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

>散文类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绳,。❷❷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❷❷。使之然也。故木受绳

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

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②故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③骐骥一跃,不能

十步;雪马十驾,功在不舍。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⑤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⑥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鲜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中:合乎。

B.虽有槁暴暴:晒干。

C.假舆马者假:借助。

D.君子生非异也生:出生。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第】页共99页

A.吾尝终日而思矣B.登高而招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D.蟹六跪而二螯

3.给第三段划分参次,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④

⑤/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青出于蓝小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

B.第一段用“。。❷木为轮〃来推导出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

结论。

C.第二段用''跤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

成就。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国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

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干君,敢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

第2页共99页

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

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

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隹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

其所与,不如: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宗之有厌:讨厌

B.若不阚秦阙:侵损、削减

C.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失其所与与:结交,亲附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焉用亡郑以陪邻

B.郑既知亡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唯君图之

D.无能为也已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两个强国围攻郑国,主要是因为晋国要报复郑国,郑国与泰国并没有恩

怨,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

B.烛之武不仅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对秦伯晓之以弊,诱之以利,而且还胁

迫泰伯与郑国结盟,助郑防晋。

C.郑伯面对烛之武的满腹牢骚,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而是首先检讨自己,进

而再以国家利益去打动烛之武。

第3页共99页

D.秦国成为郑国的盟友后,晋侯没有感情用事,而是有着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

断,毅然决定撤军。

9.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

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

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

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型——亚父者,范增也;沛

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

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

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

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日:”甚急!今者项庄

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吟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

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

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踞曰:''客何为者?〃张良日:

''沛公之参来樊哙者也。"项王与:''壮士!赐之危酒。”则与斗危酒。哙拜谢,起,

立而饮之。项王曰:''蜴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

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

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

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

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

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

哙出。

(选自《鸿门宴》)

第4页共99页

10,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A.范增数目项王B.常以身翼蔽沛公

C.先破秦入咸阳者手之D.沛公军露上

1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鸿门,谢曰哙拜谢B.杀人如不能举沛公起如厕

C.请以剑舞樊哙侧其盾以撞D.今者有小人之言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12.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B.亚父者,范增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若属皆且为所虏窃为大王不取也D.得复见将军于此因击沛公于坐

1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在刘邦一番口蜜腹剑的说词面前,完全疏于戒备,将曹无伤告密之事泄露

给刘邦,表现了麻痹出大意、骄傲自恃的心理。

B.从鸿门宴的座位席次安排上,可以见出项羽骄矜自大,瞧不起刘邦的倨慢心理,

这也为他的最终失败作了铺垫。

C.项庄舞剑和樊哙闻帐,使宴会徒生枝节,也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并最终推向

高潮,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

D.宴会上,作者对沛公着墨不多,却通过语言、外貌、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手法写

其他人的种种表现,从侧面写出沛公的紧张心理和无可奈何。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第5页共99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啥。樊哈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

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啥期暨

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

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拳曰:“客何为者?”张良日: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星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

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蜴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

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日:“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

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

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

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号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

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

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日:“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樊哙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珥,我为鱼肉,何辞

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壁一

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日:

“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

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

(节选自《鸿门宴》)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

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

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第6页共99页

C.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

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D.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

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跟,长跪。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臀部离开脚后跟,腰伸直,就是跟。

B.卮,中国古代盛酒的器皿,相当于现在的酒杯。斗卮指的是大型的杯子。

C.侯,爵位名。从夏商到清朝都有。一般分公、伯、侯、子、男五个等级。

D.俎,有时指祭祀时盛肉的器物,有时指切肉用的砧板。文中意思是后者。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勇猛威武,能言善辩。他进入项羽军营,表现得十分勇武,赢得了项羽对

他的赞许;又把项羽说成秦王一般的人物,明贬实褒,使项羽无言以对。

B.刘邦十分精明,思虑周详。他在到鸿门之前,就把从鸿门到霸上的交通状况搞

得一清二楚,而且准备了送给项羽和范增的礼物,逃走时留下张良善后。

c.刘邦注意细节,说话谨慎。当张良问他''来何操州L他把表示一般性的''带着"

