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新课标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课标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19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变基因只能由生殖细胞从亲代传递给子代B.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C.突变基因发生了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D.一个基因可向不同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2、下图示为由3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经加工,第1位甲氨酸被切除,第16与17位氨基酸之间的肽键被切断并生成两条多肽链,两条多肽链通过二硫键相连。有关此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加工过程中,氧原子数目增加一个B.经加工,比原多肽链增加了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C.此加工过程是在内质网中进行的D.此多肽链的合成过程生成了29个水分子、加工过程消耗了2个水分子3、下列各项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A.青蛙B.鱼C.蝗虫D.鼠4、已知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GAU,它所转运的是亮氨酸,那么决定此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由下列哪个碱基序列转录而来?()A.GATB.GAUC.CUAD.CTA5、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在Y染色体上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但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C.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精子和卵细胞中6、为了确定某一显性性状动物基因组成(控制该性状的为一对完全显性等位基因),最好采用方法()A.使用显微镜直接观察以确定遗传因子组成B.让该动物与多个显性纯合个体杂交C.让该动物与多个隐性纯合个体杂交D.让该动物与一个显性杂合个体杂交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7、图1是人类某遗传病的家系系谱,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分别提取家系中Ⅰ1、Ⅰ2和Ⅱ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结果如图2(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种条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B.条带2代表基因aC.Ⅱ2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D.如果Ⅱ2与一个正常的男性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8、如图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以及对Ⅱ、Ⅲ代部分家庭成员乙病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基因检测时首先用EcoRI限制酶将乙病相关基因切割成大小不同的DNA片段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已知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是显性遗传病,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乙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改变后的核酸序列无法被ECORI识别C.若Ⅲ7为女性,则家族中有多人与其关于乙病的基因型相同,其患甲病的概率为1/78D.Ⅲ8100%携带甲病致病基因,若她与无致病基因的男子婚配,生育的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49、正常普通小麦(2n=42)缺失一条染色体形成单体小麦。将单体小麦与正常小麦杂交,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实验编号父本母本F1植株百分比正常小麦单体小麦正常小麦单体小麦实验一正常小麦单体小麦25%75%实验二单体小麦正常小麦96%4%A.由实验一可知,减数分裂时不成对的染色体易丢失B.由实验二可知,染色体数目为n-1的花粉可育性较低C.单体小麦自交后代中,正常小麦与单体小麦的比例约为1∶2D.若要获得更多的单体小麦,杂交时最好选单体小麦作母本10、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然状态下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自交后代AA∶Aa∶aa=2∶3∶1,可能是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花粉50%死亡造成的B.若自交后代Aa∶Aa∶aa=2∶2∶1,可能是隐性个体50%死亡造成的C.若自交后代AA∶Aa∶aa=4∶4∶1,可能是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50%死亡造成的D.若自交后代AA∶Aa∶aa=1∶2∶1,可能是花粉50%死亡造成的11、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多对短尾鼠杂交,后代中短尾鼠与正常尾鼠之比均为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是TtB.短尾鼠与正常尾鼠杂交后代中短尾鼠可能占1/2C.正常尾鼠与正常尾鼠杂交后代全为正常尾鼠D.T、t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2、DNA复制需要(___________)等基本条件。13、分析下面列出的生物现象(1)—(8);把相应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1)雄企鹅聚集在一起孵卵(2)狮子捕杀斑马(3)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

(4)两只狗为一块骨头而发生的撕咬现象(5)山羊吃草(6)梅花鹿成群生活。

(7)雄鹿为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8)甲竹桃可观赏;但其茎叶却有毒。

A.适应现象(______)

B.种内互助(______)

C.捕食关系(______)

