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鲁科五四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鲁科五四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鲁科五四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鲁科五四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鲁科五四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鲁科五四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39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科研人员对某森林里雌雄红眼绿鹃捕食时距地面的高度与活动时间进行了研究;绘制了下图所示的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的群落已演替到森林阶段,将不再发生演替B.雌雄红眼绿鹃活动的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当红眼绿鹃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数量将会呈“J”型增长D.雌雄红眼绿鹃捕食时距地面高度的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生态学家高斯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经过反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前6天,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B.在第2天和第3天,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较快C.在0.5mL培养液中,大草履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375个D.6天后,若不改变培养条件,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将长期稳定不变3、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这是哪一方面的例子()A.维持原有的生态平衡B.根据人类的需要建立新的生态平衡C.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加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4、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曝气可增加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5、下图是某群落中两种动物的种间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生物在垂直结构的空间分层中位于同一层面中B.两种生物在种群数量上的变化中存在着反馈调节C.若除掉群落中的乙种生物,甲种生物将按“J”型曲线增长D.甲种群处于图中B点时期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6、2021年10月12日,为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习近平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森林和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设立国家公园可以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B.设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D.可将各地濒危野生物种都迁移到国家公园加以保护7、“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譬如共同生活在贵州省境内狮溪江段的峨眉后平鳅和西昌华吸鳅,因消化系统的消化能力不同实现了同域共存。下列不属于同域共存机制的是()A.黄鹂在林冠层栖息,红腹锦鸡在林下层生活B.某海岛上生活的两种安乐蜥,具有不同的摄食方式C.某种蝉的幼虫生活在地下土壤中,成虫生活在地表树上或草丛中D.不同温度喜好的蜥蜴,选择不同阳光照射度的灌木栖息8、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蜣螂同化的能量N6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最高营养级同化量的最终去向是呼吸作用散失、流入分解者C.草食动物N5/N4的比值大于肉食动物的这一比值D.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4/N2)×100%9、科研人员调查了白洋淀水域生态系统中DDT污染的状况,下表所示检测结果(注:鲫鱼主要以植物为食,乌鳢为肉食性鱼)。由实验数据判断正确的是()。不同成分水底泥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鲫鱼乌鳢DDT含量/()0.10.76.321.027.920.4124.4

A.食物链不同营养级的生物均对DDT产生富集作用B.DDT会沉积在动植物体内,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C.浮游动物和鲫鱼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底栖动物一定是次级消费者D.乌鳢的营养级最高、积累的DDT最多,只要人们不食用就不会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下表为研究人员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的分析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营养级。

同化量(t·km-2·a-1)

未利用(t·km-2·a-1)

分解者分解(t·km-2·a-1)

呼吸量(t·km-2·a-1)

三。

90

15.00

11.94

39.31

二。

475

198

85

102

一。

2600

525

287

1313

A.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3165t·km‑2·a-1B.表中第二、第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8.95%C.表中各营养级的生物构成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D.该湖泊生态系统只有3个营养级,抵抗力稳定性较弱11、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黑松老龄(砍伐后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0~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据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黑松林碳量生产者活生物量(g/m2·年)净初级生产力(g/m2·年)异养呼吸(g/m2·年)老龄12730470440幼龄1460420380注:净初级生产力指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A.黑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幼龄黑松群落每平方米有360g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非生物环境D.根据年碳收支分析,老龄黑松群落能降低大气碳总量,避免温室效应加剧12、图为池塘中某种鱼的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为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B.c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死亡率逐渐增加直至与出生率相等D.改善生存条件可使K值提高1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鹰位于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占据3、4、5、6B.四个营养级该食物网由8C.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D.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若蛙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则该生态系统的虫害将变得严重14、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开展了持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数量/前一年末种群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不定项)()

A.在这4年中甲种群的数量保持不变B.第1~2年甲、乙两种群年龄结构类型相同C.第2年末乙种群的数量一定大于甲D.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1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网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稻田中放养草鱼,会使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复杂C.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某甲虫通过分解落叶获得养分,该甲虫属于分解者16、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循环指的是生态工程中物质和能量可以循环利用B.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主要遵循了整体原理C.桑基鱼塘中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主要遵循了自生原理D.建设生态工程时,需要关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18、信息的种类:_______等。19、动物的_______,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_______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如雄鸟在求偶是会进行复杂的________。20、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_______的基础。21、不同生态系统在这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_______,食物网越_______,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22、_______观念已是针对全球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其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3、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

