.衰微的民族要振兴,只有靠闻一多这样的学者的研究成果。D.闻一多先生在努力寻找使我们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方法。22.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前半部分主要写闻一多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废寝忘食,着力表现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B.选文后半部分主要写闻一多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不畏艰险,勇于斗争,视死如归,着力表现闻一多是“大勇的革命家”。C.从先前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到后来的“迥乎不同”,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从钻研学问到参加革命,逐渐觉醒的过程。D.前半部分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与后半部分的“迥乎不同”,看似矛盾,其实在行动的目的上是一致的。23.下列关于本文写法和语言特色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精炼、生动、形象,有跳跃性,有气势,这是本文的语言风格。B.选文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不讲究形象只求简洁明了。C.选文语言多用口语,自然朴素,不加雕琢,平实如话。D.选文融记叙、描写、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为一体。【答案】21.D22.C23.A【解析】【分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这句话中的“文化药方”是一种比喻说法,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第③段“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理解可知,即“使我国的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逐渐觉醒的过程”错误,由第⑭段“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文章写闻一多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觉悟都是非常高的,表现都是非常出色的,并非“逐渐觉醒的过程”。故选C。【2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写法和语言特色的理解与分析。B.叙述的语言如文章第④段“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和议论的语言如第⑮段“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可知,叙述和议论语言都很形象,选项“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不讲究形象只求简洁明了”错误;C.由第③段“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和第⑮段“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可知,选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富有诗意,并非“多用口语,自然朴素,不加雕琢,平实如话”;D.文章没有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故选A。(二)现代文阅读Ⅱ(共4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百合花开深山中刘从进①九月,农忙既歇,水车犁耙的声音没了,村子忽然安静。吃过午饭,父亲靠着门坐在一张小矮凳上抽着旱烟,望了一眼日头。时已夏末,阳光悠悠晃晃的,像拉长了的线,温和地洒在大地上。这样的日子,人跟牛啊狗啊还有村庄都在悄悄地休息。②父亲抽完烟,把旱烟管往凳脚上敲了几下,看我一眼,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我说:“去挖百合吧。”我那时读初中,十四五岁,暑假里刚跟着父亲忙完农活,闲了几天,身子又轻了,便高兴地说:“好。”③父亲与我各拿一把锄头、一个编织袋,戴一顶草帽就出门了。④山在村子的东边,连绵起伏,弯弯相连、岙岙相望。我们先到东南山,在满眼的青黛苍绿的柴草里,循着那清亮洁白的花寻找百合。百合在山中零零落落地长着,不很多也不难找,找到后我们就用锄头连根挖起。百合的根是一种球状的鳞茎,可入药,收购站里收的。⑤从东南山到坐骑坑、火烛坑再到杨排岭、中央岗,我们一山一山地翻过去。开始的时候,我与父亲总在对方视线范围内。山里空旷无人,我们彼此不说话,就用目光相互关照着。越往山里走,柴草越长,百合那洁白的花隐现在柴草之间,也越难发现了。有时我和父亲两人也彼此看不到人,只听到锄头的“嚯、嚯”声。⑥忽然,我发现了前面一块巨大的岩石下,繁茂的草丛中有一朵很大、很艳的百合花,开在高高的茎干上,非常美。我被这“一枝独秀”的花朵迷住了,慢慢靠近崖边,静静地看了好一会。它开在这深山沟壑里面,要不是我发现,怕是再也不会有人欣赏它了。我既高兴又心疼,小心翼翼地开始挖,不想伤及它一丝的根须。⑦等我挖出这棵百合花,抬起头来看,父亲呢?看不到了,再仔细去听,也听不到声音了。我随口叫了一声,没回音。慢慢的,一种异样的感觉涌遍我的全身。整座山变得死一样的沉寂,一种可怕的肃穆感向我袭来。我颤抖地呼叫起来:“爸爸,爸爸……”山谷里传来可怕的回音,周围更加肃静了。⑧我把父亲弄丢了!再看这山、树、柴草,似乎都不一样了,变得陌生和疏离。我强作镇定,独自一人在深山里没有方向地走着,百合花对我已经不重要了。