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爱莲说》教案_第1页
2024年《爱莲说》教案_第2页
2024年《爱莲说》教案_第3页
2024年《爱莲说》教案_第4页
2024年《爱莲说》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爰莲说》教案

精品《爱莲说》教案1

:爱莲说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习本文托物言葫口衬托的手法。

理解文章的主旨。

:多媒体

:自主、合作、探究

: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上课前播放音乐,上课开始停止播放,开始导入。)(幻灯片1)

今天我和大家合作学习一篇优美的文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读课题《爱莲说》。(幻灯片2)

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莲的形象,然后我

要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按键播放莲花组图。)(幻灯片3至幻灯片6)

问题: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的回答,一律加以肯定。)(幻灯片6)

解说: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深的人们的喜爱,因此它很早就出现在文人的笔

下。如杨万里有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幻灯片7)苏轼的"荷尽无遮雨盖";

(幻灯片8)屈原的"制芟(ji)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幻灯片9)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

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

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了解作者体裁。

在分析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和体裁。

1.(放作者图像)指名朗读。(幻灯片10)

(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

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

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

被称为“爰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

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了解本文的体裁。(幻灯片11)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

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幻灯片12)

明确: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说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花?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T

将要讨论的问题。

三、朗读i川练。

1.我们先听一下课文的录音,大家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幻灯片13)

2.录音再播放一遍,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幻灯片14)

(检查听读效果,大屏幕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读出它的音。)(幻灯片15)

蕃(6n)颐(yi)濯(zhUo)淤(yO)涟(I语n)

蔓(ml)亵(x沧)噫(yi)鲜(xi加)有闻

3.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教师小结: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

和电视上看到的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回答后总结)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的读,

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可以读

得更舒缓一些。要做至忸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地基础上去读.

四、出示学习重点.(大屏幕投影)(幻灯片16)

1.托物言志的写法。

2.衬托的写法。

3.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

五、理解文意。

1.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并看看注解,理解句意,读懂课文,互相可以讨论疑难之处。

(不懂之处进行提问,共同解决。大屏幕出示检查合作学习结果)(幻灯片17)

2.请同学们根据注解,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大屏幕投影)(幻灯片18至幻灯片21)

六、理解本文的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幻灯片22)明确:

2.课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几种花?(幻灯片23)

明确:莲花、菊花、牡丹

3.这三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幻灯片24)

明确:莲花(周敦颐)、菊花(陶渊明)、牡丹(世人)

4.这三种花的象征意义?(幻灯片25至幻灯片27)

明确: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莲花,花之君子者.

5.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幻灯片28)

明确: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

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6.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幻灯片29)

明确: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

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

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7.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明确: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有德者鲜惋惜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者无赞美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趋利者众讽刺

板书:(幻灯片30)

映衬手法陶渊明爱菊鲜(正衬)世人爱牡丹众(反衬)予独爱莲无(突出)

小结: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幻灯片31)

例如:

莲花君子

七、能力训练.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幻灯片32)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

1.背诵课文。

2.将刚才的造句练习扩充为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在练习本上.

精品《爱莲说》教案2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短文两篇》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

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

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

生学习名家名篇,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

所体会。

2、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

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

处,能够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

言文的能力;

(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

本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学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有关咏"莲"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

有多少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诵读感知

1读、示范背诵。以此来激起学生背诵短文的兴趣和信心.

2读、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体会句中关键字词表达的感情。

3读、指名朗读,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三)自主学习

1、什么是"说"?

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章,偏重于议论,所

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2、交流收集的作者情况。

3、疏通文意

①学生对照注释理解句意,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②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有关难字难句的问题。

(四)合作探究

1、请你在课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的?

知识明确:

托物言志:即抽取事物的某种物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3、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4、小结。

(五)延伸拓展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表达的"独爱莲"而不喜爱"牡丹”的道德

情操?

(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新课

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

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仿写《爱莲说》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以我爱_____为题,写一篇小作文,点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

: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

力,并暗示性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精品《爱莲说》教案3

1、知识目标

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增强语感、加强朗读能力及说写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培养高尚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4、创新目标

培养主动质疑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培养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整合材料的能力.

