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高二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09/0B/wKhkGWeLIdyAMU8iAAI-fGb_7A0383.jpg)
![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高二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09/0B/wKhkGWeLIdyAMU8iAAI-fGb_7A03832.jpg)
![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高二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09/0B/wKhkGWeLIdyAMU8iAAI-fGb_7A03833.jpg)
![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高二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09/0B/wKhkGWeLIdyAMU8iAAI-fGb_7A03834.jpg)
![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高二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09/0B/wKhkGWeLIdyAMU8iAAI-fGb_7A038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梳理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信息的概念:通常把可以传播的、情报、、数据与等称为信息。2.信息流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的之间,以及它们都有信息的产生与交换,能够形成信息传递,即信息流。3.信息的基本类型种类概念传递形势与来源实例物理信息自然界中的、、、____、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物理过程,来自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信息在生命活动中,生物产生的可以__________,来自生物昆虫的性外激素,_____________行为信息动物通过________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的信息_____________,来自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信息传递过程(1)信息产生的部位——。(2)信息传播的媒介——。(3)信息接收的生物或其部位——。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层次作用举例个体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行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群生物的种群的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①植物开花需要_________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②昆虫通过分泌_____,引诱异性个体前来交配群落和生态系统调节生物的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①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材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信息传递在农业中的应用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控制动物危害的三种方法:、、知识点梳理答案一、1.消息指令信号2.生物种群内部3.种类概念传递形势与来源实例物理信息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物理过程,来自非生物环境或生物个体、群体萤火虫的闪光、狼的呼叫声化学信息在生命活动中,生物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自生物昆虫的性外激素,植物的生物碱行为信息动物通过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的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来自动物蜜峰跳舞、雄鸟的“求偶炫耀”4.(1)信息源(2)信道(3)信息受体二.层次作用举例个体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行为①蝙蝠的回声定位②莴苣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才萌发种群生物的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①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②昆虫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前来交配群落和生态系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①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材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②兔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三.1、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2、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易错知识判断易错知识判断(1)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只限于同种生物。()(2)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3)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4)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它属于细胞水平的信息传递。()(5)花香引蝶和孔雀开屏都属于物理信息。()易错知识判断答案(1)×(2)×(3)√(4)√(5)×课后培优课后培优分层练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一、单选题1.小龙虾又名克氏原鳌虾,适应性强,食性广泛,广泛分布于淡水水域。小龙虾每到一定生长阶段就会褪壳,在它眼柄上形成生长轮。小龙虾雌雄异体,可从腹部游泳肢形状加以区分。其求偶方式被称为“世上最有味道的爱情”。雌虾求偶期间,会将尿液射向雄虾,雌虾尿中含有性激素,尿的“味道”越大,越能吸引配偶。龙虾求偶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答案】B【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详解】小龙虾在求偶期间,雌虾将含有“味道”的尿液射向雄虾,通过“味道”吸引配偶,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故选B。2.生态系统具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下列现象与其所用到的信息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我最闪亮”:孔雀通过开屏进行求偶炫耀——化学信息B.“我的地盘”: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行为信息C.“臭名昭著”:野生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物理信息D.“温柔陷阱”: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昆虫捕食——化学信息【答案】D【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详解】A、“我最闪亮”:孔雀开屏的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A错误;B、“我的地盘”: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属于化学信息,B错误;C、“臭名昭著”:野生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属于化学信息,C错误;D、“温柔陷阱”: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昆虫捕食,属于化学信息,D正确。