的''操〃字改成了表恭敬的''持〃字,在项羽背后都不肯稍显不敬。

D.樊哙身为武将,显得粗豪。当文I』邦问''未辞也,为之奈何维t,他认为项羽是做

大事的人不会拘于礼节,何况刘邦还处于危险之中,所以不必告辞。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H入与非常也。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第7页共99页

19.联系前文可知,樊哙所说的话中有几句与刘邦对项伯说的几乎完全相同,这

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人。少不事羁检,以文学称乡里。举进士起家,迁秘

书丞。数上书论事,建言班固《乌干》舛谬,命与王洙并校司马迁、范晔二史。

书奏,擢集贤校理。范仲淹贬饶州,谏官御史莫敢言。靖言:''仲淹以刺讥大臣,

重加谴谪,倘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陛下自亲政以

来,屡逐言事者,恐钳天下口,不可。〃疏入,落职监筠州酒税。尹洙、欧阳修亦

以仲淹故,相继贬逐,靖繇是益知名。庆历中,仁宗锐意欲更天下敝事,增谏官

员,使论得失,以靖为右正言。靖在职数言事,尝论夏竦奸邪,不可为枢密使;

王举正不才,不宜在政府;狄青武人,使之独守消州,恐败边事。其说多见纳用。

会西鄙厌兵,元昊请和,议增岁赐。靖言:''景德中,契丹举国兴师,直抵演渊,

先帝北征渡河,止捐金缙三十万与之。夫以景德之患,近在封域之内,而岁赐如

彼;今日之警,远在边鄙之外,而岁赐如此。若元昊使还,益有所许,契丹闻之,

宁不生心?无厌之求,自此始矣。傥移西而备北,为祸更深。但思和与不和,皆

有后患,则不必曲意俯徇,以贻国羞。〃擢知制诰。侬智高反邕州,爽胜掠九郡,

以兵围广州。朝廷方顾南事,诏以广南西早委靖经制。置房西走邕州靖集某段结

援交地而胁诸峭以自固乃约交趾李德政会兵击贼于邕州备万人粮以待之又募侬黄

诸姓酋长皆縻以职使不与智高合既而朝廷遣狄青、孙沔将兵共讨贼,贼平。迁尚

书工部侍郎。知广州,官至工部尚书,4o特赠货郢尚书,谥日襄。

(节选自《宋史・余靖传》,有删改)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智高西走邕州/靖策其必结圜交趾而胁/诸崛以自固/乃约交趾/李德政会兵击贼

于邕州/备万人粮以待之/又募依/黄诸姓酋长/皆縻以职/使不与智高合/

B.智高西走邕州/靖策其必结援交趾;而胁诸幅以自固/乃约交耻李德政会兵击贼于

邕州/备万人粮以待之;又募侬/黄诸姓酋长/皆縻以职/使不与智高合/

第8页共99页

C.智高西走邕州/靖策其必结援/交趾而胁/诸帽以自固/乃约交耻李德政会兵击贼

于邕州/备万人粮以待之/又募依/黄诸姓酋长/皆縻以职/使不与智高合/

D.智高西走邕州/靖策其必结援交趾;而胁诸晌以自固/乃约交出李德政会兵击贼

于邕州/备万人粮以待之/又募依/黄诸姓酋长/皆縻以职/使不与智高合/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

B.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时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时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C.卒,在文中是死亡的意思,古代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曰叠,大夫死曰不禄,士

死曰卒,庶人死日死。

D.刑部是中国古代隋以后官制中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司法部门,主管刑罚,

但其在每个不同的朝代中职责范围相差甚大。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靖颇有学养,参与校勘史书。他称《汉书》有谬误,皇帝命令他和王洙一起

校勘司马迁的《史记》和范晔的《后汉书》,校勘完成后被提拔。

B.余清洛尽职守,敢于直言政事。他在担任右正言时,曾直言不讳地指出夏竦奸

邪,王举正不才,狄青不宜独守渭州,他的建议全被皇上采纳。

C.余靖审时度势,进言为国争利。他认为跟景德之患相比,西夏之危在边境之外,

满足西夏'增岁赐〃的要求将导致更深的祸患,不应答应。

D.余靖临危受命,平叛安边有功。侬智高叛军包围广州,余靖受命节制广南西路,

他与交趾王李德政相约合兵,后与狄青等一起平定了这场叛乱。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9页共99页

