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丝绸之路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3F/2C/wKhkGWeLYv-AezWjAAHpC_nny9E187.jpg)
![2024年丝绸之路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3F/2C/wKhkGWeLYv-AezWjAAHpC_nny9E1872.jpg)
![2024年丝绸之路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3F/2C/wKhkGWeLYv-AezWjAAHpC_nny9E1873.jpg)
![2024年丝绸之路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3F/2C/wKhkGWeLYv-AezWjAAHpC_nny9E1874.jpg)
![2024年丝绸之路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3F/2C/wKhkGWeLYv-AezWjAAHpC_nny9E18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教案1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同学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
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
公元前126年方归。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西去联络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同时分派
副使赴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
大夏(巴克特里亚)、安息(帕提亚)、身毒(天竺)各国。司马迁《史记•大宛传》称他的两
次出使为“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在我国
西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丝绸之路已有南北两道。公元3世纪以前,天山以南两道,
以南道较为繁荣。公元3世纪至5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为兴盛。据《汉
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有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镶、贵重金属、铜器、漆器、
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
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
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隼篥等
乐器和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
丝绸之路与中外友好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绵亘
不绝,日益密切。
一、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
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
如缕的联系。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
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朗读课文
1、要求:
读正确,读流利。
(有不会读的字写上黑板,会的上注音)
2、组内练习:
自由读,齐读,轮读等。
3、朗读展示:
想读的上出来读(选片段读),同学评价。再小组齐读展示,评价。
三、自同学字
1、在课本上画出生字,在生字表上注上读音,组词。两名同学上台展示。
2、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生词,小组解决不了的上黑板写出来。
3、师生一起解决。
四、小组合作理解课文
1、浏览课文,在预习本上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3、展示,纠正。
4、小组交流自身从这些内容中体会到什么:
(1)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
中的悠悠驼铃声……
(2)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
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
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
一条“伟大的路"。
5、个人展示。
6、分组扮演我国使者与安息国将军互赠未融的情景。
7、领悟写作特点。开头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
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五、课外拓展
1、说说搜集到有关丝绸之路的一些故事。
2、向同学介绍海上丝绸之路。
一、填空(上课前请同学抄上黑板)
1、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往西一直延伸
到在这条路上贸易的货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的
2、丝绸之路不只是古代亚欧互通________的商贸大道,还是沟通_______的友谊之路。
二、做辅导习题
1、一至四小题课外完成,分组出来展示,一组一题。其余同学合作完成七、八、九题。
2、评价展示的答案,更正。
3、展示"理解运用"时用展示台。
同学对《丝绸之路》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同学自主学
习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比方在丝绸之路的线路教学中,不只要求同学了解大致的线路,经过哪
些区域,而且要求同学通过古今对照,了解经过现在的哪些国家和地区。考虑到这个问题可能有
些难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同学感受到历史其实离我们很近。另外,在丝路上
的交易活动,应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扮演的形式,对中原和西方之间进
行交易的货物作了区分。这种教学方式比以前单一的记忆要强很多,三位同学的精彩扮演赢得了
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不只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每一位同学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
的繁荣景象。此外,也协助他们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学习更
加贴近历史。贴近历史,感受历史正是我的期望,在这节课上,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做到了。
丝绸之路教案2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
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
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
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
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四)辅助工具
多媒体
(五)教师导学
一、快乐读书一精彩展示
演讲《可爱的西部》
二、激趣导入一揭示目标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
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三、初读课文T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
中。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
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
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
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
"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
深的爰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
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
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
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
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
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
"过渡段"。)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一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五、积累一拓展延伸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通过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你们
对丝绸之路又了解多少?