D.种内斗争(______)14、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_____传粉、_____受粉;具有_____。15、胚胎学证据:胚胎学是指研究动植物胚胎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过程的学科,比较不同动物以及人的____________,也可以看到进化的蛛丝马迹。16、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_____传来,以后只能传给_____。这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17、实验设计:摩尔根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再让___________雌雄果蝇交配,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新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__,从而使种群中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异类型。突变和重组都是______、_________的。可遗传的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是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_。19、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____,其作用机理是能抑制____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不能_____,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40分)20、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______)A.正确B.错误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保持该物种生物染色体数目的恒定。()A.正确B.错误22、若一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一定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错误23、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3题,共24分)24、已知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纯合亲本(AABB、aabb)进行杂交,产生的F1再自交产生F2;请分析回答:

(1)若单独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F1基因型为Aa;其连续自交两代后,子代中AA;Aa、aa的比例为__________。

(2)同时分析两对性状的遗传特点,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定律。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则F2的双显性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若选取F2中的两个杂合子杂交;其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这两个杂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和_______。

(3)若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且只要存在一个显性基因,个体便表现为显性,则F2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为__________;若只有A、B同时存在时,个体才表现出显性,则F1与双隐性个体杂交;子代中隐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4)若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植株的高度,且具有累加效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纯合子AABB高50cm,aabb高30cm,它们之间杂交得到F1后,再自交得到F2,如果忽略环境因素的影响,则F2中表现为40cm高的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25、家蚕有斑纹(A)对无斑纹(a)为显性,A和a所在的常染色体偶见缺失现象,即为A0,a0(如图),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可育,而精子和受精卵可育。家蚕正常体壁(B)对体壁透明(b)为显性;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请回答:

(1)以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A0,a0的染色体在变异类型上属于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雌蚕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W染色体的数量是__________条。如果发现雄蚕生殖腺中一个处在该时期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ZZZ,假设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出错一次,则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子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

(3)如果仅在Z染色体上出现隐性致死基因,这种变异对雌、雄性别比例的影响是___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

(4)基因型为A0a的雌雄蚕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基因型为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家蚕杂交,得到F1,F1将中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中有斑纹正常体壁雌性个体占____________。26、下图为某二倍体雌性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Ⅰ;Ⅱ表示染色体片段。请分析作答:

(1)甲细胞处于__________分裂中期;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__对,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_条。

(2)若甲乙两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细胞乙是卵细胞,则甲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3)甲细胞时期不能进行转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但核糖体仍能进行翻译的原因是_________。

(4)细胞乙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基因重组包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4题,共24分)27、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遗传;理论上,乙病在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_________女性(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2)Ⅱ-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男孩,则这个男孩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4)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

(5)Ⅳ-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纯合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28、色氨酸是大肠杆菌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一种氨基酸。研究人员发现;在培养基中无论是否添加色氨酸,都不影响大肠杆菌的生长。

(1)研究发现,大肠杆菌有5个与色氨酸合成有关的基因。大肠杆菌对色氨酸需求的响应十分高效,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核膜的界限,__________。

(2)进一步发现;在培养基中增加色氨酸后,大肠杆菌相关酶的合成量大大下降。经过测序,研究者发现了大肠杆菌色氨酸合成相关基因的结构(图1)。

①由图1可知,在培养基中有__________的条件下,trpR指导合成的抑制蛋白能够结合在操纵序列,从而阻止__________与启动子的结合;从而抑制色氨酸相关酶的合成。

②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色氨酸合成相关基因转录后形成的mRNA的5’端有一段“无关序列”编码出的多肽不是色氨酸合成酶,但将这段多肽对应基因序列敲除后,发现色氨酸合成酶的合成出现了变化(图2)。由此可知,图1中的抑制蛋白的抑制作用是__________(填完全的或不完全的),推测“无关序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关序列”包含具有一定反向重复特征4个区域;且其中富含色氨酸的密码子。当核糖体在mRNA上滑动慢时,2;3区配对;相反,3、4区配对形成一个阻止mRNA继续合成的茎—环结构(图3)。

