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泰安专版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七上文言文讲义_第1页
2019届泰安专版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七上文言文讲义_第2页
2019届泰安专版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七上文言文讲义_第3页
2019届泰安专版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七上文言文讲义_第4页
2019届泰安专版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七上文言文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第1篇《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考情检索:2017年2题A项考查“拟”的意思;2015年3题D项考查“引”“顾”的意思。写作特色►(1)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都成功运用了对话描写的方法,前者通过对话交代了主要事件,后者通过元方与“客”针锋相对的语言,表现出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2)直叙其事,不作夸张。《咏雪》将谢家子弟咏雪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来,未作出任何评价,但作者意图明显。《陈太丘与友期》通过实录对话,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元方及“客”的形象,文中强调“信”“礼”的中心也十分明显。文章主旨►《咏雪》一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为我们营造了一种高雅的家庭文化氛围,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流露出作者对谢道韫才华和才智的赞颂。《陈太丘与友期》一文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小小年纪便聪敏过人、明白事理,说明“礼”与“信”的重要性,也告诫人们做人要方正,即刚正不阿、为人正派。要点梳理一、熟记文学常识《〈世说新语〉两则》选自《__世说新语笺疏__》。《世说新语》是__南__朝宋文学家__刘义庆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二、掌握特殊文言字词1.通假字尊君在不(通“__否__”,句末语气词,表询问)2.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_感到惭愧__)3.古今异义(1)太丘舍去(古义:__离开__;今义:前往……,到……去)(2)与人期行(古义:__约定__;今义:日期,指等待或盼望)(3)相委而去(古义:__丢下、舍弃__;今义:委托)(4)下车引之(古义:__拉__;今义:领)三、解释重点文言字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聚会__2.俄而雪骤__不久,一会儿__3.公欣然曰__高兴的样子__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__大致、差不多__拟:__相比__5.未若柳絮因风起__不如,比不上__6.去后乃至__才__7.门外戏__玩__8.元方入门不顾__回头看__四、翻译重点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五、背诵默写重点句子1.兄女曰:“__未若柳絮因风起__。”2.君与家君期中日,__日中不至__,__则是无信__;__对

子骂父__,__则是无礼__。即时过关1.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回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地走进屋内。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立身处世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守信之人。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C.陈元方当时才七岁,只是在门口玩,而不是在等父亲的朋友。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第2篇《论语》十二章考情检索:2013年6题B项、2012年5题C项考查诗文默写。要点梳理一、熟记文学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__春秋__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思想__家、__教育__家。2.《论语》是记录__孔子及其弟子言行__的一部书,共20篇,是__儒__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二、掌握特殊文言字词1.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__悦__”,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__又__”,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2、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__按时__)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__每天__)3.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__老师传授的知识__)4.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__旧的,学过的知识__;新:形容词作名词,__新的理解与体会__)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用作动词,__喜欢,爱好__;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_以……为乐趣_)6.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__吃饭__)3、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__可以凭借__;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三、解释重点文言字词1.人不知而不愠__生气,发怒__2.吾日三省吾身__自我检查、反省__3.三十而立__独立做事情__4.四十而不惑__迷惑,疑惑__5.不逾矩逾:__越过,超过__矩:__规矩,规范__6.学而不思则罔__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__7.思而不学则殆__疑惑__8.人不堪其忧__能忍受__9.饭疏食饮水__冷水__10.逝者如斯夫__流逝__11.博学而笃志__忠实,坚守__四、解释重点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知道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去学习,就会更加疑惑。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一同走路,中间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出他们身上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加以改正。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五、背诵默写重点句子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三十而立__,__四十而不惑__,__五十而知天命__,__六十而耳顺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不逾矩__。”2.强调读书和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的句子:__学而不思则罔__,__思而不学则殆__。3.子曰:“三人行,__必有我师焉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__。”4.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正如孔子所说:“__三军可夺帅也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__。”即时过关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是(B)A.数字,表示具体数量。B.表示多数。C.表示少数。D.表示三倍。2.对“人不知而不愠”翻译正确的一项是(D)A.人们是不了解(情况),因而(他们)不会恼恨。B.人们不知道,我不会恼恨。C.人们不聪明,因而不会恼恨。D.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第3篇虽有嘉肴考情检索:近六年未考。要点梳理一、熟记文学常识《虽有嘉肴》选自《__礼记·学记__》。《礼记》,又名《小戴礼记》,__儒__家经典著作,相传为__西汉__(朝代)__戴圣__编撰。二、掌握特殊文言字词1.通假字兑命(通“__说__”,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2.词类活用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__好处__)3.古今异义(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古义:__此,这__;今义:判断动词)(2)教然后知困(古义:__不通,理解不了__;今义:陷在艰难痛苦中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疲乏想睡)三、解释重点文言字词1.不知其旨__甘美__2.然后能自强也__自我勉励__3.教学相长__增长,促进__四、翻译重点句子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五、背诵默写重点句子1.从学和教两方面来讲的一句:__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教然后知困__。2.《兑命》曰:“__学学半__。”__其此之谓乎__?即时过关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不知其旨也其此之谓乎B.温故而知新故曰:教学相长也C.虽有至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兑命》曰:“学学半。”学而不思则罔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A.《虽有嘉肴》一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B.本文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C.文章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D.开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一句,从正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作铺垫。第4篇河中石兽考情检索:近六年未考。要点梳理一、熟记文学常识《河中石兽》选自__清__代文学家__纪昀__写的《__阅微草堂笔记__》。该书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二、掌握特殊文言字词1.通假字(1)不亦颠乎(通“__癫__”,疯狂)(2)曳铁钯(通“__耙__”,农具,用于除草、平土)2.词类活用(1)棹数小舟(名词用作动词,__划船__)(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用作名词,__洪水__)3.古今异义(1)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事物的道理、规律__;今义:一种学科)(2)二石兽并沉焉(古义:__一起__;今义:并列)(3)阅十余岁(古义:__经过,过了__;今义:阅读)三、解释重点文言字词1.山门圮于河__倒塌__2.竟不可得__终于,到底__3.转转不已__不停止__4.但知其一__只__5.据理臆断__主观地判断__四、翻译重点句子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能被洪水带走了呢?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吗?五、背诵默写重点句子1.闻之笑曰:“__尔辈不能究物理__,__是非木__,__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2.然则天下之事,__但知其一__,__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可据理臆断欤__?即时过关1.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C)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2.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B)A.水不能冲石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

第5篇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要点梳理一、熟记文学常识1.《智子疑邻》选自《__韩非子·说难__》,作者韩非,__战国__末期著名思想家。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2.《塞翁失马》选自《__淮南子·人间训__》,《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由__西汉__(朝代)刘安与其他人一起编著。二、掌握特殊文言字词1.词类活用(1)天雨墙坏(名词用作动词,__下雨__)(2)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_认为……聪明__)2.一词多义亡果大亡其财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将必将有道骑马将胡骏马而归带领丢失将要三、解释重点文言字词1.果大亡其财__果然__2.人皆吊之__对其不幸表示安慰__3.居数月__经过__4.父子相保__保全__5.不筑__修补__6.此何遽不为福乎__怎么就,表示反问__四、翻译重点句子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邻居家的老人干的。2.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