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2025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每个人的眼睛都相当于一位班主任,可见光就相当于班里的那群学生。眼睛只看到可见光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能够细致分辨可见光中的每一个成分,唯其如此,才能将视觉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为机体提供强大的生存优势。而区分每一种光波的最好办法号嘉腾输别赋予它们不同的色彩。那么,不同的事物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呢?百科全书式的亚里士多德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他认为颜色是光明与黑暗、白色与黑色按比例混合的结果。这个说法相当模糊,却流行了两千多年而没有遭到质疑。直到1655年,意大利数学家弗朗西斯科·格里马第在观察肥皂泡上的衍射现象时,第一次对色彩进行了严肃讨论,他的结论是:不同的色彩是由不同频率的光波造成的。胡克对于这一论述很有兴趣,他设法重复了格里马第的工作,仔细观察了肥皂泡衍射的各种色彩,而这个奇怪研究意外惊动了波义耳。波义耳所提出的波义耳定律,至今仍然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他研制的一种酸碱试纸,更是所有化学实验室里不可或缺的常备材料。当时波义耳一定程度上思考了胡克的肥皂泡研究,并用一种不屑的口吻对胡克说:色彩只是光照产生的效果,是动物为其他事物贴上的标签,而不是事物的固有属性,色彩本身并没有特定意义。格里马第认为颜色是由事物反射的不同频率的光波造成的,与观察者无关,颜色是事物的固有属性。假如我们用苹果作为事物的代表的话,格里马第的意思就是,苹果的颜色由苹果反射的光线决定,而与看苹果的人无关。这种观点可以称为客观颜色论。对应的观点则是主观颜色论,也就是波义耳的观点,认为颜色并非事物的固有属性,而是观察者视觉神经赋予的特征。换而言之,苹果的颜色由观察者决定,而与苹果无关。波义耳的这个观点立即引发了关于色彩属性的激烈争论,以至于物理学家牛顿和文学家歌德这两个似乎八竿子也打不到一起去的人物,也因为色彩理论而吵成一团。“李哥的极心涉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牛顿直接因袭了波义耳留下的大量实验材料,进而提出了自己的颜色理论。牛顿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每一个感兴趣的问题都会穷尽一切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他在1666年用棱镜将白光分解为七色光,标志着人类关于颜色的研究彻底摆脱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经过实验,牛顿得出了一个清晰的结论:白光是不同光线的混合物,不同的光线具有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不因折射或反射而改变,也不因观察者的存在而改变。谁都没有想到,牛顿的颜色理论居然在多年以后遭到了歌德的猛烈批评,因为歌德是亚里士多德的忠实追随者。为了研究色彩,歌德在1790年专门从朋友那里借了一块棱镜,毕竟牛顿也是从一块棱镜入门开始光学研究的。不过,歌德的事情太多,他把棱镜借回家之后就没用过,直到朋友向他讨还时,他才突然想起来光学研究的事情,于是匆匆忙忙拿出棱镜对着墙上照射了几下,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现象,歌德又把棱镜对准窗外,准备直接观察阳光,却意外发现窗棂两侧出现了几种色光。歌德认为那是他的全新发现,并据此推断,棱镜呈现的颜色并非牛顿所说的来自白光的分解,而是来自阳光与黑暗的撞击。歌德的加入,只是颜色理论争论中的一个小小的旋涡,直到麦克斯韦推导出光是一种电磁波,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理论,大家才猛然发现,颜色与光的波长有关,不同波长的光就会表现出不同的颜色。不过,主观颜色论与客观颜色论的争议仍然没有平息,就算大家知道了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两派理论之间的鸿沟却一直没有被抹平。现在看来,两派仍将继续争论下去,或许颜色理论需要一个像爱因数据看样的伟大学者,对两派观点进行一次有力的综合,否则很难获得确定的结论。