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8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移栽植物时;常常要去掉一些枝叶,这样做的目的是()

A.方便移栽。

B.降低呼吸作用。

C.降低光合作用。

D.降低蒸腾作用。

2、【题文】下列关于基因显隐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成对的基因一定有显性、隐性之分B.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是不能表现出来的C.一对显性和隐性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D.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只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3、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和抗体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抗原是“非己”物质,抗体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B.当抗原消失后,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C.抗体是在特定的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D.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即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特定的抗原4、“超级细菌”是一种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它的产生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有关.“超级细菌”的结构特点是()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同SARS病毒一样无细胞结构C.有同真菌一样的细胞结构D.没有DNA5、完成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A.大脑皮质B.脑干C.脊髓D.小脑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国有领土;岛上山茶;棕门、马齿苋随处可见,仙人掌遍地丛生,海鸟飞掠,蛇虫葡行,海藻丰富、鱼虾群集,好美丽的海岛风光.

(1)从生态学角度看,小岛及附近海域的各种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以及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____系统.

(2)这里属于生产者的有____,属于消费者的有____.

(3)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能.

(4)岛上还等强劲,各种植物都生长得低矮粗壮,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

(5)虾吃藻、鱼吃虾、鸟吃鱼、蛇吃鸟,这些生物因食物的关系而构成了一条____,如果该处海水被某重金属污染且不易代谢,那么可能____体内的含量最高.

(6)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的呼吸方式不同,鱼用鳃呼吸而蛇和鸟则用____呼吸.7、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时,抑制侧芽生长发育的现象叫____.8、可遗传的变异是由____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9、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该有分解者和_________。(2)请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兔和蝗虫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3)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难降解的有害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___。(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植物的______固定的太阳能。一般情况下,随着营养级的升高,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少,这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是鸟类的行为。11、家蚕的发育属于____(A:完全变态发育B: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____时期,(A:卵,幼虫,蛹,成虫B:卵,幼虫,成虫).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2、手遇到烫的物品缩回是条件反射。()13、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加快了物种的灭绝速度。14、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______(判断对错)15、一对夫妇第一胎生育了一个男孩,如果再生一胎一定是女孩.______(判断对错)16、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发生的动作,动物的静立、凝视不属于动物行为。()17、黑猩猩会用小枝条作为工具,把白蚁从巢穴中挖出来,这与人类的行为相似。()18、当你遇到好朋友的误解时,你应该与他大吵后分手.19、贯众的叶背面长有许多褐色的斑点,说明这株贯众即将死亡.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共4题,共20分)20、请对应的结构填在横线上A.胚B.果实C.果皮D.种子。

(1)子房_____(2)子房壁_____(3)胚珠_____(4)受精卵_____21、将下列各结构与其相应的功能用直线连接起来。虹膜收集声波耳郭孕育胎儿、形成月经子宫随光线强弱调节瞳孔的大小卵黄贮存尿液膀胱供给丰富的营养物质22、将桃花的各部分与发育成的果实的各部分用直线连起来。A.子房a.果实B.子房壁b.种子C.胚珠c.果皮D.珠被d.胚E.受精卵e.种皮23、【题文】将下面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A.林奈a、微生物学之父B.巴斯德b、杂交水稻C.袁隆平c、双名法D.弗莱明d、抗生素评卷人得分五、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4分)24、下面是菜青虫取食行为的探究实验,请回答问题:探究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1)你的假设是____。(2)寻找有菜青虫卵的叶片(实际上是菜粉蝶产的卵)。将菜青虫的卵隔离孵化发育成幼虫隔离饲养,从卵开始隔离的目的保证菜青虫的行为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后天习得行为.(3)准备几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为甲组,几种其他科植物的叶片(如芹菜、莴笋叶等)为乙组,看菜青虫更趋向哪儿取食。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实验,菜青虫到两种植物叶片的距离应该___________,这一步骤中,对照组叶是____组(填甲或乙)。(4)实验结论是____。25、小敏同学想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它进行了三种处理:Ⅰ.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①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Ⅱ.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②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Ⅲ.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③号试管中不搅拌;(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________和________是对照实验。(2)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发现______号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号和②号试管都进行了充分搅拌这相当于口腔中________的作用。(4)以①号试管和②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时,是为了探究________对馒头的消化作用。26、王萌发现年糕这种食品很容易发霉变质;为了弄清年糕发霉的原因,他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如下探究实验: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步。

材料处理将质量、大小、形状相同的年糕分别放入三个大小相同玻璃瓶中,高温处理后待用第1组第2组第3组第3组第二步。

实验操作将玻璃瓶的橡皮塞打开将玻璃瓶的橡皮塞塞紧将玻璃瓶的橡皮塞打开第三步。

恒温培养(1周)25℃25℃5℃第四步。

实验结果年糕出现大量菌落年糕无菌落年糕出现少量菌落(1)实验第一步中高温处理的目的是:将玻璃瓶中的微生物______。

(2)实验共设置了______组对照实验;当第1组与第3组为对照实验时,变量是______。

(3)分析第1组与第2组实验结果得知;引起年糕发霉变质的原因是微生物的______。

(4)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减少实验误差,你认为在上述实验基础上,王萌还应怎么做?______(合理即可)。