_______:包括阳光、热能、空气、_______和无机盐等;

_______:自养生物(主要是_______);

_______: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________:

_______: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主要是营_______和________。24、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25、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和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1题,共8分)26、回答下列与种群有关的问题。

I.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

(1)调查中发现该牧场生长着披碱草;针茅、黑麦等多种牧草,所有这些牧草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2)如图为该牧场的长爪沙鼠数量调查结果,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理由是___。

Ⅱ.如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分布情况。

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时结果如图,若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个。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16分)27、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建立生态农业运用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秸秆直接燃烧污染环境;可以将秸秆作饲料喂牲畜,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燃料,沼渣用来肥田。沼渣肥田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功能。牲畜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______营养级的同化量。

(2)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生态农业往往选择豆科植物和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进行轮作;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态农业体系中,农作物也会遭受有害动物的破坏,常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种群密度,这说明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28、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中a、b;c分别代表营养级的级别。

(1)c所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用图中字母表示)________。

(3)据图中给出的三个能量数值,推知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范围为________。

(4)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流入下一营养级的主要原因除了各营养级生物因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能量外,还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总是伴随着________循环。29、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绘制如图甲所示,a表示每3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______”形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2)曲线d表示的增长为“________”形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___。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乙所示,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______现象。30、下图为某一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年变化量,单位为109tC/a,未加括号的数字表示库存量,单位为109tC/a。在不考虑砍伐;火灾、病虫害等情况下;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可以近似看作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净碳交换量(碳收入和碳支出的差值),NEP是衡量陆地生态系统碳源分布的重要指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确定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北京冬奥会打造了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奥运会。冬奥核心区绿化造林成活率达99%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冬奥核心区造林的树种多以本地树种为主,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实现森林树种的多样化。核心区多选择本地物种的原因有______,“宜乔则乔,宜灌则灌”涉及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冬奥核心区的绿化造林既能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也能供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2)据图分析,植物一年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______tC/a。如果考虑人类生产活动影响等因素,则该生态系统的NEP是______(填“正值”或“负值”)。土壤中某种昆虫能从植物的新鲜叶片和掉落物中获取能量,这说明它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可能是______。

(3)下列对“碳循环”“碳达峰”“碳中和”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的循环过程。

②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③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CO2相对“零排放”

④绿色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分析】

曲线分析:随捕食时距地面的高度的增大;雌性个体活动时间一开始急剧升高,随后下降,大约在12-15米高度以后,活动时间降为0;而雄性个体,一开始活动时间较雌性个体升高缓慢,随后逐渐降低,大约在18-21米以后,活动时间降为0;同时说明雄性个体对不同高度的适应范围比雌性个体大。

【详解】

A;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森林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会发生变化,A错误;

B;雌雄红眼绿鹃是同种生物;不能体现群落的空间结构,B错误;

C;种群迁入新的环境;只有处于理想环境状态下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才会呈“J”型增长,但红眼绿鹃种群受食物空间等因素限制,C错误;

D;雌雄红眼绿鹃捕食时距地面的高度变化是生物和生物、生物和环境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D。2、D【分析】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

(2)特点:①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②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种群数量由0→K/2时,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由K/2→K时,增长速率不断降低;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速率为0。

【详解】

A;由图可知;前6天,大草履虫种群达到了K值,故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A正确;

B;在第2天和第3天;种群数量在K/2附近,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较快,B正确;

C;由图可知;K值为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故在0.5mL培养液中,大草履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375个,C正确;

D;由于培养瓶中的培养液是有限的;营养物质会不断减少,因此继续培养大草履虫的数量会有所下降,不会长期稳定不变,D错误。

故选D。

【点睛】3、B【分析】【分析】

桑基鱼塘是人们根据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按照人们的需求,设计并建立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生态农业工程体系。

【详解】

A;保持生态平衡并不只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A错误;

B;人类还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正确;

C;该生态系统利用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C错误;

D;该生态系统利用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并没有体现加速能量流动,D错误。

故选B。4、C【分析】【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导致水体溶氧量下降,进而引起水生生物衰亡、水质恶化的现象。利用需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植物的根系能够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矿质营养的作用,依据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进行合理设计,对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从而达到改善和净化水质的目的。

