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38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细胞都不能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B.血浆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血浆中的二氧化碳来自于组织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组织液中的氧气可进入线粒体直接与[H]结合生产水C.血浆中存在的酶、抗体、淋巴因子等蛋白质类物质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D.血浆中的血红蛋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的重要成分3、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总趋势图解。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虚线框内的“C”依次代表血浆、组织液、淋巴B.将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D系统”是消化系统C.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都是通过“E系统”——泌尿系统排出的D.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4、运用动物实验法研究某腺体的功能,其实验结果如下:。实验方法观察结果用腺体分泌物制剂饲喂蝌蚪①发育加快,体型较小将成年狗的该腺体摘除②食欲不振,身体臃肿;③行动呆笨,精神萎靡摘除小狗的该腺体④除②外;还停止发育将该腺体的分泌物注射到健康的小白鼠体内⑤身体消瘦,食欲旺盛;⑥躁动不安,情绪紧张;⑦心跳、呼吸加快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根据结果①、④可知,该腺体的分泌物有促进发育的作用B.根据结果②、⑤可知,该腺体的分泌物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C.根据结果③、⑥、⑦可知该腺体的分泌物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该腺体的分泌物一旦过多,会导致小狗肌无力5、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变态发育有重要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玻璃缸编号。
1号。
2号。
3号。
步骤1
2000mL河水和适量的新鲜水草。
步骤2
?
步骤3
甲状腺激素5mg
甲状腺抑制剂5mg
不作处理。
步骤4
每天换1次;并向1号和2号分别加人甲状腺激素5mg,甲状腺抑制剂5mg,测量蝌蚪的体长,观察前后肢和尾的变化情况。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步骤3所进行的各种处理B.步骤2中应放入数量相等且适量的生长状态一致的蝌蚪C.预测蝌蚪发生变态发育所需时间最短的是1号缸中的蝌蚪D.甲状腺激素通过影响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而影响蝌蚪的变态发育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B.引入外来物种增加生态系统的组分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措施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比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高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7、桥本氏甲减是由于甲状腺被破坏所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减少而引发的病症。从该病患者血清中可检出某种自身抗体,此抗体可导致甲状腺功能破坏。下表为某患者甲状腺功能的检测报告的部分数据。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检验项目结果单位参考值游离甲状腺素0.86ng/dL0.8-1.7促甲状腺素(TSH)7.47mIU/L0.3-3.6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140.60IU∥mL5-100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47.90IU∥mL1-16
A.TGAb和TPOAb值偏高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B.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能够通过负反馈调节,使TRH分泌减少C.桥本氏甲减属于自身免疫病,可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预防D.该病患者神经系统兴奋性低于常人,口服甲状腺激素后可缓解此症状8、将同种且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体横置;植物体在失重和有重力的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并不相同。在失重的环境中,植物体横向生长,在有重力的环境中植物体的根和茎分别朝向重力方向和背向重力方向生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失重环境中,植物体的a侧与b侧、c侧与d侧的生长素浓度相等B.有重力环境中,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情况为a侧C.有重力环境中,茎的弯曲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促进”或“抑制”的作用特点D.该事实可以说明重力可以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分布9、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叙述错误的是()A.这一过程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共同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吃食物引起唾液腺分泌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反射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10、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有()。选项实验名称实验操作A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制作临时装片,用低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B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先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先用低倍镜找到需要观察的叶绿体,再换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D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将加入金属网的无底花盆放在吸虫器上,打开电灯,利用避光性、避热性采集土壤小动物
A.AB.BC.CD.D11、某自然保护区处于慢慢恢复阶段,人工投入了较多的物质和能量。为了解该自然保护区生物的生存情况,科研机构对各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数据如下图所示(单位:103KJ/(m2·a)):。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甲未被利用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有机物输入的能量生产者12102562933868—初级消费者25288564A192次级消费者6323B1968三级消费者18C10—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自然保护区的结构由生产者、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B.流入该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为5267×103KJ/(m2·a)C.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的数值为119,“C”的数值为3D.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7%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2、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13、将单位时间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作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______。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______个营养级。14、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是这样起作用的吗?_______________在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吗?_______________试举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15、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到_______,又从_______回到_______的循环过程。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_______。16、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17、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等,通过_______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其来源可以是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1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为______;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7分)19、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2分)20、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为研究柳条鱼对水生昆虫捕食的选择性;进行如下探究:
