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社会福利服务方案_第1页
三农村社会福利服务方案_第2页
三农村社会福利服务方案_第3页
三农村社会福利服务方案_第4页
三农村社会福利服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社会福利服务方案TOC\o"1-2"\h\u12004第一章社会福利服务概述 3187631.1三农村社会福利服务现状分析 33431.1.1经济发展状况 3279961.1.2人口结构特征 3120291.1.3社会福利服务设施现状 3211171.1.4社会福利服务政策现状 36491.2三农村社会福利服务需求评估 4265411.2.1生活照料需求 4188341.2.2教育培训需求 4236521.2.3医疗卫生需求 4299851.2.4文化娱乐需求 418551.2.5社会保障需求 43092第二章社区支持服务 470372.1社区互助平台建设 4259112.1.1建设目标 4274142.1.2建设内容 539682.1.3实施策略 588652.2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 5165952.2.1建设目标 554872.2.2建设内容 5102922.2.3实施策略 590952.3社区文化活动组织 698202.3.1组织目标 6205752.3.2组织内容 6184332.3.3实施策略 66283第三章老年人福利服务 6305473.1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 6178483.1.1照料服务目标 6180493.1.2照料服务内容 6152773.1.3照料服务实施 78333.2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 7200123.2.1健康医疗服务目标 79383.2.2健康医疗服务内容 7283813.2.3健康医疗服务实施 7243013.3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7152853.3.1精神文化生活目标 763083.3.2精神文化生活内容 7310943.3.3精神文化生活实施 815315第四章儿童福利服务 890124.1儿童教育关爱服务 827764.2儿童健康保障服务 8161364.3儿童权益保护服务 921458第五章残疾人福利服务 9269685.1残疾人就业援助 9136425.2残疾人康复服务 9213385.3残疾人社会融入服务 1015653第六章医疗保障服务 1058256.1基本医疗保障覆盖 10235926.1.1目标设定 1040156.1.2实施措施 10149966.2特殊人群医疗保障 11141816.2.1目标设定 1178436.2.2实施措施 1134016.3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1235316.3.1目标设定 11187396.3.2实施措施 1115101第七章教育保障服务 12105407.1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126847.1.1教育资源现状分析 12322477.1.2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策略 12227557.2教育扶贫政策实施 12299887.2.1教育扶贫政策目标 1279377.2.2教育扶贫政策实施措施 12216307.3教育质量提升 13199667.3.1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意义 13148577.3.2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措施 1314580第八章住房保障服务 13197068.1住房保障政策制定 1342938.1.1政策背景 13284828.1.2政策目标 1366268.1.3政策内容 14155278.2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14198618.2.1建立农村住房保障体系的意义 14193368.2.2住房保障体系构成 14107978.2.3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措施 1411998.3住房保障服务管理 14209958.3.1住房保障服务管理的重要性 14212288.3.2住房保障服务管理内容 15223228.3.3住房保障服务管理措施 1512364第九章社会救助服务 15170099.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515649.1.1概述 1554999.1.2实施原则 15159169.1.3保障对象与标准 15199359.2临时救助政策 1658589.2.1概述 16213019.2.2实施原则 1664259.2.3救助对象与标准 16215089.3救助对象认定与退出 16179019.3.1救助对象认定 16283889.3.2救助对象退出 16985第十章社会福利服务管理 161270110.1社会福利服务政策制定 161992410.1.1政策制定的背景与意义 17162110.1.2政策制定的原则 173182710.1.3政策制定的内容 17999010.2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 173260010.2.1体系建设的目标 171275610.2.2体系建设的重点 172302810.2.3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18333510.3社会福利服务监管与评估 182941810.3.1监管体系 183267210.3.2评估体系 181108910.3.3评估结果应用 18第一章社会福利服务概述1.1三农村社会福利服务现状分析1.1.1经济发展状况三农村位于我国某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国家扶贫政策的深入推进,三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农村社会福利服务的现状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1.1.2人口结构特征三农村人口结构以中老年人为主要群体,其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1.1.3社会福利服务设施现状目前三农村社会福利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农村敬老院、卫生室、文化中心等。虽然这些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但设施规模、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仍有待提高。1.1.4社会福利服务政策现状三农村社会福利服务政策主要依靠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支持。虽然政策体系较为完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1.2三农村社会福利服务需求评估1.2.1生活照料需求农村人口老龄化,生活照料需求逐渐成为农村社会福利服务的重点。三农村居民对生活照料的需求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1.2.2教育培训需求三农村居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两个方面。青少年教育需求主要包括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育设施等;成人教育需求则涉及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1.2.3医疗卫生需求三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较为迫切。当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水平仍有待提高,居民对医疗服务质量、药品供应、医疗费用等方面的需求较大。1.2.4文化娱乐需求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逐渐增加。三农村居民对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包括丰富文化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质量、完善文化设施等。1.2.5社会保障需求三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养老、医疗、失业、教育等方面。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居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较为强烈。通过对三农村社会福利服务的现状分析和需求评估,可以看出,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服务需求,有必要对现有社会福利服务进行改进和完善。第二章社区支持服务2.1社区互助平台建设2.1.1建设目标社区互助平台旨在为农村居民提供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互助合作的有效渠道,提高农村社区的凝聚力与自我服务能力。通过搭建互助平台,实现以下目标:促进居民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农村居民对社区资源的认知和利用;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村居民的合作精神,推动社区共同发展。