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鲁教五四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代表生产者,①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甲、乙、丙、丁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甲D.甲、乙、丙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2、一块弃耕农田经过几十年的演替成为茂密的小树林,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生物个体的数量及稳定性均发生一定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杂草丛生的弃耕农田中不具备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增加,后期趋于稳定C.演替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后期趋于稳定D.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的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初生演替的完整过程是()A.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B.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乔木阶段C.地衣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D.乔木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4、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丙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属于次级消费者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D.丙不参与构成食物链5、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B.图中的C.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K中能量包括兔子遗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等6、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已经形成了生态赤字。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消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新能源利用和绿色出行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B.垃圾分类、回收和再利用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C.合理施肥、灌溉有利于保证农田结构和功能的协调D.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就是扩大人生态足迹和加大对资源的利用7、为探究光照对扇形游仆虫的影响,研究者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培养扇形游仆虫,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光照可抑制扇形游仆虫的增长,其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光照条件下扇形游仆虫的K值约为450C.228h后光照条件下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营养物质的不足或有害物质的积累D.由图推测扇形游仆虫繁殖一代的时间在光照条件下比黑暗条件下短8、在“多营养层次”海水生态养殖模式中,养殖者在海水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中层挂笼养殖牡蛎等滤食性贝类,牡蛎可滤食水体中的小型浮游动植物;底层设置人工鱼礁,养殖龙虾、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下图是某地渔民设置的“多营养层次”海水生态养殖模式的部分构造和物质循环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牡蛎属于分解者和消费者B.应用标记重捕法可实现对龙虾种群密度的精准调查C.实现长期的大规模牡蛎养殖需定期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入D.该养殖模式促进了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下图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及各级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其种间关系C.非生物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10、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南方地区“桑基鱼塘”模式是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典型B.“三北防护林”建设若违背物种多样性原理,连年种植单一品种会造成病虫害增加C.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能量循环再生和整体性原理D.恢复矿区生态环境的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为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的重建11、下列对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时,生态足迹不会增大B.生态足迹越大,说明对环境的影响越大C.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D.人口增长快不一定破坏环境12、图示为生态学家对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循环流动、逐级递减的B.②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C.②到③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①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13、如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B.BC段细菌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溶解氧减少C.BC段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D.AB段伴随含碳有机物被大量分解,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14、某同学画出三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故三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CO2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往复循环D.图2中的碳在E中流动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15、由于人们过度垦荒,某些草原出现了石漠化,在雨水冲刷下,石头上薄薄的土壤流失掉,剩下了寸草不生的石头,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石漠化地区的人搬迁后,该地区将会在较短时间内演替为草原B.发生在石漠化地区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石漠化的灾难告诉我们,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的演替D.人类应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适当对草原进行开发利用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和_______进行。(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退耕还林、还草、还湖)17、信息的种类:_______等。18、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_______的基础。19、生产者——绿色植物属于第_____营养级;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昆虫是_______,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次级消费者——青蛙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_______——蛇属于__________营养级;四级消费者——鹰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20、______越复杂,_______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_______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21、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生产者是_______。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此外,消费者对于_______等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_______,动植物的_______和动物的_______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2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_______;食物链和_______。23、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大都来自_______,这些能量中大约只有1%以_______的形式,被生态系统的______通过______转化为_______,固定在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12分)24、为了提高某地区的生态建设;一研究小组对该地区的一些已建设的生态工程和存在的一些生态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了改善河流的水生生态环境,在水面上设置了许多生态浮床,生态浮床就是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如图甲);为了缓解蝗灾,保护该地区的草地,研究小组调查了几种主要的蝗虫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食取量)的影响(如图乙)。
(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_________;该群落及生存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生态浮床中种植的植物具有食用、药用、美化环境、净化水体等功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价值。
