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练习)(解析版)_第1页
2.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练习)(解析版)_第2页
2.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练习)(解析版)_第3页
2.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练习)(解析版)_第4页
2.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

【同步练习-解析】

一、选择题

1.(2022·丽水中考)生物通过自身形态结构变化来适应环境。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

描述不正确的是()

A.竹节虫的形态像竹节是对高湿度的适应B.骆驼刺根系发达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C.北极熊厚厚的皮毛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D.龟背竹向窗户方向生长是对单侧光的适

【答案】A

【解析】A.竹节虫酷似竹节,目的是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是一种防御行

为,是环境影响生物,错误。

B.沙漠地区干旱少雨,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正确。

C.北极被冰雪覆盖,环境颜色为白色,北极熊体色为白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

发现,厚厚的脂肪层可以保温,是北极熊对北极环境的一种适应,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正确。

D.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龟背竹向窗户方向生长是对单侧

光的适应,正确。

2.沙漠中的抬尾芥虫在大雾深夜爬上沙丘顶,高高抬起屁股,其目的是()

A.沙漠中的动物喜欢高温环境,雾夜气温低,头部低埋可以保暖

B.雾夜水汽充足,为了保证翅膀不被弄湿,屁股翘起使水滴从腹部流下

C.收集水滴,沿身体流下至头部,供饮用

第1页共15页.

D.沙漠白天气温高,天敌雾夜活动频繁,翘起屁股改变外型可以躲避天敌

【答案】C

【解析】沙漠地区严重缺失水分,沙漠里及难找到水源,而沙漠中的抬尾芥虫在大雾深夜

爬上沙丘顶,高高得起屁股,让水气在他的屁股上凝结,凝结成小水滴,然后往嘴里滴,

抬尾芥虫用这个办法补充水分。选项C符合题意。

3.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图中呈现的是骆驼中两种不同情况下

的体温昼夜变化,有关骆驼的说法正确的是()

A.骆驼是通过增加体温的变化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

B.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实现的

C.骆驼的这一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骆驼的体型特征是由其细胞结构特点决定的

【答案】C

【解析】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炎热的沙漠中非常干燥,水源罕见。骆驼,

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

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通过两种情况比较可知,骆驼是通过增加体温的变化幅度的方

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错误。

B.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

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脑干

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实现的,错误。

C.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

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

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

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

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

第2页共15页.

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骆驼的这一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正

确。

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骆驼的体型特征是由其体内基因决定的,错误。

4.如图所示是一只枯叶蝶,其形态体色与枯叶十分相近,因此天敌很难发现它的踪迹。这

种现象在生物学上被称为()

A.伪装B.拟态C.保护色D.警戒色

【答案】B

【解析】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

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有些动物如瓢虫鞘翅具

有鲜艳的色斑,目的是威慑、警告其它动物,不要靠近我,属于警戒色。保护色动物外表

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如草地上的昆虫都是绿色的,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

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

根据拟态的概念可知: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

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即为拟态。例如,竹节虫的形状像竹枝,尺蠖的形状像树枝,枯叶蝶

停息在树枝上的模样像枯叶(翅的背面颜色鲜艳。在停息的时候,两翅合拢起来,翅的腹

面向外,现出枯叶的模样)。

5.如果举办世界树木界高度竞赛的话,那只有澳洲的杏仁桉树,才有资格得冠军。杏仁桉

树一般都高达100米,树干直插云霄,有三十层楼那样高。叶子生得很奇怪,一般的叶是

表面朝天,而它是侧面朝天,像挂在树枝上一样,与阳光的投射方向平行。这样的叶子主

要是为了躲避澳洲强烈的阳光。这体现了()

第3页共15页.

