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方案_第1页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方案_第2页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方案_第3页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方案_第4页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方案TOC\o"1-2"\h\u22191第一章智慧城市建设概述 3129731.1智慧城市的定义与特征 3250481.1.1定义 3309961.1.2特征 3149961.2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 3164241.2.1技术背景 4292191.2.2社会背景 4289911.2.3政策背景 4238541.3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与目标 492921.3.1意义 466921.3.2目标 421303第二章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491142.1通信网络建设 575022.2数据中心建设 557692.3物联网技术布局 517150第三章智慧交通规划与管理 6214093.1智能交通系统设计 611243.1.1设计原则 671753.1.2设计内容 685833.2城市交通优化策略 633883.2.1交通需求管理 6289783.2.2交通设施优化 6156133.2.3交通组织优化 6275923.3公共交通智能化 7320873.3.1公共交通信息化 7126773.3.2公共交通智能化设备 7210763.3.3公共交通运行监控 74112第四章智慧能源规划与管理 7117344.1新能源发展策略 7269484.1.1发展目标 7275614.1.2发展路径 7116754.2能源消耗监测与管理 858464.2.1能源消耗监测 8283244.2.2能源消耗管理 827344.3智能电网建设 8292844.3.1建设目标 8218134.3.2建设内容 813978第五章智慧环保规划与管理 8117255.1环境监测与预警 928745.2城市绿化与生态建设 9108365.3固废与污水处理 926006第六章智慧医疗规划与管理 9281756.1医疗信息化建设 9230626.1.1建设目标与原则 9105236.1.2建设内容与实施 10226386.2智能医疗服务体系 10133736.2.1构建智能医疗服务体系的意义 10262846.2.2智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 10133746.3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10147446.3.1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 10187576.3.2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措施 1115680第七章智慧教育规划与管理 11127357.1教育资源整合 11303657.1.1资源整合背景 11178867.1.2教育资源整合策略 11122197.2在线教育平台建设 1160697.2.1平台建设目标 11106987.2.2在线教育平台架构 1195837.2.3在线教育平台建设策略 12115187.3教育信息化管理 12138997.3.1管理体系构建 12194977.3.2管理策略 1245第八章智慧社区规划与管理 1388228.1社区服务平台建设 13253558.1.1社区服务平台概述 13173288.1.2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内容 13124208.1.3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策略 1371528.2智能家居技术应用 13269738.2.1智能家居概述 1486318.2.2智能家居技术应用内容 14265538.2.3智能家居技术应用策略 1455518.3社区安全与监控 14256748.3.1社区安全概述 1496488.3.2社区安全与监控内容 14301578.3.3社区安全与监控策略 1413500第九章智慧规划与管理 15259909.1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15225469.1.1资源共享的意义与目标 15185969.1.2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 15229109.1.3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实施策略 1535029.2电子政务平台建设 15208869.2.1电子政务平台的概念与功能 15262159.2.2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目标 15165229.2.3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 16311829.3决策支持系统 166789.3.1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与作用 16264069.3.2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成 1696609.3.3决策支持系统的实施策略 1610790第十章智慧城市运维与保障 16385810.1城市安全风险防控 161273810.1.1风险防控概述 16755910.1.2风险识别与评估 161796610.1.3风险预警与应对 17461410.2智慧城市运维管理 171010.2.1运维管理概述 17628110.2.2运维管理体系构建 172504710.2.3运维管理关键环节 172412110.3法规与政策保障 172819610.3.1法规体系构建 171776310.3.2政策支持 18第一章智慧城市建设概述1.1智慧城市的定义与特征1.1.1定义智慧城市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城市资源进行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精细化和高效化。智慧城市旨在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1.2特征(1)高度信息化:智慧城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实现城市各个领域的信息共享与协同。(2)智能化管理:通过智能技术,对城市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3)精细化管理:借助大数据分析,实现城市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人性化服务:关注民生需求,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城市服务。(5)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注重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1.2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1.2.1技术背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城市管理和生活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1.2.2社会背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智慧城市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受到广泛关注。1.2.3政策背景我国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1.3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与目标1.3.1意义(1)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提高城市运行效率。(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智慧城市建设关注民生需求,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4)促进产业升级:智慧城市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1.3.2目标(1)构建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构建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2)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3)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关注民生需求,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城市服务。(4)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第二章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智慧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以下将从通信网络建设、数据中心建设和物联网技术布局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2.1通信网络建设通信网络是智慧城市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数据传输和交换的任务。