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苏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苏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苏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苏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镇”,这些地名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玄奘西行D.戚继光抗击倭寇2、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中不包括()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3、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生活在渭水流域的周国日益强大B.统治者残暴奢侈C.商部落联合周边的小国发动进攻D.都是被少数民族灭亡4、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A.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B.夏朝的建立C.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D.原始农耕的出现5、秦朝历经二世而灭,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共存在()A.10年B.15年C.25年D.30年6、“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1959年视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出土于殷墟的如图文物是()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大盂铜鼎D.战国宴乐铜壶7、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8、霸王别姬是京剧的一个经典剧,故事来源于在垓下被汉军包围的西楚霸王项羽与虞姬的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该故事取自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A.桂陵之战B.长平之战C.大泽乡起义D.楚汉之争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10、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明成组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________城;明长城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_,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11、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______,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______。12、【题文】(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武则天的统治弘扬了贞观之治,又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13、【题文】史实与推论:“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2分)

。史实。

推论。

正确与否。

(1)“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冶通鉴》

唐太宗重视处理和改善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他被各族首领奉为“天可汗”。

(2)“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资冶通鉴》

武则天主政期间;分析问题英明精准,处理事情坚决果断,发现重用很多有才干之人。

(3)“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东京梦华录》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4)“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宋史》

两宋时期;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5)“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l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

清朝乾隆时期;统治者持有天朝上国的心态,中国和外国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

(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从诗中可以得出隋朝灭亡于修建大运河的结论。

14、【题文】安徽人物榜记录天下安徽人;根据信息填写安徽名人。

(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的春秋思想家____。

(2)清初小说家,讽刺小说的开山鼻祖____。

(3)为国共两党合作作出贡献的“和平将军”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5、

(请判断下列各小题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小题后括号内打上“√”,错误的打上“×”,并加以改正。)(1)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他任用伊尹为相,通过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2)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印度,应该是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3)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青率船队曾达到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地区。()(4)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5)《史记》是中国历史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16、春秋时期,晋文公积极改革内政,以“尊王攘夷”名义进行征战,成为第一位霸主。()T.正确F.错误17、隋唐书法,名家辈出,《玄秘塔碑》是颜真卿的作品。18、1636年,努尔哈赤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A.正确B.错误19、北宋时,江南成为我国陶瓷业中心。20、陶瓷业在唐朝有很大的发展,越窑白瓷,刑窑的青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______(判断对错)21、西夏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辨析题(共4题,共32分)22、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孤泉之野击败商纣王的军队,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判断上述材料正误;理由是什么?23、辨析题。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史学界观点不一,主要有两种:一是“灾难说”,认为它给亚非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二是“进步说”,认为新航路开辟虽有消极作用,但总体上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你比较赞同哪一种观点呢?为什么?24、例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是在桂陵之战后。

错误:在桂陵之战后。

理由: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是在长平之战后。

桂陵之战是孙膑围魏救赵大败魏军的战役。

下图是生活在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

25、西晋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分别为北齐、北周取代,统称北朝。评卷人得分五、识图题(共3题,共27分)26、读图说史图片作为史料的一种形式,能形象地反映历史信息。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一图二图三图四(1)在图一的事件中,周恩来总理运用孔子“君子和而不同”的理念,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从而“改变了会议的航向”?(2)这一观点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3)根据所提供的图片,写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两例(要求写清时间)?(4)根据所提供的图片,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了哪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我国加入这一组织说明了什么?(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外交政策。我国调整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27、观察《辽、西夏、北宋并立形势图》,回答问题。

(1)请在图中方框处填上并立的两个政权的英文代号A.辽B.北宋。

(2)据图归纳概括指出这一时期的民族政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为了更好地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小明搜集了这一时期的几本连环画,请你结合这些连环画,回答相关问题。

(1)如果小明想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来阅读这几本连环画,请你重新进行一下排序。

(2)连环画①中是哪个皇帝在位时达到的治世局面?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3)如果想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应该阅读的连环画是哪本书?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什么历史事件?连环画②、③中的武则天和隋炀帝,他们在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方面,各有何贡献?