(3)“无关序列”在控制大肠杆菌代谢的过程中起到了一种“RNA开关”的功能,令其能够响应外界代谢物的含量变化,避免了__________。29、科学家研究发现;“熊虫”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生命力最为顽强的动物。熊虫对不良环境有极强的抵抗力,当环境恶化时,熊虫会把身体蜷缩起来,一动不动。这时它们会自行脱掉体内99%的水分,身体萎缩成正常情况下的一半,处于一种隐生(假死)状态,此时会展现出惊人的耐力,以此来“扛”过各种极端环境。出于假死状态的熊虫的代谢率几乎降到零,甚至能耐受-273℃冰冻数小时,直到环境改善为止。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它们的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二糖,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熊虫”具有产生大量海藻糖而耐受低温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熊虫”具有产生大量海藻糖的根本原因是“熊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免受低温造成的损伤”。请设计一实验方案,用于探究题中假设的真实性,请将其补充完整。

Ι.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用于实验材料应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Ⅱ.操作过程:①取适量哺乳动物细胞,等分成甲、乙两组(以甲组为实验组);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观察甲、乙两组细胞生活状况,写出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30、“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中国科学家团队对水稻科研做出了突出贡献: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朱英国院士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先驱,农民胡代书培育出了越年再生稻等。某兴趣小组在科研部门的协助下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取甲(雄蕊异常,雌蕊正常,表现为雄性不育)、乙(可育)两个品种的水稻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对a完全显性,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反转为可育。PF1F1个体自交单株收获,种植并统计F2表现型甲与乙杂交全部可育一半全部可育另一半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另一半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

(1)水稻是雌雄同株两性花的植物,杂交实验中,为了防止母本_________________须进行人工去雄。水稻的花非常小,人工操作难以实现。后来,科学家在自然界发现了雄性不育(雄蕊不能产生可育花粉)的水稻植株,其在杂交时只能做_________;这就免除了人工去雄的工作,因此作为重要工具用于水稻杂交育种。

(2)不育系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上述实验中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基因是___________,该兴趣小组同学在分析结果后认为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F2中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种;仅考虑F2中出现雄性不育株的那一半,该部分可育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4)若要利用F2中的两种可育株杂交,使后代雄性不育株的比例最高,则双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5)现有各种基因型的可育水稻,请利用这些实验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确定某雄性不育水稻丙的基因型。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分析】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最易发生于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即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导致体细胞发生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导致生殖细胞发生突变)。

2;基因突变的特征:

(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

(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详解】

A;发生在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子代,如植物组织培养,A错误;

B;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能产生新的基因,B正确;

C;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故突变基因发生了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

D;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从而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D正确。

故选A。2、A【分析】加工过程中断裂2个肽键;需2个水分子,而被切除的甘氨酸中含有2个氧原子,所以加工后的多肽氧原子数目与原多肽氧原子数目相等,A错误;经加工,一条肽链变成了两条肽链,所以比原多肽链增加了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B正确;分泌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后,需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和运输,C正确;此多肽链为由3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所以合成过程生成了29个水分子;加工过程中共断裂2个肽键,所以消耗了2个水分子,D正确.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3、D【分析】【分析】

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

【详解】

ABC;青蛙是两栖类、鱼是鱼类、蝗虫是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它们都属于变温动物,不属于恒温动物,ABC错误;

D;鼠属于哺乳动物;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属于恒温动物,D正确;

故选D。4、A【分析】【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GAU,则对应个mRNA上的密码子是CUA,那么决定此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由DNA上的GAT转录而来的。

故选A。5、C【分析】【分析】

【详解】

A;如果在人群中男性患病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应最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故A错误。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故B错误。

C;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相应性状一定与性别相关联,故C正确。

D;性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也有;故D错误。

故选C。6、C【分析】【分析】

不同基因型个体相互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

【详解】

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或Aa;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该动物与多个隐性纯合个体杂交。若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是AA,则后代全为显性个体;若显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则后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1。所以可以通过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判断显性个体的基因型,C符合题意。

故选C。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7、B: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甲可知,亲本不患病,子代有患病的个体,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分析图乙可知,Ⅰ2和Ⅱ1具有共同的致病基因,Ⅰ1无致病基因;因此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

