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46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创新学案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46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创新学案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46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创新学案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46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创新学案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46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创新学案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宏观览要第46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标要求](1)了解鸦片斗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相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3)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4)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相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考纲明示](1)维新思想。(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3)新文化运动。(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干梳理认知拓展一近代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二维新变法思想2.维新思想的发展[问题探究1]地主阶级反抗派的思想有何特点?提示:(1)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特殊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2)以地主阶级学问分子探究为主,启迪人们探究新知和重新相识世界。(3)有着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总体上仍属于“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他们没有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教材拾遗]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头,围绕是否要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的问题,洋务派和顽固派绽开了激烈斗争。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见。他们认为当时中国面临中西交汇的“千古变局”,仅仅依靠“祖宗之法”已难以独立,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只有“力师西法”,采纳西方的好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顽固派则以传统文化的卫道者自居,坚守“夷夏”的精神堤防,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主见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三三民主义③内容[问题探究2]从鸦片斗争至19世纪末西学东渐有哪些特点?提示:(1)从学习内容看:由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2)从学习主体看:从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3)从学习背景看:伴随民族危机的加深、经济结构的变更而不断深化。(4)从学习目的看:为救亡图存、民族崛起而学习。[问题探究3]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主义是怎样的关系?提示: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教材拾遗]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区分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有原则的区分: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在民主革命完成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这些内容。

(3)内容四新文化运动(前期)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4.性质:前期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问题探究4]新文化运动前期各项内容之间有何关系?提示: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封建愚昧和迷信,用民主和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化。而新文学则是反对专制和旧道德的工具。[问题探究5]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提示:表面上允许各种思想包括反动守旧的思想在北大传播,实质上是通过新旧思想的斗争更好地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问题探究6]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则“打倒孔家店”,二者的本质是相反的吗?提示:否。康有为借用孔子权威来宣扬变法维新,陈独秀通过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来宣扬“民主、科学”,二者本质上都是在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问题探究7]概括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社会的特征。提示:(1)政治:西方发动一系列侵略斗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各阶层绽开救亡图存的斗争。(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工业化艰难发展。(3)文化:从“开眼看世界”到“中体西用”,再到资产阶级维新思想、革命思想,西方思想文化逐步传播。总之,西方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后,须要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通过侵略斗争,使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逐步学习西方的技术、制度和思想。五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背景(2)国际:俄国eq\o(□,\s\up3(02))十月革命的成功。2.表现[牛刀小试]构建本讲内容学问导图。参考:互动探究分层突破史料精研微解重难微解1维新思想的特点一主见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提倡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二特独创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史料解读]以上两则史料,一则是后世史学家对维新思想的评价,一则出自康有为的奏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维新思想的一些特点。[精研探究]上述史料反映出维新思想有何特点?试答:提示:史料一反映了维新思想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史料二反映了利用孔子权威论证变法理论的合理性,是其懦弱性的表现。归纳总结维新思想宣扬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①维新思想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②利用孔子的权威论证变法的合理性。(2)成因①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难以动摇,借助经学、孔子的外衣是为了论证其思想的合理性,削减变法的阻力。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气比较弱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也是变法的策略与才智。微解2新文化运动的特点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慢慢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15日)二我还记得从前的医生的争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慢慢地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怜悯;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鲁迅《呼喊》自序三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变更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人民版中学历史必修三[史料解读]以上史料或出自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的作品,或是后人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从中我们可看出新文化运动的一些特点。[精研探究]上述史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有何特点?试答:提示:史料一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史料二反映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激,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确定否定和确定确定两种极端看法。史料三反映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也发生了变更。归纳总结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2)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营造新文化氛围。