【详解】

A;曝气可增加溶氧量;可增加需氧型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A正确;

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B正确;

C;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植物庞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的固定在水体中,植物的根系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物质,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

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生植物生长,从而起到了改善和净化水质的效果,可见,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过程的目标之一,D正确。

故选C。5、B【分析】【分析】

据图可知;甲曲线代表的生物数量先增加先减少,故代表被捕食者;乙后增加后减少,表示捕食者。

【详解】

A;由图可知;甲乙两个种群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两种生物不一定分布在同一层面中,例如鹰捕食兔子,A错误;

B;甲乙两种生物是食物链中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着反馈调节,B正确;

C;虽然甲种群是被捕食者;但在群落中影响甲种群数量的因素不仅只有其捕食者,还有其它因素,故即使除掉群落中的乙种生物,甲种生物也不会按“J”型曲线增长,C错误;

D;由于甲乙两种群是捕食关系;甲群中易被捕食的是老弱个体,所以B点时期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是增长型,D错误。

故选B。6、D【分析】【分析】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心。(3)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4)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详解】

A;设立国家公园可以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A正确;

B;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设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正确;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C正确;

D;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保护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惜濒危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其中保护的生物本来就生活在保护区内,而不是接纳各地迁移来的濒危野生物种,且部分濒危物种可能无法在自然环境中繁衍生存,需要在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进行相应保护,D错误。

故选D。7、C【分析】【分析】

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

【详解】

A;黄鹂在林冠层栖息;红腹锦鸡在林下层生活,生活的空间层次不同实现了同域共存,A正确;

B;某海岛上生活的两种安乐蜥;具有不同的摄食方式属于同域共存,B正确;

C;蝉的幼虫和成虫他们是同一个物种;幼虫和成虫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不属于竞争关系,C错误;

D;不同温度喜好的蜥蜴;选择不同阳光照射度的灌木栖息,二者是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属于同域共存,D正确。

故选C。8、B【分析】【分析】

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生长、发育和繁殖,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

【详解】

A;蜣螂同化的能量来自于初级消费者的粪便;而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错误;

B;最高营养级的同化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最终流入分解者,B正确;

C;不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量与摄入量的比值无法判断;C错误;

D、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力是N2,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力是N5,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5/N2)×100%;D错误。

故选B。9、A【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

【详解】

A;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的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表格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中的DDT浓度均高于环境中的DDT浓度,说明食物链不同营养级的生物均对DDT产生富集作用,A正确;

B;DDT的扩散具有全球性;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循环往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B错误;

C;浮游动物和鲫鱼DDT含量接近;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底栖动物也可能以底泥和水生植物为食,也可能处于初级消费者,C错误;

D;由于有生物富集现象;人们不食用乌鳢,食用其他生物可导致DDT在人体内富集,也会影响健康,D错误。

故选A。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A:C:D【分析】【分析】

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详解】

A、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第一营养极(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2600t·km‑2·a-1;A错误;

B;根据表格数据计算;第二、第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90÷475=18.95%,B正确;

C;表中各营养级的生物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生物群落还应该包括分解者,C错误;

D;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不一定少;营养结构也不一定简单,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不一定弱,D错误。

故选ACD。11、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受破坏后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来状态属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流经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是自身呼吸消耗散失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分析表格可知;黑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老龄群落。

【详解】

A;黑松群落被砍伐后;一段时间内会形成自然幼龄群体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

B;表格中的数值是净初级生产力;幼龄黑松群落每平方米有420g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错误;

C、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非生物环境;C正确;

D;根据年碳收支分析;老龄黑松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为470g,异养呼吸消耗量为440g,净初级生产力大于异养呼吸消耗量,会有有机物的积累,即老龄黑松群落能降低大气碳总量,避免温室效应加剧,D正确。

故选CD。12、B:C:D【分析】【分析】

图示为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是在空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模式,表现为种群增长速率先慢后快再变慢,K表示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详解】

A、在空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生存压力一直存在,ab段生存压力较小;但不是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A错误;

B;c点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正确;

C;随着种群数量增加;死亡率逐渐增加,c点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C正确;

D;环境容纳量决定于空间、资源情况;改善生存条件可使K值提高,D正确。

故选BCD。

【点睛】13、A:B: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植物为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图中共有8条食物链;