(节选自史钧《生命的色彩:我们为什么没有绿色的头发》,有删改)材料二所谓色觉就是外界光刺激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所引起的主观感觉,它是视觉系统各部分的综合加工的结果。它也是人脑神经细胞对外界光的物理刺激相互作用结果的复杂抽象。色觉具有明度、色调和饱和度等三个特性,每一个特性既具有客观性,也掺杂有观察者的主观感觉。描述客观刺激的叫物理学概念,描述观察者感觉的叫心理学概念。其感觉就是要正确地确定光的物理量和心理量间的比重。在色觉中表示光的强度的物理学概念是亮度。颜色包括彩色和非彩色(黑、灰、白)。亮度则是彩色刺激和非彩色刺激的共同特性,与亮度对应的心理学概念是明度,它是视觉系统的非色觉感觉,依赖于物体和相对背景对三种锥细胞的总作用效果。色觉的物理学概念是主波长,它和纯度一起表示了刺激的彩色性。如果一个光刺激没有主波长,则它就是非彩色的白光,没有纯度。与主波长相关的心理学概念是色调,它是光束中不同波长的光所引起的不同感觉,由物体及背景反射的光对三种锥细胞刺激的比例大小来表征,它是大脑分别对外界刺激所作的整合处理的结果。如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时,色觉异常的人仅能说出几种颜色的名称,但正常人的眼睛能辩认出光谱上200多种不同色调。色觉的另一个特性的物理学概念是颜色纯度,其相应的心理学概念是饱和度。纯色表征了没有混入白色的窄带刺激,在视觉上是高饱和度的颜色。如主波长为650纳米的光是纯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正红光,当加入一定数量的白光后变成发白的粉色。加入白光量越多,越不纯,其饱和度也十分差。现在已知道物体的颜色是受其环境的强烈影响,它不仅依赖于物体表面的物理刺激,而且还与它周围的颜色相关,即周围的颜色能与物体交互作用,从而影响看到的物体表面的色调和明度。当看到的颜色向它周围颜色的补色方向转化时,这叫颜色的交互作用或对比,如红背景上的灰物体被看成是浅绿色的。当在一个颜色的周围表现出高亮度或低亮度的刺激时,这个颜色就向周围明度的对立方向转化,这叫明度对比,如白背景上的灰方块呈浅黑色。因此,特定的颜色取决于明度、色调和饱和度等相互竞争和多重组合的情况。(节选自庞小峰《生物物理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的眼睛只有视觉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分辨不同的色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机体提供生存优势。B.波义耳受到了肥皂泡研究的启发,但他不屑于格里马第的观点,他认为颜色并不是事物的固有属性。C.白色的光没有主波长,它属于非彩色,也没有纯度。当光的纯度降低时,其饱和度也会随之降低。D.红色和绿色是互补色,它们交互作用会影响人们的主观感觉,所以红背景上的灰物体会被看成浅绿色。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意大利数学家格里马第首次严肃讨论了色彩的产生问题,所以进行跨学科研究是科学进步的重要基础。B.牛顿在波义耳的研究基础上又进行了大量实验,最终提出了新的颜色理论,其理论符合主观颜色论的要求。C.歌德猛烈抨击牛顿的观点,但他的结论并非出于研究而是凭借直觉,可见他的颜色见解与文学水平不成正比。D.麦克斯韦推导出光是电磁波,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理论,这启示我们科学研究先要大胆假设再小心求证。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说,“百科全书式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流行了两千多年却没有遭到质疑,这讽刺了诉诸权威的弊端。B.材料一中作者首先提出问题,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科学史上关于颜色主客观属性的争论,逻辑脉络清晰。C.材料二先界定了色觉的概念及其特性,后解释了各特性的含义,用总一分的思路论述了特定颜色的形成机理。D.材料二认为色觉的三个特性既具有客观性,也具有观察者的主观感觉,为材料一中的两派论争作出确定结论。语文试卷第3页(共10页)