:加强朗读,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理解文章的主旨.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累卡片

:自主、合作、探究

:诵读、品析、说写

:一课时

一.赏图评花,设境启疑

1.教师启发质疑

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总喜欢用花来形容、赞誉,可见花是非常圣洁、华贵的。正因为有花,

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们不只是用花来装点世界,美化生活,还赋予花以一定的性格

品质。所以,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语言。比如:红玫瑰的花语是爱/美,是送给爱人或者情人最

好的礼物;康乃馨的花语是温馨庵祥,最适合用来送给母亲。你还知道哪些花的语言呢?(如

勿忘草:不要忘记我等)

2.学生自由发言

谈谈各自所了解的花语,然后同位交流,说说自己最喜爱的花和它所蕴涵的意义。

一、导入课题

1、两副图画相同点,答案就是谜底。

埃及、印度国花;介绍荷花知识及动人传说。

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一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

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

湖秀丽的风光是玉姬流连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用

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

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美丽的鲜花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世界上不喜爱花的人恐怕很少。但是,不同的人往往

喜爱不同的花,而同一个人对不同的花看法也往往不同。宋朝哲学家周敦颐,对牡丹、莲花、菊

花就评价不同,并且在一篇脍炙人口的短文中作了阐述,这就是小品文《爱莲说》。(板书课题)

(多媒体:欣赏莲花配乐图片)

2、学生板书课题及作者:特别指出:字正确写法。

二、解题质疑

1、文体解释:表,记、说(杂文)、铭、序。

2、从题目就可以看出,周敦颐最喜爱的花是莲花。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最想知道的是些

什么?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呢?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

怀呢?这都是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多媒体展示问题,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读全文)

3、挑战无标点原文,感受句读,学生点评。

4、听MP3录音,观看荷花视频。

5、自由朗读。

二、自读解疑,循序探究文章的语言美

1.提出自读要求(创设情境,课前播放古筝乐曲)

要解答这些问题,就必须仔细阅读课文并认真研讨.《爱莲说》是文言文,阅读时必须反复

揣摩,循序渐进。大家可以分三步阅读,探究答案。

①第一步: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②第二步:边读边译,研讨不懂的语句

③第三步:读思结合,探究问题的答案。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多媒体示范朗读,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

莲花的美。)

3.学生自主翻译全文(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检查)

根据课文注解,把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一遍,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蕃染濯溢谓鲜(多媒体:分页展示翻译内容)

4.学生齐读课文

这一遍读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注意抬头挺胸,声音响亮、精神

饱满。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

三、整体把握,深度感悟

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

有哪些人分别喜欢它们?(PPT10)

2、思考讨论: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找出直接描绘莲花形象的语句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绘莲花外形的?作者从哪些方面描

写莲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讨论完成下表。(PPT11-12)

明确描写句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等方面描述莲花的外形的.

教师随机点拨:这些语句对莲花作了生动逼真,尽善尽美的描绘,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

唱赞歌,你们觉得作者仅仅只是嫡写莲,赞美莲吗?

[明确]:当然不是,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这七个分句句句写花,又句句写人,是

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教师随机提问:作者把莲花比喻为哪一种人呢?——君子

那么,什么是君子?在你眼中的君子应该具有哪些品质?(学生思考后作答)

4、想一想: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

结合莲花图,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语句来对应莲花所隐喻的品质,并悟出各写了莲花哪一方面

的美?

(多媒体展示:将君子的七种品质对应相应的莲花图表)

[明确]:由此可见,莲花表现的品格: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许。(洁净

而又庄重)正如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

重,不敢轻侮的性格特点.

[教师点拨小结]:七个短语的描绘,可见作者从七个角度写出了莲花的高洁美、质朴美、正

直美、清高美等高尚品质,将莲花的外部特征与内在气质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形"与"神"的

高度统一。

5、请同学们把这些描写莲花的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

的赞美之情。

6、课文写了莲花,还写了哪几种花?有什么作用?作者对这几种花各持什么态度?这些花

的花语意义?(PPT13)

请学生尽量读出应有语气。

[明确]: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深的人们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

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

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都读得不错。但大家对"爱莲”的感情体会得还不够深,因此还没有把课文表达的感

情充分的读出来,我们还要仔细体会。我们一起看课文的内容。

总结作者的生活态度,理解文章的意蕴美。

1、总结作者的生活态度

作者认为:在封建社会里,整个社会的风气是贪慕富贵、追名逐利的,也有少部分人不愿意

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而选择逃避现实,隐居起来。只有莲花一样的君子,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操

守。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为人正直、庄重,

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但是当时社会这样真正的君子少,而追求

富贵的人多啊昨者有感于社会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对他们表示了强列的鄙视!

