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科新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教科新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教科新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教科新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教科新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教科新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关于大气的受热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削弱——大气逆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削弱2、下图为2017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A.西半球七级以上地震多于东半球B.乙地与丁地两次地震的烈度相同C.丙地发生地震时,当地高温少雨D.板块挤压导致丁地的破坏性地震3、下图为我国部分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种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别是()

A.台风、洪涝B.干旱、滑坡C.滑坡、洪涝D.泥石流、地震4、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波,地震波可以用来探测()A.地球内部结构B.大气物质组成C.水循环的能量来源D.底层地质年龄5、如果下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凹凸不平B.温度:B>AC.城市风不是热力环流的结果D.气压D>A>B>C6、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岛B.日本广岛核爆炸C.因雪崩造成登山队员遇难D.核电站泄露造成人员患辐射病7、下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A.多锋面、气旋活动B.地处山地的迎风坡C.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D.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8、关于北美气候的正确分析是()

①北美三面临海;气候湿润,海洋性显著。

②西部高大的山脉;阻挡着大西洋水汽的进入,使北美降水稀少。

③中部大平原南北贯通;有利于冷;暖气流经过,造成冬夏季温差大。

④北美的降水由东部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关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A.使水呈三态变化B.增加了高山冰川的面积C.造成海平面上升D.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在图甲中①处有一瀑布,这样写道:“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

(2)同学们在①处秋游时;并没有欣赏到“激流翻滚”的壮观场面。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秋游时;同学们对图中②河谷的成因产生了好奇,纷纷发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种假设,请你将下面的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一:向斜成谷;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

(1)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随________增加而递减,但________米以下水温差别不大。

(2)海水温度的水平变化:从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

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时间:季节来看:________季高,________季低。

其它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指导方针:“以____为主,____相结合”13、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

(2)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月____日_____时;此日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________(填“最大”或“最小”)值。

(3)此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午旗杆影长为一年中的_________(填“最大”或“最小”)值,正午旗杆影子的方向为_______方向。

(4)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_______)。A.45ºW,135ºWB.135ºE,45ºWC.60ºE,120ºWD.0º,180º14、如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北半球的____(季节)。

(2)写出图中代码所代表的气候类型:

①____⑤____⑥____

(3)据图分析,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气候类型④的成因是____。15、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B.____C.____。

(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____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____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在____地区表现的特别明显。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____。B为内蒙古高原,垂直带谱较C地长白山更____(填简单或者复杂)。C自然带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的显著特点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6、总星系是指除银河系以外的天体系统。(_____)A.正确B.错误17、沿海国在领海范围内享有关闭领海的权利。(_____)A.正确B.错误18、地球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幅度不大。(_______)A.正确B.错误19、太阳活动强烈时,可能会影响地球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_____)A.正确B.错误20、太阳内部物质经核裂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_____)A.正确B.错误21、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称为岩石圈。(_____)A.正确B.错误22、泥石流发生时应往河谷下游跑,以摆脱泥石流。(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3题,共6分)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学生手绘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所说的“黄金12秒”。下表为2019年12月份我国境内部分地区发生的地震情况。。震级(M)发震时刻(北京时间)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3.82019-12-0406:01:2543.59°89.20°19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2.92019-12-0311:38:5240.44°114.54°15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3.42019-12-0311:34:1140.45°114.55°13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3.02019-12-0306:02:3028.24°100.64°8四川凉山州木里县

(1)有关地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岩浆的发源地B.以莫霍界面与地幔分界C.压力大,密度小D.外核最可能为液态(2)表格中地震震源最可能在地球内部圈层的________。

(3)若在图中增绘岩石圈,需标注________的顶部和________的全部。

(4)通常根据________推断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震救援“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________。24、阅读材料,完成下题。广东沿海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同学对于“晚上到海边吹风,吹的风是海风还是陆风”产生了争执,为了证明各自的结论,在只考虑热力因素的情况下,他们用沙石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开展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探究活动。下图是探究活动实验结果示意图。

(1)由探究活动结果推断:夜晚,陆地降温较___(填“快”或“慢”),近地面气压较___(填“低”或“高”);海洋降温___(填“快”或“慢”),近地面气压较___(填“低”或“高”)。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因此,夜晚吹的是___(填“海风”或“陆风”)。

(2)假设同学们在海陆风研究的基础上,将时空尺度放大。进一步探究了太平洋与亚欧大陆之间的季风环流,从而推测出:夏季海边吹___,冬季海边吹___(填“海风”或“陆风”)。

(3)海洋的比热容___(填“大于”或“小于”)陆地。

(4)山坡增温降温比山谷___(填“快”或“慢”),故山谷晚上吹___(填“山风”或“谷风”)。25、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喜光热,种植耗水量较大。沙特阿拉伯成为石油生产、出口大国后迅速成为中东地区小麦生产大国,产量可以满足本国及周边诸多国家的需要,其位于沙漠中的小麦田主要利用地下水灌溉。但如今,仍是石油产销大国的沙特麦田逐渐消失。自2016年起,该国重新完全依赖小麦进口。(1)分析沙特曾大力发展小麦生产的主要区位优势。