(1)尹洙、欧阳修亦以仲淹故,相继贬逐,靖繇是益知名。

(2)其说多见纳用。会西鄙厌兵,元昊请和,议增岁赐。

24.针对范仲淹被贬饶州一事,余靖认为范仲淹不应治罪的原因有哪些?其结果

如何?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史公日:余读功令①,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

夫周室袤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港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

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

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英能用,

故因史记作《舂愁》,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

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医学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处焉,然齐鲁

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除,孟子、苟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

以学显于当世。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中冬从此缺焉。陈涉起匹夫,驱瓦合②

适成,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

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

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

后诸儒始得修其经义,讲习大射③乡饮④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

库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

好刑名⑤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

未有进者。

及今上即位,赵维、王威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埼为丞相,处苣■考、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

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有删节)

第10页共99页

【注】①功令: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②瓦合:乌合之众。③大射:为祭祀择士

而举行的射礼。④乡饮:古代嘉礼之一。指乡饮酒礼。⑤刑名:刑罚。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

B.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

C.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

D.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通史,由孔子修订而成,后有《左传》

(公羊传》和《谷梁传》''春秋三传〃。

B.陵迟,本义指斜坡缓延,引申为衰落、衰败,也指副刑。在文中指儒学衰败的

A音sA申,,'。

C.六义,诗经学名词,指《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文中借此代指

儒家的主要典籍或思想。

D.黄老,''黄咛旨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也称黄老学说或黄老教派,是我国道

教早期重要教派之一。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1页共99页

A.由于周室衰微,礼乐崩坏,诸侯恣意横行,孔子整理修订了《诗》《书》《礼》

《乐》等经书,以正风气。

B.自从孔子去世后,他的学生分散到诸侯各国去,加之天下战乱,群雄并争,儒

学在战国时代完全衰败。

C.等到刘邦杀死项羽,率兵包围了鲁国,而鲁国的儒生仍在讲诵经书,演习礼乐,

这是古代圣人遗留风范的体现。

D.汉武帝时,皇上内心向往儒学,延请儒生入朝为官并重用,于是天下学子潜心

钻研儒学成为一时风气。

28.请分别概括秦朝、汉初儒学衰败的原因。

29.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齐桓晋文

之事》)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选•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洋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

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王等,不就。躬耕自

资,遂抱嬴疾。江州刺史穆道济往候之,偃卧痔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

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日:“潜

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第12页共99页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日:“聊欲弦歌,以为三学与五,可乎?”执事

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

请种族,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日:

“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季

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谢用尝廷庐山必

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

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迂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潺阳与渊明

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浮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

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

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

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

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

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木4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

生。

材料二:苏轼《哨遍-为米折腰》

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

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集括,使就声律,

以遗毅夫。使家童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

乎?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征夫指子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

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或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

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

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

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

30.下列对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第13页共99页

A.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

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

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

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

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31.下列对材料一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

在于各级官署中。

B.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三径,因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

小径,后人便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

C.解绶,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级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免官职。类似

表示辞官的词语还有'致仕小'乞身小践祚〃。

D.元嘉,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历代

帝王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32.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属文。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

当时人们认为这一形象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

辞》。

B.陶渊明清高不群,自傲高洁。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

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问''乡里小儿〃折腰。

第14页共99页

C.陶渊明嗜酒成性,不重钱财。因与王弘嗜好相近,欣然共饮,陶渊明后接受了

王弘的邀请,且把颜延之留给补贴家用的二万钱全部用以买酒。

D.陶渊明率真自得,随性洒脱。他曾坐在菊花丛中手把菊花,醉饮而归;酒酣之

时就抚弄无弦琴以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让客人先行离开。

33.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34.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苏轼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改写成《哨遍・为米折

腰》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乃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崎,者然响然,

奏刀球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千《经首》之会。

文惠君日:''嘻!善哉!技盖至此手?”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

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

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簌,因其固然,技经肯繁之未尝,而况大I3乎?