在通信网络建设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架构优化:根据城市规模和业务需求,合理规划通信网络架构,提高网络可靠性和灵活性。(2)网络技术升级:采用先进的光通信、无线通信等技术,提升网络传输速率和覆盖范围。(3)网络安全保障: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网络运维管理:建立健全网络运维管理体系,提高网络运维效率。2.2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基础设施,负责存储、处理和分析城市运行数据。以下为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1)数据中心规划:根据城市业务需求和未来发展,合理规划数据中心规模和布局。(2)数据中心建设: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数据中心运行效率。(3)数据安全保障:加强数据备份、加密等措施,保证数据安全。(4)数据分析与应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挖掘数据价值,为城市决策提供支持。2.3物联网技术布局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感知、传输、处理和反馈等环节,实现城市资源的智能化管理。以下为物联网技术布局的要点:(1)感知层布局:合理配置各类传感器,实现城市环境、设施和人员的实时感知。(2)传输层布局:采用有线、无线等多种传输方式,保证感知数据的快速、准确传输。(3)平台层布局:构建统一的物联网平台,实现各类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协同作战。(4)应用层布局: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物联网应用,满足城市不同领域的需求。通过以上措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完善的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城市运行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第三章智慧交通规划与管理3.1智能交通系统设计3.1.1设计原则智能交通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保证交通系统运行安全,降低交通发生率。(2)高效性: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拥堵现象。(3)可持续性:注重环保,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4)人性化:关注民生需求,提供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3.1.2设计内容智能交通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通过智能交通信号灯,实现交通流的合理分配,提高道路通行能力。(2)车辆导航系统:利用卫星导航、车载传感器等技术,为驾驶员提供实时、准确的导航信息。(3)车辆监控系统:通过车载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控车辆行驶状态,保障行车安全。(4)车联网系统: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3.2城市交通优化策略3.2.1交通需求管理(1)制定合理的交通政策,引导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2)实施拥堵收费、限行等措施,降低私家车出行需求。3.2.2交通设施优化(1)完善城市道路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2)建设公共交通设施,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3.2.3交通组织优化(1)实施交通组织措施,如单向交通、可变车道等,提高道路通行效率。(2)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减少交通违法行为。3.3公共交通智能化3.3.1公共交通信息化(1)建立公共交通信息平台,实现实时查询、在线购票等功能。(2)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公共交通运行状况,优化线路布局。3.3.2公共交通智能化设备(1)安装智能交通设备,如自动售票机、电子站牌等,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2)推广新能源公交车,降低污染排放。3.3.3公共交通运行监控(1)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控公共交通运行状态。(2)建立公共交通运行监测系统,及时调整运行策略,保障公共交通安全、高效运行。第四章智慧能源规划与管理4.1新能源发展策略4.1.1发展目标新能源发展策略旨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绿色转型。具体目标包括:提高新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降低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消费比重,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实现能源利用的高效、清洁、安全。4.1.2发展路径为实现新能源发展目标,需遵循以下发展路径:(1)优化新能源产业布局,发挥区域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2)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新能源技术进步,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3)完善新能源政策体系,制定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能源领域。(4)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新能源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竞争力。4.2能源消耗监测与管理4.2.1能源消耗监测能源消耗监测是智慧能源管理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健全能源消耗数据采集与传输体系,保证能源消耗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时性。(2)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能源消耗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为能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3)建立能源消耗监测平台,实现能源消耗数据的实时展示、分析与预警。4.2.2能源消耗管理能源消耗管理旨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制定能源消耗标准,引导企业、居民合理用能。(2)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政策,推动能源消耗结构优化。(3)加强能源消耗监测与考核,对能源消耗异常情况进行分析与整改。(4)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3智能电网建设4.3.1建设目标智能电网建设旨在实现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的高效、清洁、安全,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电力系统损耗。(2)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满足新能源并网需求。(3)提升电力系统安全水平,保障电力供应稳定。4.3.2建设内容智能电网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升级改造现有电网设施,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2)构建分布式能源系统,推动新能源与电网的融合发展。(3)推广智能用电技术,提高用户侧能源利用效率。(4)加强电网运行监控与预警,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水平。第五章智慧环保规划与管理5.1环境监测与预警环境监测与预警是智慧环保规划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全面的环境监测网络,包括大气、水质、土壤等多种环境要素的监测站点,形成实时、动态的环境数据采集系统。利用先进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觉环境污染问题,并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环境预警系统,对可能出现的污染事件进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通过公众信息平台,向公众发布环境质量信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5.2城市绿化与生态建设城市绿化与生态建设是智慧环保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制定科学的城市绿化规划,明确绿化目标、绿化布局和绿化标准,保证城市绿化工作的有序进行。