故选D。3.大熊猫通过“气味”进行“交流”,这些“气味”来自它们的排泄物,它们将排泄物涂在树干上,以此吸引异性、建立领地、稳定社群等。该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属于()A.化学信息 B.行为信息 C.生物信息 D.物理信息【答案】A【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种类有:1、物理信息:包括声、光、颜色等。这些物理信息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等作用。比如: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猛兽的吼叫都表达了警告、威胁的意思;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就是传递给当地土蜂和其它昆虫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依靠自身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如酶、生长素、性诱激素等来传递信息。有些“肉食性”植物也是这样,如生长在我国南方的猪笼草就是利用叶子中脉顶端的“罐子”分泌蜜汁,来引诱昆虫进行捕食的。3、营养信息:食物和养分的供应状况也是一种信息。老鹰以田鼠为食,田鼠多的地方能够吸引饥饿的老鹰前来捕食。4、行为信息:行为信息是动物为了表达识别、威吓、挑战和传递情况,采用特有的动作行为表达的信息。比如地甫鸟鸟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蜜蜂可用独特的“舞蹈动作”将食物的位置、路线等信息传递给同伴等。【详解】大熊猫通过“气味”进行“交流”,这些“气味”来自它们的排泄物,利用排泄物中的化学物质进行交流,属于化学信息的传递,A正确。故选A。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B.食物链和食物网C.群落中生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D【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详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故选D。5.下列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鸟类鸣叫 B.植物开花 C.蜜蜂跳舞 D.花香引蝶【答案】C【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详解】A、鸟类鸣叫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B、植物开花是受光照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C、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C正确;D、花香引蝶属于化学信息,D错误。故选C。6.2022年1月,汤加大规模海底火山爆发。汤加周围出现酸雨,造成一些鱼类死亡,对珊瑚礁造成长期破坏,侵蚀海岸线。大量的火山灰进人大气,遮住了太阳光的能量,可能造成全球性的低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硫循环指的是SO2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过程B.发生在火山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速度和方向均可被人类改变C.鱼类死亡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太阳能会影响生态系统基石D.火山爆发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均有影响【答案】A【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化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详解】A、硫循环指的是S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过程,A错误;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C、鱼类死亡使得生物多样性下降,太阳能会影响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生态系统基石,C正确;D、火山爆发影响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均有影响,D正确。故选A7.利用生态学原理可防治茶叶虫害,具体做法是在茶园里放置诱虫板,诱虫板中央的诱芯释放气味引诱害虫自投罗网。传统的生产模式下,常喷洒农药灭虫,施药后害虫的生存空间受到制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学原理防治害虫利用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B.茶园生态系统中物种少,营养结构简单,易爆发病虫害C.山区雾重,减少了蓝紫光,茶叶品质提高,可见环境与生物之间能进行信息传递D.若茶园疏于管理,废弃茶园最终定能演替成一片森林【答案】D【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和异种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详解】A、诱虫板中央的诱芯释放气味引诱害虫自投罗网,是一种化学信息,因此生态学原理防治害虫利用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A正确;B、茶园生态系统中物种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弱,易爆发病虫害,B正确;C、太阳光质与茶叶品质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山区雾重,减少了蓝紫光,茶叶品质提高,可见环境与生物之间能进行信息传递,C正确;D、茶园为灌木群落类型,若茶园疏于管理,废弃茶园里可能会长出乔木,但不一定能演替成一片森林,各种不同的群落所能演替的顶级群落是受当地环境条件所制约的,例如温度和降水等,D错误。故选D。8.明清时期,我国南方长江三角洲等地先民就探索出一种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模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蚕排泄物喂鱼体现了物质与能量可以从蚕流向鱼B.该生态系统主要由人进行控制,无需信息传递的调节C.为提高经济收益,应大量投放不同种类的鱼苗D.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体现了循环原理【答案】D【分析】建立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模式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详解】A、蚕排泄物不属于蚕同化的能量,而是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所以蚕排泄物喂鱼体现了物质与能量可以从桑树流向鱼,A错误;B、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所以虽然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主要由人进行控制.但是仍然需信息传递的调节,B错误;
