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品德修养 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品德修养 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品德修养 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品德修养 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品德修养 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品德修养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名篇品读一:以行谏父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②也。”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选自《二十四孝》)[注]①原谷:人名。②负义:违背道义。③舆(yú):手推车。[微言大义]文中的原谷,运用自己的智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使父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也要尊敬、孝顺自己的父母,不要因为他们老了,就嫌弃他们。【一试身手】1.解释下列加点的“之”字。(1)欲捐之()(2)是以收之()(3)父惭,悔之()(4)辍耕之垄上()(5)愚以为宫中之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2)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3.原谷的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4.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文言方舟]“负”的释义①违背。如本文中“是负义也”。②动词,用背载物。如《愚公移山》中“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③败,战败。如“胜负难分”。[国学广角]“孝”文化《礼记》中说:“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要孝敬父母,就必须尊敬关爱父母。名篇品读二:范仲淹罢宴范文正公守邠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②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殓③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④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选自《渑水燕谈录》)[注]①邠(bin)州:古州名。②缞绖(cuidié):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③赗殓(fèngliàn):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④赒(zhōu):救济。[微言大义]范仲淹一生都在用实际行动实践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他闲暇聚会,却仍心系天下苍生,令人赞叹。【一试身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公亟令询之()(2)赠敛棺椁皆所未具()(3)乃寓居士人卒于邠()(4)坐客感叹有泣下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2)公亟令询之。3.本文所讲的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一句名言:这个故事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文言方舟]“举”的释义①抬起,举起。如本文中“未举觞”。②兴起,发动。如《陈涉世家》中“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③提拔,推举。如《出师表》中“是以众议举宠为督”。⑤被选拔。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孙叔教举于海”。[国学广角]谥号“谥号”即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上文所说的范文正,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死后,朝廷封给他的谥号为“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公。又如宋朝包拯的谥号为“孝肃”,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南宋岳飞的谥号为“武穆”,故又称岳武穆;清朝纪晓岚的谥号为“文达”,故又称纪文达。名篇品读三:鲁仲连拒封平原君欲封①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仲连笑曰:“所贵②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③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选自《史记》)[注]①封:封赏。②贵:认为可贵。③即:如果。[微言大义]淡定,就是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面对封赏,鲁仲连不为所动,甚至躲避终身不见,其气节令人折服!【一试身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是商贾之人也()(2)遂辞平原君而去()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鲁仲连辞让再三旦辞谷娘去B.平原君乃置酒乃重修岳阳楼C.为人排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解纷乱而无所取也仰而视之日3.翻译下列句子。(1)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4.文中的鲁仲连有什么样的志趣?他是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志趣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文言方舟]“去”的释义①离开,离去。如本文中“遂辞平原君而去”;又如《岳阳楼记》中“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②距离,距。如“西蜀之去南海”。