假设:
柳条鱼对实验所选用幼虫无偏好;但对水体表层活动的幼虫具有优先选择性。
实验步骤:
(1)选择在水体表层活动的甲幼虫和乙幼虫;以及在水底部生活的丙幼虫和丁幼虫为代表,作为柳条鱼捕食对象;
(2)在每个水缸中放入相同数量的柳条鱼若干;以及4种幼鱼各20条;
(3)分别记录水缸1-3中柳条鱼在水表层对幼虫的捕食量;以及水缸4-6中柳条鱼在水底部对幼虫的捕食量。
①为记录柳条鱼在水表层对幼虫的捕食量,设置水缸1-3的目的是_____。A.防止意外B.减少误差C.控制变量D.设置对照
结果:
柳条鱼在水表层捕食量的原始记录(单位:条):
【水缸1】甲幼虫:14;乙幼虫:15,丙幼虫:4,丁幼虫:2
【水缸2】甲幼虫:13;乙幼虫:15,丙幼虫:3,丁幼虫:2
【水缸3】甲幼虫:13;乙幼虫:14,丙幼虫:3,丁幼虫:2
柳条鱼在水底部捕食量的原始记录(单位:条):
【水缸4】甲幼虫:7;乙幼虫:6,丙幼虫:3,丁幼虫:2
【水缸5】甲幼虫:7;乙幼虫:7,丙幼虫:3,丁幼虫:2
【水缸6】甲幼虫:8;乙幼虫:6,丙幼虫:2,丁幼虫:1
②针对假设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本实验记录的捕食量,需要计算_____;依据处理后的数据画柱状图。
③用简要的文字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获得客观、准确的实验结果,需对本题中的假设进一步探究,则在实验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下列一个或多个关键词编制答案)
关键词:柳条鱼体重数量性状两种幼虫pH梯度。
水温梯度不同比例胃蛋白酶柳条鱼过量评卷人得分六、非选择题(共2题,共4分)21、尿崩症是由抗利尿激素缺乏(中枢性尿崩症)或肾脏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缺乏(肾源性尿崩症)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出现障碍而引起的疾病。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制如下左图所示。下右图表示正常人和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回答相关问题:
(1)抗利尿激素与P蛋白结合后;P蛋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激活G蛋白。
(2)P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后;该基因的结构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改变。
(3)上图中曲线___________代表中枢性尿崩症,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22、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C表示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
(2)a〜d中,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C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
(3)a〜d各液体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b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填体液名称)。d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_____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4)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分析】
1;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
A;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能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
B、血浆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
C;内环境稳态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而不是保持不变;C错误;
D;消化液不是内环境组成成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意义,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C【分析】人体血浆中的二氧化碳来自于组织细胞有氧呼吸;而人体组织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A错误;组织液中的氧气进入线粒体与[H]结合生成水需要酶的催化,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正确;血浆中的血浆蛋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的重要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存在血浆中,D错误。
【点睛】“三看法”判断内环境的成分:
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3、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由B→C→A可知,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此外D是消化系统、E是泌尿系统。
【详解】
A;根据分析;“A、B、C”依次代表血浆、组织液、淋巴,A正确;
B;“D系统”是消化系统;B正确;
C、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可以通过“E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排出(例如CO2)和皮肤排出的;C错误;
D;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结合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考查内环境的知识,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4、D【分析】【分析】
甲状腺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据此分析。
【详解】
A;用腺体分泌物制剂喂蝌蚪;蝌蚪①发育加快,但体形很小;摘除小狗的该腺体④食欲不振,身体臃肿,还停止发育,因此,①和④说明该腺体的分泌物有促进动物发育的生理作用,A正确;
B;摘除成年狗的该腺体;狗②食欲不振,身体臃肿,将该腺体的分泌物注射到小白鼠的体内,小白鼠⑤身体消瘦,食欲旺盛,据此可推测该腺体的分泌物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B正确;
C;摘除成年狗的该腺体;狗③行动呆笨,精神萎靡;将该腺体的分泌物注射到小白鼠的体内,小白鼠⑥躁动不安情绪紧张、⑦心跳加快,说明该腺体的分泌物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正确;
D;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该腺体为甲状腺,分泌物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小狗代谢旺盛,D错误。
故选D。5、D【分析】【详解】
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变态发育有重要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步骤3所进行的各种处理,A项正确;
蝌蚪的数量;生长状态等属于无关变量;所以步骤2中应放入数量相等且适量的生长状态一致的蝌蚪,B项正确;
由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变态发育;所以预测蝌蚪发生变态发育所需时间最短的是添加甲状腺激素的1号缸中的蝌蚪,C项正确;
本实验不能说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机理,D项错误。6、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有关,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丰富度成正相关,恢复力稳定性与物种丰富度成负相关。
【详解】
A;“野火”说明该生态系统已经遭受破坏;“春风吹又生”原状,说明该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A正确;
B;盲目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成为入侵物种;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破坏,B错误;
C;生态系统能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的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对于群落和生态系统而言,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
D;相对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较多,营养结构较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故较强,稳定性较高,D正确。
故选B。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7、B:C【分析】【分析】
