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州市2025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本试卷共12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强制阐释的一个普遍表现是:偷换对象,变幻话语;借文本之名,阐本己之意;且将此意强加于文本,宣称文本即为此意。如此阐释,违反阐释逻辑规则和阐释伦理,其合法性当受质疑。笔者的态度是,阐释是有对象的,对象是确定的,背离确定对象,阐释的合法性立即消解。此即阐释之为阐释的逻辑前提。此前提非主观任意规定,而为阐释的本质和机理所决定。何谓阐释?在汉语言境遇下,所谓阐释、诠释、解释,均为汉语语法规则定义的偏正词组。偏者在“阐”“诠”“解”,正者乃为“释”。词组中心为释,释什么?释对象,或曰对象之释。“阐”“诠”“解”辅以说明,释者以什么方式或方法去释。笔者曾论述,“阐”“诠”“解”,在文字构成及意会上,深刻表达了三者之间不同的目的论与方法论追索,表达了它们之间差别甚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此为中国传统阐释学思想和实践反复证明。但无论怎样区别,其三者目标皆集中于释,以释为中心,开展动作,达及目的,实践“阐”“诠”“解”之过程。释为何义?《说文》采【高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12页)】部:“释,解也。从采,取其分别物。”由此,释与解互训,释为解,解为释,且共“取其分别物”以释以解。何为物?物者,对象也,乃此释之物。此释释此物,为此物之释,离开或背弃此物,则无此释。解为何义?《说文》角部:“解,判也。从刀判牛角。”其义亦清晰,解,乃持刀分牛角,实在的对象之分,无牛不可言解,庖丁解牛是也。准此可判定,释,乃对象之释,无论是解,是诠,是阐,必落脚于对象,“以对象之义、对象之理、对象之质为对象,而阐,而诠,而解”。离开确定的对象,阐、诠、解皆失根据。有此基础,我们可以论证阐释对象的确定性意义。所谓阐释对象,本当两重蕴含:其一,对象或对象化的一般意义。对象是面对之象,是独立于阐释者之外的他物。唯有进入阐释者视野,阐释有了对象,阐释才有展开和实现的可能。阐释是对象的阐释。其二,在合法性意义上,阐释者与对象的关系是双向的,互有义务与责任。对阐释者而言,阐释的对象是开放的,应当允许阐释者任意阐释;于对象而言,阐释主体是有责任的,其责任就是,以此对象为标的,阐释其他有的意义,当然是阐释者自主感受和理解的他有的意义。离开确定对象,“王顾左右而言他”,无的而放关,就背离阐释者的责任。用伽达默尔的话说,就是“所有正确的解释都必须避免随心所欲的偶发奇想和难以觉察的思想习惯的局限性,并且凝目直接注意‘事情本身’”。强制阐释的偏误与此关联甚大。所谓“背离文本话语”,就是指阐释离开确定对象,言说与对象无关的话语。此类阐释,任意转换对象,甚至消解对象,其言说均可照录而无任何障碍。在阐释学意义上,此类无确定对象之释,已非释之本义,不可称释。阐释对象亦可分为两类:一是,独立于阐释主体之外的自在之物,或为与主体意识毫无关联的自然现象;或为与人的主体意识密切相关的精神现象,可称之为外在对象。二是,阐释主体自我,其心理,其意识,其反思,包括情感和意志,可称为内在对象。两种对象本质上完全不同,但对阐释而言,皆为阐释的对象。阐释对象的存在,是客观的、自然的,是阐释借以生存并展开的可能基础与条件。无论何种方式的阐释,皆为确定对象之阐释。强调阐释的约束与规范,最基本的一点,是阐释对象的确定。无确定对象,无阐释可言。就文本的阐释说,文本进入阐释,阐释得以展开,阐释是对此文本的阐释,而非对他文本的阐释。离开对象文本,对此文本【高三语文试题第2页(共12页)】的阐释非法。强制阐释的经常性偏差与失误在于,背离确定对象,言说与对象无关的话语,由此及彼,几无关联,不过是借对象上手,顾左右而言他,完全失去对此对象阐释的价值与意义。譬如,海德格尔对梵高名作《一双鞋子》的阐释。海德格尔的阐释极具感染力,深刻而煽情。但是,他的阐释脱离了对象,其阐释的不是鞋子,而是自我,是自我的意念与思想。如此阐释,完全无需梵高的鞋子,其他任意器具,皆可铺陈渲染类似话语。远的不说,有史料证明,梵高曾经有七幅,甚至更多各类鞋子的画作,2015年翻译出版的《梵高传》中,就收有梵高1887年的《一双鞋子》。这双鞋子表达了什么,观者可以悟出什么,不在这里讨论。我们的疑问是,可否将海德格尔关于那一双鞋子的煽情阐释,迁移至其他鞋子,作同样的阐释?如果可以,对梵高的其他作品,譬如静物、女人、自画像,是不是也可以作同样的阐释?很显然,我们完全可以代他做到,任何有西方文艺理论训练者皆可做到。借任意对象,煽情地阐释当代西方各种各样的理论,这是后现代阐释方式的一般狡计,是当代“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最常见的手法。因为海德格尔不是阐释鞋子,而是借鞋子阐释自我,阐释他存在主义的哲学,阐释他独有的深奥思想,且生成广泛影响。所以我们同意,他对自我思想的阐释是合法的。但是,他将对本己思想的阐释强加于梵高的鞋子,并不是对鞋子本身的阐释,对梵高和梵高的作品而言,海德格尔的阐释非法。如此,我们可以说,海德格尔阐释的鞋子不是梵高的鞋子,而是海德格尔自己思想的“鞋子”。妻妻(摘编自张江《再论强制阐释》)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阐释、诠释、解释,虽然三者之间存在差别,但都是把文本作为研究的对象而展开的一种文学活动。B.阐释对象一旦确定,应该允许阐释者以对象为标的,根据自主感受和个人的需要,任意阐释。C.“背离文本话语”,指阐释者以文本为幌子,转移阐释对象,言说与阐释对象毫不相干的话语。D.阐释对象分为外在对象与内在对象两类,它们都是自然的客观存在的阐释的对象。