我用眼睛搜索,用耳朵倾听,父亲却像蒸发了一样,没有丝毫踪影。这时候每吹来一阵微风都让我惊悸,脚下不知怎么地不断绊着岩石和草根,山里发出的一点点声音都很清脆,让我毛骨悚然。我在山里越转越深,越走越远。在一片茂密的林子前,我停下来——我迷路了。⑨怎么办?我吓蒙了。但此时的我只能靠自己了。我冷静下来,克服恐惧,站到一个山崖上寻找远处的参照物,辨别村庄的方向,然后我开始七拐八拐地走出了深山。⑩站在山口,我才发现自己的手和脚都被柴草划得血肉模糊,但根本没觉得疼。回头看山,依然是那样的沉静和惊悚。我沿着一片庄稼地赶紧回到家里。⑪父亲并没有回家,直到天色暗了,他才扛着一满袋百合花回来。奇怪的是,他好像根本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这让我很委屈,也很纳闷。但倔强的我也故意不提起,只把它一直藏在心底。⑫后来有一天,我再次走进这片深山的时候,心底忽然敞亮了,一个人也不觉得害怕了。山是那样的安稳,一切是那样自然,那样踏实。⑬忽然明白,那天父亲是故意把我扔了的。(摘自《羊城晚报》,2020.12.06)24.班级文摘推荐小组在归类本文时,发生了争议,你觉得这一篇文章应该归到下列哪一类当中?A.童年回忆 B.亲情故事 C.人生百态 D.人与自然25.文中第⑪段中作者说“这让我很委屈,也很纳闷。但倔强的我也故意不提起,只把它一直藏在心底”,请你指出我“委屈”和“纳闷”的具体内容。26.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这时候每吹来一阵微风都让我惊悸,脚下不知怎么地不断绊着岩石和草根,山里发出的一点点声音都很清脆,让我毛骨悚然。27.文章以“百合花开深山中”为标题有什么妙处?【答案】24.B25.委屈的原因是自己弄丢父亲,父亲竟然没有找,让自己担惊受怕,还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纳闷的是父亲为什么不提我走丢的事。26.心理描写,通过感受和声响细腻展现“我”的内心世界,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我”身处深山、找不到父亲时的慌乱和恐惧。27.文章以“百合花开深山中”为标题,既点明了文章叙述的主要对象内容,又交代了“挖百合花”这一线索的场景,同时,“百合花”又象征了“我”克服恐惧心理的美好,以此为题,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分析】【2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主题的把握。结合文章第②段“父亲抽完烟,把旱烟管往凳脚上敲了几下,看我一眼,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我说:‘去挖百合吧。’”,第③段“父亲与我各拿一把锄头、一个编织袋,戴一顶草帽就出门了”,第⑥段“忽然,我发现了前面一块巨大的岩石下,繁茂的草丛中有一朵很大、很艳的百合花”,第⑧段“我把父亲弄丢了”,第⑫段“后来有一天,我再次走进这片深山的时候,心底忽然敞亮了,一个人也不觉得害怕了”以及第⑬段“忽然明白,那天父亲是故意把我扔了的”可知,文章叙述了“我”与父亲上山挖百合时,“我”发现了一朵很美的百合,挖出它后与父亲走失并迷路,靠着沉着与冷静,“我”独自一人走出大山,回到家,并最终意识到父亲的用意。综上所述,这是一篇关于亲情的故事。故选B。【2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第⑧段“我把父亲弄丢了”“我用眼睛搜索,用耳朵倾听,父亲却像蒸发了一样,没有丝毫踪影”第⑪段“直到天色暗了,他才扛着一满袋百合花回来”“他好像根本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可知,“我”与父亲上山挖百合,但自己觉得弄丢了父亲而担惊受怕,却没想到父亲竟然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因此“我”觉得委屈。由第⑪段“他好像根本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可知,纳闷的是父亲为什么不提我走丢的事。【26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惊悸”“毛骨悚然”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结合“吹来一阵微风”“一点点声音都很清脆”可知,通过“我”的感官细致地写出“我”当时的心理,再结合第⑧段“我把父亲弄丢了!再看这山、树、柴草,似乎都不一样了,变得陌生和疏离。我强作镇定,独自一人在深山里没有方向地走着”可知,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我”找不到父亲后的害怕和恐慌。【27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标题作用的分析,一般从人物、情节、线索、主题、表达效果等角度考虑。结合文章第②段“父亲抽完烟,把旱烟管往凳脚上敲了几下,看我一眼,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我说:‘去挖百合吧。’”,第⑥段“忽然,我发现了前面一块巨大的岩石下,繁茂的草丛中有一朵很大、很艳的百合花”,第⑧段“我把父亲弄丢了”,第⑫段“后来有一天,我再次走进这片深山的时候,心底忽然敞亮了,一个人也不觉得害怕了”以及第⑬段“忽然明白,那天父亲是故意把我扔了的”可知,标题中的“百合花”是文章叙述的主要对象和线索,且标题中的“深山”又交代了“挖百合花”这一线索的场景。“百合花”一般喻指着美好的人和事,结合第⑫段“后来有一天,我再次走进这片深山的时候,心底忽然敞亮了,一个人也不觉得害怕了”可知,经过“挖百合”这一事件,“我”克服恐惧心理,成长了,故标题又具有象征意义。同时,文章以植物为题,生动形象,能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六、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