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四选修部分专题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讲义_第1页
2019届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四选修部分专题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讲义_第2页
2019届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四选修部分专题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讲义_第3页
2019届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四选修部分专题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讲义_第4页
2019届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四选修部分专题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板块四选修部分[考纲要求]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华盛顿;(2)拿破仑。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列宁;(2)毛泽东、邓小平。6.杰出的科学家:(1)詹天佑;(2)牛顿。内容索引主干知识排查热考重点深化压轴大题导练主干知识排查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物时代主要贡献局限评价秦始皇秦朝——封建社会初期(1)完成统一大业。(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3)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1)繁重役税。(2)严刑峻法。(3)焚书坑儒。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康熙帝清朝——封建社会后期(1)巩固统一(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班禅等宗教领袖)。(2)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反击战。(1)大兴文字狱。(2)实行闭关政策维护了国家主权,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启“康乾盛世”。二、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1)政治思想①“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德政;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②“礼”:“克己复礼”“正名”。③“中庸”:用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3)思想影响①对中国:渗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②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2.柏拉图(1)哲学思想: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对理念的讨论实质是对事物共性的讨论。(2)政治思想①《理想国》:居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类,国王必须懂得哲学。②《法律篇》: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3)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重视自然科学。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华盛顿(1)主要活动:1774年,作为弗吉尼亚代表出席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成立大陆军,华盛顿任总司令;拒绝做国王,坚持将美国建成一个民主的联邦共和国;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不迷恋权力,功成身退。(2)评价: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2.拿破仑(1)主要活动:军事起家,历经土伦之战、保卫巴黎、远征意大利、雾月政变,展现杰出的军事才能;巩固革命成果,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定《拿破仑法典》;长期进行对外战争。(2)评价: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法律平等思想、严格规定私有财产的合法性,是一部资产阶级法典,对外战争,一方面将法典的精神带到各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另一方面将整个欧洲带入战争深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导致帝国的覆灭。四、“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1)贡献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②为捍卫民主共和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③召开国民党“一大”,确立三大政策;创办黄埔军校,开创国民革命新局面。(2)评价: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2.甘地(1)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①主要目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治独立。②行动纲领:学生罢课、律师抵制英人法庭、官员拒绝赴英机构任职、士兵拒绝英授奖章、改穿土布。(2)评价①历史作用:给英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战后赢得印度独立。②历史局限:害怕群众暴力斗争;对英政府抱有幻想。(3)地位①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国大党领导人。②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五、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1)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2)积极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2.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1)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创立了列宁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为巩固新生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建设方面,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4)晚年进行理论新探索,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5)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3.毛泽东、邓小平的创新精神(1)毛泽东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②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一套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六、杰出的科学家人物活动地位精神詹天佑主持建成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近代中国伟大的铁路工程师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于创造牛顿(1)著《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2)创立“归纳—演绎”研究方法。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者勤奋探索、勇攀高峰、追求科学热考重点深化一、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秦始皇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2)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如罗斯福新政虽然有实行福利政策,改善了普通百姓生活,但其出发点还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这是由他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的阶级属性决定的。(3)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如评价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就不能因为他的阶级属性而否定他的积极作用。(4)道德标准和实践动机不能代替实践效果,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依据。如对斯大林的评价,近年来,对其掌权时的一些政治活动和进行大清洗、“肃反”扩大化等多有披露,但总体上看,斯大林领导苏联完成工业化,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是主要的,其历史功绩是不可抹杀的。史论链接人物评价“见仁见智”的原因(1)立场不同: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知识基础、价值取向、生活经验、主观情绪等。(2)时代不同:特定时代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3)占有资料不同:人物经历的复杂性,新材料的发现和解密等。(4)分析方法不同:不同的史学研究方法。(5)现实政治的需要。(6)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等等。[真题例证1]华盛顿对美国政治文明的贡献(2017·江苏卷,24B)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就提出推举华盛顿为议长,并立即获得全数通过。华盛顿的态度非常谦虚,他说:“敝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费城的仲夏夜异常炎热,华盛顿纹丝不动地坐在议长席上。他没有发表演说,只是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或是在议事进行中说一两句例行的话而已。可是这已足够了。当辩论激烈,或讨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这位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摘编自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答案