4.“可读性”是科普作品的特征之一,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4分)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更倾向于“主观颜色论”还是“客观颜色论”?为什么?(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机匠金可峰梅村的月亮与众不同,它是在口中唱出来的。梅村河渠交错密布,河水清澈透底,一缕缕清波在船的四周荡漾。老徐端坐船头,亮开嗓门喊:“月亮粑粑,跟我走,一走走到南门口。你吃肉,我喝酒,我们都是好朋友。”歌声沙哑而高亢,随着碧波在河面荡开。“喂,月亮粑粑挂南头……”一名村妇在岸边和。老徐的船在一块平缓斜坡停住,他把身上机具一甩跃上岸。“弹棉花?”“弹棉花。”村妇引着老徐在堤上走,堤边零星几户农家,掩映在翠林奔韲海潮面过来一群人,清乡团押着几个农民。农民衣衫滥褛,身上布满血迹。老徐问:“怎么押这么多人?”“恶霸逼的,租金比往年多一成,不让人活了。”老徐低声问:“押往何处?”“柴西,恐怕没活路了。”老徐敲了一下木槌,嘭的一声脆响,恶狠狠地低声说:“终有报应!”他扯开嗓门:“月亮粑粑,跟我走……”在堤岸一处农家前才停住。农家门口摆了一个小摊,一张凳子上放着香烟、茶水。村妇左顾右盼来到摊前,摊贩问老徐:“要火柴不?”老徐反问:“火柴头是红还是黑?”摊贩答:“只卖红的。”“红的保险,”老徐有些激动,“来一盒。”摊贩拿了一盒,问:“喝茶?也要红的?”“红的。”老徐眼睛放亮。摊前坐着几个清乡团,一个刀疤脸乜来一眼,见是个机匠没了兴趣。老徐斜挺起身,背着机具大步流星,亮开嗓门高一声低一声唱:“娃儿娃儿,你莫哭,哪里都是你的屋;娃儿娃儿,你莫悲,前头筑起希望路;娃儿娃儿,你莫犟,转个庙里烧香香!”公还朝泻疮脏挤眉弄眼,一路高喊着离开,肚子里像有唱不完的歌。刀疤脸不屑地骂:“疯子。”语文试卷第4页(共10页)
这天晚上,离柴西四里地的仓库,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火光映红了天空。在袭击的人群中,一个人斜挺着身子甚是英勇。第二天,四处传闻游击队偷袭了柴西,解救出一大批百姓,半路还炸毁了个小军火库。老百姓都说,日子有了盼头。清乡团搜查更严,告示满天飞。老徐背着机具,斜挺着胸膛,像承着千斤担。堤上的清乡团来回巡逻,押着几个据说是共产党的人示众。他们身上遍体鳞伤,围观的人不敢吭声,有人悄声说:“日子真苦。”老徐听见有人私语:“真是共产党?押哪儿去?”“梅家屋。”另有人答。老徐斜挺着身子又唱:“月亮粑粑,跟我走,走到屋门口。穿梭啰,打燕窝……走到八里拐,拐啊拐,把人斗!斗得兔子尾巴短……”还是晚上,清乡团在梅家屋被游击队一锅端。乡间小路还是响着老徐的儿歌:“月亮粑粑,跟我走……”“站住!”刀疤脸一声断喝,他正用枪指着老徐盘查,“看你不像机匠。”“怎么可能。”老徐回过身,满脸堆笑。他放下机具,笔挺着身子,敲起木槌,喔喔的响声像音乐般淌出。刀疤脸听了一会儿,不耐烦地朝他吼:“行了,快走。”老徐斜挺起身子,把机具往肩上一甩,开始唱:“癞子癞,顶锅盖,顶到菜园里摘菠菜。菠菜高头一条虫,吓得癞子两头蹦。月亮粑粑,跟我走……”有人会心墺签号雾都资料库老徐依旧常来这里,大家伙常听到他的歌声。后来,有人说,老徐是共产党,他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受了伤,藏身地留下的机具被发现了。国民党四处通缉,要捉拿唱儿歌的机匠。清乡团下乡搜查,到处传来歌声:“月亮粑粑,跟我走。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大家吃得笑呵呵。”清乡团傻眼了,都是唱歌的人。此时,老徐已坐在船上,他经柴西,过梅家屋,河面响起:“月亮粑粑,跟我走……”老徐如天上的一轮圆月,冲破了黑暗。(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歌谣与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废名开始,到沈从文、端木蕻良、孙犁等人,歌谣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不绝如缕。依据歌谣进入小说的完整程度,它可分为完整型和部分型两类,前者如40年代解放区小说作家草明在《延安人》中写吴老太太唱歌谣歌颂毛主席:“你别瞧他挂的破长枪,你别瞧他穿的破衣裳,三人五人近他不得,打起仗来势实难当。毛主席好比咱亲娘,他比亲娘样样强。自古当官谁不贪财,他对钱财不喜爱。”达到了强烈的赞美效果。一般来说,歌谣的完整型运用可以充分展示内容,增强表达效果,但所占篇幅内容多,叙述时间长,常常导致叙述减速甚至停顿。因此,一些现代作家会在歌谣运用时进行省略,这一类型最早出现在废名1923年4月创作的小说《柚子》中。小说写女孩柚子拿着“我”采的花坐在门槛上唱生活歌谣:“杜鹃花,朵朵红,爷娘比我一条龙。哥莫怨,嫂莫嫌,用语文试卷第5页(共10页)