A;分局分析可知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

B、Ⅱ1患病含有条带1;说明条带1为基因a,则条带2代表基因A,B错误;

C、由于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Ⅰ1、Ⅰ2正常,Ⅱ1患病,因此Ⅰ1、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XAY和XAXa,Ⅱ2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或XAXA;C正确;

D、Ⅱ2的基因型可能是1/2XAXa或1/2XAXA,如果Ⅱ2与一个正常的男性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1/2=1/8,D错误。

故选BD。8、B:C【分析】【分析】

系谱图分析,1号和2号正常,生出了患病的5号,则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用字母A/a表示,5号和6号正常生出了患病的9号,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再由酶切条带5号和6号的酶切条带不同,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字母B/b表示。

【详解】

A;由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5号的基因型是XBXb,6号的基因型是XBY,9号的基因型是XbY,由酶切条带可知,正常基因B用EcoRI限制酶切割后产生两条条带,而b基因只有一条代,说明突变后的b基因无法被ECORI识别;B正确;

C、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和Ⅲ9的基因型都是XbY,Ⅱ4的基因型是XBXB,Ⅱ5的基因型是XBXb,若若Ⅲ7为女性,则其基因型是XBXb,与Ⅱ5和Ⅰ2的基因型均相同,对于甲病而言,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是Aa,则Ⅱ4的基因型是1/3AA或2/3Aa,正常人群中aa=1/625,a=1/25,A=24/25,则正常人群中Ⅱ3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Aa/(AA+Aa)=(2×1/25×24/25)/(24/25×24/25+2×1/25×24/25)=1/13,则Ⅲ7患甲病的概率为1/13×2/3×1/4=1/78;C正确;

D、对于甲病为言,Ⅲ8的基因型是Aa,对于乙病,Ⅲ8的基因型是XBXb,则Ⅲ8的基因型是AaXBXb,与无致病基因的男子AAXBY婚配;则生育的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D错误。

故选BC。

【点睛】9、A:B:D【分析】【分析】

正常普通小麦(2n=42)小麦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为n;单体比正常个体少一条染色体;用(2n-1)表示,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为n和n-1两种;配子n与n结合形成个体正常,n-1与n结合形成个体为单体。

【详解】

A;正常小麦做父本;产生配子为n,单体小麦做母本时,产生配子为n:(n-1)=1:1,后代正常和单体应该是1:1,但实验一的后代中单体比例75%,说明产生n-1的配子比例更高,说明减数分裂时不成对的染色体更容易丢失,A正确;

B;实验二中母本只产生n这种配子;父本产生n和n-1两种配子,后代正常小麦比例更高,说明n-1花粉可育性更低,B正确;

C;单体小麦自交;产生配子为n:(n-1)=1:1,按照正常情况后代的各种小麦比例为:正常小麦:单体小麦:缺失两条染色体的小麦约为1:2:1,正常小麦与单体小麦的比例约为1:2,但由实验一的结果可知,后代单体小麦可能较多,可能为1:3,C错误;

D;由实验一可知;单体小麦做母本时后代单体比例更高,所以杂交时最好选单体小麦做母本,D正确。

故选ABD。10、A:C:D【分析】【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详解】

A;Aa植株中雌配子有1/2A、1/2a;雄配子a有50%的致死,说明雄配子是1/2A+1/2×1/2a,也就是雄配子中有2/3A、1/3a。所以后代各种基因型的频率:(1/2×2/3)AA∶(1/2×2/3+1/2×1/3)Aa∶(1/2×1/3)aa=2∶3∶1,A正确;

B;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后代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AA∶Aa∶aa=1∶2∶1,若隐性个体50%死亡,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AA∶Aa∶aa=1∶2∶1×1/2=2∶4∶1,才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的死亡造成,B错误;