(4)以史为鉴,看国家兴衰。结合这些帝王的在位统治措施,请你说说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什么启迪?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1题,共7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1)上面词句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2)词中“周郎”是谁?“三国周郎赤壁”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上述词句体现了作品怎样的风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内容“印尼有个港口城市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印度有三宝石像在每年特定的日子里,当地居民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这种文化现象与郑和下西洋有关.郑和小名三宝,被称为三宝太监.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本题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明朝对外交往的重大事件.【解析】B2、D【分析】城濮之战发生于春秋时期;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都发生于战国时期。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战国争雄的知识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都发生于战国时期。

本题以战国争雄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不同时期的战争。【解析】D3、B【分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夏商周的兴亡。夏朝经历了四百年,最后的国王桀,建造了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商朝后期政治混乱,纣王也是暴君,也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从两朝的末代国王的统治就可以看出,实行暴政虐民,奴役人民,是他们灭亡的共同原因。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周的兴亡【解析】【答案】B4、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的相关知识点。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夏朝的建立的相关知识点。5、B【分析】【分析】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灭亡是在公元前207年,共存在了15年。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秦朝。6、B【分析】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

故选B.

本题考查司母戊鼎的识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司母戊鼎造型和历史地位.【解析】【答案】B7、B【分析】618年;隋朝灭亡,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玄宗统治后期,渐渐贪图享乐,不理政事,公元9世纪,爆发了唐末农民大起义,唐朝瓦解,907,唐朝灭亡.

故选B.

本题考查唐朝建立到灭亡的识记.

本题考查唐朝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析】【答案】B8、D【分析】秦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与虞姬道别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楚汉战争实质是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的战争.霸王别姬该故事取自于楚汉之争.

故选D.

本题以霸王别姬是京剧的一个经典剧;故事来源于在垓下被汉军包围的西楚霸王项羽与虞姬的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楚汉之争.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解析】D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略

【分析】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时候,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故答案为:

判断:×:关子;改正:将“会子”改为“交子”

本题考查了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情形;重点考查纸币的出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纸币交子的相关史实.【解析】×;将“会子”改为“交子”10、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明成祖朱棣于1421年迁都北京,明朝后来一直定都北京。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解析】赵州桥、北京城、鸭绿江、嘉峪关11、夏朝秦朝【分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中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故答案为:

夏朝;秦朝。

本题考查夏朝和秦朝的建立;知道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本题以夏朝和秦朝的建立为依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夏朝建立和秦始皇历史功绩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解析】夏朝秦朝12、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武则天统治的认识。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期间,继续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就是说武则天的统治弘扬了贞观之治,又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故本题正确。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解析】【答案】A13、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从史实(1)可以分析出唐太宗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天可汗”。如: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等。故此推论是正确的。

(2)从史实(2)可知武则天当政期间实行选拔人才的政策并爱惜人才;破格提拔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武则天破格录取了著名文学家骆宾王和一代名臣姚崇等。她还大力提倡科举,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故此推论为正确的。

(3)史实(3)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都市的繁华以及市民丰富的文化生活。宋代商业都市很多,临安人口多达百万,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宋代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故此推论为正确、。

(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南方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夜超过了前代。北宋出现的纸币有利于商业的发展。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故此推论是正确的。

(5)根据基本史实;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有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井口货物。故此推论是错误的。

(6)隋朝大运河的修建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而隋朝的灭亡始于隋炀帝后期统治暴虐无道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陷于瓦解。隋朝的瓦解并不是修大运河所致。故此推论是错误的。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解析】【答案】

(1)√、(2)√、(3)√、(4)√、(5)×、(6)×14、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主张相关知识;对课本知识准确记忆即可回答,春秋晚期的老子,姓李名耳,学识渊博,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是他提出来的。

(2)本题考查明清文化中的小说发展及其化表人物的作品相关知识;对课本知识准确记忆即可回答,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出自清朝文人吴敬梓之手的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它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是中国讽刺小说的开山鼻祖和典范。

(3)本题考查国共合作中的涌现出的安徽籍爱国将领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及安徽地方史即可回答,为国共两党合作作出贡献的“和平将军”是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的爱国将领张治中。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作为国民党谈判首席代表,为《重庆谈判纪要》的签署作出了贡献。1949年,发表《对时局的声明》,宣布脱离国民党阵营,投向人民阵营。9月,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包尔汉主席,促成新疆和平解放。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解析】【答案】