心养我四五年;好田地我不要……”又如路遥的《人生》第23章写高加林重返高家村,突然有一个小孩子唱起两句信天游:“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借助小孩子的嘴,用歌谣片断完成了乡村伦理对高加林背叛巧珍的谴责。当然,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中歌谣现象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歌谣自身具有多重价值,能在小说中发挥多样的功能作用,满足创作主体的多重表达需要。(节选自罗宗宇《论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中歌谣现象的叙事类型和成因》,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亮开嗓门喊”“歌声沙哑而高亢,随着碧波在河面荡开”,反映出作为机匠的老徐在旧社会生活的不易。B.“歌谣与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表明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创作小说时都将歌谣融入其中。C.“火柴头是红还是黑?”“红的保险”等中的“红”与“黑”都是双关,所以老徐与摊贩不担心被清乡团识破。D.废名的小说《柚子》中小女孩的歌谣属于不完整型,这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出现这种类型歌谣的运用。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运用了象征手法,借“刀疤脸”刻画出清乡团丑陋凶狠的嘴脸,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憎恶之情。B.文中描写老徐的动作时,多次用到“斜挺”,这是他长年工作形成的习惯,暗示了其作为机匠的身份。C.小说中老徐与村妇、刀疤脸的对话既推动了情节发展,也体现出压迫与反抗、正义与邪恶间的较量。D.小说中的梅村河渠交错,堤边翠林环绕,这一环境描写也为文末老徐冲破黑暗成功突围做了铺垫。8.梅村的月亮“是在口中唱出来的”,梅村人都唱出了哪些含义?(4分)9.文本二将歌谣的运用分为“完整型”和“部分型”,请结合文本一分析“部分型”歌谣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恐伤民。”公曰:“天寒乎惑众号”蠢蠢罪:“公衣狐裘,坐熊席,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也,而令罢之,福语文试卷第6页(共10页)
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鲁国之匹夫也,而我舁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人以此见之。且春也有善,如寡人有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节选自《群书治要·吕氏春秋》)材料二蒋钦,字子修,常熟人。弘治九年进士。征擢南京御史,数有论奏。正德元年,刘瑾逐大学士刘健、谢迁,钦偕同官薄彦徽等切谏。瑾大怒,逮下诏狱,廷杖为民。居三日,钦独具疏曰:“刘瑾,小竖耳。陛下亲以腹心,倚以耳目,待以股肱,殊不知瑾悖逆之徒,蠹国之贼也。一贼弄权,万民失望,愁叹之声动彻天地。幸听臣言,急诛瑾以谢天下。”疏入,再杖三十,系狱。越三日,复具疏曰:“贼瑾蓄恶已非一朝,乘间起衅,乃其本志。陛下日与嬉游,茫不知悟。内外臣庶,凛如冰渊。臣昨再疏受杖血肉淋漓伏枕狱中终难自默。臣涕泗交作,七十二岁老父,不顾养矣。臣死何足惜,但陛下覆国丧家之祸起于旦夕,是大可惜也!陛下诚杀瑾枭之午门,使天下知臣钦有敢谏之直,陛下有诛贼之明。”疏入,复杖三十。杖后三日,卒于狱,年四十九。瑾诛,赠蒋钦光禄少卿。(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七十六》,有删改)材料三夫谏争者,所以纳君于道,矫枉正非,救上之谬也。上苟有谬,而无救焉,则害于事;害于事,则危道也。故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扶之之道,莫过于谏矣。若托物以风喻,微言而不切,不切则不改。唯正谏直谏,可以补缺也。恶死亡而乐生存,耻困辱而乐荣宠,虽甚愚人,犹知之也,况士君子乎?今正言直谏,则近死辱而远荣宠,人情何好焉?夫不能谏则君危,固谏则身殆,贤人君子,不忍观上之危,而不爱身之殆。故蒙危辱之灾,及罪而弗避者!深思谏士之事,知进谏之难矣。(节选自《桓范新书·谏争》,有删改)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填写相应的字母标号。(3分)臣A昨再疏B受杖C血肉D淋漓E伏枕F狱中G终H难自默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匹夫,文中指“平民百姓”,与《论语十二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的“匹夫”含义不同。