C;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的死亡;则配子中A的频率为2/3,a的频率为1/3,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3×2/3)AA∶(2/3×1/3×2)Aa∶(1/3×1/3)aa=4∶4∶1,C正确;

D、若花粉有50%的死亡,雄配子中A与a的比例不变,所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仍是1∶2∶1,D正确。11、A:B:C【分析】【分析】

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多对短尾鼠杂交;后代中短尾鼠与正常尾鼠之比均为2:1,可知短尾TT基因型个体死亡。

【详解】

A;由多对短尾鼠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均为2:1可知;该鼠种群可能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是Tt,A正确;

B;短尾鼠(Tt)与正常尾鼠(tt)杂交;后代短尾鼠:正常尾鼠=1:1,B正确;

C;由于正常尾为隐性性状;所以正常尾鼠自交后代全为正常尾鼠,C正确;

D;由多对短尾鼠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均为2:1可知;该鼠种群可能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是Tt,但是T、t的遗传仍然遵循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ABC。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2、略

【分析】【详解】

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解析】模板、原料、能量和酶13、略

【分析】【分析】

1;适应现象: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与其赖以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合的现象。

2;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很多动物的群聚生活方式就是常见的种内互助现象。

3;捕食:狭义指某种动物捕捉另一种动物而杀食之;比如草食动物吃草。

4;种内斗争:是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息地或其它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叫做种内斗争。

【详解】

(1)雄企鹅聚集在一起孵卵;说明同种生物之间可以互助,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为种内互助关系;

(2)狮子捕杀斑马是捕食关系;

(3)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是一种保护色,属于适应现象;

(4)两只狗为一块骨头而发生的撕咬现象;这是同种生物之间为争夺食物而进行的种内斗争;

(5)山羊吃草为捕食关系;

(6)梅花鹿成群生活为种内互助;

(7)雄鹿为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属于为了争夺配偶而进行的种内斗争;

(8)甲竹桃可观赏;但其茎叶却有毒,这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属于适应环境的现象。

故A;适应现象((3)(8))

B;种内互助((1)(6))

C;捕食关系((2)(5))

D;种内斗争((4)(7))

【点睛】

本题考查适应现象、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3)(8)(1)(6)(2)(5)(4)(7)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自花闭花易于区分的性状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形成发育胚胎发育过程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母亲女儿交叉遗传。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子一代子二代雌雄果蝇的性状表现18、略

【解析】①.基因突变②.基因型③.随机的④.不定向⑤.生存环境⑥.方向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纺锤体移向细胞两极四、判断题(共4题,共40分)20、A【分析】【详解】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故正确。21、A【分析】略22、B【分析】略23、B【分析】【详解】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而不同位置上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故非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同的位置,而不是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故错误。五、非选择题(共3题,共24分)24、略

【分析】【分析】

两个纯合亲本AABB和aabb杂交,得到的F1基因型为AaBb,F1的雌雄个体都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且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因此结合方式有16种,但子代的基因型只有9种,表现型有4种,比例为9:3:3:1。

【详解】

(1)若单独观察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F1基因型为Aa;其自交一次后,子代中AA:Aa:aa=1:2:1;再自交一次,子代中的AA:Aa:aa=(1/4+2/4×1/4):(2/4×2/4):(2/4×1/4+1/4)=6:4:6=3:2:3。

(2)由于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同时观察分析两对性状的遗传特点,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基因型为AaBb,则F2的双显性个体(A_B_)占3/4×3/4=9/16,其中纯合体占1/16÷9/16=1/9;若选取F2中的两个杂合体杂交,其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这两个杂合体的基因型是AABb×AaBB。

(3)若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且只要存在一个显性基因,个体便表现为显性,说明只有双纯隐性个体才表现为隐性性状,因此F2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15:1;若只有A、B同时存在时,个体才表现为显性,则F1AaBb与双隐形个体aabb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所以隐性个体所占比例为3/4。

