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生殖生长_第1页
园林树木-生殖生长_第2页
园林树木-生殖生长_第3页
园林树木-生殖生长_第4页
园林树木-生殖生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生殖生长

研究树木的开花结实,在树木的观花赏果,种子经营,杂交育种等方面有实际意义。

第一节花芽分化成功地完成花芽分化是树木能正常开花的前提。花芽分化受树种遗传特性、年龄、树体结构、生长状况、营养、光照、温度、水分等诸多因素影响,情况十分复杂,但树木自身特性起决定性作用。花芽分化:有叶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化为花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的过程。意义:对观花观果树,了解花芽分化的规律,对促进花芽的形成和提高花芽分化质量,增加花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冬季促花水养满足观赏需要提供生物依据。一、花芽分化期:

(1)生理分化期:由叶芽的生理代谢向花芽的生理代谢转化的时期,形态上无变化。(2)形态分化期:花或花序的各个花原始体的发育过程,显微可见。(3)性细胞形成期:此期因树种不同而变化较大,有的在较高温度下形成,有的则需要低温处理。二、花芽分化的季节类型:(1)夏秋分化型:主要分化期在6~8月,部分延续到9~10月,此类树木花芽的进一步分化与完善还需经过一段低温,直到第二年春天才能完成性器官的分化。如梅、牡丹、樱花、玉兰、海棠等。(2)冬春分化型:主要分化期在11~4月。如柑、桔、龙眼、荔枝等。(4)多次分化型:一年中多次分化,多次开花。如月季,西洋杜鹃、三角梅等。(5)不定期分化型:花芽分化时间不确定,只要营养供给满足要求,既可分化、开花。如香蕉、番木瓜等。花芽的类型:(1)混合芽(2)纯花芽(3)顶生花芽(4)腋生花芽(3)当年分化型:当年分化,当年开花。主要分化期在5~6月。如木槿、紫薇、夹竹桃、槐等。三树木花芽分化的一般规律1花芽分化的长期性和不一致性。2花芽分化的相对集中性和相对稳定性。3花芽分化临界期—生理分化期4一个花芽形成所需要的时间5花芽分化早晚与树龄、部位、枝条类型及结实大小年的关系。四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一)、花芽分化理论(1)碳氮比学说(2)内源激素平衡说(二)、影响因素1内因2外因1内在因素(1)花芽形态建成的内在条件①更丰富的物质。②能源,能量贮藏和转化物质。③形态建成的调节物质。④遗传物质。。(2)不同器官的相互转化与花芽分化①枝叶生长。②开花结果。③根系发育。2外在因素①光照。②温度。③水分。④矿质。三个条件:1生长点处于分裂又不过旺状态。2取决于有效同化产物,在一定部位和一定时间内的相互作用,及内源激素的平衡。3适宜的环境条件五控制花芽分化的途径基本原则:(三)开花1、开花类别(1)先花后叶类(三)开花1、开花类别(1)先花后叶类(2)花叶同放类(三)开花1、开花类别(1)先花后叶类(2)花叶同放类(3)先叶后花类2、花期单朵花花期:短的几小时,长的可维持十几二十天。植株的花期:短的几天,长的可持续200多天以上。多数树木一年只开花一次,少数可一年开花数次,从而成为著名的观花树木。花期的长短,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树种的遗传特性(2)营养水平:营养好,花期长。(3)环境条件:适当遮荫,可延长花期;较低环境温度,花期延长;城市生态环境一、城市气候因子1、城市的光因子市区的光因子变化很大,由于空气污染,太阳辐射强度明显减弱,光质亦有变化,所以市区内的树木生长量偏小,花芽数偏少,果色偏浅。市区内不同地点的受光量与光质同建筑物的大小、方向、街道的宽窄等因子密切相关,对树木的生长有极大的影响。此外,市区内的各种灯光,对其周边树木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一定的影响。2、城市的温度因子城市中大量存在的硬铺装的街道、广场、以及由砖头、水泥、钢铁、玻璃等构成的建筑群,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强,放热的速度也快,加上工厂、人群释放的大量热量,所以市区温度比郊区温度一般要高1~2℃;因此,树木的生态习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3、城市的水分因子由于街道和建筑物的封闭,城市中自然降水的大部分被排水系统排走,树木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补充。水分平衡经常处于负值。市区内的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都比郊区低。市区内的水体常有污染,来源主要是工矿废水、生活污水及空气污染物的降落等4、城市的空气因子城市建筑群影响到空气的流动,即风速和风向。市区内的风速一般小于郊区,夏季不利于树木的蒸腾,冬季却可以减轻冻害。市区内空气最主要的特点是污染大,目前已了解的大气污染物有100多种,主要为粉尘、SO2、Cl2、氟化物、氮化物和氧化物等。二、城市土壤因子1、城市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质地差别较大,如人为原因造成土中含大量残砖、石灰、水泥及城市垃圾等,影响树木生长。市区土壤结构破坏严重,践踏过度,通气不良。2、城市土壤化学性质市区土壤组成差,缺乏矿质营养,矿质营养元素的释放量也小。枯枝落叶被扫走,营养的循环被破坏。污水、废水的影响,造成土壤中有毒物质积累过多。3、城市土壤生物学性质市区土壤由于物理性质差,有机质含量低,pH值变化大和含有有毒物质等,致使土壤中生物活动受到抑制,甚至多种有益微生物不能生存,导致营养元素的转换受阻,对树木生长发育不利。4、城市土壤肥力植物与环境