③赴,前往。如《观刈麦》中“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④过去的。如《浣溪沙》中“去年天气旧亭台”。[国学广角】战国四公子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维护本国的利益,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因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名篇品读四:烧车御史谢御史①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②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汝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④以归。先生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⑤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选自吴敏树《书谢御史》)[注]①谢御史:谢振定,乾隆年问进士,嘉庆初官御史。②和珅:清代大学士,实际行使宰相之权,故文中称他为“宰相”。③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④削其籍:除去他的官籍名姓,即革职。⑤筇(qiǒ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微言大义]谢御史鞭罚宠奴,怒烧和珅之车,敢权贵,疾恶如仇,秉公执法,与当时的阿谀逢迎、明哲保身之辈形成鲜明对比,可见其刚正不阿、大公无私的崇高风范。【一试身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1)莫敢诘()(2)命卒曳下奴()(3)汝敢答我()(4)假他事削其籍以归()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卷石底以出B.巡城遇之至之市C.遂焚烧其车其真无马邪D.乃遍游江浙乃不知有汉3.翻译下列句子。(1)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2)假他事削其籍以归。4.这段文字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表现出谢御史的什么品格?[文言方舟]“卒”的释义①死。如本文中“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②士兵。如《陈涉世家》中“卒数万人”。③最终,最后如《送东阳马生序》中“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④通“猝”,突然。如《伯牙善鼓琴》中“卒逢暴雨”。[国学广角]御史中国古代一种官名。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名篇品读五:坦然翁传翁①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母蚤②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③也。尝携妹北上,艤舟④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翁惊愕,不觉俱坠。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袭重,没入不见踪迹,观者皆骇。顷之,持妹而出。论者谓有神相云。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⑤。翁深耻之,然不欲伤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御史⑥之死王事也,向二毛其施弗究⑦。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拜祭以为常。(选自罗玘《坦然翁传》)[注]①翁:坦然翁,姓刘,名山。②蚤:通“早”。③成立:抚养成人。④艤(yǐ)舟:船泊岸边。⑤割灶自食: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⑥御史:指坦然翁的父亲。⑦向二毛其施弗究: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微言大义]文章通过讲述坦然翁刘山孝敬父母、善待家人的故事,启发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一试身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尝携妹北上()(2)悉让其田宅()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论者谓有神相云A.论者/谓有神相云B.论者谓/有神相云C.论者谓有/神相云D.论者谓有神/相云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顷之,持妹而出。4.选文详写了哪几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阅读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文言方舟]“绝”的释义①停止,停泊。如本文中“艤舟绝岸,妹戏而前”。②断绝。如《三峡》中“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③绝尽。如《公输》中“虽杀臣,不能绝也”。④与世隔绝的。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⑤独一无二的,绝妙的。如《与朱元思书》中“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⑥极,非常。如《口技》中“以为妙绝”。[国学广角]家祭上文中坦然翁在家设永思堂,“岁时率子妇拜祭”,实际上是把去世的老人当作自己的家人来拜祭“家祭”是指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名篇品读六:孝子归钺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EQ\o\ac(○,6)甘鲜焉。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已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归氏孝子,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选自归有光《归氏二贤传》,有改动)[注]①归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EQ\o\ac(○,6)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微言大义]文章讲述归钺虽受尽后母的百般折磨,但依然孝顺、侍奉后母的故事,赞扬了归钺的胸怀和孝行。