(4)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株植物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又由于基因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纯合子AABB高50cm,aabb高30cm,则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植株增高(50cm-30cm)÷4=5cm。AABB和aabb杂交得到F1后,再自交得到F2,如果忽略环境因素的影响,则F2中表现为40cm高度的个体含有(40-30)÷5=2个显性基因,所以F2中表现为40cm高的个体的基因型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能够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比值计算基因的自由组合的问题,并能够利用9:3:3:1的变式分析答题。【解析】3:2:3自由组合1/9AABbAaBB15:13/43种25、略

【分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家蚕斑纹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可育,但是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和受精卵是可育的;控制家蚕体壁的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以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0、a0的染色体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2)雌蚕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ZW相互分离,所以次级卵母细胞中W的数目为0或1个;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W的数目可能是0或2个;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雄蚕生殖腺中一个处在该时期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ZZZ,即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结果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ZZ。

(3)根据题意分析;假设d为隐性致死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由于家蚕在含有一个致病基因的情况下,雌性(ZW)死亡,而雄性(ZZ)家蚕不会死亡,所以雌;雄性别比例将下降。

(4)由于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可育,所以基因型为A0a的蚕中,雌性个体只能产生a一种卵细胞,而雄性个体能产生A0、a两种精子,比例为1:1,因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有斑纹:无斑纹=1:1。有斑纹体壁透明雌蚕(A0aZbW)产生的卵细胞为aZb和aW,有斑纹体壁正常雄蚕(A0aZBZB)产生的精子为A0ZB和aZB,则杂交所得F1中有斑纹个体的基因型为A0aZBZb和A0aZBW;因此,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有斑纹体壁正常雌性个体(A0aZBW)占1/4×1/2=1/8。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组组合定律、伴X遗传的相关知识点,明确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与XY性别决定方式是不同的,并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基因型为A0a的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情况。【解析】基因自由组合染色体(结构)变异0或2ZZ下降家蚕在含有一个致病基因的情况下,雌性(ZW)死亡,而雄性(ZZ)家蚕不会死亡有斑纹:无斑纹=1:1A0aZbWA0aZBZB1/826、略

【分析】试题分析:细胞图甲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图乙中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0对),但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所以细胞中含8条姐妹染色单体。

(2)若甲;乙两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细胞乙是卵细胞,则直接产生乙细胞的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对应染色体的颜色与乙细胞基本相同,而甲细胞中染色体颜色与乙细胞染色体颜色对应基本不同,所以乙细胞的名称为第一极体。

(3)甲细胞时期不能进行转录的原因是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无法正常解旋;但核糖体仍能进行翻译是因为间期转录形成的mRNA可一直发挥作用。

(4)细胞乙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基因重组包括有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点睛】本题难点在于认识两种细胞的分裂时期,特别是要从染色体中有无同源染色体、有无姐妹染色单体以及形态相同的染色体对应颜色等方面区分细胞产生的来源。【解析】减数第二次08极体(第一极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影响了基因的转录间期转录形成的mRNA发挥作用,进行翻译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六、综合题(共4题,共24分)27、略

【分析】【分析】

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类型。

甲病类型:由Ⅱ-1与Ⅱ-2生出患甲病的Ⅲ-3,判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再根据Ⅰ-1女患者的儿子Ⅱ-3不患病,排除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即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Ⅲ-3与Ⅲ-4正常,却生出患乙病的儿子Ⅳ-2,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根据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判断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Ⅲ-4的基因型为AaXBY。

【详解】

(1)由Ⅱ-1与Ⅱ-2生出患甲病的Ⅲ-3;判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再根据Ⅰ-1女患者的儿子Ⅱ-3不患病,排除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即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Ⅲ-3与Ⅲ-4正常,却生出患乙病的儿子,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根据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判断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即正常,故伴X隐性遗传在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2)Ⅱ-1表现正常,但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故其基因型为AaXBY;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由Ⅲ-3生了患乙病的儿子,推断其基因型为1AAXBXb、2AaXBXb。

