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麻醉进展课件_第1页
静脉麻醉进展课件_第2页
静脉麻醉进展课件_第3页
静脉麻醉进展课件_第4页
静脉麻醉进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脉麻醉新进展

静脉麻醉进展一、面临挑战麻醉深度清醒快速、完善静脉麻醉进展氧解离曲线静脉麻醉进展静脉麻醉进展药效学方法麻醉药输入临床效应AEPIBPHR10~30↑↓快慢调整输液速度麻醉深度静脉麻醉进展药动学方法MACEC50

剂量-浓度关系血药浓度-靶浓度副作用-个体差异静脉麻醉进展制药学方法起效迅速排除迅速几乎无副作用无治疗窗限制特殊的化学结构现今只有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进展苏醒临床实际药动学诱导药效学临床效应↑调整剂量↓最希望按制药学方法静脉麻醉进展二、药效学进展相互作用协同拮抗静脉麻醉进展TIVA协同作用的典型EC50的作用异丙酚EC50

3.5μg/ml

满足手术要10-15μg/ml

若合用阿片类药物则降至1μg/ml静脉麻醉进展异丙酚与阿片类药的协同特点互相协同不能互相取代两药增减不成比例静脉麻醉进展异丙酚-阿芬太尼联合应用的“反应曲面图”异丙酚-阿芬太尼不同比例输注300min停止输注40min内两种药物EC50靶位浓度曲面图最低点为异丙酚-阿芬太尼苏醒最快靶位浓度异丙酚靶位浓度阿芬太尼靶位浓度静脉麻醉进展三、药动学进展药物基因组学药物代谢个体差异不同病人药理作用很大不同静脉麻醉进展人群遗传基因不同药物代谢相关酶水平差异活性不同静脉麻醉进展从基因水平基因序列多态性药物效应多样化关系

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有效性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降低麻醉风险静脉麻醉进展基因克隆基因功能测定细胞色素酶P450基因(CYP)

CYP1A12C92C192D6对药物影响各不相同静脉麻醉进展可待因→去甲基化→吗啡→镇痛效应

CYP2D6高加索人无CYP2D6基因可待因对他们不产生镇痛作用黑人CYP2D6是正常人群2倍

其镇痛作用增强例:静脉麻醉进展目前与静脉麻醉有关的基因μ受体的多样性的研究最为热点一旦突破将产生巨大指导作用静脉麻醉进展四、制药学的进展瑞芬太尼-分子设计的典范加入酯键血浆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水解,

失去阿片受体激动作用与肝功能无关

与输注时间无关血浆→作用位点半时浓度1~1.5min单次注射达峰值浓度仅1.5min可以按制药学方法进行静脉麻醉静脉麻醉进展药物剂型-异丙酚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苏醒快而完全降低颅内压、眼压抑制咽喉反射连续输注苏醒也不延迟注射部位疼痛过敏反应易受细菌污染脂代谢紊乱优点缺点静脉麻醉进展水溶性差豆油、卵磷脂甘油制药学的重要性!!!静脉麻醉进展五、辅助用药-α2受体激动药和腺苷α2受体分布于突触后膜、前膜α2

Aα2

Bα2

Cα2受体激动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调控蛋白磷酸化激活钾通道→细胞膜超级化→突触后膜抑制抑制钙通道的钙内流→抑制递质释放→突触前膜抑制效应静脉麻醉进展镇静作用:作用于蓝斑核→类苯二氮卓类药

抗焦虑作用

记忆作用

镇痛作用:脊髓脊髓上部α2·受体与阿片药协同作用静脉麻醉进展降压降心率抗心律失常对呼吸、内分泌、消化、血液系统均有作用心脏α2受体被激动静脉麻醉进展可乐定:部分选择性,口服、直肠利用度95%美托咪啶:高选择性,作用极强甲基多巴:效应产生缓慢,效果难以预料静脉麻醉进展临床应用术前用药:镇静、抗焦虑、止吐、抑制腺体分泌减轻应激反应协同作用减少麻醉药用量对老年、高血压、冠心病病人有益舍下含服与口服药效相同提高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静脉麻醉进展腺苷

腺嘌呤和核糖体磷酸化的核苷酸又是辅酶参与所有细胞功能分布于细胞内外所有细胞都产生腺苷受体-P1受体A1型A2型静脉麻醉进展激动→抑制和兴奋腺苷酸环化酶分布于全身各器官调节突触的信息传递调节跨膜离子通道的活性抑制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氨基丁酸、多巴胺、血清素、天冬氨酸静脉麻醉进展药理效应:镇静催眠、抗惊厥、抗伤害反应(主要作用于脑内和脊髓背角内的腺苷受体)镇痛(参与阿片类物质镇痛作用的调节)低体温效应静脉麻醉进展特点:血管扩张作用半衰期小于10秒抗交感神经和镇痛作用持续时间相当长A2受体可使血压下降静脉麻醉进展六、药物投送系统的进展药物随时间呈指数衰减不能维持有效浓度血浆浓度与效应部位浓度不平衡难以满足长时间手术麻醉要求单次静脉注射静脉麻醉进展稳态血浆浓度需4~5个半衰期不适于麻醉诱导药物容易过量苏醒延迟持续静脉输注静脉麻醉进展靶控输注

Targetedconcentrationinfusion

TCI静脉麻醉进展血浆浓度TCI(bTCI)效应室浓度TCI(eTCI)闭环TCI静脉麻醉进展麻醉诱导更迅速麻醉深度调节更灵敏血浆浓度波动大病人状况差循环功能抑制强的药物eTCI主要特点不适于eTCI静脉麻醉进展TCI有待解决的问题个体差异TCI群体药动学参数差异血浆药物浓度测定的准确、精确度差异计算机控制程序的差异输注泵机械制造水平的差异输注速度的恒定程度,应为1秒,现为10秒静脉麻醉进展七、量化麻醉深度及闭环TCI血流动力学食道下端平滑肌收缩心率变异脑电分析诱发电位深度监测静脉麻醉进展量化指标线性部分(频率和功率)非线性部分(位相和谐波)范围:0~100正常人清醒:94~97脑电双频指数(BIS)不能很好反映中枢神经对刺激的反应滞后现象,不能预测即时意识恢复缺点静脉麻醉进展大脑皮质对听觉刺激的反应丹麦Danmeter公司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