(3)请据图分析,生态浮床能够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原因: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4)图乙结果为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________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小于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下图表示某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J”型曲线出现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此种种群增长曲线在实验室条件下常见。
(2)“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将______________;曲线Ⅲ与“J”型曲线相比出现的阴影部分所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K代表________________。若a点时干旱,且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则a点后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为曲线________。若要抑制蝗灾,应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__________以下。26、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全部生物的集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能够将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增强土壤肥力。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1·d-1)。不同处理蒙古栎杨红松白桦未分解叶2.445.944.797.30半分解叶7.209.428.715.23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也证实落叶分解中蚯蚓与微生物具有__________作用。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栋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和__________,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继续研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效率,除以上研究外,还可以进行哪些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由图示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无机环境,①代表呼吸作用。在食物链中生产者占有碳元素最多,碳元素在食物链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以CO2的形式传递。2、A【分析】【分析】
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
【详解】
A;杂草丛生的弃耕农田中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
B;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加,后期逐渐稳定,B正确;
C;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C正确;
D;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时草本植物的数量呈现增加,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时草本植物的数量减少,D正确。
故选A。
【点睛】3、A【分析】【分析】
1;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地衣、苔藓两个阶段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土壤的形成和积累方面;对小气候的影响还很不显著。
3;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土壤继续增加;小气候也开始形成,同时土壤微生物和小型土壤动物的活力增强,植物的根系可深入到岩石缝隙,因此环境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一些木本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详解】
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其过程大致经过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和乔木阶段,A正确。
故选A。4、B【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图中的甲是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图中乙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丙是分解者,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完成了物质的循环。
【详解】
A;图中的甲是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图中乙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A正确;
B;丙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为甲提供无机盐,B错误;
C;丙是分解者;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实现了物质的循环,C正确;
D;丙是分解者;食物链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D正确。
故选B。
【点睛】5、D【分析】【分析】
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无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去路。
【详解】
A;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A错误;
B、根据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结合题图可知,B错误;
C;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人工投喂的饵料中的能量,C错误;
D;狼粪便中的能量是兔子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能量中的一部分,兔子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兔子遗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等,D正确。
故选D。6、D【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详解】
A;新能源利用和绿色出行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A正确;
B;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有利于减少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B正确;
C;相应物质和能量投入能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因此合理施肥、灌溉有利于保证农田结构与功能的协调,C正确;
D;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错误。
故选D。7、A【分析】【分析】
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分析曲线图:光照环境中;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较低;黑暗条件下培养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在一定培养时间内逐渐增加,到一定培养时间后,种群密度降低。
【详解】
A;由曲线图可知:光照环境中;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很小,判断光照抑制了扇形游仆虫的增长,即该种群密度受光照制约,A正确;
B;分析曲线图;黑暗条件下,在一定培养时间内扇形游仆虫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环境容纳量约为450,B错误;
C;分析图可知光照条件下;228h后黑暗条件下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下降,可能是营养物质的不足或有害物质的积累造成。光照条件下,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一直较低,可能是繁殖力较低造成种群数量下降,C错误;
D;该曲线图反映的是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扇形游仆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无法判断繁殖一代所需时间,D错误。
故选A。8、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有: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空气;水、矿物质、阳光、热能﹔
②生产者:属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③消费者:属异养生物(各种动物)﹔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④分解者:属异养生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其作用为: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
【详解】
A;结合图可知;牡蛎既能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也能以有机碎屑为食,因此牡蛎既是消费者,也是分解者,A正确;
B;应用标记重捕法只能对龙虾种群密度进行估算调查;不能精准调查,B错误;
C;由于该生态系统中大量元素随牡蛎产品不断输出(售卖);牡蛎带走了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能量,浮游动植物提供的能量无法满足大量牡蛎生长需要,因此大规模养殖仍定期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入,C正确;
C;“多营养层次"促进了物质循环;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故选B。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A:B: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
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A正确;
B、通过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及各级消费者之间的种间关系,B正确;
C、非生物环境发出的信息可以是物理信息,也可以是化学信息,C错误;
D、生态系统的功能不仅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等,D正确。
故选ABD。10、B:D【分析】【分析】