(5)好吃的年糕保存不当就会发霉变质;请你帮王萌想一条保存年糕的方法______。(合理就行)

(6)蒸熟的年糕松软多孔是______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______气体造成的。27、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时;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从甲;乙品种花生袋中分别取30粒花生果实做样品,然后进行样品果实长轴长度的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由此得出探究结果,请回答:

。品种测量结果甲品种花生乙品种花生长轴长度(毫米)1214161822242628样品个数2420432052平均值15毫米24毫米(1)该小组在实验样品的选择上采取的是______的科学方法。

(2)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

(3)如果将乙花生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小花生,这种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______(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4)比较大;小分布范围和平均值;我们知道,大花生的平均值大于小花生的平均值,说明长短性状受______控制。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______和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6)若花生果实长轴的长短为一对相对性状。长粒(R)为显性,用纯种长粒与短粒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______。再将子一代之间交配,子二代有______种基因型,表现型为长轴的个体概率为______%,表现型为短轴的个体概率为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故选:D.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蒸腾作用的应用.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绿色植物的叶片;减少叶片能降低蒸腾作用,据此答题.

2、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

A;成对的基因有三种组合;有纯显性基因、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和纯隐性基因三种.因此,成对的基因不一定有显、隐性之分.故不符合题意;

B;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是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由于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就只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出来,因此隐性性状并不是不能表现出来.故不符合题意;

C;一对显性和隐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不是同一条染色体上.故不符合题意;

D;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故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的显性与隐性.【解析】【答案】D3、C【分析】解:A;抗原是“非己”物质;抗体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正确;

B;当抗原消失后;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正确;

C;抗体是在特定的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而不是由吞噬细胞产生的;不正确;

D;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即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特定的抗原,正确。

故选:C。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抗原失活,抗原被消灭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体、抗原的概念和特点。【解析】C4、A【分析】解: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因此“超级细菌”的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

故选A.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特点.【解析】A5、A【分析】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形成的,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神经调节方式,是在大脑皮质的高级中枢的参与下完成的。【解析】【答案】A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生态山茶、棕榈、马齿苋、仙人掌、海藻海鸟、蛇虫、鱼虾太阳适应食物链蛇肺【分析】【解答】(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因此,小岛及附近海域的各种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以及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生产者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属于生产者的有山茶;棕门、马齿见、仙人掌、海藻.

消费者是指各种动物;因此属于消费者的有海鸟;蛇虫、鱼虾.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4)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因为岛上海风强劲;所以植物都生长得低矮粗壮,风不容易刮倒,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5)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虾吃藻;鱼吃虾、鸟吃鱼、蛇吃鸟,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藻→虾→鱼→鸟→蛇.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如果该处海水被某重金属污染且不易代谢,那么体内积存有害物质最多的生物会是蛇.

(6)生物生活的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不一样.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蛇和鸟生活在陆地,呼吸器官都是肺.

故答案为:(1)生态;

(2)山茶;棕榈、马齿苋、仙人掌、海藻;海鸟、蛇虫、鱼虾;

(3)太阳;

(4)适应;

(5)食物链;蛇.

(6)肺.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3;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7、顶端优势【分析】【解答】解: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中含有分生组织,生长很快,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如果摘除顶芽,侧芽会很快就发育成枝条.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对作物;果树、花卉等进行整枝、打杈或摘心,调整顶芽和侧芽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作物和果树产量以及花卉的观赏价值.

故答案为:顶端优势.

【分析】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8、物质遗传【分析】试题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基础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是不遗传的变异.

故答案为:遗传物质【解析】物质遗传9、(1)非生物部分(非生物成分,非生物环境)

(2)植物→兔→猫头鹰(植物→鼠→猫头鹰)竞争

(3)猫头鹰生物富集

(4)光合作用逐级减少【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掌握食物链、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能量的流动知识点,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及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食物链、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能量的流动。【解答】(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图中植物草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因此,除图中所示的成分外,还缺少了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的食物链有:植物→兔→猫头鹰、植物→鼠→猫头鹰、植物→鼠→蛇→猫头鹰、植物→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共有4条,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兔→猫头鹰(或植物→鼠→猫头鹰)。兔和蝗虫相互争夺食物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3)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的,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因此,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猫头鹰。(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一般情况下,随着营养级的升高,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少,这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减少。【解析】(1)非生物部分(非生物成分,非生物环境)(2)植物→兔→猫头鹰(植物→鼠→猫头鹰)竞争(3)猫头鹰生物富集(4)光合作用逐级减少10、略

【分析】试题分析: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对种族的延续有重要意义.有些动物的繁殖行为还能使后代得到亲体的良好照顾,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说的是燕子的筑巢行为,是鸟类的繁殖行为.考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解析】【答案】繁殖11、AA【分析】【解答】解: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AA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的,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2、×【分析】手遇到烫的物品缩回,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神经中枢在不在大脑皮层,在脊髓或脑干,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解析】【答案】×13、A【分析】【解答】解: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致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死亡或灭绝,而一种生物的死亡或灭绝会造成原来的生物链的断裂,一方面导致更多的生物物种生存受到威胁;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在适应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还有滥捕乱杀、偷猎等,也使生物种类减少,这些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故此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其中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这包括: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栖息地缩小和破坏已成为我国一些动物数量减少、分布区面积缩小、濒临灭绝的最重要原因;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例如:滥捕乱杀和滥采乱伐使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外来物种的引入使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农、林、渔、畜牧业品种结构单一化,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等.14、×【分析】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捕猎濒危动物.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

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法制管理等,据此解答.