C、为提高经济收益,应适量投放不同种类的鱼苗,食物资源空间资源是有限的,C错误;D、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体现了循环原理,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故选D。9.“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的这首《秋夕》中描述了夜色中萤火虫闪闪发光的情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萤火虫发光吸引异性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B.夜色中萤火虫发的光是一种化学信息C.可以利用人造荧光诱捕萤火虫D.萤火虫发光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答案】B【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以来源于生物。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生物和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详解】A、萤火虫发光能吸引异性前来交配,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A正确;B、夜色中萤火虫发的光是一种物理信息,B错误;C、可以利用人造荧光诱捕萤火虫,C正确;D、萤火虫发光,既可以吸引异性,也可以吸引其天敌,进而调节种间关系,D正确。故选B。10.有一种叫白翅伯劳的鸟类,常停在树枝上,等待捕食被其他鸟类惊飞的飞虫。这时,若有雀鹰(部分鸟类的天敌)出现,白翅伯劳会大声鸣叫以提醒其他鸟类躲藏或静止不动。但当白翅伯劳与其他鸟类共同追捕一只飞虫时,即使无雀鹰出现,白翅伯劳也会发出同样的鸣叫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白翅伯劳与其他鸟类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B.白翅伯劳通过鸣叫发出的信息属于行为信息C.白翅伯劳通过鸣叫发出的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上述实例体现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答案】C【分析】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A错误;B、白翅伯劳通过鸣叫发出的声音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C、白翅伯劳通过鸣叫发出的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D、白翅伯劳捕食被其它鸟类惊飞的飞虫体现了种间关系捕食,当白翅伯劳与其他鸟类共同追捕一只飞虫时体现了种间关系竞争,白翅伯劳的鸟类,常停栖在树枝上,等待捕食被其它鸟类惊飞的飞虫。这时,若有雀鹰(鸟类的共同天敌)出现,白翅伯劳会大声鸣叫以提醒其它鸟类躲藏或静止不动,体现了互助,D错误。故选C。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一、单选题1.研究发现,在一片柳树林中,一旦某一棵树遭受虫害,其新叶中的石炭碱分泌量就会大量增加,从而抵御害虫。而这棵柳树释放的乙烯通过风媒作用,给邻近的柳树发出危险及预防信号,使得在这棵柳树周围70m范围的其他柳树叶片中的石炭碱含量增加,且越靠近被虫害的树,叶片中的石炭碱含量越高。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柳树释放的乙烯是一种化学信息B.该实例体现了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柳树具备题述防御功能是柳树与其天敌共同进化的结果D.利用乙烯防治柳树林中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答案】D【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详解】A、柳树释放的乙烯通过风媒作用,给邻近的柳树发出危险及预防信号,乙烯是一种化学信息,A正确;B、该实例体现了信息可以调节柳树与害虫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C、由题可知,柳树具备题述的防御功能是柳树与其天敌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形成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D、利用乙烯防治柳树林中害虫的方法属于利用一种生物释放的物质防治另一种生物,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故选D。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过程B.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不都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但都具有逐级递减特点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依赖于食物链(网)进行D.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包括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答案】B【分析】1、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作用,其中,信息传递具有重要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我们将生态系统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具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输入、能量传递、能量散失的过程。(1)能量输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主要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能量传递: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能量以太阳光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散失的形式变化。能量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中以有机物(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流动。(3)能量散失: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本身的细胞呼吸及分解者的细胞呼吸,主要以热量的形式散失。【详解】A、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过程,A正确;B、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都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特点,B错误;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C正确;D、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包括信息来源、信息传递途径(信道)和信息受体,D正确;故选B。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害虫种类繁多,在粮食、棉花、蔬菜等的生产过程中每年都会遇到来自农业害虫的威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某种害虫的天敌防治该种害虫时,二者的数量变化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B.某种害虫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这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C.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某种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诱导害虫发生了定向突变D.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只通过提高害虫种群的死亡率来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答案】A【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可用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详解】A、某种害虫的数量增加时,其天敌的数量也会增加,天敌量的增加又会导致害虫的数量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B、某种害虫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这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种群的繁衍,该害虫与异性属于同种生物,不能体现种间关系,B错误;C、某种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具有抗药性的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C错误;D、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破坏其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害虫种群的出生率,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D错误。