(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确定确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确定否定的局限性。(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扬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扬马克思主义为主流。微解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我们要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和外国是有相同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安排不均的苦痛。要不受这种苦痛的意思,就是要共产,所以我们不能说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不同。我们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照这样的说法,人民对于国家不只是共产,一切事权都是要共的。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孙中山《三民主义》[史料解读]史料展示了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解读,并与共产主义作了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变更。[精研探究]依据材料,指出孙中山的“民生梦”发生了何种变更?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导致这一变更的主要因素。试答:提示:变更:从排斥共产主义到接受共产主义。主要因素:第一次国共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呼声。孙中山受到共产国际、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帮助,思想发生了变更。归纳总结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比较1.不同点(1)内容不同(2)影响不同: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新三民主义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2.相同点(1)目的相同:都是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2)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3)作用相同: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进步。要点突破深化拓展要点一多种史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见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其“中体西用”主见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从现代化史观看,洋务派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化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都起了确定的推动作用。3.从整体史观看,“中体西用”主见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详细表现。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观赏又排拒的冲突心态,但它终归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起先向“现代人”转变。[例1](2024·东北三省四市一模)“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纲领。因为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体”和“西用”不会相互侵扰,“用”在“体”中会发酵。这说明“中体西用”的思想()A.束缚了学问阶层的思想进步B.无法推动中国的现代化C.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体’和‘西用’不会相互侵扰,‘用’在‘体’中会发酵”可知,“中体西用”的思想认为“中学”“西学”并不冲突,不会相互侵扰,可以同时兼具,这能推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解放思想,即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故选D项。洋务运动有利于中国学问分子的思想进步,有利于近代中国的近(现)代化,解除A、B两项;洋务运动只是在确定程度上起到抵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抵制这种侵略,解除C项。要点二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比较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命运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例2](2024·河南南阳一中开学考)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取决于()A.思想内容的变更 B.社会环境的变更C.统治阶级观念的变更 D.人民群众看法的变更答案B解析社会环境确定社会意识,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是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须要确定的,故选B项。A、C、D三项均不是主要缘由,解除。高考研析把握考向1.(2024·全国卷Ⅲ,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见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可知,陈独秀反对中国的封建道德,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个人对国家的意义,并不是说国家至上,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陈独秀确定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C项错误;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正式传播,与材料时间1916年不符,D项错误。2.(2024·全国卷Ⅱ,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确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变更反封建的斗争目标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孙中山认为法、美革命实践“无确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即“组织之方法”。结合所学可知,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孙中山强调的便是学习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方式,故C项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不行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不会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解除A、B两项。孙中山把缘由归结为领导核心组织方法,而非斗争目标,故解除D项。3.(2024·全国卷Ⅲ,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挖空心事”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订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供应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严复引入进化论,并提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旨在为变法图强寻求理论依据,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严复是将进化论用于说明人类社会,并不是认为进化论错误,解除A项;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见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命”,解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解除C项。4.(2024·全国卷Ⅲ,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指责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见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化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加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些人认为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见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化工人群众”。依据材料时间“192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者深化到工人群众中去宣扬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增加,材料正是反映了这一点,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解除。5.(2024·全国卷Ⅱ,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答案A解析从事洋务的官员遭到蔑视和嘲讽,说明洋务派的活动还未得到认可,体现的是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的冲突,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奉行“中体西用”,并非崇洋媚外,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一种保守思想,而非主见变更制度的先进思想,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人对西方列强侵略的看法,D项错误。6.