植物————(1)—————环境

(1)植物生长离不开环境;(2)环境对植物起综合的生态效应;(3)植物长期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3)(2)生态习性:植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能力。生态类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生态习性的一类(群)植物。如耐水湿植物。生态因素大致分为四大类: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

第二节园林树木的生态学习性环境因子

树木生活的地面和空间称为环境。构成树木生活环境的因子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通常有下列5类:气候因子:包括光、温度、水分、空气等。

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的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地形因子:包括山岳、平原和坡向、坡度等。

生物因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人为因子:包括人对树木资源的利用、发展、保护与破坏等作用。

在环境因子中,对树木生活有直接、间接作用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对于树木生活必不可少的因子称为生存条件。树木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在研究树木与环境关系时,不仅要了解树木本身各方面的特性,还应了解它们生活的环境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研究树木与生态因子关系时,必须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观念。

1.综合作用

环境中各生态因子相互紧密联系着,综合起作用。生态因子中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光照强度的变化可引起温度、湿度因子的变化。

2.主导因子

所有生态因子都是树木生活所必需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其中必有1~2个是起主导作用的,这就是主导因子。在树木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主导因子不是不变的。3.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可调剂性

生态因子对于树木生长发育都是同等重要的,随便缺少哪一个都会引起树木正常生活失调,生长受到阻碍或死亡。任何一个生态因子都不能由另一个生态因子来代替。但是在一定情况下,某一因子在量上有所不足时,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加强而得到调剂,并仍能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4.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生态因子对于树木的不同发育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如短日照是导致落叶树木秋季落叶的主导因子。5.生态幅

各种树木对生存条件及生态因子变化强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生长不适或死亡。一)、温度因子

1、温度变化规律

(1)温度在空间上的变化:纬度海拔(2)温度在时间上的变化:一年有四季温度变化;一天有昼夜变化。气候因素包括温度、光、水分、空气和风

(3)对植物的主要作用:节律性变温:一年四季的变化,昼夜的变化。植物的感温性和物候。非节律性变温:温度无规律的变化。树木的各个器官随季节性变化而发生的形态变化称为树木的物候。

物候是地理气候研究、树木栽培的区域规划等重要的依据。掌握树木的季相变化,可以为园林树木设计、选配树种提供依据,同时为园林树木的繁殖、栽培、养护与育种提供生物学依据,提供科学的指导。物候观测的意义

要想正确观察树木的物候期,需要做到以下这些方面:

1.选定观测点

(观测点要具固定性、代表性,选定后将观测点的详细情况记载)

2.选定观测目标(应为发育正常,开花结实3年以上;树冠、枝叶较匀称,体形中庸)

3.固定观测时间(一般3-5天观测一次。但在开花、展叶期要每天观测,一天中最好在下午2-3点观测)