A.生物界只有植物没有动物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C.澳洲的植物叶子都是侧面朝天D.生物有多样性

【答案】B

【解析】澳洲的杏仁桉树一般都高达100米,树干直插云霄,有三十层楼那样高。叶子生

得很奇怪,一般的叶是表面朝天,而它是侧面朝天,像挂在树枝上一样,与阳光的投射方

向平行。这样的叶子主要是为了躲避澳洲强烈的阳光,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的适

应性是普遍的,如岛上海风强劲,生在岛上的各种植物低矮粗壮、绿草地中蚱蜢成绿色

等,B正确。

6.(2020·浙江·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是两棵植物,你认为A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里

A.干旱地区B.湿润地区C.寒冷地区D.温暖地区

【答案】A

【解析】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

发达。根系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和无机盐,还有固定植物体的作用。A植物根系十分发

达,吸收能力强,适于生活在缺水的干旱地区。B植物根系不发达,吸水能力较差,因此

适于生活在水分较多的湿润地区。

7.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是由共同祖先繁衍而来的,现在两者差异很大(如图所示),它们对

各自生活环境的适应情况是()

第4页共15页.

A.非洲鸵鸟能适应环境,美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

B.美洲鸵鸟能适应环境,非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

C.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能适应环境

D.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不能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无论是美洲鸵鸟还是非洲鸵鸟,它们现在的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都是长期适应环

境的结果,它们都能适应环境。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环境的话,就已经被自然界所淘汰了,

C正确。

8.樟树是宁波市的市树。如图是宁波的一棵千年古樟树,被称为“浙江第一樟”。下列有关

樟树的说法错误的是()

A.樟树的根是直根系,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B.樟树的茎能逐年增粗,种子有2枚子叶,属于双子叶植物

C.樟树在春夏之交和深秋时节两次换叶,这是樟树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D.樟树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属于营养组织

【答案】D

【解析】A.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的根毛,故根深才能叶茂,樟树发达的根系有利

于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正确。

B.樟树具有网状叶脉,茎可逐年加粗,说明茎中有形成层,可逐年加粗,因此它属于双

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两枚。它的种子被种皮包裹,属于被子植物,正确。

第5页共15页.

C.樟树为适应环境,每年在春夏之交和深秋时节进行两次换叶,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

应,正确。

D.樟树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错误。

9.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其体温昼夜的变化较其它哺乳动物要大,变化幅度如图所示。下

列关于骆驼体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骆驼体温在35~40℃之间变动B.骆驼体温在16时左右达到最高值

C.骆驼在8时至12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骆驼在16时至20时产热量小于散热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骆驼体温在35~40℃之间变动,A正确。

骆驼体温在16时左右达到最高值40℃,B正确。

骆驼在8时至12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错误。

骆驼在16时至20时产热量小于散热量,D正确。

10.如图示生长在美洲沙漠中仙人掌科植物甲和生长在非洲沙漠中大戟科植物乙。有关分析

错误的是()

A.甲乙都有绿色肉质主干,有利于储存水分和进行光合作用盐

B.甲乙都没有宽大的叶,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保存水分甲乙

C.甲乙形态结构的差异是同种植物适应不同地域环境的结果

D.环境中影响甲乙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

【答案】C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不论生长在美

洲沙漠中仙人掌科植物甲,还是生长在非洲沙漠中大戟科植物乙,二者都有绿色肉质主

第6页共15页.

干,都没有宽大的叶,叶片退化成刺,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影响甲乙

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因此两种生物均能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甲是仙人掌科

植物,乙是大戟科,二者是不同种生物,故选项C错误。

11.小科从书本活动中获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四种

装置中收集的蚯蚓数量最多的是()

A.B.C.

D.

【答案】A

【解析】A项中的装置可造成类似高温、明亮的效果,对土壤动物造成不利刺激,使其趋

向收集瓶,比较而言,是最合理的装置;其他三个装置对土壤动物造成的影响均不如A装

置明显。

12.下列分别属于保护色和警戒色的一项是()

A.虎具有的斑纹和黄蜂腹部的条纹B.昆虫的体色和北极熊的体色

C.枯叶蝶具有的特征和黄刺蛾幼虫的鲜艳色彩D.腹蛇体表的斑纹和比目鱼的体色

【答案】C

【解析】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

或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生物外表颜色与

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分析选项可知,枯叶蝶具有的特征是保护色,黄刺

蛾幼虫的鲜艳色彩是警戒色,C选项符合题意。

13.寒冷地区的雷鸟,其羽毛在冰天雪地的冬季呈白色,春夏时羽毛换为灰或褐色,从生

物与环境关系的角度考虑,下列与此现象不同的是()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疏松肥沃B.兰花螳螂的体形体色酷似某种兰花

C.同一枝条上相邻两叶不会互相遮挡D.有些树木秋冬落叶,有些树木四季常青

【答案】A

第7页共15页.