(2024·全国卷Ⅱ,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提倡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答案C解析《新学伪经考》将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斥为伪经,其目的是摧毁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理论依据,为维新变法扫清障碍,因而遭到清政府的禁毁,C项正确。《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宣扬维新变法的一种手段,其目的不是揭露历史真相,解除A项;《新学伪经考》未引进西方理论,解除B项;康有为批判古文经,但不反对孔孟学说,其在《孔子改制考》中还将孔子奉为托古改制的先师,解除D项。1.(2024·广西南宁三中月考)据统计,从1840年到1861年止,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姚莹的《康輶纪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边疆和世界形势,夏燮的《中西纪事》分析西方殖民扩张史,提出中国已被纳入世界局势变更的轨道中。这()A.干脆引发了中国近代化运动B.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C.推动国人重新谛视世界格局D.反映国人对西学的迫切要求答案C解析出现较多的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有助于中国人了解世界大势,去除“天朝上国”心理,推动国人重新谛视世界格局,故选C项。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解除A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斗争后,解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人对西学的看法,解除D项。2.(2024·安徽皖江名校联考)王韬在近代首次提出“变法”的主见,他在介绍西方国家的“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这三种制度时,最早提出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的君主立宪制。该思想()A.为最早的提动身展资本主义B.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兴起C.反思了当时中国近代化问题D.受社会进化论思想影响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王韬关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思想主见,是对中国近代化问题的反思,故选C项。近代中国最早提动身展资本主义的主见的是洪仁玕,解除A项;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解除B项;西方社会进化论思想传入中国始于严复,解除D项。3.(2024·江西红色七校联考)“(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基于这一相识,陈独秀()A.主见完全变革现有的民主政治体制B.呼吁彻底推动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C.在学生中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D.由激进民主立场转而支持工农斗争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见,他对辛亥革命感到不满,认为其仅仅完成了政治革命,但旧社会的思想文化传统则“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因此他希望在思想领域进行彻底的启蒙,故选B项。材料指责的是辛亥革命对思想改造不彻底的局限,而不是民主政治体制,解除A项;材料中的陈独秀在当时还未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且材料中并未涉及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工农斗争,解除C、D两项。4.(2024·贵州贵阳一中适应考)在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之前,1902年梁启超就撰文指出“社会主义其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将马克思介绍给国人;1907年资产阶级自由派张继等人对马克思的学说进行过正面的介绍;1912年孙中山曾在演讲中宣扬马克思主义。这些现象说明()A.近代学问界已经普遍接受了马克思的学说B.三民主义借鉴马克思学说并指导辛亥革命C.资产阶级借助马克思学说扩大自身影响力D.近代中国又一次出现思想的大融合大发展答案C解析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张继是资产阶级自由派,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介绍马克思的目的在于宣扬自己的主见,扩大自身影响力,故选C项。普遍接受马克思的学说,与史实不符,解除A项;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材料没有体现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借鉴,解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思想融合发展,解除D项。5.(2024·山东省试验中学三诊)《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说明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夫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产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产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见意在()A.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B.实现普遍同等的民权C.改善工人农夫的生活D.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农夫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产给以土地”“工人之失业者,国家产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注意改善工人农夫的生活,故C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材料内容为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的一部分,并非立法措施,解除D项。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4·河南南阳一中开学考)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在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以便稽览”。这表明魏源()A.提倡“师夷长技以自强”B.主见与外国进行“商战”C.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D.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答案C解析材料“提出在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反映出魏源的一些观念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观念,主见向西方学习,故C项正确。A项是洋务派的观点,解除;B项是早期维新派的主见,解除;D项是维新派的观点,解除。2.(2024·湖南益阳期末)以下是1876年京师同文馆的一份课程安排表。该课程安排表明京师同文馆()A.实现了中西文明的有效融合B.拓展了洋务运动的业务范围C.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D.是“中体西用”的突出体现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课程安排表的内容可知,京师同文馆的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西方自然科学学问和“练习译书”,没有与西方思想文化和政治理论相关的课程,而“汉文经学”是“始终不已”须要学习的课程,说明这一课程安排是“中体西用”的突出体现,故选D项。A项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学问的同时,汉文经学始终不已,两者兼修,不能说明中西文明有效融合,解除;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京师同文馆的课程没有超出这一范围,解除B项;这一课程安排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起到改造的作用,解除C项。3.(2024·河南信阳中学期末)“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19世纪下半叶先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实行的文化选择模式。此“文化选择模式”()A.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B.表明白“崇洋”思想的盛行C.反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藏性D.批判了封建儒学的落后性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念有利于借助外来文化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改造,故A项正确。“文化选择模式”只是部分先进的学问分子文化意识的觉醒,“崇洋”思想的盛行与当时史实不符,故解除B项;文化侵略隐藏性与材料中洋务派主动的实行文化选择模式冲突,解除C项;中体西用不是批判儒学的落后性,而是引进西方先进的器物之学,用以改造中国,达到强国御侮的目的,故解除D项。4.(2024·山东等级考模拟)19世纪中后期,本应学外文及西学的广州同文馆学生,却因学中学而导致西学荒疏;受过西学特地训练的严复、马建忠等,也多次参与科举考试。这反映了()A.危机加深激起国人抵制西学B.传统观念与西学传播的冲突C.西学人才缺乏社会需求D.制度变革成为时人选择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学西学的学生专注于学习中学并参与科举考试,说明作为新生事物的西学遭到国人抵制,反映出中西观念冲突猛烈,故选B项。5.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惜乎当时(注:19世纪末)已届学绝道丧之际,学术之培育之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旧,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捺,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这一相识()A.