【一试身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父大怒逐之属予作文以记之B.母与其子居似与游者相乐C.独其宗亲邻里知之必先苦其心志D.身微贱而其行卓出淤泥而不染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由是失爱()(2)钺贩盐市中()(3)而已有饥色()(4)奉母终身怡然()3.对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4.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言方舟]“涕”及相关词语“涕”在现代汉语中主要解释为“鼻涕”,而在文言文中一般指“流泪”“眼泪”,而“鼻涕”在文言文中则用“泗”表示。这就是古今词义的不同。上文“钺往涕泣奉迎”,意为“归钺前去,哭泣着恭敬地迎接(继母)”。再如《出师表》中的“临表涕零”,意思是“面对奏表,眼泪落下来”。与“涕”相关的成语有涕泗横流(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涕泗滂沱(眼泪鼻涕流得很多,形容哭得很厉害)。[国学广角]鹿乳奉亲古时候的郯(tán)子,非常孝顺。他的父母年纪大了,都患有眼病。为此,郯子非常焦急,并想方设法四处求医。后来,他听说鹿乳可以治眼病,就披了一张鹿皮,来到深山老林里,混入鹿群,趁机挤取母鹿的乳汁,拿回来供双亲享用。一次取乳时,郑子看见一支箭正对准自己,他意识到猎人误以为自己是“鹿”,准备射杀。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不仅帮他一起挤鹿乳,还护送他出山。名篇品读七:晏子拒车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之辂车④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⑤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⑥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选自《晏子春秋》)[注]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lù)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通“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微言大义]从晏子拒车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人身居要职,要充分发挥好自己正面的表率作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2)臣得暖衣饱食()(3)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4)公不说,趣召晏子()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蹲其身,使与台齐B.其一犬坐于前C.其如土石何D.择其善者而从之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4.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文言方舟]“乘”的释义①作动词时,读“chéng”,可当“乘坐”讲,如本文中“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也可当“骑,骑着”讲,如《观潮》中“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②作量词时,读“shèng”,指“古时一车四马”,如《陈涉世家》中“车六七百乘”[国学广角]古代谦称谦称,就是表示谦虚的称谓。一般来说,大臣自称“臣”“卑职”,一般人自称“仆”“不才”“不佞”“愚’等,晚辈自称“小子”。称自己的家人时,常用“家”“舍”等谦辞。称自己的妻子为“拙荆”“贱内”等,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等。名篇品读八:东坡还宅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东坡倾囊④仅能偿之。卜⑤吉日入新第⑥,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东坡,泣自若。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⑦,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⑧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⑨,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选自《梁溪漫志》)[注]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⑤卜:选择。⑥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⑦不肖:不成材。⑧售:这里是“买”的意思。⑨券:契据。[微言大义]当得知自己倾囊购置的新房,是不肖之子背着母亲所卖,且母亲为此悲伤痛苦时,苏东坡毅然焚券还房。这同情他人的义举,这宽阔豁达的胸襟,这高尚无私的品德,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一试身手】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闻妇人哭声极哀()(2)东坡亦为怆然()(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4)竟不索其直()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四处)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5.通过“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文言方舟]“卜”的释义①选择。如本文中“卜吉日入新第”。②占卜,古人用火灼龟甲,根据裂纹来预测吉凶。如《陈涉世家》中“卜者知其指意”。.③推测,估计。如《谭嗣同之死》中“今南海之生死未卜”。[国学广角]苏轼号“东坡”的来历东坡,是苏轼贬官黄州时所居住的地方。而白居易于唐元和十三年(818)贬任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也住在一个叫“东坡”的地方,他在此还作过许多感人的诗篇。苏轼和白居易都遭遇被贬的命运苏轼以“东坡”为号,表达了对白居易的敬意。