文章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赞颂君子的坚贞气节,因此这既是作者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

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品文论人,整合提升。(讨论文章的现实意义)

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

更和他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关。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

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地保持

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这在封建社会实在是难能可贵、超凡脱俗的.他表现出的对贪慕

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

样的环境,有好的,有差的,有的可能暂时生活在‘污泥’中,但文章告诉我们,不管现实社会

怎样,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有独立的人格,有崇高的追求,绝不能随波逐流,要经得起生

活的考验,做一名坚强、自信、自尊、自爱的人,在逆境中同样健康成长!

五、能力训练,习得语感

[过渡]:周敦颐那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的文笔是不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写出有分量、有

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仅要贴近生活,有真实的经历,还要体现自身价值的鲜明的独特的个

性。本文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花喻人,花美人更美,自然贴切。(边

板书:托物言志)

1、了解寺物言志。(多媒体演示:播放概念)

[明确]: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寄托、

传达自己的某种感情、抱负、志趣或某种品格志向。用这种方法可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

回味。

2、拓展延伸,举例说明概念。(多媒体演示示例)

[教师点拨]:以花为例。其中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因此深得人们喜爰。比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以莲花构成的。不仅因为澳门莲多、莲美,更是因为莲花象征了澳门人

渴望回归祖国大家庭处屯洁、高尚的心。

[思考讨论]:同样有些文章表面上是写物,实际上也是写人。在我们的课本中,这类文章并

不鲜见,我们以前学过托物言志的文章吗?

我们曾学过杨朔的散文《荔枝蜜》,作者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赞蜜蜂,热情讴歌了创造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劳动人民和我们欣欣向荣的伟大祖国,作者愿意像小蜜蜂一样忘我劳动。

不少这类值得传诵的名篇,作者所托之物虽小,但所言之志却不凡。

[教师启发]: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

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

事实上,事物的外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

比如蜡烛何等的平凡,却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这就是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

[小结]:我们周围的事物,由于它的形状、它的性质、它的"经历"有很多特点,往往有“寓

意"。例如梅花的耐寒,根的只讲奉献而不表现自己,粉笔的平凡、贡献大而"粉身碎骨”等。

这些事物都可以作为题目来写咏物言志的文章。

3、练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放图像)

[过渡]: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感情的方法,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式说

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大家可以参照屏幕上放出来的各种花木,也可以任意地另

找一种。在纸上写一下,先说给你的同桌听,然后我们再一起交流。(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

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例句:我爱梅花,因为它冒风霜,战冰雪,总是第一个迎接春天的到来。正如谦逊无私、坚

强不屈的革命战士。

将刚才的造句练习扩充为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在练笔本上。(多媒体示例演示,学生

活动,教师适时点评)(我喜欢朱顶红??)

六、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

能把它背出来。(播放多媒体配画配乐画面,再悉心品味一下莲花的无穷魅力!)

七、课文总结

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掌握了朗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托物言志这

种写法的特点。《爱莲说》仅119个字,但它以其丰富的内涵、质朴的语言在中国古代小品文

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数百年传诵不衰。封建时代的君子形象对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完善

自我品德修养有一定的启示。迄今为止许多人仍以“出淤泥而不染”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而

那高洁淳朴、不思富贵的品质则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希望在二十一世

纪的今天,同学们都能够志存高远,做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莲花式的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这篇课文.

2、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其它物件进行描写,以《一赞》

为题,要求通过描写的事物抒发感情,说明一定的道理。

3、搜集使用托物言志描写的诗句。

八、板书设计

爱莲说

莲花君子

生长环境:高、直不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正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风度气质:高洁美名远扬

精品《爱莲说》教案4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2、掌握"蕃""染""植""鲜”的意义,辨识"之"的不同用法.

3、学习莲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四字真言:

读——读背课文;

解一解读生涩字词;

品一品赏莲高洁的气质品赏莲高洁的气质;

学学习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一课时

多媒体教学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去赏花!(展示图片)

从古至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

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不只刚才所展示的诗句,我们今天还将学习到一篇名文一

《爱莲说》。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所著。据说他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

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解题

有题目可明确三个方面的内容:

1、文章主要内容是关于"莲";

2、作者对莲花的态度是"爱";

3、题目最后一个"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说"是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

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

1、读一先听后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②边听朗读,边给自己不懂的字词注音(找疑难字词)。

③文中提到哪些花?重点写什么?

2、解一解读生涩字词。

蕃他n)淤(yij)濯(zhu6)亵(x⑹鲜(x询n)

四、深入研读

品一品赏莲高洁的气质。

第一段分析(提问引导为主):

提问1:作者重点写莲花,在他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明确: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荽不枝,香远益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