六、回顾知识一总结提高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
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
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
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教案3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
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
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
用一"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以f导游的身份介绍
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
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
累课文语言。
教学目标:
L正确、流?I」,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16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并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一交流。
Q)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
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其余学生认真倾听,
听后根据要求评议。)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Q)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
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我国丝绸在国夕隋很高的知名度。
(二)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
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Q)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⑶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
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
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
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Q)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
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
讲了开辟的过程。
教师小结: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
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
段称之为“过渡段",它就像一座桥,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了起来,所以我们说过渡段的作用
是承上启下。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三)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一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一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情感升华。
教师出示资料《张骞与丝绸之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张骞是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联络大月氏打击匈奴的使命,但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的地理、
物产、军事的情况,了解了匈奴的许多内情让汉武帝知道和中亚、西亚各国如何打交道。正因为
如此,在后来的战事中张骞才能以他对匈奴的广博知识节节获胜……)
五、复述课文。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
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
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象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
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作为一名甘肃人,我们更应该感到自豪,因为甘肃的武威、酒泉、
张掖、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现在就让我们来当一名4导游,给到甘肃旅游的海内外游
客介绍这令我们骄傲的丝绸之路。
1.小组内互相练习说。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时提醒学生要抓住关键词句来复述课文。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丝绸之路人教版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
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我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丝绸之路教案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
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预习+展示
短识储备:
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
公元前126年方归。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西去联络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同时分派副
使赴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
克特里亚)、安息(帕提亚)、身毒(天竺)各国。司马迁《史记•大宛传》称他的两次出使为凿空,其
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在我匡西汉时期,据《汉书•地
理志》记载,丝绸之路已有南北两道。公元3世纪以前,天山以南两道,以南道较为繁荣。公
元3世纪至5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为昌盛。据《汉书•地理志》记载,
汉代还有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镶、贵重金属、铜器、漆器、
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
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
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隼篥等
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
丝绸之路与中外友好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绵亘
不绝,日益密切。
一、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
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
的联系。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
去感受刃触特的民族风情。
二、朗读课文。
1、要求:读正确,读流?必(有不会读的字写上黑板,会的上注音)
2、组内练习,自由读,齐读,轮读等。
3、朗读展示。想读的上出来读(选片段读),同学评价。再小组齐读展示,评价。
三、自学生字
1、在课本上画出生字,在生字表上注上读音,组词。两名同学上台展示。
2、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生词,小组解决不了的上黑板写出来。
3、师生共同解决。
四、小组合作理解课文
1、浏览课文,在预习本上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3、展示,纠正。
4、小组交流自己从这些内容中体会到什么。
①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
的悠悠驼铃声
②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
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
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
一条伟大的路。
5、个人展示。
6、分组表演我国使者与安息国将军互赠礼物的情景。
7、领悟写作特点。开头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
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五、课外拓展
1、说说搜集到有关丝绸之路的一些故事。
2、向学生介绍海上丝绸之路。
反馈课
一、填空(上课前请同学抄上黑板)
1、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往西一直延伸到。在这条路
上贸易的货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的。
2、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的商贸大道,还是沟通的友谊之路。
二、做辅导习题
1、一至四小题课外完成,分组出来展示,一组一题。其余同学合作完成七、八、九题。
2、评价展示的答案,更正。
3、展示理解运用时用展示台。
课后反思:
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丝绸之路的线路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大致的线路,经过哪些
区域,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古今对照,了解经过现在的哪些国家和地区。考虑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些
难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其实离我们很近。另外,在丝路上的
交易活动,应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对中原和西方之间进行
交易的货物作了辨别。这种教学方式比以前单一的记忆要强很多,三位学生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学
生们的阵阵掌声,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每T立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
繁荣景象。此外,也帮助他们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学习更加
贴近历史。贴近历史,感受历史正是我的期望,在这节课上,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做到了。
丝绸之路教案5
一、导入新课,提出学习目标: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
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
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
近一丝绸之路。
2.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3)画出感受深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4)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示学习成果。
二、自主探究,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一中等生一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在小组内个人展示)
生1:我积累的词语有"栩栩如生、天高气爽、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
丰富多彩、美轮美奂"。我知道"栩栩如生”的意思是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
生动逼真。
生2:我知道"浩浩荡荡”的意思是: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
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
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生3:我知道"五彩缤纷”的意思是: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
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
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
斯",意即丝国。公元3世纪的一位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
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我能用"五彩缤纷"说句话……
生4:我知道"崇山峻岭"的意思是: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
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我能
用“崇山峻岭"造句……
生5:我知道“意仑美奂”的意思是: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
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精美绝伦。
生6:"遐想":指漫无边际地想象。
生7:我会把课文第一E殳读熟我来读给大家听……
生8:我最喜欢的段落是第3段,我来读给大家听.....