关键点: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解析】times15、×【分析】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一对夫妇第一胎生育了一个男孩”,如果再生一胎是女孩的可能性是50%,而不是一定是女孩.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别遗传过程以及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解析】×16、×【分析】试题分析: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包括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叫声等.可见题中叙述的静立不动、注目凝视均是动物的行为,故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解析】【答案】错17、√【分析】黑猩猩用前肢来使用工具,与人类的行为相似。【解析】【答案】√18、×【分析】【解答】解: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一: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

方法二: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方法三: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不要服用镇静剂催眠,这样不利于身心健康,当你遭到好朋友的误解时,向他解释清楚,解除误会是最好的办法.

故答案为:×

【分析】调节情绪的方法,即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19、×【分析】【解答】贯众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在叶的下表面上有许多褐色的斑点,是孢子囊,里面有孢子,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分析】此题考察的是蕨类植物的生殖特点,据此答题.四、连线题(共4题,共20分)20、(1)B(2)C(3)D(4)A【分析】【分析】此题考查了果实和种子的发育。明确果实和种子发育的过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一般只保留子房继续发育。整个子房将发育此果实,子房壁将发育成果皮,子房内的胚珠将发育成种子,胚珠的珠被将发育成种皮,胚珠内的受精卵将发育成胚。因此,(1)B、(2)C、(3)D、(4)A。【解析】(1)B(2)C(3)D(4)A21、【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器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人体部分器官的功能。【解答】虹膜属于眼球中层,在睫状体前方,也就是巩膜(眼珠白色部分)和瞳孔之间的部分,虹膜有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多少的作用;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子宫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卵黄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膀胱暂时储存尿液。故答案为:【解析】22、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发育情况如下图所示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解析】【答案】A—aB—cC—bD—eE—d23、略

【分析】【解析】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生物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

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细菌等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弗莱明(1881~1955)在一次实验中,一个暴露在空气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基被一种青霉菌污染了.一段时间后弗莱明发现:培养皿中青霉菌的周围没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其他区域金黄色葡萄球菌能继续生长.弗莱明经过仔细的研究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由于青霉菌产生的代谢产物──青霉素对其有抑制作用.弗莱明因此发现了青霉素,当时他还发现青霉素无害于人和动物.【解析】【答案】五、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4分)24、(1)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行为。

(2)先天性行为。

(3)相等乙。

(4)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行为。

​【分析】【分析】此题考查菜青虫取食的特点实验。熟悉探究的一般步骤以及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是解题关键。【解答】(1)作出假设: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即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

(2)寻找有菜青虫卵的叶片。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的目的: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所以,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实验,菜青虫到两种植物叶片的距离应该相同,这一步骤中,对照组叶是乙组。

(4)得出结论:对作出的假设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此题为肯定回答。实验的结论是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行为。【解析】(1)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行为。

(2)先天性行为。

(3)相等乙。

(4)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行为。

​25、(1)①③

(2)①馒头碎屑在唾液作用都转变成麦芽糖

(3)舌

(4)唾液(唾液淀粉酶)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本题解题关键是找出实验中的变量和以该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解答】(1)加入馒头碎屑;相当于牙齿将食物切断;撕裂、磨碎;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混合,相当于舌的搅拌作用。①号和③号是对照实验,①号中加的是馒头碎屑和唾液,且搅拌;③号加入的是馒头块和唾液,不搅拌,二者的变量就是“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2)在37℃左右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5~10分钟后,①号试管的淀粉被淀粉酶转化成麦芽糖,加入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中由于没有淀粉酶,淀粉不发生变化,加入碘液后变蓝;③号试管中的淀粉酶只能消化一部分淀粉,加入碘液后,也会变蓝。

(3)①和②号试管都进行了充分搅拌是为了模拟口腔中的舌的作用。

(4)①号试管和②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时,实验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解析】(1)①③(2)①馒头碎屑在唾液作用都转变成麦芽糖(3)舌(4)唾液(唾液淀粉酶)

26、杀灭两温度生长和繁殖重复实验冷冻,真空包装等酵母二氧化碳【分析】解:(1)将质量;大小、形状相同的年糕分别放入三个大小相同玻璃瓶中;高温处理的目的是杀菌。

(2)该实验共有两组对照实验;第1组合第2组,变量是微生物;第3组合第2组,变量是温度。

(3)分析第1组与第2组实验结果得知;引起年糕发霉变质的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4)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