B.幸,敬词,希望对方照自己的意见做,与《孔雀东南飞》“幸可广问讯”中的“幸”含义不同。C.间,文中的意思是“间隙,机会”,与《鸿门宴》“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中的“间”含义相同。D.殆,文中指“危险”,与《石钟山记》“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中的“殆”含义不同。语文试卷第7页(共10页)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宛春劝谏卫灵公停止凿池后,卫灵公左右近臣进谗言中伤宛春,认为所有的福报都归于宛春,而怨恨都归于卫灵公。B.正德元年,刘瑾驱逐了大学士刘健、谢迁,因此蒋钦上奏章,直斥刘瑾是小人,是违背正道的人,是危害国家利益的奸贼。C.蒋钦劝谏皇帝诛杀刘瑾并将其示众午门,意在让天下人知道自己敢于进谏的正直,同时也彰显皇帝诛杀奸贼的圣明。D.三则材料均从进谏的角度,赞扬古代谏士的精神品质,表明了进谏的艰难,阐发了对进谏一事的思考。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民则寒矣。(2)故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14.宛春与蒋钦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早发湘潭寄杜员外院长[唐]韦迢北风昨夜雨,江上早来凉。楚岫千峰翠,湘潭一叶黄。故人湖外客,白首尚为郎。相忆无南雁①,何时有报章。潭州送韦员外牧韶州[唐]杜甫炎海韶州牧,风流汉署郎。分符②先令望,同舍有辉光。白首多年疾,秋天昨夜凉。洞庭无过雁,书疏莫相忘。[注]①南岳七十二峰之首为回雁峰,相传北雁南飞,到此为止。②分符:剖符。帝王封官授爵,分与符节一半为信物。语文试卷第8页(共10页)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诗以写景开篇,用“北风”“夜雨”“江”等意象,营造出秋凉凄冷的氛围。B.杜诗以赞人起笔,“风流汉署郎”等语,表达了对韦迢人品才干的钦敬之情。C.杜诗“分符”一联,表明韦迢接受朝廷任命,令亲友同僚满怀希望倍感荣光。D.两位诗人在离别之际,以诗相互酬和,结尾均表达了思念与牵挂对方的感情。16.《容斋随笔》中说:“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叩之则应”,这两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酬和”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树人如树木,正如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所说“,”,要遵循事物的本性和发展规律。(2)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事有盛衰成败,“盈虚”乃自然规律。苏轼或王勃都对此发出过感慨,如“,”。(3)传统文化选修课上,面对热闹非凡的“社戏”活动,小王同学兴奋不已,随口吟出古诗里含“社”这一礼俗的诗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雨热同期”就是说降雨和高温季节是同步的,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一般温带大陆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都是这样的。地中海式气候就不是这样,它是①,,即“②”。“雨热同期”对农业的影响既是有利的,又是不利的。有利的是水热充足,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不利的是因降水集中,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造成农业减产。入夏后,我国西北、华北大部地区光热充沛,降水适宜,秋粮作物长势看好,可望获得丰产丰收。江南、华南大部地区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两次出现大雨、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过程,容易造成多处江河湖库水位猛涨,洪涝灾害大面积发生。全球气候变暖以后,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地带会不会因“雨热同期”而改变植被,正引起学术界的注意。