(二)、学文悟情展示何以个人展示,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向全班展示):
生1:我读了"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
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句话体会到: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
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座群雕是历史的浓缩,是昔日繁华的见
证。所以作者站在这里,"仿佛看到""仿佛听到",自然而然地遥想起丝绸之路两千年前辉煌
的历史。这也是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触点。
生2:这句还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
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相呼应,使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生3: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
这真是一^伟大的路呀!”
生4: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
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
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生5:我们想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生6: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
呼""奏乐""欢腾"。中国使巨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
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三)个性化展示:
1.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2.介绍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3.什么是“丝绸之路"。
4、读后感。
5、小练笔。
三、|激发知识冲突: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3)再读全文,谈感受。
四、知识拓展延伸:
1、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
2、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
五、作业布置: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准备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
板书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
如栩栩如生()00()
()()()()()
2、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
悠悠驼铃声。
⑴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标出。
⑵摹写句子:
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
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现在你就带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
向它们介绍一下。把你的导游词写下来。
丝绸之路教案6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
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直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
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富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
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
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在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
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
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
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一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
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可:为什么说这条道路
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
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一友谊之路、商贸之
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
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一边境线上;迎候之众
—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一
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一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一
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
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
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3)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
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一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
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
路。
(2)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
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⑸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
奂。”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爰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
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
(4)小结: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
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
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
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生发。(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
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一西部大开发)
3.激情朗读。
五、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有条件的,可以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
(福建省厦门市英才学校汲守庆)
B案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
求学生做到:
⑴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Q)"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一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
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
漠中的悠悠驼铃声……”一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
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
奂。"一S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
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
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
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
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Q)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o”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
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⑵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⑴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
之路”的介绍。
(
丝绸之路教案7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提出提出有考虑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同学一起交流解决。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
4、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作方法。
1、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让同学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
1、同学搜集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
2、有关丝绸之路的地图(示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俺们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路。说说你们知道的路都有哪些?
2、在这么多路之中,有一条有名的丝绸之路。对丝绸之路,你们了解多少?
3、同学交流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同桌或小组交流,个别介绍。
(点评:充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同学阅读兴趣,培养同学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4、这节课俺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丝绸之路。
板书课题:
丝绸之路
二、质疑课题,自主阅读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同学可能会提出:
丝绸之路是从哪里到哪里的?丝绸之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张骞是怎么开辟
丝绸之路的?……
(教师依据同学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2、同学提问后,同位轻声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引导他们
从刚才的提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3、同座位、小组交流筛选后的问题。
(不要求完全统一,确保同学个性化地阅读。)
4、带着问题同学自读自悟,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自身的体会做批注。
(点评:疑是考虑的开始,问题是发生学习的起点。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同学提出
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同学自身去进行阅读实践,自身去感受、考虑,
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5、小组内交流。
6、文中的哪一段既写了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又写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局部?
找出来,读一读。
7、巧妙地把两局部内容衔接起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俺们叫它过渡段。请同学
们再读一读,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8、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独立阅读:
理出文章层次,找出重点局部。默读3~12自然段,仔细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对难以理
解的内容要多读、多思、多悟,然后和同位交流。同学解决不了的,教师做指点和讲解。如:"张
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
⑴带着问题反复读有关段落。
⑵同位说一说丝绸之路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开辟出来的?
⑶为什么在这种特定环境中张骞能开辟出丝绸之路?
⑷开辟丝绸之路说明了什么?
2、小组讨论,回答。
3、交流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经过。
(点评:珍视同学的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关注了同学的个体差别和不同的学习需
求,给每一个小朋友展示自身的机会。)
四、重点品读,体会作用
1、默读第13自然段,考虑:
丝绸之路发挥了怎样的巨大作用?
2、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是什么?