【详解】

A;据图可知;图示食物网中鹰处于最高营养级,且在食物链植物→鼠→鹰、植物→食性昆虫→食虫鸟→鹰、植物→食性昆虫→蛙→蛇→鹰、植物→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中鹰分别占居3、4、5、6四个营养级,A正确;

B;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捕食的最高营养级,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据图可知,在食物网中,蛇可以捕食鼠,两者之间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均可捕食食性昆虫,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

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

D;若蛙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则食植昆虫的数量将会增加,该生态系统的虫害将变得严重,D正确。

故选ABD。14、B:D【分析】曲线分析:甲种群的L=1.5;表明甲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乙种群的L值由大于1到小于1,说明乙种群数量先增多,后减少。

【详解】

A;这4年中;甲种群的L值均为1.5,说明甲种群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每年增加的数量不相等,A错误;

B;第1~2年甲、乙两种群年龄结构类型相同;都是增长型,B正确;

C;第2年末甲种群的L值小于乙种群;但第2年末乙种群的数量不一定大于甲,C错误;

D;只要L值大于1.0;种群的数量就在增加,据此分析题图可知,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正确。

故选BD。15、B: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

A;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所以食物网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

B;放养草鱼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使其营养结构更加复杂,B正确;

C;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是自养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C正确;

D;某甲虫通过分解落叶获得养分;属于腐生型异养生物,因此该甲虫属于分解者,D正确。

故选BCD。16、A:B【分析】【分析】

1;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详解】

A;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递减性,因此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遵循了协调原理;而不是整体原理,B错误;

C;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故桑基鱼塘中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遵循了自生原理,C正确;

D;建设生态工程时;需要关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正确。

故选AB。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7、略

【解析】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18、略

【解析】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19、略

【解析】①.特殊行为②.生物的行为特征③.求偶炫耀20、略

【解析】①.负反馈调节②.自我调节能力21、略

【解析】①.多②.复杂③.强④.高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可持续发展自然、经济、社会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生产者绿色植物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寄生性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2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同种生物25、略

【分析】【详解】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四、实验题(共1题,共8分)26、略

【分析】【分析】

样方法的注意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详解】

I.(1)所有这些牧草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因为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据图分析;牧场的长爪沙鼠种群中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Ⅱ.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如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据题意每个样方有16个小格,共400/16=25个样方,每个样方内平均数为18个酵母菌,总数为18×25=450个。每个小格内,1mm×1mm×0.1mm=0.1mm3=1×10-4cm3,即1×10-4ml,则稀释100倍之前的1ml酵母菌样液有酵母菌450×104×100×10=4.5×109个。

【点睛】

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组成、种群的变化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面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学会酵母菌计数的方法,并能利用公式对数量进行计算;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解析】不能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逐渐增加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或“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抽样检测法4.5×109五、综合题(共4题,共16分)27、略

【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生态农业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详解】

(1)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利用;充分利用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沼渣肥田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牲畜为第二营养级,其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2)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豆科植物和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进行轮作;这样可以使豆科植物中根瘤菌所固定的氮肥得到合理利用,减少对氮肥的施加。

(3)生态农业控制害虫数量时;往往通过喷施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密度。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该实例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相关应用,掌握生态系统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解析】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一(互利)共生使豆科植物中根瘤菌所固定的氮肥得到合理利用,减少氮肥的施加性别比例种群的繁衍28、略

【分析】【分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及意义,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正确分析题图,并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分析图示: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中c表示第一营养级,代表生态系统的生产者,b表示第二营养级;代表生态系统的初级消费者,a表示第三营养级,代表生态系统的次级消费者。

【详解】

(1)图中c表示第一营养级;代表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2)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为c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a第三营养级。

(3)图中c第一营养级和b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8.8÷89.4≈10%,b第二营养级和a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8÷8.8≈20%。因此据图中给出的三个能量数值;推知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范围为10%~20%。

(4)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流入下一营养级的主要原因除了各营养级生物因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能量外;还有①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②一部分能量未被利用。

(5)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总是伴随着物质循环。

【点睛】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能量流动只能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同时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逐级递减: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传递到下一营养级。【解析】生产者c→b→a9.8%~20.5%或10%~20%(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所利用各营养级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物质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