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课件_第1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课件_第2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课件_第3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课件_第4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考点整合】一、中国历代科技成就(一)先秦时期司母戊鼎:商朝后期制造,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二)秦汉时期

1.长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不久,他便下令开始修筑长城,把秦、燕、赵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增筑、扩建,筑成西起临洮、东达辽东的秦长城。 2.造纸术:(1)西汉前期,已出现纸。(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起来。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3.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4.麻沸散: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发明。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和针灸,并创有“五禽戏”。

5.《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由北朝贾思勰撰写,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水平。(三)隋唐时期1.赵州桥: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2.大运河:隋炀帝时期开凿。(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作用: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3.雕版印刷术:868年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4.火药: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四)宋元时期

1.活字印刷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既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欧洲。2.指南针:北宋末年,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元朝发明了火铳。13—14世纪,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五)明清时期1.故宫(紫禁城):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明长城:为了防御蒙古贵族南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我们现在见到的长城就是明朝时修筑的。3.《本草纲目》: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成,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4.《天工开物》:明末宋应星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六)近代时期

1.张謇(状元实业家):主张“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2.詹天佑: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率工程队出色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艰难的隧道工程,1909年建成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3.侯德榜:中国近现代著名化学家,1940年发明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作出了贡献,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封锁。(七)现代时期1.“两弹一星”: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航天空间技术:(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2007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3.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二、世界科技成就(一)世界古代史阿拉伯数字:古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经阿拉伯人改造并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二)世界近现代史

1.牛顿:17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达尔文: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著有《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3.爱因斯坦:20世纪初物理学家,提出“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奠定理论基础。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电力革命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仍在进行开始标志珍妮机的发明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及广泛应用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和航天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三)三次科技革命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电力革命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主要成就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176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1785年),斯蒂芬森设计蒸汽机车(1825年)爱迪生发明耐用白炽灯泡,本茨制造出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等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成就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进蒸汽机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及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续表)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电力革命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等法拉第的电磁学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领先国家英国美、德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宇宙飞船(续表)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电力革命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太阳能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对生产方式的影响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续表)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电力革命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特点(1)发明多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首先在英国,其他国家进展相对缓慢(3)主要在轻工业部门(1)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2)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续表)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电力革命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2)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续表)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第一次科技革命:

①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市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地起步。(2)第二次工业革命:

西方殖民者对中国加紧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丧失了一次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3)第三次科技革命:

①由于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封锁以及国内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的曲折和失误,致使中国一度再次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 ②带来了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积极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1.(2023·云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态,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1789年瓦特得到了万能蒸汽机的专利权。这种机器很快就在全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之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造。有了蒸汽机做动力,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到河流的限制。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第二版)等材料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第二版)材料三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包括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摘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说说蒸汽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答案:作用: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主要的动力来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打破了建立工厂的限制,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应用在运输领域,导致了蒸汽机车的发明,改进了运输工具,开启了铁路时代。(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列举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答案: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重大发明:发电机、内燃机(飞机、汽车等)。

(3)关于“科技发展改变人类社会”,同学们持有以下观点:第一种,科技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第二种,科技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同意第二种观点,科技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理由:虽然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工业革命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加剧了贫富分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网络安全也日益凸显,这些都是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不仅不能忽视它们,还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让科技发展更好地造福人类。(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也可)

2.(2023·四川攀枝花)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在16和17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以及人们的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工具实行了专门化,但产品仍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

答案:原因: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的海外市场空前扩大。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答案:影响:使城市人口增加,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导致了资产阶级和工人收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