高三语文试题第3页(共12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强制阐释”有可能是笔者提出的一个概念,针对的是西方文学评论中…种脱离文本对象而进行阐释的现象提出来的。B.文中对一些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从源头上厘清了“阐释”具有的本质特征,为立论奠定了说理的基础。C.阐释对象与阐释者之间具有义务与责任。阐释对象提供阐释基础与条件,阐释者挖掘出阐释对象的附加意义。D.海德格尔的阐释方式是典型的“强制阐释”的例子,笔者认为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提醒评论者警惕其泛滥。3.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提出的“强制阐释”的一项是(3分)A.《荷塘月色》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之一来自于家庭生活的困扰。B.对李商隐的《锦瑟》这首诗,苏轼认为它歌咏的对象就是“锦瑟”。C.对《愚公移山》的阅读,有人提出“愚公何必移山呢?把房子移到山外”。D.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一诗,描绘了一幅无人的图画,抒发了隐逸心态。4.相对于“强制阐释”这个概念,另有一个概念叫做“本体阐释”。请你根据材料内容,对“本体阐释”的内涵作出概括。(4分)5.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艺批评是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请你审视材料中海德格尔对《一双鞋子》的阐释,谈谈对我们当今的“文学阐释”有哪些警示。(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材料一:窗外,一本芭蕉刘新昌入夏,雨水便多了起来。一日上午,在朋友家门前的大石榴树下烹茶煮酒,谈天说地,好不快活。欢快的语言你来我往,就如头顶盛开的石榴花,噼里啪啦,忽然这个枝头炸开一朵,【高三语文试题第4页(共12页)】那个枝头炸开一朵,绽放的全是红艳艳、香喷喷的开心往事。真是天好、景好、人好、心情好。可没想到,中午时分,忽然下起了雨,稀里哗啦,动静还不小,我们俩只得撤到屋内。朋友住的房子是座老宅子,白墙灰瓦木轩窗,亭台轩榭长回廊,颇有苏州园林的味道。庭院中,栀子含苞待放,修竹疏影横斜,蔷薇争芳吐艳,墙角一丛芭蕉,满枝满树,透着莹莹碧绿,过雨生凉。我和朋友来到书房,正好芭蕉叶从轩窗外斜逸进来,我看见窗外雨打蕉叶,摇曳婆娑,滴答有声。忽然觉得,它就像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古代女子,探着头,静静地打量着这个世界,静静地面对着世间的风雨,不悲戚,不念叨。它是那么寂静含蓄,那么静气安然,静静地生,静静地活,静静地在俗世的烟火里,固守着那份绿意盎然。如此坚韧豁达地度过一生,是何等不易。莫名想起《聊斋志异》里那个叫翩翩的仙女,是她用芭蕉叶缝制成锦衣给沦为乞丐的罗子浮穿,是她用温暖的爱将浪荡公子感化。可罗公子最后还是要走,她心痛,她落泪,但她还是用树叶剪了匹驴子送他回家,这样安然纯善的女子,在仙界也没有几个吧。朋友见我发呆,笑着问:“想什么呢?”我尴尬地笑笑,把思绪收了回来,抬头看见墙上挂着一幅老树的画作。画里,一个少女面对着窗外的芭蕉,手抚云鬓,倚靠在藤椅上,不悲不喜。老树的题诗颇有韵味:“无事才好自处,有情怎能寂寥。案头几枝新竹,窗外一本芭蕉。”“为何是一本芭蕉?不应是一丛或一棵吗?”我问朋友。“读过李益的《逢归信偶寄》吗?‘无事将心寄柳条,等闲书字满芭蕉。’古时候缺纸,芭蕉叶可以当宣纸写字,一叶写满了再写一叶,摞在一起不就是一本吗?因此古代芭蕉不叫一棵、一树,叫一本。“相传,怀素自幼喜欢书法,且聪颖好学,因为买不起纸,他便在寺院附近种了一万棵芭蕉。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蕉叶,铺在桌上临摹挥毫。由于他写得又多又快,老芭蕉叶被剥光了,小叶又不舍得摘,于是干脆带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他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成就了他的伟大。”但愿你心中拥有那窗外的一本芭蕉。(摘编自《北京青年报》2018年5月15日)【高三语文试题第5页(共12页)】材料二:窗外,一本芭蕉芭蕉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江南的、宋词的、文艺的。北方乡村,玉米是最高的、叶子最宽大的草本植物,却不知道芭蕉也是草木芭蕉的叶子知一面席子,每一面都舒展得比人高,我一件曳地长裙也用不完,真样的一株草多么震撼。它的叶子如碧绿的水袖,如风中的舞者,往书生前前一铺,往仕女楼阁一伸,雨来蓬蓬风来潇潇。蒋坦在芭蕉叶上题句:“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萧萧!晚也萧萧!”其妻伏芙见了,提笔于叶上续书:“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芭蕉宜诗、宜画、宜窗。“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李清照)郑板桥《咏芭燕》:“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救风雨怨秋声”。齐白石画芭蕉,题诗芭蕉画:留得窗前破叶,风光已是残秋,一年无厌夜雨,白了多少人头。这颇得金农题画诗之妙:绿得僧窗梦不成,芭蕉偏向短墙生。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秋生。