(3)Ⅲ-3的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故Ⅲ-4的基因型为AaXBY,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男孩,则这个男孩患甲病的概率为1/3AA、2/3Aa×Aa→2/3×1/4aa=1/6,患乙病的概率为XBXb×XBY→1/2Xb×1/2Y=1/4;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是1/6×1/4=1/24。

(4)Ⅳ-1为正常女性,根据Ⅲ-3XBXb×Ⅲ-4XBY,则Ⅳ-1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BY,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1/2XBXB、1/2XBXb×XBY→1/4Xb×1/2Y=1/8;即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8。

(5)III-3的基因型1/3AAXBXb、2/3AaXBXb和III-4的基因型为AaXBXb;分类讨论:只看A、a基因①1/3AA×Aa杂交的后代有1/3×1/2即1/6AA、1/2×1/3即1/6Aa;②2/3Aa×Aa杂交的后代有2/3×1/4,即1/6AA、2/3×2/4即1/3Aa、2/3×1/4即1/6aa;这两种情况下,共有1/3AA,1/2Aa,1/6aa,合起来为1,又已知IV-1不患甲病,即基因型不是aa,所以可能为1/3AA,1/2Aa,其中AA占2/5。再分析Ⅳ-1的亲本的第二对基因:Ⅲ-3XBXb×Ⅲ-4XBY,Ⅳ-1为女性纯合XBXB的概率为1/2;故Ⅳ-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纯合的概率是2/5×1/2=1/5。

【点睛】

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题目时,由于自由组合定律也符合分离定律,故先拆分成每对基因,算出相应的概率,再根据乘法原理即可解决。【解析】常染色体隐性高于AaXBYAAXBXb或AaXBXb1/241/81/528、略

【分析】【分析】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真核细胞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原核细胞中转录和翻译同时发生在同一空间内。

【详解】

(1)大肠杆菌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裹的细胞核,转录和翻译可同时发生,故大肠杆菌对色氨酸需求的响应十分高效。

(2)①存在色氨基酸的情况下;激活了抑制蛋白,抑制蛋白能够结合在操纵序列,抑制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识别,抑制色氨酸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转录。

②敲除“无关序列”前色氨酸合成相关酶的合成量大于敲除“无关序列”后的检测量;说明抑制蛋白没有完全抑制色氨酸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敲除“无关序列”前,色氨酸合成相关酶的合成量对色氨酸浓度的感受更为敏感,因此说明“无关序列”响应色氨酸的浓度变化,进一步抑制色氨酸合成酶相关基因的转录。

(3)“无关序列”在控制大肠杆菌代谢的过程中起到了一种“RNA开关”的功能;令其能够响应外界代谢物的含量变化,避免了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点睛】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析】转录和翻译同时发生色氨酸RNA聚合酶不完全的响应色氨酸的浓度变化,进一步抑制色氨酸合成酶相关基因的转录物质和能量的浪费29、略

【分析】【分析】

在实验设计中;对照实验设计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研究海藻糖对组织细胞的是否起到保护作用,因此海藻糖为自变量,在设计实验时,实验组加入海藻糖,对照组不加,将其他无关变量控制为等量且适宜,细胞的生活是否良好是观察指标(因变量)。

(1)

生物适应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熊虫”具有产生大量海藻糖而耐受低温是由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

生物的性状很大程度上是遗传物质决定的;“熊虫”具有产生大量海藻糖的根本原因是“熊虫”具有合成海藻糖的基因。

(3)

Ⅰ.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海藻糖对普通哺乳动物组织细胞是否也具有抵抗低温;防止因低温而造成的损伤的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细胞培养液中是否含有海藻糖,因变量是低温条件下细胞的活性,因此为了消除细胞自身产生海藻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选用的作为实验材料的细胞应该不含也不能合成海藻糖。

Ⅱ.按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适量哺乳动物细胞;等分成甲;乙两组(以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②向甲组细胞中添加含海藻糖的细胞培养液;向乙组细胞中添加等量的不加海藻糖的细胞培养液;

③将甲;乙两组细胞均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