故选A。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下列信息中不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虫媒花释放有香味的物质 B.孔雀展屏向异性求偶C.蜜蜂舞蹈展示蜜源位置 D.狒狒梳理同伴毛发表示友好【答案】A【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详解】A、虫媒花释放有香味的物质是化学信息,不属于行为信息,A正确;B、孔雀展屏是一种行为,向异性求偶,属于行为信息,B错误;C、蜜蜂舞蹈属于行为信息,C错误;D、狒狒梳理同伴毛发是行为,属于行为信息,D错误。故选A。5.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人类的生活更离不开“信息”,生态系统中也存在着信息传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只在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传递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有双向的,也有单向的,负反馈调节与信息传递无关C.信息传递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对所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D.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D【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详解】A、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由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产生,既可以在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A错误;B、信息传递有双向的,如狼与兔之间的信息传递,也有单向的,如日照的长短对鸟类繁殖的影响,生物种群间的数量变化,通过负反馈调节能够抑制或者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关,B错误;C、在农业生产上,信息传递一方面应用于有害生物的防治,另一方面是从农畜产品自身出发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C错误;D、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故选D。6.卷蛾幼虫主要蛀食苹果,针对此害虫,除喷施杀虫剂、利用信息素干扰成虫交尾外,还可摘除苹果树上面的遮挡叶片,利用高温降低卵和幼虫的存活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喷施杀虫剂增加种群死亡率,属于化学防治B.信息素作为一种化学信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通过摘除苹果上面的遮挡叶片的方法改变了卷蛾种群的年龄结构D.卷蛾种群密度降低后,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提高【答案】D【分析】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应用:(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详解】A、喷施杀虫剂防治害虫,杀虫剂杀灭害虫,增大种群死亡率,属于化学防治,A正确;B、利用信息素干扰成虫交尾,干扰素是一种化学信息,可以用来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C、摘除苹果上面的遮挡叶片可以降低卵和幼虫的存活率,幼年个体减少,卷蛾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C正确;D、卷蛾是初级消费者,小卷蛾种群密度降低后,生产者流向其他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增多,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变,D错误。故选D。7.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①鸟类鸣叫②孔雀开屏③萤火虫发光④蜜蜂跳舞⑤昆虫发出的声音A.①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答案】B【分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1)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2)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行外激素等,就是化学信息。(3)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详解】①鸟类的鸣叫,⑤昆虫发出的声音,③萤火虫发出的光,上述三者属于物理信息中的声、光;②孔雀开屏和④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B正确,ACD错误。故选B。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B.动物的特殊行为只能对同种生物传递信息C.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捕食者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答案】D【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种类有:1、物理信息2、化学信息3、行为信息。【详解】A、植物可以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也可以通过物理过程传递信息,A错误;B、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B错误;C、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为体内调节,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C错误;D、信息传递可以给捕食者食物的信号,也可以给被捕食者带来逃跑的信号,所以对捕食者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D正确。故选D。9.校园中,预备、上课、下课等都通过铃声来提示全体师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师生们听到铃声、产生听觉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B.预备铃声后,同学们回到教室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C.听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到听觉中枢D.不同时间的不同铃声对全体师生来说都属于物理信息【答案】D【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所述过程没有经过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属于反射,A错误;B、所述调节过程的最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因此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C、听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局部电流和神经递质等形式传到听觉中枢,C错误;D、铃声属于物理信息,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10.湿地生态系统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它可以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是自然界中陆地、水体和大气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产物.请根据生态系统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___。(2)在生态系统中,芦苇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被利用的一部分和被分解者利用外,其他的流向是___。为了提高芦苇纤维的长度和纤维的品质,在生长期可以用___(填激素)进行处理。(3)植物的“绿色”为昆虫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这表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4)沼泽干涸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___.若要调查沼泽地里蚯蚓的密度,用的方法应是___。(5)某湖泊蓝藻暴发,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部分游客认为这是绿藻而非蓝藻。对此,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___来判断。【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2)