蕉窗听雨、蕉窗绿烟,芭蕉与中国门窗是绝配。扇形窗、月亮门、冰裂纹,搭配芭蕉的绿袖子,红窗棂,绿蕉叶,线性的窗格、面型的蕉叶,色彩与造型的对比美,摄人心神。芭蕉,是江南园林的神韵和底色,是芭蕉的绿,根植于江南才子的诗思,才催生了宋词。书写“雨打芭蕉”的诗文,可谓车载斗量,沈周的《听蕉记》,最为有名。“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然蕉何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景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之为声。蕉雨固相能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而成声,声与耳又相能想入也。迨若匝匝插插,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如珠倾,如马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也。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这篇精短文字由听觉旋转视觉,先听然后思,以物模情,形象细腻;虚实相映、意蕴独特、显然,如此的雨打芭蕉,因了音乐性,已升华成哲学般抽象、建筑【高三语文试题第6页(共12页)】
般凝固的音乐了。芭蕉风韵,来自于独特的江南文化意象——“雨打芭蕉”;那清凉而叩打蕉叶的声音,天籁般的声音,融合才子佳人的浪漫情致,韵味悠长,不知究竟有多久时间了,一直滴滴答答,在敲打中国,更在敲击华夏文化人的神经。在赤日炎炎似火烧的夏日,一株芭蕉会让你生如浸井水的感觉,抑或给你身入绿林野山之感。芭蕉清、凉、雅,芭蕉可以是一本,也可以是一卷——蕉叶本来就是书页般厚薄的。夏日的凉风,蕉林的荫凉,古诗词的意境,不同样可从片片蕉叶般的书卷中来吗?(改编自《丛桦的百草园》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则材料的标题相同,预示了写作者的写作目的相同,选择的写作对象一致。B.两则材料都将“芭蕉”作为抒发情感的对象,文本的线索构成具有趋同性。C.两则材料抒发感情的侧重点不相同:材料一侧重人生态度,材料二侧重文化意蕴。D.两则材料的文本结构具有总分总的特点,材料一以顺承方式呈现,材料二以并列方式呈现。7.关于材料二中“雨打芭蕉”的相关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沈周的《听蕉记》,叙写作者听到雨打芭蕉时的精致细腻的感官品味,形象生动,虚实相映,意蕴独特。B.沈周的《听蕉记》,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不只是以文字而造就的种种音乐效果,还在于那超越表层描述的哲学思考。C.长洲人胡日之将芭蕉种在庭院等着下雨,以“听蕉”作为自己的别号,就是受到沈周关于雨打芭蕉描写的影响。D.“雨打芭蕉”作为一种富于韵味的自然情景,经过文人雅士的渲染,成为传统文化中具有音乐美的典型篇章。8.自古及今,人们不断丰富“芭蕉”具有的内蕴。请结合两则材料,用短语进行简要概括。(4分)9.请根据散文抒情的基本知识,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表达对“芭蕉”具有的感情。(6分)【高三语文试题第7页(共12页)】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材料一: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关起取齐女为娈,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材料二: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谋,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吉乃后举。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难,则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节选自《吴子兵法·图国》)【高三语文试题第8页(共12页)】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起[A]乃之鲁B学兵法C以事鲁君D鲁君疑之E起杀妻[F]以求将。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就,成全,与《劝学》“金就砺则利”的“就”意思不同。B.薄,轻视,与《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的“薄”意思相同。C.“学兵法以事鲁君”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的“以”用法相同。D.谢,推辞,与《孔雀东南飞》“阿母谢媒人”的“谢”字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起善于用兵,娶的妻子是齐国人。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鲁国国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又怀疑他。于是吴起杀妻以表明忠心。B.吴起做主将的时候,吃穿住行都和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廉洁不贪,待人公平,关心士卒,深得将士们得喜爱。C.吴起认为,一个君主想要治理好国家,应该教育百姓亲近百姓。