五、自主学习,书写生字
1、自身学习生字,放手自主识字。
2、同学独立书写,独立检杳。
3、同位互查生字书写。
(点评: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就要激发同学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给同学发明主动参与
和表示自身的机会。放手让同学独立识字,写字,调动同学主动、合作学习的热情。)
六、作业
把丝绸之路的故事讲给家里的人听。
丝绸之路教案8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
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识读《张骞拜别汉武帝
出使西域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线路图》《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获取有效信
息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果
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砧胖球。那么,
这种水果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
学习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你就会得到答案了。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
1.教师讲述:西域指的是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西汉初,
西域小国林立,人口最多的有几十万,最少的.不到200人。许多国家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2.教师补充:经过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国力强盛起来,汉匈的力量对比发
生了很大变化,武力反击匈奴侵扰的时机已经成熟。
3.材料展示:汉武帝颁布《招贤令》:"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
国富,兵强马壮。吾皇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
夹击匈奴。现招募有胆有识、果敢忠义之人,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
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
4.教师过渡: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5.图片展示:观察教材图片《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做一个比较。提示:
第一次背景汉武帝反击匈奴目的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时间公元前138年结果了解了西域
第二次汉了解西域,控制了河西走廊加强汉与西域的联系公元前119年沟通西域7.教师提问:
想象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挫折?我们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提示:挫折: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等。精神: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国
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等。
目标导学二:丝绸之路
1.教师提问:
(1)名字的由来:"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
易路线。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2)"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汉武帝派张骞出
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E寸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到
达中亚、西亚,甚至更远的欧洲。
(3)"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
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
老的海上航线。
2.路线:
(1)陆上丝绸之路(口诀:长河新,安息大)
①长安一②河西走廊一③今新疆地区一④安息(中亚、西亚)一⑤大秦(欧洲)(2)海上丝绸之路
①山东沿岸一②穿过黄海一③到达朝鲜、日本和①东南沿海港口出发一②经中南半岛南下
一③绕过马来半岛一④穿过马六甲海峡一⑤孟加拉湾沿岸一⑥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3.丝绸之路的地位和作用:
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外经济的交流通道,还是中外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丝绸
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留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
促进作用。
目标导学三:对西域的管理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西域都护设立的时间、职能、内容。(1)时间:公元前
60年。(2)职能:总管西域事务。
(3)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的广大地区。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班超出使西域的时间、原因、结果。(1)时间:
东汉明帝时(公元73年)。(2)原因: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3)结果:西域各国重新与汉
朝建立联系。
3.思维拓展: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提示:实行“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有
利于区域融合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带动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
缩小东西部的差距;有利于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主动参
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表明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与义务,为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内容可以用"三个一”来概括:一位人物:张骞通西域,为中西交通畅通和经济文
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一个事件: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
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座桥梁:丝绸之路架起了东西方文明的友谊之桥。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点评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
能力。通过张骞和班超的事迹,学习他们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
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采用了教师分析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加强对丝绸之路的记忆。
丝绸之路教案9
课程标准: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
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
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
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
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彳乍用。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师指导点评。
教学过程:
丝绸之路教案10
1、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
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
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
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
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
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
意义?对于上匕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寻读课文,共同找出之前大家所提出的提问。
2、齐读中国使者的话一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
大的路呀!
提出疑问: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T了?联系我们的仅仅
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
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3、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一友谊之路、商贸之
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
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一边境线上;迎
候之众一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
—S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一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
—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
和安息国交战员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施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
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3)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
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一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
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
之路。
(2)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
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3、感受文化之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提高销售管理能力的培训课程
- 2025天津市农资买卖合同范文
- 家居装饰设计与施工方案
- 劳动合同知识产权保密条款
- 房屋中介买卖服务合同范本
- 2025《代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合同》(合同模版)
- 的买卖合同范本
- 社工劳动合同
- 2025工程外包合同模板
- 农业机械设备采购安装合同
- JTGT H21-201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 卖花生混声合唱简谱
- 【永辉超市公司员工招聘问题及优化(12000字论文)】
- 柴油加氢装置知识培训课件
- 汽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中国直销发展四个阶段解析
- 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镇海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材解读
-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说课稿
-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要求及控制措施
- 诗豪刘禹锡一生部编教材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