2.1.2建设内容社区互助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建设内容:建立社区互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居民信息、资源信息的实时更新与共享;设立社区互助基金,为居民提供临时救助和互助合作项目资金支持;开展社区互助活动,如互助维修、互助养老、互助教育等;建立社区互助志愿者队伍,为互助活动提供人力支持。2.1.3实施策略为顺利推进社区互助平台建设,采取以下实施策略: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的引导作用,广泛动员居民参与;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外部力量的合作,争取更多资源支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合理规划互助平台建设方案,保证其实施效果;定期对互助平台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优化建设方案。2.2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2.2.1建设目标社区志愿者队伍是农村社会福利服务的重要力量,其建设目标包括:培养一支具有专业技能和热情的志愿者队伍,为农村居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增强志愿者队伍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2.2.2建设内容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开展志愿者招募与选拔,保证志愿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提高其服务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制定志愿者服务规范,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2.2.3实施策略为推进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采取以下实施策略:加强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外部力量的合作,拓宽志愿者来源渠道;优化志愿者培训体系,保证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定期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志愿者队伍的实战经验;建立志愿者评价体系,对志愿服务效果进行评估。2.3社区文化活动组织2.3.1组织目标社区文化活动组织旨在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社区的文化品位,实现以下目标:培养农村居民的文化兴趣,提高其文化素养;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激发农村居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2.3.2组织内容社区文化活动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体育比赛等;举办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建立社区文化队伍,培养农村居民的文化才艺;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为文化活动提供场地和设备支持。2.3.3实施策略为推进社区文化活动组织,采取以下实施策略: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的引导作用,广泛动员居民参与;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策划符合居民需求的文化活动;加强与文化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外部力量的合作,争取更多资源支持;定期对文化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优化活动方案。第三章老年人福利服务3.1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3.1.1照料服务目标为保障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本方案旨在提供全面、细致的照料服务,保证老年人生活质量,使其安享晚年。3.1.2照料服务内容(1)生活照料: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包括饮食、起居、个人卫生等,保证老年人生活舒适。(2)家务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家务服务,包括清洁、洗衣、购物等,减轻其生活负担。(3)出行照料:为老年人提供出行照料,包括陪同就医、购物、散步等,保障其出行安全。3.1.3照料服务实施(1)建立老年人照料队伍:培训一支专业、敬业的老年人照料队伍,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2)建立健全照料制度:制定照料服务规范,保证服务质量。(3)定期评估与改进:对照料服务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老年人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3.2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3.2.1健康医疗服务目标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健康医疗服务,提高其健康水平,延长寿命。3.2.2健康医疗服务内容(1)基本医疗服务: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2)健康检查: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觉并治疗疾病。(3)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3.2.3健康医疗服务实施(1)建立医疗服务团队:组建专业医疗服务团队,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2)优化医疗服务设施: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条件,配备必要医疗设备。(3)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健康意识。3.3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3.3.1精神文化生活目标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其生活品质。3.3.2精神文化生活内容(1)文化娱乐: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书法、绘画等。(2)社交活动:鼓励老年人参加社交活动,加强与亲朋好友的交流。(3)教育学习:提供教育学习机会,满足老年人求知欲望。3.3.3精神文化生活实施(1)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建立文化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2)培养文化人才:培训文化活动组织者,提高文化活动质量。(3)加强政策扶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第四章儿童福利服务4.1儿童教育关爱服务儿童教育关爱服务是农村社会福利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1)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农村儿童教育问题,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保证农村儿童接受良好教育。例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等。(2)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保证农村儿童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具体措施包括: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推广信息技术教育等。(3)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建立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亲情关爱、志愿服务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4)教育扶贫:将教育扶贫作为农村社会福利服务的重点,针对贫困家庭儿童提供教育资助,保证他们不因贫困而失学。4.2儿童健康保障服务儿童健康保障服务是农村社会福利服务的关键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基本医疗保障:完善农村儿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保证农村儿童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儿童就诊率。