课外文言文复习专题品德修养参考答案:一、以行谏父1.[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之”在不同的句子中,意义和用法是不相同的,有时是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有时是动词,当“到,去,往”讲;有时是助词,当“的”讲;等等。解题的关键是结合语境,仔细辨别,先判断词性,然后再思考意义。[答案](1)代词,代指原谷的爷爷。(2)代词,代指小推车。(3)代词,代指抛弃老人之事。(4)动词,去、往(5)结构助词.的。2.【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注意重点词语“从”“舆”“捐”“于”“更”“作”“是以”的意思即可。[答案](1)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制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到野外抛弃他。(2)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再作一辆小推车了所以现在先把它收起来。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听了儿子的话,父亲害怕自己将来也被儿子抛弃,同时也为自己的行为惭愧。[答案】因为他害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4.[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的拓展感悟能力。解答这类习题,一定要仔细阅读文章,有所发现,还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答案]示例:①老人养育子女很不容易,子女不能因为父母老了而抛弃他们。②父母是儿女的榜样,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参考译文]原谷有个爷爷,年纪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想要抛弃他。原谷当时十五岁,他)劝父亲说:“爷爷生儿育女,一辈子勤俭度日,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这是忘恩负义啊。”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制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到野外抛弃他。原谷在后边跟着,把小推车推了回来。父亲问(他):“你带这个不吉利的工具回来做什么?”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再作一辆小推车了,所以现在先把它收起来。”父亲(听后)很是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把爷爷接回来赡养了。范仲淹罢宴【解析]解答本题要紧密结合词语所在的语境。(1)“之”作代词,可以代人,可以代物,也可以代事。在本句中,“之”代的是人。(2)“具”作名词时,有“工具”的意思。在本句中作动词用,是“具备”的意思(3)“卒”作名词时,当“士兵,士卒”讲;作副词时,当“终于”讲;作动词时,当“死”讲。结合语境分析,本句应当“死”讲。(4)“泣”作动词时,当“哭泣”讲;作名词时,当“眼泪”讲。结合语境分析,本句的“泣”应当“眼泪”讲。[答案](1)代词,指代筹办丧事的人。(2)具备。(3)死。(4)眼泪。2.[解析]翻译时尽量直译,即一字一字地对应解释。句(1)要注意“守”在句中是名词用作动词,“做太守”的意思;“率”是“带领”的意思;“置”是“准备”的意思。句(2)要注意“亟”“令”“询”的意思分别是“急忙”“命令“询问”。[答案](1)范仲淹在邠州做太守时,闲暇的时候带领部属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范仲淹急忙命人去询问他们。3.[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从题干要求的《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我们可以联想到答案,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验证一下即可。[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高尚品质。[参考译文]范仲淹在邠州做太守时,闲暇的时候带领部属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范仲淹)看见几个穿着丧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范仲淹急忙命人去询问他们,原来是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邻近的郊外,下葬时入殓的衣服和棺材都还没有备齐。范仲淹露出失意的样子,立即撤掉了酒席,给予了他们重金救济,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有的人感动得流下眼泪。三、鲁仲连拒封1.[解析](1)“是”是指示代词,指代“收取酬劳的行为”。可解释为“这”。(2)“去”意思为“离开”,此义项在文言文中较常见。如《狼》中“一狼径去”《木兰诗》中“旦辞爷娘去”。诗歌中也常见,如崔颢《黄鹤楼》中“昔人已乘黄鹤去”。[答案](1)这。(2)离开。2.[解析]BB项中的“乃”都是“介词,于是”的意思,A项,“辞”分别解释为“推辞”“辞别”;C项,“患”分别解释为“忧患、祸患”“担心、担忧”;D项,“而”分别解释为“表转折关系,可是”“表修饰关系,不译”3.(1)平原君想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推辞,始终不肯接受。(2)喝酒喝得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4.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鲁仲连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参考译文]平原君想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推辞,始终不肯接受。平原君于是设宴(招待他)。喝酒得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之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收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于是辞别平原君离开了,终身不再相见。四、烧车御史1.(1)质问、责问。(2)拉。(3)用竹板打。(4)借。2.[解析]AA项,“以”都是连词,而;B项,“之”分别解释为“代词,指和珅的宠奴”“到”;C项,“其”分别解释为“代词,他的”“语气词,表反问,难道”;D项,“乃”分别解释为“于是”“竟然”。3.(1)这辆车怎么能够再让宰相乘坐呢!(2)借别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乡。4.这段文字主要记述了谢御史因鞭打飞扬跋扈的和珅宠奴、焚烧和珅车辆而遭和珅报复被削职为民的事。