良庖岁卷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

刀刃若新发,硼。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

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硼。虽然,每至于尊,吾见其难为,怵

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磔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剪立,为之四

顾,为之踌躇满志,普刀而藏之。”

文惠君日:善战!务闻庖丁芸言,得养生焉。

第15页共99页

3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

B.良庖岁更刀更:更换

C.每至于族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D.善刀而藏之善:好的,锋利的

3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而刀刃若新发于硼月出于东山之上

C.提刀而立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D.吾闻庖丁之言古之学者必有师

3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乏碉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触、倚、履、崎〃等动词,表现出庖丁解牛技术的熟练。

B.第二段写文惠君对庖丁技术的夸赞,正面描写庖丁技艺的精湛。

C.与良庖、族庖对照,庖丁的刀刃锋利如初,突出庖丁的技艺高超。

D.文章告诉我们,要在反复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求事物的规律。

38.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第16页共99页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严毅沉果,有大略。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

夫知节度事肃宗即位超以兵赴灵或光颈以景城河问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

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

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

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菲,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

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乾元初,代子仪为朔方节度使。

滑汴节度使许叔翼战不利,降贼,史思明乘胜西向。光弼敦阵徐行,趋东京,谓

留守韦陟曰:''贼新胜难与争镂,欲讪之以计。然洛无具粮,危逼难守,公计安

出?〃陟曰:''益陕兵,公保潼关,可以持久。〃光弼曰:''两军相数,尺寸地必争。

今委五百里而守关,贼得地,势益张。不如移军河阳,北阻泽、潞,胜则出,败

则守,表里相应,贼不得西,此猿臂势也。〃遂檄河南纵官吏避贼,城无留人,督

军取战守备。上不元年,进国怀州,思明来救,光弼再逐北。思明屯兵河清,声

渡河绝饷路。光弼壁野水渡,既夕还军,留岁净雍希惭守,日:''贼将高晖、李日

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偕来。“左右窃怪语无

伦。是日,思明果召日越日:''光弼野次,尔以铁的五百夜取之,不然,无归!”日

越至垒,使人问曰:''太尉在乎?"曰:''去矣。内兵几何?〃曰:"千人。内将为谁?〃

日:''雍希颖。"日越谓其下日:''我受命云何?今顾获希颖归,不免死。”遂请降希

藏,与俱至。光弼厚待之,表授右金吾大将军。高晖闻之,亦降。或问:''公降二

将何易也?〃光弼日:''思明再败,恨不得野战,闻我野次,彼固易之,命将来袭必

许以死。希颖无名,不足以为功。日越惧死,不降何待?高晖才出日越之右,降

者见遇,界《者得不思奋乎?〃宝应元年,进封临淮郡王,赐”等,名藏太庙,图形

凌烟阁。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一卷》,有删改)

3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知节度/事肃宗/即位诏以兵/赴灵武/光

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

B.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知节度/事肃宗/即位沼以兵/赴灵武/光

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

C.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知节度事/肃宗即位/诏以兵赴灵武/光弼

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

第17页共99页

D.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知节度事/肃宗即位诏/以兵赴灵武/光

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

4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担任的意思。文中''摄御史大夫'僦是担任御史大夫的意思。在古籍中,表

示担任官职的词语还有''权、署、行"等,除〃则表免除官职。

B.上元,唐肃宗的年号。它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

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一个皇帝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牙将,古代一种军衔,唐朝节度使的亲兵名称,属中下级军官。唐代节度使的

官署称为使牙,节度使专门组织一支保护使牙的军队,叫做牙军。

D.铁券,是古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

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它开始于汉高祖刘邦。

4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王承业政令松弛错误,侍御史崔众在太原统兵,常侮辱戏耍王承业,李

光弼一向不满,因此皇帝下诏命令众将把军队交给李光弼统领。

B.崔众一贯狂妄傲慢,见了李光弼只是长揖,不立刻交出军队,李光弼发怒了,

将他拿下收押。后来又将崔众斩首示众,因此威名震动了全军。

C.在叛军乘胜前进的紧要关头,李光弼审时度势,做出胜击败守的决策,命河南

道让官吏躲避叛军,城里不要留人,督促军队搬运作战防御的物资。

D.李光弼进兵包围了怀州,史思明前来救援,李光弼两次打败了他。史思明把军

队驻扎在河清,并且声称要渡过黄河切断李光弼军运粮的道路。

4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新胜难与争锋,欲诂之以计。然洛无具粮,危逼难守,公计安出?