(2)健康教育和宣传:加大农村儿童健康教育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儿童健康的重视程度。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儿童健康知识。(3)预防接种:加强农村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保证农村儿童按时完成疫苗接种,降低传染病发病率。(4)营养保障:关注农村儿童营养问题,推广科学喂养,提高农村儿童营养水平。4.3儿童权益保护服务儿童权益保护服务是农村社会福利服务的核心内容。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法律保障:加强农村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严厉打击侵害农村儿童权益的行为,维护农村儿童的合法权益。(2)监护责任落实:强化农村儿童监护责任,保证农村儿童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层面得到有效保护。(3)救助保护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儿童救助保护机制,对遭受虐待、遗弃、拐卖等侵害的农村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4)心理健康服务:关注农村儿童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服务,帮助农村儿童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第五章残疾人福利服务5.1残疾人就业援助农村残疾人就业援助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农村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农村残疾人就业援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扶持:制定相关政策,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就业保障,鼓励企业吸纳农村残疾人就业。(2)技能培训:针对农村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3)就业服务:建立农村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创业指导等服务。(4)资金支持:设立农村残疾人就业援助基金,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创业资金支持。5.2残疾人康复服务农村残疾人康复服务是指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全方位服务,帮助他们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1)康复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提供康复器材、康复技术等支持。(2)康复人才培训: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农村残疾人康复人才,提高康复服务质量。(3)康复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农村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实现康复服务全覆盖。(4)康复政策宣传:加大农村残疾人康复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村残疾人对康复政策的知晓率。5.3残疾人社会融入服务农村残疾人社会融入服务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农村残疾人融入社会,享受平等的社会权利。(1)教育支持: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教育资源,保障其接受教育的权利。(2)文化活动:组织农村残疾人参与文化活动,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3)法律援助: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4)社会保障:完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其享有基本生活保障。(5)社会宣传:加大农村残疾人社会融入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六章医疗保障服务6.1基本医疗保障覆盖6.1.1目标设定为实现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的全覆盖,本方案旨在保证所有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和保障。具体目标包括: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6.1.2实施措施为实现上述目标,采取以下措施:扩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保证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全部纳入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增加财政补贴;加强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保证基金安全运行。6.2特殊人群医疗保障6.2.1目标设定针对农村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孕产妇等,提供更加优惠的医疗保障政策,保证其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具体目标包括:建立特殊人群医疗保障制度;提供优惠政策,降低特殊人群医疗负担;加强特殊人群医疗服务能力。6.2.2实施措施为实现上述目标,采取以下措施:对特殊人群实施基本医疗保险优惠政策,提高报销比例;为特殊人群提供医疗救助,减轻其医疗负担;建立特殊人群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检查。6.3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6.3.1目标设定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具体目标包括: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农村医疗服务布局。6.3.2实施措施为实现上述目标,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农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培训农村医疗卫生人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第七章教育保障服务7.1教育资源优化配置7.1.1教育资源现状分析我国农村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差距明显。为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有必要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下是对农村教育资源现状的分析:(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相较于城市较低,导致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2)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教师比例较低,难以满足教育需求。(3)教育设施不完善。农村学校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图书资源等相对匮乏,影响教学质量。7.1.2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策略(1)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农村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保证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选拔、引进等方式,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3)优化教育设施配置。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图书资源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环境。(4)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城乡教育联盟,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7.2教育扶贫政策实施7.2.1教育扶贫政策目标(1)保证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享有受教育的机会。