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城市绿化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对绿化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保证绿化工作的有效性。同时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5.3固废与污水处理固废与污水处理是智慧环保规划与管理的关键环节。要建立完善的固废处理体系,包括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等环节,降低固废对环境的影响。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保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国家标准。在固废与污水处理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固废与污水处理设施的智能监控,优化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固废与污水处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加强对固废与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监管,保证其正常运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第六章智慧医疗规划与管理6.1医疗信息化建设6.1.1建设目标与原则医疗信息化建设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医疗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其主要目标包括: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保障医疗信息安全。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实用性原则: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导向,保证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安全性原则: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保证患者隐私和数据安全;可持续性原则:注重系统维护与升级,保证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6.1.2建设内容与实施医疗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电子病历系统:构建完整的电子病历体系,实现患者病历的数字化管理;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涵盖医院管理、药品管理、收费管理等,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在线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远程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诊断、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环节:调研与规划:深入了解医疗机构需求,制定合理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技术研发与选型:选择成熟、稳定的医疗信息化技术,保证系统功能;系统集成与部署:整合各类医疗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培训与推广:加强医疗机构人员培训,提高医疗信息化系统的使用率。6.2智能医疗服务体系6.2.1构建智能医疗服务体系的意义智能医疗服务体系是指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医疗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构建智能医疗服务体系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6.2.2智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智能医疗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智能诊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智能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为医生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智能康复:通过智能设备,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智能健康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6.3医疗资源优化配置6.3.1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是指通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在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差距较大,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成为智慧医疗建设的迫切需求。6.3.2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措施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应采取以下措施:政策引导: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信息共享:构建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医疗资源在线共享;人才培养:加强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技术创新: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第七章智慧教育规划与管理7.1教育资源整合7.1.1资源整合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资源整合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育资源整合旨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7.1.2教育资源整合策略(1)构建教育资源数据库:收集、整理各类教育资源,包括教材、课件、试题、教学视频等,形成教育资源数据库,便于教师和学生便捷地查找和使用。(2)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3)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区域内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4)拓展教育资源来源: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丰富教育资源种类。7.2在线教育平台建设7.2.1平台建设目标在线教育平台是智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目标是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教育服务。7.2.2在线教育平台架构(1)基础设施层: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为在线教育平台提供稳定、安全的运行环境。(2)数据资源层: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形成完整的教育资源库,为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3)应用服务层:包括在线教学、在线评测、在线交流等功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需求。(4)用户管理层:实现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保障在线教育平台的安全运行。7.2.3在线教育平台建设策略(1)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线教育平台建设应充分考虑到教育教学的特点,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2)强化用户体验:注重用户界面设计,提高在线教育平台的易用性和互动性。(3)保障数据安全:加强数据加密和防护措施,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4)持续优化升级: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变化,不断优化在线教育平台的功能和功能。