第18页共99页

(2)日越谓其下曰:''我受命云何?今顾获希颗归,不免死。〃

43.李光弼为什么断定李日越和高晖会投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高祖三年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余闻之,聚

兵井隆口,号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日:“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

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隆之道,车

不得方?,崎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赤兵三万人,

从间路绝其罩事,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

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生下,否则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尝自称义

其,不用诈谋奇计,曰:“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帙,而轻

来伐我矣。”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

井隆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

赵军,诫日:“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

其号净传餐,日:“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日:“诺。”信日:

“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也。”

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

隆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

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信、耳。焦耳已△花上军军置殊比战丕可数信所

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能得信

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见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

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流水上,禽赵王歇。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井隆之战》)

4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

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B.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

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第19页共99页

C.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

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D.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

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4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轨,方正的大道。文中''车不得方轨〃是说大军不能走大路,只能秘密行进。

B.辎重,一般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搬运的粮草等物资,也可指行李。文中指前者。

C.麾下,本指旗下,借指将帅部属,也用于敬称将帅。文中''麾下'敬称成安君。

D.裨将,相对主将而言,即副将,也称''偏将〃;有时也用来指专任一方的将领。

4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张耳一方仅几万人,且久战未歇;而赵王及成安君一方号称二十万,以

逸待劳:这正是成安君正面迎战的底气。

B.广武君李左军的建议确实击中了韩信、张耳一方的软肋,但是陈余没有听从;

这也是韩信敢于主动引兵攻击赵军的原因。

C.韩信背水布阵,遭到敌方嘲笑;还敢主动进攻,似乎不可思议:但这些招数成

功地让赵军倾巢出动,而留下空虚的后方。

D.赵军本来占据地利人和的优势,但是韩信通过巧妙地排兵布阵,先引蛇出洞,

然后各个击破,最终以少胜多,打败敌人。

4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2)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是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第20页共99页

48.有人说,如果广武君的进言被采纳,历史可能会被改写。试梳理广安君精妙

的战术设计。

第21页共99页

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5.(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

没有过失了。

(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

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生:通''性〃,本性。句意: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

例句中的''而〃,转折关系连词,可是,去几句意: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

卷口。

A.修饰关系连词,不译。句意:我曾经整天思索

B.修饰关系连词,不译。句意:登到高处招手。

C.转折关系连词,可是,却。句意: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D.并列关系连词,不译。句意: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

故选Co

第22页共99页

3.本题考杳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①②论述学习要积累,③④论述学习要坚持不懈,⑤⑥论述学习要专心致志。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推导出通过......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结论〃错误,❷木为轮〃是证明客观事

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根据同样的道理推论,人只有通过博学

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没有说''达到理想境界〃。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博学〃,广博地学习;''参省〃,检验反省;'、知",通''智〃,智慧。

(2)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爪牙,

古今异义词,爪子和牙齿;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古今异义

词,泉水。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

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煤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

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

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

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脸反省自己,那么他就

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

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

第23页共99页

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

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

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

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

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

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

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

有蛇、缮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6.A

7.B

8.B

9.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的使者

往来经过,(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对您来说,也没有什么害

处。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厌〃,通、常〃,满足。句意: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故选Ao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以〃,介词,把。句意:如果放弃攻打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

主人。

第24页共99页

第二个''以〃,表目的的连词,来。句意: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

呢?

B,两个''既〃,都是副词,已经。句意: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已经在东边使

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C.第一个''之〃,助词,主谓之间,取独。句意: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

第二个''之〃,代词,这件事。句意: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D.第一个''为〃,动词,做。句意:没有能力有作为了。

第二个''为〃,动词,给予。句意: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故选

Bo

8.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B.''而且还胁迫泰伯与郑国结盟〃错,原文为''秦伯说,与郑人盟〃,并非''胁迫75是

高兴地结盟。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得分点:

''舍〃,放弃,舍弃;''以为〃,以(之)为,''之〃代指郑国,把(它或者郑国)作为;

''东道主〃,古今异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古今异义,指使者;

''共〃,供给;''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参考译文:

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

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第25页共99页

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

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

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晋文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

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烛

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深夜,烛之武用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