说明白维新运动兴起的必定性B.说明白文化革命势在必行C.反映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曲折性D.促进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答案A解析材料“19世纪末”“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反映了19世纪末政治改革的必定性,而维新运动与之相符,故A项正确,解除B项;C项材料未体现,解除;D项三民主义思想于1906年正式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6.(2024·山东德州期末)梁启超强调孔子的教化“乃进化主义,非保守主义”“乃同等主义,非专制主义”“乃兼善主义,非独善主义”“乃强立主义,非文弱主义”。这反映出他对孔子思想的看法是()A.肆意歪曲 B.改造利用C.盲目尊从 D.彻底否定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梁启超认为孔子的教化是“进化主义”“同等主义”“兼善主义”“强立主义”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梁启超为了便于宣扬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改造和利用了孔子的思想,故B项正确,A、C两项错误;D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儒家思想的看法,解除。7.(2024·北京昌平期末)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近时志士舌敝唇焦,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其次次之革命……”为此,他提出()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可知,孙中山认为欧美国家实力强大,人民却贫困,造成社会冲突尖锐,因此要改善民生,缓和冲突,故而提出民生主义,故选D项。8.(2024·湖南长沙一中月考)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分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需联合工农才能取得成功。这表明()A.工农群众起先登上政治舞台B.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变更C.民主革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D.广阔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将革命的内涵从“英雄革命”提升到“国民革命”,“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需联合工农才能取得成功”,内涵逐步丰富,C项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起先登上历史舞台,解除A项;革命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并未发生变更,只是依靠的力气有所转变,解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与广阔民众无关,解除D项。9.(2024·湖北名师联盟调研)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指出“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歼灭也”。这表明新文化运动()A.对传统文化的相识深刻而全面B.主见改造传统文化C.有遵循进化理论全盘西化的倾向D.力图挽救民族危亡答案D解析材料“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表明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确定偏见,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可知,让其消亡而不是改造,且仅涉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故解除B、C两项;材料“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歼灭也”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救亡图存的特点,故D项正确。10.(2024·陕西汉中高二期末)“他们不再热衷于探讨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究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给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行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A.主见中体西用 B.坚持三民主义C.提倡民主科学 D.宣扬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材料不是强调民主制度和君主专制,而是强调思想文化,所以只可能是指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科学思想,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与民主制度相配套的心理基础,所以不行能是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A项错误;材料中不再热衷探讨民主政治,而三民主义是提倡民主政治,故解除B项;材料是对中国民主制与君主制政体转变的思想相识,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理论,D项错误。11.(2024·广东东莞开学考)1918年8月,陈独秀指出:“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没有什么神圣稀奇的作用,全靠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他呼吁:“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该言论在当时()A.动摇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B.启发民众探寻社会真理C.标记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D.开创了民主革命新阶段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言论是要解放民众的思想,启发民众探寻社会真理,B项正确。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解除A项;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是指宣扬马克思主义,解除C项;D项是指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故解除。12.(2024·江西红色七校联考)1921年2月,蔡和森在《新青年》撰文指出:“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社会主义,不识时务穿着志向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主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指责,不留余地。”这一论述反映了()A.中共成立初期的思想分歧B.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的思想分化C.早期共产党人的理论选择D.马克思主义传播早期的概念混乱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的相关信息,对当时的各种“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指责,不留余地,这反映了早期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选择,故选C项。1921年2月中共尚未成立,解除A项;蔡和森的言论立足于理清“社会主义”的概念,并不仅仅针对新文化阵营内部,解除B项;材料反映“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在早期传播中的混乱和分歧,解除D项。二、非选择题13.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自然科学的传播是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熙皇帝热衷研习西方科学,涉猎范围包括天文学、数学、医学、地理学等。通过传教士的介绍,他对欧洲国家及其科学机构有所了解。康熙“相识到不论从科学上看,还是从艺术上看,中国并非是惟一的文明国家”。但是,他并不支持传教士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科学,也不激励中国人参与中西文化沟通。康熙认为:“算法之理,皆出自《易经》,即西洋算法亦善,原系中国算法”,断言西方科学“源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他既相识到西方科学的先进之处,又要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以安抚臣民。——摘编自吴伯娅著《康雍乾三帝与西学东渐》材料二鸦片斗争时,中国人看到的仅是西方的坚船利炮,学西方仅是仿造船炮。魏源提出了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科学技术的主见,具有离经叛道的意味,时人认为这背离了“用夏变夷”的传统,而是“用夷变夏”。洋务派“中体西用”可以追溯到“师夷长技”。西技就是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和工艺技术。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企图用西方科技思想来订正和弥补儒家文化的不足。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同时引入西方科学技术学问,形成第一次译介西学的高潮。到1895年,翻译西学书籍354种,大部分是科学技术书籍。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冲击了儒家的传统价值观。——摘编自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依据材料一,评述康熙皇帝对西方近代科学的看法。(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述晚清时期西方近代科学引入中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答案(1)看法:对西方近代科学有深厚的爱好;不支持西方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认为西方科学来源于中国。评价:目的在于维护专制统治;阻碍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2)背景:鸦片斗争后出现民族危机。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