7.3教育信息化管理7.3.1管理体系构建教育信息化管理旨在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效率,其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架构:明确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2)制度保障:制定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制度,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3)技术支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育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4)人员培训: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7.3.2管理策略(1)强化顶层设计:明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2)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教育信息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加强过程监控:对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全程监控,保证项目按照既定目标推进。(4)注重绩效评估:建立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体系,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客观评价。,第八章智慧社区规划与管理8.1社区服务平台建设8.1.1社区服务平台概述社区服务平台是智慧社区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智能的服务。社区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8.1.2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内容(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宽带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社区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撑。(2)服务平台架构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各模块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服务平台的兼容性和扩展性。(3)服务内容整合:整合社区内各类服务资源,如物业管理、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公益活动等,形成全面的服务体系。(4)用户界面设计:注重用户体验,设计简洁、易用的用户界面,提高居民使用意愿。(5)数据安全保障:加强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保证用户数据安全。8.1.3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策略(1)政策引导: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社区服务平台建设。(2)企业参与:引入企业参与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市场机制作用。(3)居民参与: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共同参与社区服务平台建设。8.2智能家居技术应用8.2.1智能家居概述智能家居是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庭设备连接起来,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8.2.2智能家居技术应用内容(1)家居安全:安装智能门锁、摄像头等设备,实现家庭安全监控。(2)家居环境:利用智能家居系统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照明等环境参数,提高居住舒适度。(3)家居设备:通过智能插座、智能开关等设备,实现家庭电器设备的远程控制。(4)家庭娱乐:利用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家庭影院、背景音乐等娱乐功能的智能化控制。8.2.3智能家居技术应用策略(1)技术创新:加大智能家居技术研发力度,提高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2)市场推广:加强智能家居产品的市场推广,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和接受度。(3)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智能家居产业发展。8.3社区安全与监控8.3.1社区安全概述社区安全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涉及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加强社区安全与监控,提高社区治理水平,为居民创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8.3.2社区安全与监控内容(1)视频监控:安装高清摄像头,实现社区重点区域的全覆盖,提高监控效果。(2)智能识别:利用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技术,实现社区人口和车辆管理。(3)应急响应:建立健全社区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4)安全防范:加强社区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如智能门禁、电子巡更等。8.3.3社区安全与监控策略(1)技术支撑:加强社区安全与监控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技术含量。(2)人才培养:培养专业化的社区安全与监控人才,提高治理能力。(3)居民参与:加强居民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居民参与社区安全与监控的积极性。(4)政策引导: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社区安全与监控体系建设。第九章智慧规划与管理9.1政务信息资源共享9.1.1资源共享的意义与目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各级之间、部门之间以及与社会公众之间,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互通有无、互补共享。资源共享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政务信息资源价值的最大化。9.1.2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2)坚持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3)坚持数据安全,保护公民隐私。(4)坚持开放共享,促进社会参与。9.1.3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实施策略(1)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明确共享范围和内容。(2)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交换与共享。(3)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标准化建设,提高数据质量。(4)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和创新。9.2电子政务平台建设9.2.1电子政务平台的概念与功能电子政务平台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机构提供信息发布、在线办理、互动交流等服务的系统。电子政务平台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降低行政成本。9.2.2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目标(1)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办理,提高政务服务效率。(2)提升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增强服务透明度。(3)促进内部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决策水平。(4)推动职能转变,实现治理现代化。9.2.3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1)政务服务事项梳理与优化。(2)电子政务平台架构设计。(3)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模块开发。(4)电子政务平台运行维护与安全保障。9.3决策支持系统9.3.1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与作用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撑、分析预测、方案评估等服务的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