目的: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用:协调各方关系;让与会代表做出妥协(让步);推动会议顺利进行;促成宪法的制定。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说明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解析

“美国制宪会议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回答。“华盛顿在会议上的作用”,应据材料“当……时,华盛顿……;只要……就……;最后……促成宪法的通过”,从华盛顿的表现中归纳其作用。答案解析答案

品质:勇于担当;不贪恋权力。贡献: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树立典范。(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的良好品质,说明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答案解析

“华盛顿的良好品质”,材料反映了“谦虚”“责任”“担当”等方面。“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应当从不贪恋权力、奠定民主共和制度等方面评价。解析二、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几条原则(1)历史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2)辩证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要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坚持辩证的观点,应用两点论,做到一分为二。(3)阶级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其作为对哪个阶级有利。(4)适度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主流学术观点,不能违背一般人的善恶标准。(5)主流性原则。主要看历史人物的大节和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6)人民性原则。[真题例证2]古代先贤的社会道德价值(2017·课标全国卷Ⅱ,47)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答案

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淡泊达观”“尊敬老师……践行孔子的学说”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答案

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孔子对颜回的肯定、儒学的地位、统治者的推崇和需要等方面回答。答案解析三、不同属性的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阶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类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思考。如对康熙帝的评价:纵向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横向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主要看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3.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主要看其主张、措施和行动,对反侵略、反专制、挽救民族危亡有何作用(政治),对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何作用(经济),对西学的传播有何作用(思想),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外交)。4.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其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5.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影响。从时间上看,有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从空间上看,有对本地区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同一类型的历史人物存在区别,一般可以从历史传统、社会现实、个人素养等角度进行思考。)[真题例证3]评价廖仲恺对国民革命的贡献(2015·江苏卷,24B)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答案

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请回答:(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兼听”“冀凭直言”等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解析答案

因素: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大乱初定,经济凋敝。(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等角度作答。解析答案

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答案解析

限定从“帝王政治”的角度评价唐太宗的“君道”,可结合唐太宗统治的目的、对唐朝及后世统治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解析四、人物评价需要注意的几个关系1.英雄与时势唯物史观认为“时势造英雄”。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当然,我们坚持“时势造英雄”的同时,也要承认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力。2.英雄与群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3.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关系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的,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无论是英雄还是群众,只能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推动历史发展。4.客观效果第一,主观目的第二评价历史人物必须用实践的标准。有时,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并不一致,“好”的动机也可能会带来“坏”的后果。列宁指出:“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当动机与效果不一致时,客观效果才是评价的主要依据。当然,我们也不能“唯目的论”,对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行为也应该谴责。5.历史评价第一,道德评价第二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主要看其措施或行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不能用封建正统道德观,更不能用现代的道德标准要求古人。[真题例证4]康熙帝维护祖国统一的战略举措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清]施琅《靖海纪事》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明清史料丁编》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清]施琅《靖海纪事》请回答:答案

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答案

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答案压轴大题导练6年考题统计考情分析年份材料段数设问数分值考查主题20181段2问10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及评价20171段2问10分华盛顿的品质及对美国政治制度确立的作用20162段2问10分李时珍《本草纲目》20151段3问10分唐太宗的“君道”20142段2问10分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路径20133段3问10分克伦威尔和拿破仑命题规律分析从2013年至2018年六年考题分析,江苏卷24题B具有以下特点:1.考查的内容固定为“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2.分值是固定的,总分10分;材料段数为1~2段,文字阅读量不大;每题的设问多为2问。每个设问的分值多在3~5分。3.从考察的内容主题看:六类历史人物全部轮流考了一遍。4.在江苏考纲规定的范围内,下列人物未曾考过:秦始皇、亚里士多德、甘地、牛顿。命题考点的轮动性告诉我们这些人物应值得重点关注。5.江苏卷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的考查,2013年是对同类两个人物的综合对比考查,2014~2018年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