18.下列句子中的“注意”与文中加点的“注意”,语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老师用手指不断地敲着黑板说:“安静安静,请注意听讲。”B.李小二夫妇发现最近的客人有些异常,一再提醒林冲要注意安全。C.联合国发出警示:“请高度注意:俄乌战争已对全球产生重大影响。D.在书的末尾,作者标注了“注意:此书系国家级课题成果”的字样。语文试卷第9页(共10页)19.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①处不超过12个字,②处不超过5个字。(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这次会议的召开,以及大会论文集《宋玉及其辞赋研究》的出版,必将把宋玉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宋玉是襄樊市的先乡贤,大概也可以认为是襄樊市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近代以来,宋玉的赋著作权被学术界否定,对宋玉的研究是重大的损失,但以疑古思维否定宋玉作品的著作权的观点的被否定过程也是中国现代学术走向成熟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宋玉的赋著作权的被否定,再到被肯定的反覆过程,给我们以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学术史范本。最后,让我们再次感谢会议承办者,感谢各位代表,感谢承办者单位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以及各位同学。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重聚一堂,再次研究宋玉,学习宋玉。感谢大家的聆听,祝各位返程顺利!20.请在文中找出用词不当的地方,并加以修正。(2分)使用不当的词语:修改为:21.“从这个意义上说”后的冒号,有人说应修改为逗号,你同意吗?为什么?(4分)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改变语序,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小明读完现代文阅读Ⅰ之“材料一”后,发出由衷的感叹:何止是颜色,世间所有的鸿沟,不都是主观意志的结果吗?若能客观,鸿沟何有?小敏却反驳道:鸿沟从来都是客观存在的,与主观意志有何关系?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试卷第10页(共10页)高2025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现代文阅读(35分)1.(3分)D(“它们交互作用会影响人们的主观感觉”错误,此处的“它们”指红色和绿色,它们是互补色,但根据“周围的颜色能与物体交互作用,从而影响看到的物体表面的色调和明度”可知,影响人们主观感觉的是周围颜色与物体的交互作用,而非红与绿等互补色的交互作用。)2.(3分)C(A项“所以进行跨学科研究是科学进步的重要基础”错,格里马第首次对色彩进行了严肃讨论,说明了不迷信权威、勇于质疑的可贵,但不能说明跨学科在科学研究上的作用;B项“其理论符合主观颜色论的要求”错,综合相关信息可知,牛顿是客观颜色派;D项“这启示我们科学研究先要大胆假设再小心求证”这一结论本身存在合理性,但是根据选文实例无法推出这一观点,因为由“直到麦克斯韦推导出光是一种电磁波”可知,麦克斯韦是用理论推导出的这一结论,而非大胆假设的结果,赫兹的实验是验证了麦克斯韦的推论。)3.(3分)B(A项“讽刺了诉诸权威的弊端”曲解文意,作者此处并没有讽刺之意。C项“总一分的思路”错,材料二采用的是“总一分一总”的思路,文末“因此,特定的颜色……”一句总结了全文的要旨。D项“为材料一中的两派论争作出确定结论”错误,材料二作为科学论著并非为综合两派论争而写。)4.(4分)(1)话题贴近生活;(2)内容通俗;(3)语言平易;(4)讲述方式有趣,用讲故事的方式梳理科学史。(1点1分)5.(6分)示例:更倾向“客观颜色论”。(1)颜色是客观存在的,是事物的固有属性;(2)颜色与光的波长有关,由于不同的事物反射的光的波长不同,所以呈现出颜色的差别;(3)视觉及神经系统确实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前提是接收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因而不能凭主观意志随意改变颜色。更倾向“主观颜色论”。