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阿里山纪行教学课件苏教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5/24/wKhkGWeIjLKANWO5AADBaQ436ic607.jpg)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阿里山纪行教学课件苏教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5/24/wKhkGWeIjLKANWO5AADBaQ436ic6072.jpg)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阿里山纪行教学课件苏教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5/24/wKhkGWeIjLKANWO5AADBaQ436ic6073.jpg)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阿里山纪行教学课件苏教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5/24/wKhkGWeIjLKANWO5AADBaQ436ic6074.jpg)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阿里山纪行教学课件苏教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5/24/wKhkGWeIjLKANWO5AADBaQ436ic60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江山多娇阿里山纪行课文导入“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这首歌谣可以说是在大陆传唱最广的台湾歌曲,对于期盼祖国统一的中国人来说,阿里山悄然矗立在我们心湖之畔,令人心向神往,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当代作家、美学家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一起来领略那里的山山水水。作者简介1943年10月出生,江苏如皋人,中共党员作家,文艺评论家。196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63年9月至1967年7月在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1967年7月至1968年8月,因“文化大革命”在校教书;1968年8月至1970年8月在乡下劳动,跟贫下中农“三同”;1970年8月至1976年12月在如皋师
范学校教书;1976年12月至1982年12月在南通师院中文系教书;1982年12月调至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任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教师,南通师专中文系教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海学刊》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文艺评论家,国家级有突出贡
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通读全文,理清思路,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2、理清文章内容,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3、能品析文章富有音韵美、情韵美的语言。
4、把握阿里山风光的共同特征,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学习目标相关资料阿里山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峦的总称。最高峰为大塔山,海拔为2663米,东距台湾最高峰玉山(高3997米)甚近。阿里山风景区面积约有175公顷,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风靡山岚堪称谛听幢顶红桧禅的世界字词积累初读课文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内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全文10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2——9段),描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这是游记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10段),写下山。仍以《高山青》作法,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初读课文曲径幽路松山机场台中嘉义阿里山站穿过林区神木下山路上内容详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本文是游记,作者按游踪的顺序,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景物依次描写下来,就是移步换景。游记一般采用这种写法,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内容详解文章写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这些景物各有哪些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林海云雾
内容详解深山水潭清澈内容详解原始森林宁静内容详解曲径幽路幽深内容详解森林无边广阔多姿内容详解千年神木神奇内容详解风光美如画景
林海云雾深山水潭原始森林曲径幽路森林无边千年神木浓稠清澈宁静幽深广阔多姿神奇情喜爱赞美融情于景移步换景内容详解“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读了课文,你对阿里山、神木一带的风光有了哪些认识和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置身于阿里山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有着“莽莽不尽的林海”,林海内“云雾浓稠”,再加上“古典文化”的氛围,确实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神木巨大无比,历史悠久,它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有着一种丰富而深邃的内涵。作者置身于阿里山时,确实被那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阴凉的世界、厚密的青苔、神奇的神木所吸引、所陶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所以情不自禁地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句段赏析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这段文字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富有声感和音乐美。“循声得情”,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静谧、洁净、禅的世界的独特体验。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段文字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第一个比喻,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是形容森林的无边无际;“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作者一连用三个比喻,描写树木的盘曲之势。这里连用助词“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两个比喻兼拟人古色古香,写出了森林排列整齐和严肃威武的气势,给森林以人格化。句段赏析山中,人少树多,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这段文字在全文带有总结性,“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以高度凝练的短句集中了高密度的信息,收到“以少胜多,情貌无遗”的效果。句段赏析总结归纳1.本文语言特色:典雅、凝练、和谐、畅达,句式多样,富有美感——具有音乐美(1)修辞美:本文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2)节奏美:交错运用整句和散句,大量运用叠词,形成了轻松、舒展、迂回、鲜明的节奏。(3)音乐美:运用拟声词等(拟声美)。
(4)音节美:使用两个字或四个字组成的词,读来整齐匀称,琅琅上口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绿色生态住宅施工总承包及节能改造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程地勘劳务质量保证体系合同
- 2025年度航空物流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家居系统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合伙协议合同范本:文化产业合作开发协议
- 2025年度跨境电商贷款担保合同补充协议
- 2025年度企业信用贷款合同参考范本
- 2025年度股权无偿转让及市场调研与分析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文化演出居间代理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
- 2025年度建筑装修材料采购与品牌认证合同
-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计划方案
- 共板法兰风管制作安装
- 理论力学-运动学课件
- 2020年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操作规程课件
-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课件
- 汽车销售流程与技巧培训课件
- 管理学专业:管理基础知识试题库(附含答案)
- 外周血细胞形态课件
- 2022年三级安全教育塔吊司机类试题及答案
- 地铁工程结算审核的难点及要点分析
- 低压开关柜基础知识和IP防护等级具体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