表现出谢御史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高尚品格。[参考译文]谢御史,是我们湖南湘乡的谢芗泉先生。在乾隆末年,宰相和珅掌权,权势很大。有一个得宠的奴仆常常乘坐和珅的车马出门,人们都躲着他,没有人敢质问他。谢芗泉先生担任御史,巡查京城时遇到了他,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这个奴仆说:“你敢鞭打我!我乘坐我主子的车,你敢鞭打我!”谢先生更加愤怒,将这个奴仆痛打一顿,然后将他坐的车烧掉。(谢先生)说:“这辆车怎么能够再让宰相乘坐呢!”大街上人们围聚在一起观看,欢呼道:“这真是好御史啊!”和珅很恨他,借别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乡。谢先生喜欢山水,于是遍游江浙一带。(他)所到的地方,人们争着送上竹杖和登山鞋来迎接(他)。(他)饮酒赋诗,名气日益高涨,天下的人都称他为“烧车御史”。和珅被诛杀后,他恢复职务,位至部郎,一直到去世。坦然翁传[解析](1)“尝”取常用义,解释为“曾经”。(2)“悉”取常用义,解释为“全,都”。[答案](1)曾经。(2)全,都。[解析]A该句可以切分为“论者”“谓”“有神相”“云”四部分。“云”是句末语气助词,“论者”指评论的人,“谓”是“说”的意思,“有神相”是说的内容。分析四个选项,A项按"主谓”结构划分最恰当。[解析]“顷之”,表时间,翻译为“一会儿”;“持”,根据语境翻译为“拉”;“而”是连词,表顺承关系;“出”指从水里出来。该句采用直译法翻译即可。[答案]一会儿,(坦然翁)拉着妹妹(从水里)出来。[解析]本题要求筛选事件,从“尝携妹北上”至“论者谓有神相云”详写奋力救妹之事;从“蜀俗”至“悉让其田宅”详写让出田宅之事;从“御史之死王事也”至段末详写遵从父愿之事。[答案]①奋力救妹;②让出田宅;③遵从父愿。[解析]从“翁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事继母无懈”“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拜祭以为常”可提炼出孝敬父母的观点。从“不觉俱坠”“持妹而出”“然不欲伤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可以提炼出善待家人、体恤父母的观点。围绕这几点答题即可。[答案】围绕“孝敬父母,善待家人,体恤父母”几个要点来谈即可。[参考译文]坦然翁刘山天性孝顺、友爱,深得父母欢心。他的母亲去世得早,坦然翁侍奉后母丝毫不懈息,他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是他抚养长大的。(坦然翁)曾经带着妹妹坐船北上,一天,)船停泊在岸边,妹妹在前面嬉戏,突然落入水中。坦然翁十分惊恐,不觉跟着一块儿掉下去。那水深不见底,再加上天气寒冷身上穿的裘皮大衣沉重,两个人很快没入水中不见了踪影,围观的人都很惊恐。一会儿,(坦然翁)拉着妹妹(从水里)出来。评论的人都说好像有神相助。蜀地的风俗,兄弟长大并且结婚,大多要分家自立。坦然翁深以为耻,然而不想伤害母亲和弟弟的心愿,于是全部让出了土地和房子。坦然翁的父亲死在公事上,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坦然翁非常痛心,于是在家里建造永思堂,每年都率家里的男女祭拜,成为习惯。孝子归钺[解析】AA项,“之”分别是代词,指归钺;代词,这事。B项,“与”都是“和”的意思;C项,“其”是代词,他的;D项,“而”都表转折。2.(1)因为这样(因此)。(2)市场(集市)。(3)脸色。(4)高兴的样子。3.[解析]从画线句子中的“涕”来看,归钺接后母时不计前嫌,十分真诚;而从“惭”字可以看出后母对自己先前的行为感到愧疚。从这两个方面来设计对话,同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答案](示例)归钺流着泪说:“母亲,我接您来了。现在闹饥荒,请您住到我家去吧!我会好好照顾您的!”后母说:“孩子,过去都是我糊涂啊,让你受委屈了。那我就跟你走吧。”4.[解析]父亲死后,归钺经常关心后母,并送去甘美新鲜的食物;遇到饥荒时,归钺把后母接到家中;在得到食物时,宁愿自己挨饿,也先给后母;他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从来不说后母不好。[答案]①关心后母送食物;②灾荒年接后母;③忍饿让食给后母;④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后母不好。(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归钺,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妻子,(继母)生了个儿子,(归钺)因此失去关爱。家中贫穷,继母就没完没了地数说归钺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了归钱。归钱屡次(被饥饿)所困,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继母又用棍子打他,(他)多次濒临死亡。归钱在门外留恋不舍,低着头偷偷地流泪(的时候),同族的人没有不怜悯(他)的。父亲去世,继母和她的儿子居住。归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后来发生严重饥荒,继母不能养活自己归钺前去,哭泣着恭敬地迎接(后母),继母内心自感惭愧跟随归钺去了。归钱有了食物,先给继母和弟弟,而自己面带饥色。侍奉继母一生和悦。(归钺)直至已老将死,也始终不说继母的事。(归钺是)归氏家族的孝子,(他)身份低贱而行为高尚,只有他的亲族邻居知道他的事迹,于是想(为他写篇传记)扩大他的名声。七、晏子拒车1.(1)上朝。(2)吃。.(3)赠送。(4)通“悦”,高兴。2.[解析]DD项中的“其”和例句中的“其”都是代词,指人,他们。A项中的“其”是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B项中的“其”是“其中”的意思;C项中的“其”是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3.【解析】翻译时应在抓住关键词语的基础上,做到字字落实。句中“节”是动词,节制;“养”,供养;“以”,来“先”,形容词用作动词,做表率。[答案】我节制自己穿衣吃饭(方面)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4.[解析]分析晏子的品质,要从他做的事、说的话入手。如“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可见其节俭;国君送他豪华大车,他“三返不受”,并且说“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可见他考虑问题从国家利益出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答案】节俭;以身作则(或:能做表率)。[参考译文]晏子上朝的时候,乘坐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