(1)颜色不是事物的固有属性,而是人的视觉系统和神经细胞共同作用的结果;(2)特定的颜色取决于明度、色调和饱和度相互竞争和多重组合的情况,以上特性都是心理学概念,受观察者主观意志的影响;(3)物体反射光线所产生的色彩效果本身并没有特定意义,颜色是主观的,来自于观察者的主观感觉。(每点2分,意近即可。)6.(3分)C(A项“反映出作为机匠的老徐在旧社会生活的不易”错误,他亮开嗓门沙哑而高亢地喊是为了与村妇接头,而且,从他的歌谣的歌词可知此处没有反映出旧社会生活的不易。B项“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创作小说时都将歌谣融入其中”过于绝对,关系紧密不代表一定要将歌谣融入。D项“这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出现”错误,文本二探讨的是“歌谣与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的关系,废名作品前也明确指出“一些现代作家会在歌谣运用时进行省略”,因此无法推定《柚子》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出现不完整型歌谣运用。)7.(3分)A(A项“小说运用了象征手法”错误,“刀疤脸”是借代手法。)8.(4分)(1)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唱出了对敌人的嘲讽;(3)唱出了同心抗敌的决心;(4)唱出了乐观、坚韧的态度。(1点1分)9.(6分)(1)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文本一中开篇村妇的吟唱“喂,月亮粑粑挂南头……”并没有完整引用歌谣内容,转而直接切入故事,使情节紧凑。(2)创设了悬念,领起下文。老徐斜挺着身子唱“屋门口……打燕窝……把人斗”等唱词,暗含抗敌之意,与下文解放军在梅家屋全歼敌人互相照应。(3)留下想象空间。儿歌中省略的内容形成了空白点,让叙事富有张驰感,为读者留下了回味空间。(每点2分,意近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3分)CEG(原句:臣昨再疏受杖,血肉淋漓,伏枕狱中,终难自默。)11.(3分)D(A.含义相同:平民百姓B.含义相同:敬词,希望对方照自己的意见做。C.含义不同:间隙,机会/从小道秘密地D.含义不同:危险/表推测,大概)12.(3分)C(A.“进谗言中伤宛昚”错,文中无此意。左右近臣只是从卫灵公的角度思考利弊,并无“进谗言中伤宛春”的本意。B.“刘瑾驱逐了大学士刘健、谢迁”只是事件起因,与蒋钦“直斥刘瑾是小人,是违背正道的人,是危害国家利益的奸贼”不构成因果关系,由下文“贼瑾蓄恶己非一朝”可知。D.三则材料均“阐发了对进谏一事的思考”错误。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叙述史实,并没有阐发“对进谏一事的思考”。)13.(8分)(1)现在百姓衣服破烂不能补,鞋子开裂不能缝。(天寒地冻)即便您不感到寒冷,但百姓感到寒冷呀。(得分点:弊,决,组,则,语意通顺。4分)(2)所以说,如果国家倾危却不能护持,将要颠覆却不能扶正,那还用那些辅佐的人干什么呢?(得分点:危,颠,焉,相,语意通顺。4分)14.(3分)宛春是讽谏,蒋钦是直谏。(1分)宛春用对比方式委婉劝谏君主,让卫灵公换位思考,体会天寒地冻里老百姓的疾苦;(1分)蒋钦正盲直谏,痛斥刘瑾之罪,恳请皇上为国除害为民除奸。(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卫灵公在天气寒冷时挖凿水池。宛春劝谏说:“天寒季节动用劳役,恐怕会冻伤百姓。”卫灵公说:“天气寒冷吗?”宛春说:“您穿着狐皮大衣,坐着熊皮垫席,所以不觉得寒冷。现在百姓衣服破烂不能补,鞋子开裂不能缝。即使您不感到寒冷,但百姓感到寒冷呀。”灵公说:“说得好。”于是就下令停止征用劳役。左右侍从进谏说:“您挖凿池子,不知道天气寒冷,但宛春知道。因为宛春知道天气寒冷而下令停止征用劳役,(百姓的)祝福将归于宛春,而怨恨却归结于您。”灵公说:“不是这样的。宛春只是鲁国的一个平民,而我却抬举(重用)他,百姓未看到(他的德行),现在将让百姓通过这件事了解他。而且宛春有善行,如同我有了宛春的善行,难道不是我的善行吗?”材料二蒋钦,字子修,常熟人。明朝弘治九年进士。被征召提拔为南京御史,多次有奏议和上书。正德元年,刘瑾驱逐大学士刘健、谢迁,蒋钦与同僚薄彦徽等人恳切劝谏。刘瑾大怒,将他逮捕并关进诏狱,在朝廷上施杖刑,将他削职为民。过了多日,蒋钦独自写奏疏道:“刘瑾不过是个小人罢了。陛下却把他当作心腹亲近,把他当作耳目倚重,把他当作得力辅臣对待,完全不知道刘瑾是个违背正道的人,是危害国家利益的奸贼。一人把握权力,操持朝政,使万民失望,忧愁悲叹的声音震动天地。希望陛下听取我的谏言,立即诛杀刘瑾来向天下人谢罪。”