(2)简述沙特地下水补给强弱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沙特近年来逐渐减少小麦种植的原因。

(4)推测沙特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或特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该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大气受热过程具体可表现为:太阳辐射被大气层削弱后,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部分地面辐射的热量被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把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故C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C。

【点睛】

2、D【分析】考查板块构造;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

图中西半球七级以上地震少于东半球,A错误;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除震级外,还与地质构造、震源深浅、人口分布、建筑物强度等有关,乙地与丁地两次地震的烈度不相同,B错误;丙地发生地震时是6月14日,北半球夏季,当地高温多雨,C错误;丁处是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处,板块挤压导致丁地的破坏性地震,D正确。故选D。3、D【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分析,甲灾害主要分布在降雨较多、地势起伏比较大、山体岩石较为破碎的西南地区,应为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乙灾害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以及内陆的断裂带,应为地震灾害。故选D。4、A【分析】【详解】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波并向外释放能量,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大同心圈层,因此它可以用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A正确;大气的物质组成、水循环的能量来源、底层地质年龄都无法通过地震波进行探测,B、C、D错误。故选A。5、B【分析】【分析】

【详解】

读图可知,A处气流下沉,B处气流上升,B处温度大于A处温度,B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A错,城市风是热力环流的一种表现,C错。气压A>B>C>D;D错。故选B。

【点睛】6、C【分析】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和的安全。火山岛是自然现象,因雪崩造成登山队员遇难属于自然灾害,核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据此选C。

【点睛】

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和的安全。该概念包含两个要点:属于自然现象,该现象对人类造成危害。7、D【分析】此图显示的区域为我国的青藏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基本不受冬季风的影响,但由于距离西南季风的发源地印度洋距离近,湿润的西南季风可以沿河谷进入,给我国青藏地区南部带来丰富的降水,造成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选D。锋面气旋多在温带活动,与本图区域不符合;该地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是因为暖湿气流深入导致的,其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据此ABC错。8、C【分析】【分析】

该题考查气候的成因及特征。

【详解】

北美洲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应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北寒带与热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美洲的气候深受地形的影响,西风从太平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受到落基山的阻挡,只能影响西部沿海地区;中部平原广阔,使来自北冰洋的寒冷气流能长驱直入。故选C。

【点睛】

北美洲的气候特点:

(1)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气温:冬寒夏热;年较差大。降水:量较适中,集中于夏季。

(2)类型多样;但不典型(共有11种)。缺热带雨林气候。

(3)气候类型分布的结构性独特(中部气候类型按经向变化;西部沿海按纬度变化)。

成因:(1)地理位置:A.纬度位置:7°N~72°N。北回归线经过其南部;北极圈经过其北部,赤道不经过北美洲,无热带雨林候。B.海陆位置:处在三大洋之间,西为太平洋,东为大西洋,北为北冰洋。

(2)大陆面积和轮廓:2422.8万平方千米。北宽南窄(尤其在30°N以南更加窄;收缩为地峡带)

(3)地形:A.西为科迪勒拉山系;使北美气候形成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不同气压系统。太平洋沿岸:北为夏威夷高压,南为阿留申低压大西洋沿岸:北为冰岛低压,南为亚速尔高压B.中部平原:南北纵向,利于南北气团的流动,使气候多变性明显。锋面上的气旋活动频繁,尤其在冬季,天气变化非常大,使美国灾害天气多。美国中西部,因地形平坦,北部寒冷气流向南侵,与南部的暖湿流相汇,易形成龙卷风。

(4)洋流:A.太平洋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40°N以南);阿拉斯加暖流(40°N以北)B.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暖流(35°N以南),拉布拉多寒流(40°N以北)C.西格陵兰暖流(向北流),东格陵兰寒流(向南流)

(5)大气环流:副高受地形分割国东西两部分,分为太平洋沿岸和大西洋沿岸两个活动中心系统。A.太平洋沿岸:气候带按纬向地带性变化分布,风带的南北移动,使风向有冬、夏季的变化。B.落基山以东:活动中心:冰岛低压(冬季强,夏季弱,位置偏南)亚速尔高压(冬季弱,夏季强,位置偏北)落基山东侧冬季易受焚风影响。C.西印度群岛和中美地峡:受地形影响较大,常年盛行东北风。9、D【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意义: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塑造了地表形态;促进了能量转化和物质迁移。水循环的实质是水的三态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水循环的实质是水的三态的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增加降水量,才能增加高山冰川的面积,而水循环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故C不符合题意;水循环的意义是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略

【分析】(1)依据乙图中信息;该瀑布下层砂岩被侵蚀,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

(2)同学们在①处秋游时;并没有欣赏到“激流翻滚”的壮观场面,因为秋季降水少,河流水量小。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夏季,原因是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水量大。