【解析】A.蚯蚓能疏松土壤,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

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符合题意。

B.兰花螳螂神似兰花,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符合题

意。

C.同一枝条上相邻两叶不会互相遮挡,这种排列方式可以吸收更多的阳光,能帮助植物

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符合题意。

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不符合题意。

14“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惊蛰节气前后气温转暖,雨水增多,杏花开放,惊雷惊醒

了蛰伏于泥土中冬眠的昆虫。这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B.环境适应生物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适应环境

【答案】A

【解析】某些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醒蛰伏

的动物,称为“惊”。“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惊蛰节气前后气温转暖,雨水增多,杏

花开放,惊雷惊醒了蛰伏于泥土中冬眠的昆虫。这是生物对温度等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5.兰花螳螂的体形酷似兰花。这种现象说明的生命特征主要是()

A.繁殖B.影响环境C.新陈代谢D.适应环境

【答案】D

【解析】兰花螳螂外形酷似兰花,它们的步肢演化出类似花瓣的构造和颜色,可以在兰花

中拟态而不会被猎物察觉,有利于觅食和避敌,说明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16.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

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为尖而长(如图)。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第8页共15页.

A.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

B.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

C.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

D.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

【答案】D

【解析】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地雀的个体之间喙不同即存在着变异,有的地雀的喙尖而

长,有的喙粗而短,喙尖而长的地雀容易取食仙人掌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而喙粗

而短的地雀不容易取食仙人掌,生存下来的机会较少,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这样一代代的

选择、进化下去,就形成了今天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的大多为喙尖而长的地雀,因

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的结果。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7.下图为奉化市某湖泊近一百年来每一个月的平均水位变化图,具有下列何种演化适应

的鱼类最有可能终年在此环境生存()

A.需较深的池水生活环境B.具有流线型身体能快速游动

C.在浅水的下层泥泞中仍能存活D.在环境恶劣时具有改变性别的能力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2、3、4、5月份的水位较低,然后慢慢升高,到8月份水位

最高,再逐渐降低,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水位很低时,鱼类仍能存活,说明其

可以在浅水下层泥泞里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存活才行,可见选项C在浅水的下层泥泞中仍能

存活,符合题意。

第9页共15页.

18.不同水分的条件下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

结构特点。下列特点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水分过多的环境中而形成的是()

A.骆驼刺的根系发达B.骆驼具有驼峰

C.热带植物树茎上长出“气根”D.昆虫表面具有外骨骼

【答案】C

【解析】A.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是为了减少水分

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故A不符合题意。

B.骆驼的驼峰能储存大量的食物和水分,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热带植物生长环境温度高、湿度大,地下根易呼吸不良,树茎上长出“气根”可补充地下

根系的呼吸不良,是在水分过多的环境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昆虫表面的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等,故D不符

合题意。

二、填空题

19.网红“捕蝇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本生长在养份比较贫瘠的湿地的。因它的顶

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且能分泌蜜汁,当有小虫闯入时,能快速将其夹住并消

化吸收,所以被誉为自然界的肉食植物。当有小虫闯入时,捕蝇草能快速产生捕食运动,

这是植物感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1)下列现象中与捕蝇草感应性不属于同一类的是______。

A.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向太阳

B.植物的根都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

C.郁金香的花在温度高时开放,温度低时闭合

(2)捕蝇草能捕食昆虫并消化其养份,可把它归类为植物,这样归类的主要依据是

______。

【答案】A、B它的细胞结构中含有叶绿体、细胞壁,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第10页共15页.