奏章呈上后,蒋钦又被杖责三十,关进监狱。公众号雾都资料库又过了多日,蒋钦再次写奏章道:“奸贼刘瑾蓄积的罪恶已非一朝一夕(从来已久),乘机挑起事端,这是他的本来意图。陛下天天与他嬉戏游玩,茫然不知省悟。朝廷内外的大臣和百姓,畏惧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我昨天再次上疏却遭受廷杖,被打得血肉模糊,伏在狱中的枕头上,终究还是难以保持沉默。我涕泪交流,七十二岁老父亲,都没顾得上奉养。我死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可是陛下亡国丧家的祸患将发生在旦夕之间,这才是很可惜啊。陛下果真诛杀刘瑾并将其示众午门,让天下人知道我蒋钦有敢于进谏的正直,陛下有诛杀奸贼的圣明。”奏章呈上后,蒋钦又被杖责三十。受杖责后没几天,蒋钦在监狱里去世,终年四十九岁。(后来)刘瑾被诛杀,蒋钦被追赠为光禄少卿。材料三谏争,是用来规劝君主到正路,矫正君主的邪曲和错误,补救君主的过失的。君主如果有过失,却没有补救,那么就会对事情有损害;如果对事情有损害,那么就会危及治理之道。所以说,如果国家倾危却不能护持,将要颠覆却不能扶正,那还用那些辅佐的人干什么呢?辅佐(扶持)国家的方法,莫过于劝谏了。如果假托事物来委婉地讲明道理,委婉讽谏的言辞不急迫,不急迫就不会改正。只有正谏直言,可以弥补缺失。厌恶死亡喜欢生存,把困窘受辱当作耻辱,把君王的恩宠和荣耀当作高兴的事,即使是很愚笨的人,尚且知道(这个道理),何况士人君子?如今正言直谏,那么就接近死亡和耻辱而远离君王的恩宠和荣耀,从人之常情来看哪里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不劝谏那么君主就会处于危险境地,如果强行劝谏那么自己就会处于危险境地,贤人君子,不忍心看到君主处于危险境地,于是不顾惜自己处于危险境地。因而蒙受危险受辱的灾祸,即使获罪也不躲避!深切思考谏臣的事情,方知进谏的艰难啊!15.(3分)C(“令亲友同僚满怀希望”错,“令望”是指美好的名望和声望。此联的意思是,韦迢在接受任命之前,必先有美好的名声,作为尚书省同僚的我也感到荣光。)16.(6分)参考答案:(1)从心境上的酬和:韦诗“江上早来凉”,以秋雨凄凉的环境渲染离别氛围;杜诗以“秋天昨夜凉”作应和,以秋凉入夜,表达自己年老彩病的悲凉心境。两诗均有“秋凉”之感。(2)从境遇上酬和:韦诗颈联,既有对杜甫漂泊增遇的叹息,也有对自己自首尚为郎的感慨:杜诗颈联,也发出“白首”叹息,自己年老多病,在冷秋之夜倍感凄凉。两诗均有“白首”之叹。(3)从情感上酬和:韦诗尾联“相忆无南雁”句,表达无雕传书,不知何时才能得到的友书信而叹惋;杜诗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昆明八中2025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
- 安徽省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无答案)
- 生物-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第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试题和答案
- 2024重庆离婚协议书格式范文
- 2024自动售货机租赁合同
- 2025年度5G通信基站建设与维护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宠物猫寄养与宠物用品租赁一体化协议3篇
- 2024颐和园职工制服采购环保责任及回收利用合同3篇
- 2024甲乙双方关于购买房产的合同
- 2024版公私合营养老院服务协议示范文本版B版
- 期末(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伊利在线测评题
- 安徽省A10联盟2025届高二上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人民日报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船舶建造安全监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燃烧仿真.燃烧数值模拟方法: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燃烧仿真前沿技术与研究
- 线性代数考试练习题带答案大全(二)
- 排水管网溯源排查项目专项培训
- 重症超声与休克-课件
- 电梯工程师在电梯设计中的工作内容
- 二年级数学上册口算天天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