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2、图表分析:从该病患者血清中检出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因此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较低水平,促甲状腺激素超标,这是反馈调节的结果。接种疫苗使人体获得被动免疫能力,可以预防由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详解】
A、TGAb和TPOAb值偏高;超出正常范围,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A正确;
B;反馈调节是指甲状腺激素增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的反馈抑制;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不能够通过负反馈调节,使TRH分泌减少,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桥本氏甲减属于自身免疫病;不可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预防,C错误;
D;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该患者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故该病患者神经系统兴奋性低于常人;甲状腺激素是小分子,可口服,故口服甲状腺激素后可缓解此症状,D正确。
故选BC。
【点睛】
熟练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点。8、A:B:D【分析】【分析】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的运输主要是极性运输;也有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双重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详解】
A、失重环境中植物体的生长素均匀分布,即a侧与b侧;c侧与d侧的生长素浓度相等;A正确;
B、有重力环境中,由于重力因素的影响,生长素横向运输,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情况为a侧<b侧;c侧<d侧;B正确;
C;有重力环境中;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更促进生长,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C错误;
D;该实验通过有重力与失重对比植物长势不同;说明重力可以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分布,D正确。
故选ABD。9、B【分析】【分析】
1;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详解】
A;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这属于条件反射,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共同参与,A正确;
B;这一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B错误;
C;吃食物引起唾液腺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C正确;
D;参与这一过程的神经中枢中存在突触;而在突触处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
故选B。10、A:C【分析】【分析】
诱虫器采集小动物的原理是大部分土壤小动物都是避光;避热、趋湿的;采集小动物时,将收集的土壤放在无底花盆的金属网上。
【详解】
A;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制作临时装片后,用低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A正确;
B;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先进行低温处理,诱导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再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进行观察,B错误;
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的实验中;应先用低倍镜找到需要观察的叶绿体,再换用高倍镜,C正确;
D;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将加入金属网的无底花盆放在诱虫器上,打开电灯,利用避光性、避热性采集土壤小动物,D错误。
故选AC。11、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在能量流动过程中;各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去路有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分解利用和未利用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分析题表可知;甲为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
【详解】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错误;
B、该自然保护区流入总能量=生产者的能量+人工输入的有机物能量,为1210+256+2933+868+192+68+12=5539×103KJ/(m2·a);B错误;
C、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初级消费者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A,A=868-252-88-564+192=156×103KJ/(m2·a);次级消费者未被利用的能量为B,B=156+68-63-23-19=119×103KJ/(m2·a);三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C,C=19+12-18-10=3×103KJ/(m2·a);C正确;
D;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级营养同化量×100%=156/(868+192)×100%=14.7%;D正确。
故选CD。
【点睛】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2、略
【分析】【详解】
(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解析】①.杂交②.基因③.竞争④.捕食⑤.标志重捕法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金字塔多四~五14、略
【分析】【详解】
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这是有道理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解析】是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H、O、N、P、S无机环境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17、略
【解析】①.光、声、温度、湿度、磁力②.物理过程③.无机环境④.生物。18、略
【解析】①.抵抗力稳定性②.恢复力稳定性四、判断题(共1题,共7分)19、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实验题(共1题,共2分)20、略
【分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实验中柳条鱼的捕食量不同,设不同缸计算平均数,为减小误差。从1-3缸的记录数量看,柳条鱼对水表层幼虫的捕食量明显多于水底部的幼虫,它对水表层的虫有优先选择性,要进一步证明实验的准确性,用不同比例的虫做实验。
【详解】
①设置重复实验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
②对甲;乙、丙、丁四种幼虫的捕食量;应分别按水塘底部和表层计算每种幼虫被捕食数的平均值,柱状图要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
③实验结果显示;柳条鱼在水表层捕食的幼虫数量较多,说明柳条鱼对水表层的幼虫具有优先选择性;
④本题的假设“柳条鱼对水生昆虫捕食的选择性”;为获得客观;准确的实验结果,在实验设计中应考虑投放不同比例的两种幼虫作为柳条鱼的捕食对象。
【点睛】
本题考查实验分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解析】①.B②.平均值③.④.实验结果显示柳条鱼在水表层捕食的幼虫较水底部捕食的幼虫数量多;柳条鱼对水表层的幼虫具有优先选择性;⑤.投放不同比例的两种幼虫作为柳条鱼的捕食对象六、非选择题(共2题,共4分)21、略
【分析】【分析】
分析图:由左图知抗利尿激素与P蛋白结合后;空间结构改变,激活G蛋白,作用于靶蛋白,抗利尿激素发挥生理作用。分析右图:图中曲线Ⅰ尿液渗透压较高,代表正常人;曲线Ⅱ和Ⅲ尿液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河北省衡水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
- 2024简易离婚合同书标准范文
- 2025年度体育赛事组织与相关法规执行合同3篇
- 2024甲乙双方民间借款购车合同
- 2024物联网传感器设备采购与应用开发合同
- 2024版跨境贸易协议履行操作手册版B版
- 2024软件服务合同模板:在线教育平台定制开发3篇
- 2024行政诉讼刑事上诉状案件跟踪与反馈合同3篇
- 2025年度别墅智能安防系统安装与施工合同3篇
- DB11T 1805-2020 实验动物 病理学诊断规范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 2024年资格考试-WSET二级认证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中国移动-AI+智慧城市安全解决方案白皮书2024
- 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变更委托书
- 2024版【人教精通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人教版历史2024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
- 预算法及实施条例测试题(含答案)
- 2024届新高考数学大题训练:数列(30题)(解析版)
- DL∕T 1802-2018 水电厂自动发电控制及自动电压控制技术规范
- 黑龙江省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