4.选定观测的部位(一般在向阳的一面,最好观测树木的中部枝条和全面观测)

5.固定观测记录的人员(认真、责任心强)

6.观测的内容包括:根系生长期、树液流动期、萌芽期、展叶期、开花期、果实生长发育和落果期、新梢生长周期、花芽分化期、叶秋季变色期、落叶期。2、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温度与树木的分布

表1温度与树木的水平分布气候带年均温℃最冷月℃最热月℃≥10℃的生物学零度生态类型植被区域寒温带-2.2~-5.5-28~-3816~20积温<5最耐寒树种针叶林温带2-8-10~-2821~241100~17005耐寒树种针阔混交林暖温带9-14-2~-13.824~281600~320010中温树种落叶阔叶林亚热带14-222.2~-1328~293200~450015喜温树种常绿阔叶林热带22-26.516~2126~294500~800018喜高温树种雨林和季雨林垂直分布(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5.5℃)山地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更替着不同的植被带,形成植被的垂直分布。(模拟热带高山)

———冰川(终年积雪带)

寒温带

——高山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温带

——高山灌丛带

——亚高山针叶林带

暖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

——热带亚热带雨林带

热带海洋图2

植被垂直分布模式图2)温度因子与园林树木的应用

A、

催延花期抑制花期:桂花,国庆。促成栽培:牡丹(谷雨三朝看牡丹),春节。

B、引种驯化

引种:驯化:南树北移(解决越冬问题)北树南移(解决越夏的问题)二)、光照因子1、植物生长离不开光(光合作用)2、光的性质与变化

(1)光的性质:

可见光:

380~760nm之间不可见光:波长大于760nm(红外光)和小于

380nm(紫外光)。

(2)光的变化:光强还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强;光强随纬度增加而减弱;光强随时间而变化:一年与一天的变化。(3)以光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

1)阳性树种(喜光植物)落叶松、水杉、杨、柳、木棉、椰子

2)阴性树种:(耐荫植物)耐荫性较强的树种:云杉、冷杉、矮紫杉、粗榧、罗汉松、金银木、天目琼花、珍珠梅、绣线菊、常春藤等。

3)中性树种:中性偏阳的树种:榆、朴、樱花、碧桃、山桃、月季、木槿、石榴、黄刺玫、榆叶梅;中性稍耐荫的树种:圆柏、槐、七叶树、太平花、丁香、黄花茶镳子、红瑞木、锦带花;树木的耐荫性受下列因素影响:年龄:幼苗阶段耐荫性强;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下,树木的耐荫性强,寒冷干旱的环境下,趋于向光;土壤:肥沃湿润土壤下,树木耐阴性强。3、应用

(1)配置:(2)引种:植物南移(3)利用光照调节花期一品红,短日照植物。“十一”开花三)、水分因子

水分的主要作用:(1)是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60~80%;(2)植物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水分参加;(3)水分能使树木的组织保持膨胀状态,使器官维持一定的形状和活跃的功能;(4)水有较大的热容量,能缓和温度巨变带来的伤害。1、水对树木的生态作用

1、土壤含水量在潮湿的土壤中,多为浅根性植物;在土壤干燥的地区,多属深根性植物。植物插条时需要较高的土壤含水量60~90%。植物要求最适土壤含水量。过干,萎蔫;过湿,烂根。2、空气湿度气插生根的植物要求100%空气湿度。引种中限制树木生长的因子主要是空气湿度,如竹子,南树北移和高海拔引到低海拔。2、以水分因子为主导因子的树木的生态类型

(1)旱生树种:为通常在土壤水分少、空气干燥的条件下生长的树种特点:A、减少蒸腾量B、根系发达。具极强的耐旱能力,这类树种的根系通常极为发达,其叶常退化为膜质鞘状或叶面具发达的角质层、蜡质及绒毛,如梭梭树、沙拐枣、木麻黄及相思树等;(2)湿生树种:需要生长在潮润多湿环境中的树种.特点:在干燥的或中生的环境下常致死或生长不良,这类树种的根系短而浅,在长期淹水条件下,树干基部膨大,具有呼吸根,如水松、落羽杉及红树等;(3)中生树种:介于上两者之间,绝大多数树木都属此类,这类树种多生于湿润的土壤上,如油松、麻栎、杉木及枫杨等。不少树种对水分条件的适应性很强,如旱柳、柽柳、紫穗槐及沙柳,在干旱与低温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另一些树种如杉木、白玉兰等则既不耐干旱又不耐水湿,对水分条件要求较为严格。