(2)提高农村贫困地区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3)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实现技能就业,助力脱贫攻坚。7.2.2教育扶贫政策实施措施(1)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加大资助力度,保证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2)加强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学校硬件水平,改善教育环境。(3)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4)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助力就业。(5)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村贫困家庭对教育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引导贫困家庭子女积极参与教育扶贫项目。7.3教育质量提升7.3.1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意义(1)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2)保障农村居民基本权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权益。(3)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7.3.2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措施(1)加强课程改革。结合农村实际,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全面发展。(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3)加强教育科研。推动农村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4)改善教育设施。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硬件条件,为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保障。(5)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第八章住房保障服务8.1住房保障政策制定8.1.1政策背景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住房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居住权益,提高农村住房水平,我国高度重视农村住房保障政策的制定。8.1.2政策目标农村住房保障政策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保证农村居民基本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3)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农村社会。8.1.3政策内容农村住房保障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实施住房救助,提供实物配租、租金补贴等保障措施。(2)对农村危房进行改造,提高农村住房安全水平。(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4)推动农村集体土地改革,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8.2住房保障体系建设8.2.1建立农村住房保障体系的意义建立农村住房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村住房问题的关键,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2.2住房保障体系构成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包括住房救助、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2)住房保障资金体系:通过投入、社会捐赠等渠道筹集资金,保障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3)住房保障监管体系:对住房保障政策实施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政策效果。8.2.3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措施(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住房保障政策的知晓度。(2)完善住房保障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合理使用。(3)加强住房保障项目监管,保证项目质量。(4)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住房保障工作,形成社会、市场多方合力。8.3住房保障服务管理8.3.1住房保障服务管理的重要性住房保障服务管理是保障农村住房保障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农村住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8.3.2住房保障服务管理内容住房保障服务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制定住房保障服务标准,规范住房保障服务行为。(2)建立住房保障服务信息系统,提高服务效率。(3)加强住房保障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4)建立健全住房保障服务监管机制,保证服务质量。8.3.3住房保障服务管理措施(1)加强住房保障服务政策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2)定期对住房保障服务进行评估,及时发觉问题并整改。(3)建立健全住房保障服务投诉渠道,保障农村居民合法权益。(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村住房保障工作。第九章社会救助服务9.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9.1.1概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福利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该制度通过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帮助农村困难家庭解决基本生活问题。9.1.2实施原则(1)公平原则:保障对象应按照家庭收入、财产状况进行认定,保证保障金发放的公平性。(2)适度原则:保障金标准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保证保障水平适度。(3)动态调整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保障金标准,保证保障制度的有效性。9.1.3保障对象与标准(1)保障对象:具有农村户籍,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困难家庭。(2)保障标准: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保障金标准。9.2临时救助政策9.2.1概述临时救助政策是指针对农村困难家庭因突发性、紧迫性原因造成生活困难时,给予临时性生活救助的一种政策。9.2.2实施原则(1)紧急救助原则:对突发性生活困难的农村家庭,应及时给予救助,保证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2)一次性原则:临时救助一般为一次性救助,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救助期限。(3)针对性原则:针对不同困难家庭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救助标准和方式。9.2.3救助对象与标准(1)救助对象:因突发性、紧迫性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农村家庭。(2)救助标准:根据困难家庭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救助金标准。9.3救助对象认定与退出9.3.1救助对象认定(1)认定程序:按照申请、审核、公示、批准等程序进行认定。(2)认定条件:申请人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等。(3)认定机构: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负责认定工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9.3.2救助对象退出(1)退出条件:救助对象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救助条件。(2)退出程序:救助对象主动申报,经审核确认后,停止发放保障金。(3)退出管理:对退出救助的对象进行动态管理,保证救助政策的有效性。第十章社会福利服务管理10.1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