(1)老子(李耳);

(2)吴敬梓。

(3)张治中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的史实。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商鞅为相,通过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故将“伊尹”改为“管仲”。

本题主要考查佛教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古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东汉明帝时,有的地方兴建起佛寺,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故将“印度”改为“古印度”。

本题主要考查三国时期吴国与台湾联系的史实。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形成后,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230年,吴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故将“卫青”改为“卫温”。

本题主要考查王羲之及其书法成就。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因而上述说法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史记》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写成《史记》一书。《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将“编年体”改为“纪传体”。【解析】。【小题1】×;“伊尹”改为“管仲”。【小题2】×;“印度”改为“古印度”。【小题3】×;“卫青”改为“卫温”。【小题4】√。【小题5】×;“编年体”改为“纪传体”。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争霸的相关内容。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晋文公即位后,整顿内政,训练军队,很快成为中原强国,后通过与楚国的城濮之战,成为了中原的霸主。故此题错误,故选F。【解析】F1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玄秘塔碑》。《玄秘塔碑》书法家柳公权的作品,不是颜真卿。【解析】【答案】错18、×【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皇太极建立清朝的相关知识点。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他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故题目错误。故选B

【解析】B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的制瓷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题错误。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因而“北宋”错误,应改为“南宋”。故选F。【解析】F20、×【分析】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故答案为:

×。

本题以陶瓷业在唐朝有很大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陶瓷业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朝陶瓷业的相关史实。【解析】×21、×【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朝,1234年,蒙古灭金。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形成。所以题干中说西夏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形成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熟知蒙古灭西夏和金的过程即可正确判断。【解析】×四、辨析题(共4题,共32分)22、错误;周武文在牧野击败商纣王的军队;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的是黄帝和炎帝。【分析】【分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击败商纣王的军队,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的是黄帝和炎帝。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正确区分阪泉之战和牧野之战。关于阪泉之战,学生还要掌握: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落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23、观点二。虽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但是新航路开辟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因而总体上促进了人类史上的巨大进步。【分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认识;回答该题,学生可以赞同任意体重观点,但必须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答案简洁,观点充分,比如同意第二种观点进步说:虽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但是新航路开辟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因而总体上促进了人类史上的巨大进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体,被称作是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新航路的开辟和当时的文艺复兴运动被人称为“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和人被发现的时代,新航路的开辟是教材的基本知识点,也是中考考试命题的重点,对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路线),意义和影响同学们要注意重点掌握和识记。24、错误:下图所示的民居(或干栏式房屋)是半坡居民的房屋。

理由:下图所示的民居(或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居民的房屋。【分析】【分析】题干给出的图片是干栏式房屋;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

故答案为:错误:下图所示的民居(或干栏式房屋)是半坡居民的房屋。

理由:下图所示的民居(或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居民的房屋。

【点评】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25、判断:错误;改正:把西晋改为北魏。【分析】【分析】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不是西晋。故答案为:判断:错误;改正:把西晋改为北魏。

【点评】本题考查了北朝。五、识图题(共3题,共27分)26、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求同存异”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系的问题。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从而改变了会议的方向,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本题考查“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意义。由所学可知,“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的的团结与合作。(3)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成就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建交。(4)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2001年,在卡塔尔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加入这一组织说明中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本题考查的是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则的相关知识点。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调整外交政策的原则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解析】(1)“求同存异”。

(2)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协作。(3)1971年10月25日中国重返联合国;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4)组织:“WTO”指世界贸易组织。说明:中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27、略

【分析】(1)本题考查辽与北宋的相关知识。契丹族是生活在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都城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故最上框填A;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宋朝,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故最下框填B。(2)本题考查北宋时期民族政权的特点。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宋朝,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西北的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东北契丹族建立的的辽。故这一时期的民族政权特点民族政权并立。​【解析】(1)最上框填A,最下框填B。(2)民族政权并立。28、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历史事件的排序。图一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公元599年公元649年;图二是武则天统治时期,公元690年--705年;图三是隋炀帝时期,于604—618年在位。图四是唐玄宗时期,于712年至756年在位。故排序为③①②④。(2)本题主要考查了贞观之治的相关内容。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