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全国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8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_第1页
2019届全国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8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_第2页
2019届全国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8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_第3页
2019届全国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8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_第4页
2019届全国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8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考纲考点命题思路考情分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本单元内容由于涉及现实政治及可供命题的角度较死板,全国卷中极少命题。2.复习时建议加强对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及新中国的历史认知。3.从历史反思角度认识“文化大革命”。4.现代中国的外交虽然命题较少,但并不建议完全弱化该内容,特别要注意中国从古代到近代、当代对外关系的关联、中国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格局的关系等。“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16·课标全国Ⅰ,31)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第8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纲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2.“文化大革命”。3.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4.“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课标提示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考点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考点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考点三“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巧学妙用]1.图示解史——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2.易误提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主党派地位作用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2)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3)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中共与民主党派是密切合作关系,民主党派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3.概括总结——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4.图示解史——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及转折5.构图解史——民主政治的新发展6.图示解史——祖国统一大业7.辨析比较——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七届二中全会②共同纲领

③独立主权④人民民主⑤社会主义

⑥全国人大⑦长期共存⑧民族区域自治⑨团结考点二①中共八大②阶级斗争③实事求是④经济建设⑤领导制度⑥1982

⑦依法治国⑧宪法考点三①和平方式②1997

③九二共识④一国两制考法1理解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考题1】

(2017·贵州贵阳模拟)将卢梭“主权在民”的理论和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观点付诸实践,作为我国政权建设根本原则的成功运用是(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建立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C考法2理解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考题2】

(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联考)下面是新中国历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示意图。此图表明新中国(

)A.政协制度形成经历了长期的过程B.爱国统一战线力量逐步发展壮大C.联合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D.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已经较为完善B(1)政党地位:在多党合作的关系中,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各民主党派与中共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2)政党关系:政治上是密切合作关系。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议政,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民主党派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的关系。(3)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4)合作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考法3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特点史料一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绩,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史料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1.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史料,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

提示国共再度合作,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2.综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提示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5)实行“一国两制”政策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1.(2013·北京文综,20)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从题干结构图中看出该时期政治协商会议处于最高领导地位,中央人民政府受政协领导和一些机构的名称如“政务院”“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等,说明该时期应该是在建国初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权,故①②正确。1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排除③④。答案

A2.(2013·江苏单科,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

1949年的新政协会议旨在筹建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安排在港民主人士北上及民主人士参加筹备新政协的主要目的是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故选A项。B项表述不当,民主党派恢复其各级组织主要由各民主党派自己进行,与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举动无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在1956年提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于1953年,故C、D两项可排除。答案

A3.(2012·广东文综,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从题干中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可知时间信息,以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项正确,A项排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于1956年提出的,目的是为了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项排除;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因此D项排除。答案

B4.(2015·江苏单科,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