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
赤霉素(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
次生演替
样方法(5)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或叶绿体等细胞器来判断【分析】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个方面。1、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3、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②种群的繁衍。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2)在生态系统中,芦苇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流向是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因此为了提高芦苇纤维的长度和纤维的品质,在生长期可以用赤霉素激素进行处理。(3)植物的“绿色”为昆虫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这表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干涸后的沼泽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发生的演替是属于次生演替。蚯蚓的活动范围较小,故应该用样方法测量。(5)蓝藻是单细胞原核生物,绿藻属于真核生物,故可观察细胞有无成型的细胞核或叶绿体等细胞器。培优第三阶——能力提升一、单选题1.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有两个猴面花姐妹种——粉龙头和红龙头,起源于一个粉色花的祖先种,且分布区重叠,前者由黄蜂授粉,后者由蜂鸟授粉。红龙头细胞中编码类胡萝卜素分解酶的基因有缺陷,导致花瓣细胞中有类胡萝卜素积累,表现为红色,而粉龙头细胞中该基因是正常的,因此花瓣只呈现由花青素导致的粉红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起源于同一祖先的两种猴面花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差异B.传粉者的不同导致编码类胡萝卜素分解酶基因产生了不同的变异C.花色不是猴面花传递给传粉者的唯一信息,猴面花与传粉者间存在协同进化D.两种猴面花花色的差异由自然选择下的进化方向不同所致【答案】B【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详解】A、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称为一个基因库,源于同一祖先的两种猴面花虽然分布区重叠,但红龙头细胞中编码类胡萝卜素分解酶的基因有缺陷,而粉龙头细胞中该基因是正常的,群体所含有的基因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种群基因库一般不相同,A正确;B、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编码类胡萝卜素分解酶基因产生了不同的变异不是传粉者的不同导致的,B错误;C、猴面花与传粉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能不只通过花色完成,也包括花香等信息,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猴面花与传粉者间相互选择和影响,因此存在协同进化,C正确;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两种猴面花花色的差异由自然选择下的进化方向不同所致,D正确。故选B。2.运用信息传递作用防治害虫的优点是()①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
②防止环境污染
③防治杀灭效果肯定好于化学农药防治
④容易操作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答案】B【分析】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信息传递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详解】①运用信息传递作用防治害虫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①正确;②运用信息传递作用防治害虫,因减少了农药的用量,故可以有效的防止环境污染,②正确;③运用信息传递防治害虫有很多优点,但其防治效果不一定好于化学防治,③错误;④易操作不属于运用信息传递防治害虫的优点,④错误。综上分析,①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3.九翅豆蔻花色晶莹剔透、花形精美,长而扁平的雌蕊花柱基部下方有簇生的短雄蕊。早上花刚刚开放,花粉成熟时,蜜蜂沿着黄色斑纹进入花中吸食花蜜、采集花粉,此时花的柱头却向上反卷,远离蜜蜂拜访的通道;午后花蜜减少、花粉也已被上午拜访的蜜蜂带走,上卷的花柱则逐渐向下弯曲,柱头进入蜜蜂拜访的通道。据此分析,不合理的是(
)A.早上和午后的花分别相当于雄花和雌花B.花向蜜蜂传递的信息为物理和化学信息C.花柱运动有利于增加子代的遗传多样性D.花柱运动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突变【答案】D【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详解】A、分析题意,九翅豆蔻早上花刚刚开放,花粉成熟,相当于雄花,午后上卷的花柱则逐渐向下弯曲,柱头进入蜜蜂拜访的通道,此时相当于雌花,A正确;B、花向蜜蜂传递的信息为物理(黄色斑纹等颜色)和化学信息(气味分子),B正确;C、九翅豆蔻早上和午后的花柱情况不同,花柱运动有利于增加子代的遗传多样性,C正确;D、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只是选择并保存适应性的变异,D错误。故选D。4.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日照长短影响植物开花,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B.花的芬芳属于化学信息,吸引了彩蝶飞舞C.黄莺的鸣叫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还可来自非生物环境D.江畔的花、蝶、莺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群落【答案】D【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详解】A、日照时间的长短为物理信息,其对植物开花期的调节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A正确;B、芬芳的花香实际上是化学物质挥发形成的,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C、黄莺的鸣叫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可来自生物,也可来自于非生物环境,C正确;D、生态系统包括是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江畔的花、蝶、莺和微生物没有无机环境,不属于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D。5.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D.