如果国家之间关系不好,军队内部关系不好,都适宜打仗。D.吴起认为,一个国家准备打仗,就要谋划正确,取得祖先的庇护,选择吉日。同时,要做到让百姓愿意为国捐躯,就要爱护百姓。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4分)(2)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4分)14.吴起在历史上的评价存在很大争议,既有正面评价也有负面评价。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秋怀示黄预(宋)陈师道窗鸣风历耳,道坏草侵衣。月到千家静,林昏一鸟归。冥冥尘外趣,稍稍眼中稀。送老【注】须公等,秋棋未解围。【注】送老,指养老。【高三语文试题第9页(共12页)】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头两句,通过描写秋风秋草秋径,渲染出“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氛围。B.诗歌描写秋景,视野开阔,景物转换随时空变化,具有“写意画”的趣味。C.诗人与黄预是志趣相投的友人,希望友人能够等待自己和自己一起养老。D.诗人写景,抽象出秋景的整体画面并表明自己对“尘外”的态度。16.诗歌通过对秋天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秋怀”之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怀”。(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议论喜用对比。比如荀子的《劝学》中将螃蟹的“”与蚯蚓的“”相对照,强调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2)“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3)中国人将“龙”视为文明象征、精神图腾。请写出含有“龙”的古诗词:“,。”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从太空俯瞰地球,那A的蔚蓝是海洋的颜色。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孕育了地球的生命,滋养了万物的生长,也塑造了人类的文明。海洋的慷慨依赖于其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也遭受到了B的伤害。围海造陆、海景开发使海洋自然岸线被大量占用、损坏,沿海生态系统日渐破碎;塑料垃圾、污染废水顺着河水流入海洋,海洋水质不断恶化;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数量锐减,海洋生物【高三语文试题第10页(共12页)】700页(…多样性丧失程度加剧……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条件,(甲)。近年来,①我国科学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②严守并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③完善海洋保护地,④让海洋修养生息,⑤免受人为干扰。如今,绝大多数的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都已经纳入保护范围。通过重点海域休渔、增殖放流等手段和措施对海洋生物进行积极有效的保护,中华白海豚、海龟、珊瑚、斑海豹等重点保护物种种群数量稳定向好。(乙),《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显示,2016年至2023年,我国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175个,覆盖沿海11个省(区、市),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252.58亿元,带动全国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近1680公里、滨海湿地超过75万亩。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影响,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面临更多新的挑战。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系统仍需持之以恒,不断深入推进。心中有数,才能C。要持续加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现状调查评估,摸清海洋生物多样性本底。同时,及时掌握海洋动态变化趋势,识别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安全的风险因素,提前做好防范。对于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的海洋生态修复项目,要强化全过程跟踪监测、效果评估以及后期管护,保障修复的成效。18.请在文中画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仿照文中第一段画长横线的句子,以“草原”为描写对象,写四句话。要求:语意完整,表达流畅。