中生耐干旱:具有旱生植物的特点。中生耐水湿:具有湿生植物的特点。四)、空气因子

空气中的各种主要元素成分如氮、氧、氢和二氧化碳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其它成分如灰尘、煤烟及微生物等则随时间、地点而发生很大的变化。随着工业建设的蓬勃发展,由大气污染造成对人类与森林植物的危害日益严重。不同树种对大气污染的抗性不同,同时烟尘的成分因厂矿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树木受害的反应也有各种变化。抗性强的树种有臭椿、构树、悬铃木、早柳及加杨等;抗性弱的树种有油松、侧柏、雪松及梅等。不同树种对有害气体反应不一样,有些树种对有害气体抗性小,而另一些树种具有吸收某些有害气体的能力或称抗性强。

抗二氧化硫树种:银杏、侧柏、日本黑松、构、皂英、臭椿、沙枣、榆、旱柳、刺槐、海州常山等。抗氯化氢树种:合欢、五叶地锦、黄檗、伞花胡颓子、构、榆、接骨木、紫荆、槐、紫藤、紫穗槐、木槿、杠柳等。抗氟化氢树种:白皮松、侧柏、杜松、构、榆、槐、丝棉木、黄檗、伞花胡颓子、紫荆、紫穗槐、臭椿、泡桐、悬铃木、山楂等。五)、风

风温度、水分树木的生长发育。

改变影响风有利于风媒花的传粉及种子、果实的散播,有利于森林的更新。风对树木的不利方面为生理与机械伤害,长时间的早风会加强蒸腾作用,导致枯萎,大风或台风吹折大枝或主干,削弱树木的高径生长,形成偏冠、偏材。具强大直根系、材质坚韧的树种如马尾松、木麻黄等的抗风力强;刺槐、泡桐等浅根性树种的抗风力弱。同一树种其抗风力的大小又因繁殖方法、立地条件和栽植方式不同而有差异。由于树木有减小风速,削弱风蚀,降低蒸腾等作用,有计划地科学地种植农田防护林带可充分发挥防风因沙、保土、保水、保肥、改良土壤、改善农田小气候、美化环境、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作用。二、土壤因子

1、土壤性质

1)土壤物理性质:

指质地、结构、孔隙度等状况。砂土:壤土:粘土:

2)土壤化学性质:(1)酸碱度(pH):(2)土壤矿质营养:

大量元素(N、P、K、Ca、Mg、S、Fe)和微量元素(B、Cu、

Mo、Zn等)。

土壤的物理性质决定其水分、肥力、空气、温度及微生物活动等条件,而这些条件都影响着树木的分布及其生长发育。有些树种要求在深厚、湿润的土壤上才能生长良好,如橡胶树、杉木、樟树及毛白杨等。这类树种在条件适宜时不仅生长迅速,而且干形通直高大,在干旱瘠薄条件下则生长缓慢,干形不良。有的树种极耐干旱瘠薄的土壤,在造林上常被选为荒山或沙漠造林的先锋树种,如马尾松、樟子松及云南松等。土壤酸碱度以pH值表示,有的树种要求在酸性土壤上生长,一般以pH值小于6.8为宜,如马尾松、杜鹃等,称为酸性土树种,这类树种在盐碱土或钙质土上则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有的树种在钙质土上生长最佳;常见于石灰岩山地,如侧柏、柏木及青檀等;有的树种则耐pH值7.2以上的盐碱土,如柽柳、紫穗槐、棱梭树及胡杨等;有的树种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大,如苦楝、乌柏、黄连木、刺槐及木麻黄等,它们既能较好地生长在酸性土壤上,也能较好地在中性土、钙质土及轻盐碱土上生长。以土壤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

1)根据树木对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