“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上下其音”(《诗经•国风》),燕子表达的信息有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答案】B【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详解】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A正确;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二者彼此依存不可分割,B错误;C、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正确;D、“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意思是燕子飞在天上,参差舒展翅膀,体现的是行为信息;“燕燕于飞,上下其音”意思为燕子飞在天上,鸣音呢喃低昂,是声音,体现的是物理信息,D正确。故选B。6.野生猴面花有粉色(粉龙头)和红色(红龙头)两种,它们起源于同一祖先。研究者利用基因工程改变猴面花的花色,之后统计了传粉者在野生和变异植株中的访花率,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黄蜂访花率蜂鸟访花率野生粉龙头(开粉花)15.400.02变异粉龙头(开红花)2.631.44野生红龙头(开红花)0.15189变异红龙头(开粉花)10.90168注:访花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每朵花传粉者的到访次数A.根据统计结果推测,野生粉龙头主要由黄蜂授粉B.根据统计结果推测,野生红龙头主要由蜂鸟授粉C.猴面花的颜色是传递给传粉者访花的唯一信息D.野生粉龙头和野生红龙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答案】C【分析】分析题意和题表可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两种猴面花的花色后,变异粉龙头(开红花)的蜂鸟访花率明显增大,变异红龙头(开粉花)的黄蜂访花率明显增大。授粉动物的类型会影响野生猴面花的繁衍。【详解】A、根据统计结果推测,野生粉龙头主要由黄蜂授粉,A正确;B、根据统计结果推测,野生红龙头主要由蜂鸟授粉,B正确;C、传递给传粉者访花的信息包括花色、花香等,C错误;D、野生粉龙头和红龙头的授粉动物分别是黄蜂和蜂鸟,不同动物采蜜行为有差异,因此野生粉龙头和红龙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C。7.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农牧业生产的现象规律总结,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的现象,狗尾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B.“菜花黄,蜂闹房”体现消费者对农作物传粉具有重要作用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描述的是捕食关系,“呦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答案】C【分析】农作物和杂草间构成了种间竞争关系。消费者在对于植物传粉具有重要意义,对生态系统来说可以促进种群繁衍,对于农作物来说可以提高产量。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三种,声音属于物理信息。农业生产中应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解】A、狗尾草与农作物之间竞争阳光、养料,是种间竞争关系,A正确;B、消费者对农作物传粉具有重要作用,传粉后可形成受精卵,进而形成种子形成果实,B正确;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描述的是捕食关系,“呦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而非行为信息,C错误;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农业生产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的生态学原理,D正确。故选C。8.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对我国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阐述错误的是(
)A.《归园田居》中记载:“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实际上体现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B.《诗经小宛》中记载:“螟蛉有子,蝶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C.《秋夕》中记载:“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D.《己亥杂诗》中记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落花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以重新供植物吸收利用,说明物质在生物群落内部可以反复利用【答案】D【分析】1、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寄生等。2、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详解】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杂草与豆苗间的竞争关系,A正确;B、瞑龄是一种绿色小虫,蜈赢是一种寄生蜂;蜈赢常捕捉瞑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瞑蛉作食物。因此“蜈蛉有子,螺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B正确;C、“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其中的"流萤"是指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而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求偶信号,以此与异性取得联系,所以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C正确;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而并不说明物质在生物群落内部可以反复利用,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2021.福建.真题)一般情况下,植物开花时间与传粉动物的活跃期会相互重叠和匹配。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对植物开花时间或传粉动物活跃期产生影响,导致原本时间上匹配关系发生改变,称为物候错配。物候错配会影响植物的传粉和结实,可引起粮食减产,甚至发生生态安全问题。生产上为了减轻物候错配造成的影响,常通过人工授粉提高产量。回答下列问题:(1)光和温度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____信息。(2)延胡索是一种依靠熊蜂传粉的早春短命药用植物。全球气温升高会使延胡索开花起始时间提前,测取延胡索开花起始时间数据并统计结实率(如图),监测数据表明__________。从物候错配的角度分析延胡索结实率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定点洗车服务合同范本
- 兼职聘用劳动合同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3)《算法的基本结构及设计》教案3篇
- 宇航用步进电机驱动线路发展及展望
- 区块链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 基于Mahony和EKF融合算法的MEMS关节姿态测量系统
- 2025年外研版选修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健身器材创新技术与专利分析考核试卷
- 2025年新世纪版高三语文上册月考试卷
- 船员健康知识课件
- 《扬州东关街掠影》课件
- 环保行业研究报告
- 物流服务项目的投标书
- 广西太阳能资源分析
- 地铁车站低压配电及照明系统
- 行业会计比较(第三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值机业务与行李运输实务(第3版)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专项训练(含解析)
- 42式太极剑剑谱及动作说明(吴阿敏)
- 部编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材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