(4分)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3分)【高三语文试题第11页(共12页)】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语言文字运用Ⅰ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语文试题第12页(共12页)】永州市2025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根据……个人的需要”错,说法违背原文。)2.C(“阐释对象的附加意义”错误,原文强调的恰恰是阐释对象的本来意义。)3.C(A、B、D选项都是依据文本的阐释,C选项是脱离文本的自我主观臆断的阐释,即“强制阐释”。)4.①以文本为核心(脱离对象的阐释违反规则);②以对象之义、对象之理、对象之质为对象,而阐、而诠、而释(阐释以文本为依据);③阐释者自主感受和理解的其他意义必须是阐释对象所具有的,而不是强加的;④拒绝以文本为幌子,阐述自己的思想(海德格尔阐释的鞋子不是梵高的鞋子,而是海德格尔自己思想的“鞋子”)。(每点1分,共4分)5.①文学阐释不能脱离阐释对象(脱离阐释对象,无阐释可言);②文学阐释不能借阐释对象之名,铺陈自我意念何观点而与阐释对象无关;③文学阐释不能失去对“这一双鞋子”的阐释而成为其他任意器具的标签;④文学阐释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阐释对象身上;⑤文学阐释不能借用后现代阐释方式的一般狡计。(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给满分,共6分。意思相符即可)6.C(A项“写作目的相同”错,材料一抒发的是人生态度,材料二书写的是文化感受。B项“线索构成具有趋同性”错,材料一是依据芭蕉展开的联想,以两人相聚的生活场景为主线;材料二是以芭蕉具有的文化意义为主线,建立起意义之间的联系。D项“总分总”错,材料一是按照两人相处的时间顺序展开,材料二是分总关系。)7.C(领悟了动与静的机理。)8.惆怅清寂(孤独忧愁)、相思之苦(离情别绪),艺术之美(文艺之美、音乐之美、建筑之美)、静气豁达(安然纯善、坚韧持久)。(四个点,每点1分。共4分。答“更深露重”不给分。)9.从叙事方式和抒情方式两个层面展开思考,选择三个切入点。事中含情(以事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示例】事中含情(以事抒情):材料一中我和朋友相聚谈天说地中围绕“芭蕉”的对话,蕴含作者对人生静气豁达、安然纯善的感怀。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材料二中对“雨打芭蕉”的文化意象的抒发,表达作者对人间美好事物的强列追求和精神上的美好享受。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两个材料都借“芭蕉”这一物象,寄托作者复杂而丰富的情感,如惆怅清寂(孤独忧愁)、相思之苦(离情别绪)、艺术享受与追求、静气豁达(安然纯善、坚韧持久)。(考生答案理据结合,具有条理性即可给分。从三个切入点展开分析,一个切入点2分,共6分。)10.BDE(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11.C(第一个“以”表承接关系,第二个“以”表修饰关系。)12.C(原文表达的意思是“国内意志不统一,军队内部不团结,不可以出兵打仗”。C项曲解了原文意思。)13.(1)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4分。大意1分,“且”“而”“用”各1分)(2)因此,英明的君主,准备用他的民众去作战的时候,必先搞好团结然后才进行战争。(4分。大意1分,“是以”“和”“造”各1分)14.正面评价:军事家,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政治家,具有治国思想和理念;负面评价:杀妻求将、母丧不归、滥杀谤己者、贪而好色。(5分,答出一点给1分)15.C(“公等”是“你们这些人”的意思。文意是:和你们这些人一起养老。)16.①超脱世俗。诗人对于尘世的乐趣,表现出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比多少的大班教案
- 中小学体育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
- 饲草育种 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光伏大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探店装修知识培训课件
- 建筑安装工程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的确定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分销合作协议范本(含营销活动)3篇
- 中国艾滋病“问题”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广告创意设计与媒介代理合同2篇
- 江苏盐城东台市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CNC工艺简介课件
- 海外安全培训课件
-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语文试卷
- 大学军事理论课教程第三章军事思想第四节当代中国军事思想
- 开展学科周活动方案
- 报价单(报价单模板)
- 园林景观给排水设计汇总计算书
-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 内侧蒂直线短瘢痕法治疗乳房肥大症的临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