(3)秋游时,同学们对图中②河谷的成因产生了好奇,纷纷发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种假设,河谷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向斜成谷;也可能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易被侵蚀成谷地;或是断层陷落形成谷地;还可能是河流侵蚀下切河床形成河谷。【解析】(1)流水侵蚀作用。

(2)夏季____

(3)____顶部受张力,岩层易被侵蚀____地;________________;____河床形成河谷。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深度1000赤道两极夏冬太阳辐射洋流海陆分布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防防抗救13、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察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日出方位的季节变化、直射点坐标。

【详解】

(1)读图北极圈以及以内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90°E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可得出90°E为12时,根据太阳直射经度为地方时12时,得出次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90°E,23.5ºS)。

(2)由上题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日期为12月23日前后;冬至日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长,昼长达一年中最小。

(3)北半球冬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所以影长为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在北京正南方向,影子位于正北方向。

(4)赤道上6点日出,18点日落,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根据上题90°E为12时,6时和12时相差6小时,经度相差90°,位于0°经线;18时和12时相差6小时,经度相差90°,位于180°。【解析】(90°E,23.5ºS)122214最小值最大值正北D14、略

【分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及对气候的影响;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信风带控制天气一般降水较少;赤道低气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天气一般降水较多。

(1)读图;甲位于30°N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区域,据图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应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随直射点移动而移动)。

(2)根据所学知识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③是热带沙漠气候、④是地中海气候、⑤是温带海洋气候;⑥是温带季风气候。

(3)读图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成因为:终年受西风带影响;④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成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点睛】气压带风带位置随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解析】(1)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

(2)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15、略

【分析】【详解】

(1)A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所属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位于我国非季风区,因降水少形成温带草原带。C地深居内陆,海洋水汽无法到达气候干燥形成温带荒漠带。

(2)图中ABC大致沿纬线分布呈现出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受水分影响兼有热量因素。根据全球海陆分布和气候特征来看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3)A对应温带季风气候。内蒙古高原较为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垂直带谱变化小,长白山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且降水较多,垂直带谱更复杂。C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植被稀少缺少遮挡,这导致当地的野生动物进化出耐干旱和善奔跑的习性。【解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热量条件中纬度温带季风气候简单耐干旱、善奔跑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6、×【分析】【分析】

【详解】

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部分称为总星系;它是由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构成,银河系以外的天体系统是河外星系。此说法错误。

【点睛】17、×【分析】【分析】

【详解】

领海范围内其他国家有无害通航权;不得随意关闭。所以本题答案为错误。

【点睛】18、×【分析】【分析】

【详解】

地球公转的周期适中、自转的周期适中,昼夜更替周期适中,则白天不会升温过高,夜晚降温不会过低,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幅度不大,故上述结论错误。19、×【分析】【分析】

【详解】

磁暴现象是因为太阳风扰乱地球磁场形成的;而不是扰乱电离层。太阳风被地球磁场吸附到两极,与大气产生摩擦,发生了极光现象。

【点睛】

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导致磁暴,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20、×【分析】【分析】

【详解】

太阳内部的物质经过核聚变产生大量的能量;而不是核裂变。

【点睛】

太阳核聚变过程: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过程中释放出能量。21、×【分析】【分析】

【详解】

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称为岩石圈,故错误。

【点睛】22、×【分析】【分析】

【详解】

泥石流发生时会沿河谷向下游流动;速度较快,向河谷下游跑,极易被泥石流掩埋。应向沟谷两侧高处跑。故材料说法错误。

【点睛】四、综合题(共3题,共6分)23、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地球内部圈层为背景;考查地核的特点;岩石圈、地震特点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1)

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A错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是古登堡界面,B错误;地核压力大,密度大,C错误;外核横波不能穿过,一般认为是液态的,D正确。故选D。

(2)

表中发生地震的四个地区;震源深度在8~19千米处。据课本知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为33千米,海洋部分较薄,平均为6~7千米,发生地震的四地都位于大陆上,因此地震的震源都位于地壳范围内。

(3)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两部分,因此需要在图中画出软流层范围线,标出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4)

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传播,当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速度突然增加,当地震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是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故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可推断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纵波传播速度快,先传递过来,给人体反应的时间;横波传播速度慢,在纵波之后传播过来,造成人员和建筑物破坏。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之差,以及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点睛】【解析】(1)D

(2)地壳。

(3)上地幔地壳。

(4)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24、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热力环流的探究实验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海陆风、山谷风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

(1)读图可知;夜晚,陆地降温较快,气温低,近地面气压较高;海洋降温慢,气温高,近地面气压较低。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因此,夜晚吹的是陆风。

(2)在海陆风研究的基础上;将时空尺度放大,进一步探究了太平洋与亚欧大陆之间的季风环流,夏季,陆地增温快,增温幅度大于海洋,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增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海边吹海风;相应地,冬季海边吹陆风。

(3)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

(4)山坡增温降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