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主备人备课成员教材分析《第14课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是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明朝至清朝中叶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变迁,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历史特点。教材通过丰富的史实,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提升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3.增强学生通过史料实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历史问题。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基础历史知识,包括封建社会的形成、发展以及古代经济、文化的基本特征。他们对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也有所了解,但关于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发展细节,尚需进一步学习和深化。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一学生通常对历史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好奇心强,愿意探索历史背后的故事和规律。在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通过史料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好通过案例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在理解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复杂性和内在联系上遇到困难。此外,对于一些专业的历史概念和术语,如“资本主义萌芽”、“文人画”等,学生可能会感到陌生。同时,如何将抽象的历史概念与具体的历史事件相结合,形成深入的理解,也是学生面临的挑战。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步骤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特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与文化的重要事件,激发学生的思考。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历史案例,如某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或文化现象,加深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

2.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示:使用PPT展示重要历史图片、地图和图表,增强视觉效果,帮助学生记忆。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学术文章,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互动平台:运用教学软件,如在线答题系统,进行即时反馈和评价,提高教学互动性。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如果你生活在明至清中叶,你最想体验哪个方面的经济或文化活动?”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关于明清时期的基础知识,如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等,为本节课的经济与文化主题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明至清中叶的经济特点,如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商业繁荣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同时阐述文化特征,如文人画的兴起、小说和戏曲的发展等。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案例,如《红楼梦》中的经济生活描写,帮助学生理解明至清中叶的经济现状。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明朝中叶以后,为什么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现象对当时社会有何影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一份关于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特点的填空或选择练习题,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指导: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让学生明确这一时期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一份关于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的研究性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讨论,选取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短文。

具体作业要求如下:

-主题明确,论据充分,结构清晰。

-结合教材内容,适当拓展阅读。

-字数在500字左右。

-下节课前提交,教师将进行批改和反馈。知识点梳理1.明至清中叶的经济特点:

-农业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如推广南方的双季稻种植;农作物的品种增加,如引入玉米、甘薯等。

-手工业进步:纺织业、瓷器业、冶金业等手工业发展迅速,技艺精湛,产品远销海外。

-商业繁荣:商业城市兴起,如南京、苏州、杭州等;市场交易活跃,货币经济发达。

-资本主义萌芽:在纺织业等手工业领域,出现了雇佣劳动和分工协作的现象,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初步形成。

2.明至清中叶的文化特点:

-文人画的兴起:以文人画家为主导的绘画风格流行,强调个性表达和意境营造。

-小说和戏曲的发展:小说如《红楼梦》、《儒林外史》等成为文学主流;戏曲如京剧、昆曲等形式多样。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出现了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反思,如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的思想。

-科学技术:在数学、天文、地理等领域有所成就,如徐光启的《崇祯历书》等。

3.明至清中叶的社会变迁:

-阶级结构: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加剧,贫富差距扩大。

-社会矛盾:农民起义频发,如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等,反映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对外交往:与外国的贸易增加,西方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和科技。

4.明至清中叶的政治背景:

-明朝的政治动荡: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导致明朝的灭亡。

-清朝的建立:清朝建立后,通过一系列政治改革和军事征服,逐渐巩固了统治地位。

-政治制度:清朝继承了明朝的科举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增设科举考场,扩大科举取士规模。

5.明至清中叶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明朝和清朝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业发展,鼓励农业生产。

-海禁政策: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初年,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民间海上贸易,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封建经济秩序。

6.明至清中叶的文化政策:

-文化专制:清朝实行文字狱,对知识分子进行严密监控,限制思想自由。

-文化推广:清朝重视文化教育,推广儒家经典,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文化渗透。

7.明至清中叶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明朝初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展示了明朝的国力和海上航行技术。

-西方势力东来:清朝中叶,西方列强开始东来,通过贸易、传教等方式影响中国。板书设计1.明至清中叶经济特点:

①农业发展:双季稻、玉米、甘薯

②手工业进步:纺织、瓷器、冶金

③商业繁荣:商业城市、市场交易、货币经济

2.明至清中叶文化特点:

①文人画:个性表达、意境营造

②小说戏曲:红楼梦、儒林外史、京剧、昆曲

③思想科技:儒家批判、科学技术成就

3.明至清中叶社会变迁与政治背景:

①阶级矛盾:地主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