农村综合发展型:(1)生态工程问题:怎样用有限资源;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全面提高。(2)对策: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3)案例:北京郊区窦店村的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
【详解】
A;我国南方地区“桑基鱼塘”模式是系统整体性及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的典型;A错误;
B;“三北防护林”建设若违背物种多样性原理;连年种植单一品种会造成病虫害增加,B正确;
C;能量不会循环再生;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工程,其运用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C错误;
D;恢复矿区生态环境的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为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的重建;D正确。
故选BD。11、B:C:D【分析】【分析】
人口发展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详解】
A;任何国家的人口只要增多;生态足迹就会增大,A错误;
B;生态足迹越大;说明对环境的影响越大,B正确;
C;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C正确;
D;只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口增长快也不一定破坏环境,D正确。
故选BCD。
【点睛】12、C:D【分析】【分析】
据图可知;该图是能量流动定量分析,①②③分别表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
【详解】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错误;
B;①是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②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
C;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②到③是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C正确;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①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D正确。
故选CD。13、A: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度的。据图分析:图中的细菌属于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藻类属于生产者,能够利用无机盐离子,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
【详解】
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需氧型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A正确;
B;BC段细菌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减少;B错误;
C;BC段有机物分解形成大量的无机物;为藻类提供了大量的无机营养,故藻类大量繁殖,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AB段伴随含碳有机物被微生物大量分解转变成了无机物,故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D正确。
故选ACD。14、A:C【分析】【分析】
分析图1:A为生产者;B为无机环境,D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分析图2:A为生产者,C为无机环境,E为分解者,B;D为消费者。分析图3:E为生产者,A为无机环境,C为分解者,FDB为消费者。
【详解】
A;在碳循环过程中;生产者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库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而其他生物只能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由此可知,图1~图3中属于生产者的分别是A.E,A错误;
B;图1中C为消费者;其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正确;
C;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指的是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往复循环;C错误;
D;图2中A为生产者;C为无机环境,E为分解者,B、D为消费者,碳在A、B、D、E构成的生物群落中流动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正确。
故选AC。15、C:D【分析】【分析】
1;初生演替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物、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地演替。
【详解】
AB;石漠化地区连最基本的土壤条件都已不复存在;因此发生在该地区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初生演替的过程漫长,演替为草原需要很多年,因此即使人们搬离该地区,该地区也不会在较短时间内演替为草原,AB错误;
C;该实例中过度垦荒导致了石漠化;即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的演替,C正确;
D;人类应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适当对草原进行开发利用,D正确。
故选C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略
【解析】①.速度②.方向17、略
【解析】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18、略
【解析】①.负反馈调节②.自我调节能力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一初级消费者二三三级消费者四五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网生态系统强食物链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态系统的基石物质循环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分解者遗体排遗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成分食物网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太阳能可见光生产者光合作用化学能有机物中四、实验题(共3题,共12分)24、略
【分析】【分析】
分析曲线可知;曲线纵轴表示牧草产量,横轴表示蝗虫密度,是牧草量随蝗虫密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密度及蝗虫的种类,因变量是牧草量。
【详解】
(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进行的渠道。
(2)生态系统具有直接;间接和潜在价值;食用、药用属于人类直接利用的价值,美化环境、净化水体是对生态系统起调节作用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3)据图分析;生态浮床能够有效进行水体修复是因为,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将污染物生化降解;植物遮蔽阳光抑制藻类生长。
(4)图示结果是蝗虫密度与牧草产量的曲线图关系,属于数学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小于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结合题目信息,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食取量,说明牧草产量增加,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的食取量;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范围内,蝗虫对生态系统不会构成危害。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旨在学生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取结论的能力,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解析】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组成成分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直接和间接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将污染物生化降解,植物遮蔽阳光抑制藻类生长数学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食取量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25、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详解】
(1)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充足;条件适宜,无敌害等理想条件。
(2)“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曲线Ⅲ的种群数量比同期“J”型曲线的种群数量少;阴影部分表示减少量,是环境的阻力下所淘汰的个体。
(3)K代表环境容纳量,即环境条件不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Apache Doris助力中科软打造保险行业智能风控平台
- 2024行政协议指导大全:二零二四年度合作协议签订要点3篇
- 2025年度厂房出售包含配套设施购置合同3篇
- 福建省南平市旧县中学高一数学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2024热处理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竹林承包与竹林资源数字化管理合同3篇
- 2024隗蓉与服装品牌关于代言的合同
- 中考语言表达得体
- 2024退休返聘专家企业战略规划合同3篇
- 2025年KTV品牌形象设计与视觉识别系统制作合同3篇
- 服务方案进度计划质量保障措施
- 2025年包钢(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沈阳水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高三语文八省联考作文题目详解:7个立意、15个标题、5个素材
- 《科学与工程伦理》课件-1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中的白海豚保护相关案例分析
- 肘关节镜手术
-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 2024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天车租赁合同范例
- 多任务并行处理中的计算资源分配
- 第二单元《第8课循环结构-for循环》教学实录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0)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