【解析】(1)向日葵的花盘总是向着太阳转动,这说明生物具应激性,是生物对环境的适

应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

降低时闭合,属于感性运动。植物的运动主要是受某些外界条件的刺激而引起的。其中运

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有关的叫做向性运动。向性运动又包括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

性等。植物的根都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属于植物的应激性。因此下列现象中与捕蝇草感

应性不属于同一类的是A、B。

(2)植物和动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动物和植物都能繁殖后代;新陈代谢是生物生

存的基础,植物和动物都具有新陈代谢;植物具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动物则不能,这是植物与动物区分的最根本依据。同时植物有细胞壁,动物

没有。

20.地球上的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表现出与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性:

(1)仙人掌叶退化成刺,多汁的茎具有叶的功能,是对沙漠________环境的适应。

(2)落叶阔叶树冬季落叶,是植物对冬季________的一种适应。

(3)鸟类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________,是对空中飞翔生活的适应。

(4)比目鱼、孔鳐的身体扁平,眼长在身体头部的上方,是适应________环境表现。

【答案】干旱寒冷翼深水

【解析】(1)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因此这就是

它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的特征。

(2)冬季植物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

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冬季植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

(3)鸟类的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

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

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

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比目鱼、孔鳐的身体扁平,眼长在身体头部的上方,是适应深海环境表现。

21.(2021·台州中考)台州某地的沿海滩涂上种植了上千亩秋茄林。秋茄的果实(如图

甲)还长在树上时,里面的种子就已经开始萌发。当果实成熟落地时,种子能快速生根扎

地,防止被潮水带走。

第11页共15页.

(1)秋茄的这种繁殖方式为_____生殖。

(2)图乙为秋茄的花,其花蕊的结构示意如图丙,其中_____发育成果实。

(3)秋茄种子这种特殊的发育方式是对滩涂环境的_____。

【答案】有性子房适应

【解析】(1)材料中涉及的植物秋茄,当其果实成熟落地时,种子能快速生根扎地,这种

靠种子来繁殖,是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从图中可知,图乙为秋茄的花,其花蕊的结构示意如图丙,受精后,将来发育成果实的是

子房,发育成种子的是胚珠。

(3)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目前自然界中存

活着的各种生物都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材料中当秋茄果实成熟落地时,种子能快速生根

扎地,防止被潮水带走,这种特殊的发育方式是对滩涂环境的适应。

三、简答题

22.一年一度的最美赏花季已经到来,小明观赏后绘制了三种花的图案,如图:

1a花柄长,可成伞状花序......2

1b花柄短,直接贴生于枝干....3

2a花瓣边缘有缺..........樱花

2b花瓣边缘无缺..........梨花

第12页共15页.

3a枝条表面带刺.............梅花

3b枝条表面无刺.............桃花

(1)查阅检索表信息可知上图中______是桃花(选填“甲”或“乙”或“丙”)

(2)有人误以为樱花结出的果实是樱桃,其实樱花的果实是酸涩不可食用的黑色小果,黑

色小果是由花中的______发育而来

(3)梅花的叶片有锯齿,有科学家研究认为在气候寒冷、生长季节短的地方,边缘有锯齿

的叶片对植物生长更有利.这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

【答案】乙子房适应

【解析】(1)由上图3b知桃花纸条表面无刺,1b知花柄短,直接贴生于枝干可知:乙为

桃花。

(2)子房是会发育成果实的,外面的子房壁发育成果皮,里面含有的胚珠发育成为种子。

故樱花黑色小果是由花中的子房发育而来。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所以,边缘有锯

齿有助于适应寒冷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3.在南美洲的巴西北部亚马逊河流域就有这么一种能救命的植物。它有着魁梧却奇异的

身材:它足足有30米高,巨型纺锤形的肚子能储存约2吨水,人们称之为纺锤树。每年旱

季,纺锤树纷纷开始落叶;而在雨季,纺锤树又会萌生出稀疏的心形叶子。

(1)根据纺锤树魁梧却奇异的身材,可以推测当地的气候可能具有________(写出一个即

可)的特点。

第13页共15页.

(2)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要利用营养液对纺锤树进行无土栽培,他们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

A.植物可以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植物可以从营养液中吸收有机物

C.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D.无土栽培可以最大化节约种植空间

(3)请根据纺锤树的外貌特征猜测纺锤树的根系具有怎样的生长特点,并说明理由。____

【答案】旱季时间较长,雨季较短AC根系发达。发达的根系才能吸收到了大量

的水,并且把水储存到了纺锤树的膨大的树干里

【解析】(1)它有着魁梧却奇异的身材:它足足有30米高,巨型纺锤形的肚子能储存约

2吨水,人们称之为纺锤树,由于雨季较短,旱季时间长,故该植物的肚子能储存约2吨

水,是为了积蓄水分应对干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